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3|回复: 0

[中华脊梁] 中国最后的镖王,死于1973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1 04:3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最后的镖王,死于1973年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3-10-20 23:14 

 
1.png

戊戌变法前三年,1895年,30岁的湖南青年谭嗣同,和51岁的源顺镖局总镖头大刀王五相遇了。

 

他们相遇在帝都,在北京。

 

此时,大清帝国刚刚在与日本的甲午战争中惨败,帝国上下处处弥漫着悲痛求变的气氛,30岁的谭嗣同,于是向京城闻名的总镖头大刀王五请教剑术以求搏击图强,出身武术之乡河北沧州的王五,很欣赏这位年轻人,恰逢乱世,这两位一南一北,却又忠肝义胆、侠骨热肠的英豪结成了忘年之交。

 

后来,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回忆谭嗣同与大刀王五的莫逆之交:

 

“王五为幽燕大侠,以保镖为业。其势力范围,北及山海关,南及清江浦,生平以除强扶弱为事。浏阳指谭嗣同少年,尝从之受剑术,以道义相期许。

 

三年后,1898年,百日维新的戊戌变法失败,为了营救参与维新变法的谭嗣同,大刀王五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到谭嗣同家中,表示愿意护送谭嗣同逃出北京,但谭嗣同却直接拒绝了,他说: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a.jpeg
谭嗣同(1865-1898)

 

不久,拒绝逃亡的谭嗣同被捕,随后与林旭、杨深秀、刘光第、杨锐、康广仁等五人被斩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被杀后,没有人敢为他收尸,只有大刀王五哭着到了现场为他收尸,并将谭嗣同的遗骸护送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南浏阳:

 

“谭嗣同之受刑也,人无敢问者。侠客伏尸大哭,涤其血殓之。道路目者,皆曰‘此参政剑师王五公也’。”

 

再两年后,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壮怀激烈、不甘屈服的大刀王五率领众人奋起抗击侵略者,最终被八国联军枪杀于北京前门。

 

中国最后的总镖头,死了。

 

他的人头,被高高悬挂在北京的城门之上,没有人敢为他收尸。听闻消息后,出身镖师家庭的大侠霍元甲火速从天津赶来,冒着生命危险将王五的人头从城门上取下入殓。

 

在人命如草芥的时代,只有英雄才懂得彼此惺惺相惜,只有英雄,才愿意为理想和情怀、为他人赴汤蹈火。 

 

1b.jpeg
大刀王五剧照

 

恰逢世纪之交,一个属于中国镖师的侠客时代,随着大刀王五的死去,开始进入倒计时了。



2.png

 

就在大刀王五被杀的这一年,1900年,仓惶的慈禧则胁迫着光绪皇帝,在一众镖师的护卫下,一路西逃。
 
在八国联军的进攻下,狼狈的慈禧一直逃到了西安,才惊魂甫定下来。由于此前出逃仓促,加上担心过于招摇会引来八国联军追击,因此她甚至连护卫都没有带足,不得已要倚靠北京各个镖局的镖师一起协同护驾,才得以一路逃窜到了西安。
 
但慈禧转身就过河拆桥,不得已之下,这些被遣散的“御镖”分别在西安开了三个镖局:永庆镖局、宏泰镖局和宏发镖局。由于铁路、航运、现代银行业的兴起,此时“硬镖”(保送公家的公款和私人的货款)业务已经日趋减少,不得已之下,这些由护送慈禧西逃的镖师们所开的镖局,到最后全部沦为要靠护送“软镖”(鸦片)过活。
 
在最后的英雄镖师大刀王五被杀后,中国的镖局和镖师们,在生存压力之下,逐渐蜕化成了精致的利益主义者。
 
但鸦片保护商的生意并不好做,随着匪徒装备的枪械日益精良,遭遇抢劫“失镖”的风险越来越大,到了1919年,无力应对民国乱世的西安三家镖局全部关门停业。 
 

2a.jpeg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西安镖局的停业,是中国镖局逐渐进入末日的真实写照。
 
而从乾隆年间(1736-1796),山西人张黑五在北京开设国内第一家镖局开始,镖局在中国从兴起、鼎盛到衰落,不过短短一百多年时间。
 
早在明朝年间,各级军事机构和官府为了护卫统帅和军饷、粮银的运送,开始设立护卫“标兵”,到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美洲白银开始大量涌入中国,明朝万历九年(1581),张居正在明朝境内大规模推广用白银征税计算的“一条鞭法”,由此开启了明清两代“白银帝国”的诞生。
 
随着中国日益卷入全球商业网络,大量中国丝绸、茶叶和瓷器纷纷出口西方,加上晚明时期国内商业贸易日趋繁荣,在内外双重刺激下,传统以布匹、铜钱,宋元时期甚至一度出现用纸币交易的货币方式,到了明朝中后期,逐渐被以白银和铜钱交易的方式取代。
 
本来,从宋朝时开始出现,到了元朝达到鼎盛的纸币交易,是古代中华帝国进入现代货币交易的萌芽,然而由于两宋、金朝和元朝大规模的滥发纸币导致剧烈的通货膨胀,到了1368年明朝建立后,纸币交易基本停止。
 
与此同时,“白银革命”带来了商业大爆发,但随之而来的烦恼就是,大量现银的携带导致了运输安全问题,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拦路抢劫,从明朝各级“标兵”逐渐演变而成的私人保镖“标客”开始出现,在明末清初的乱世中,这些职业保镖“标客”正在酝酿着巨变。
 
到了清代,随着康雍乾盛世的到来,中国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当时,随着晋商、徽商、粤商等各路商帮的崛起,全国出现了四大区域市场,分别是“北则京师、南则佛山、东则苏州、西则汉口”,而将生意甚至做到了俄国境内的晋商,对于白银的运输要求更是远至中俄边境,对于当时动辄成千上万的银钱交易,作为商业押运和保镖公司角色的“标客”最终在乾隆时期出现。
 
乾隆时期,为了护卫晋商贸易,江湖人称神拳的山西人张黑五,首先在北京开设了兴隆镖局,这也是目前可追溯的中国境内最早的镖局,在清朝中期晋商经营的票号开始崛起后,这些早先称为“标客”、“标行”的商业保镖和保险机构,最终改成了由标志十八般武器的“金”,与标志票号的“票”两个字相结合的“镖客”、“镖师”、“镖行”。
 
名称的改变,标志着武艺与金融结合的时代,到来了。
 
“镖师”和“镖行”,即将隆重登场。

 

3.png

 

在晋商和国内商贸业的支持下,北京的镖局率先进入了鼎盛时期。
 
从乾隆年间开始,北京逐渐出现了著名的“八大镖局”,这就是:会友、永兴、志成、正兴、同兴、义友、光兴、万通等八大镖局,其中号称京城第一镖局的会友镖局,其北京总行加上全国各地的分号一起,镖师和厨役等人员竟然高达1000多人。
 
清朝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擅长三皇炮捶拳的河北人宋彦超进入作为清朝禁军系列的“神机营”,离开神机营后,宋彦超在北京开设了会友镖局,凭借着在军队系统的诸多关系,会友镖局开启了它历时100多年的辉煌历程,在巅峰时期,甚至连李鸿章的私家宅院都是由会友镖局负责看管,而李鸿章更是会友镖局的名誉股东。
 
有了军队以及后续的李鸿章等高层政治关系的庇护,会友镖局在大清帝国内部迅速扩张。 
 

3a.jpeg

▲会友镖局旧照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和太平天国之乱(1851-1864)结束后,大清帝国内部的捻匪等大小动乱仍然不断,而在人口大爆炸、清廷日益对民间失去控制力的背景下,民间的响马、劫匪更是层出不穷,
 
道光二十一年(1841),在后来名列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从北京返回湖南的路途中,直接被强盗洗劫。道光二十七年(1847),广东巡抚黄恩彤与顺德县令鹿钟之等结伴同行,更是被劫匪抢去高达五十多万金。
 
在朝廷大员都无力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民间商帮等各种商业贸易就更加缺乏保障,当时,山西蔚丰厚票号“起巨万现银回家,行至(北京)彰仪门,全行覆没”,在天子脚下尚且如此,出了帝都安全就更加没有保障,因此,晋商等商帮回忆起当时经常遭遇抢劫的局势时说:“忆京津(山)东省一带,失款之状,更令人毛发森竖!
 
在乱世和盗匪横行的恫吓下,中国的镖行开始蓬勃兴起,进入黄金时代。
 
当时,从北方的中俄边境,到国内的北京、佛山、苏州、汉口等商业重镇,乃至远涉外海的商船,都出现了镖师的身影,在清末的上海洋行,每次远航国外甚至都要聘请镖师“以御盗贼”,有的大船甚至会延请戏剧演员登船献唱,而镖师甚至可以位列“首座”以示尊崇。
 
尽管必须以高强武艺护镖,但对于镖行和镖师们来说,与盗匪直接开干并非利益最大化的方式,很多时候,镖行和镖师往往“以和为贵”,与盗匪存在某种形式的暗中联结。
 
对于镖局的生存法宝,《镖局春秋》的作者古彧曾经总结为:“官府要有硬后台,绿林要有硬关系,自身要有硬功夫”等三句真经。
 
当时,在北京等各地镖行的负责人,都要在每年的某个固定时间,到自己镖局经常走镖的必经之路向各个盗匪们“拜山”请求“关照”,而盗匪们对于日常有“往来”的镖局则大多要网开一面,否则动起手来也是各有损伤,作为一种利益共享,很多镖局与走镖路上的盗匪们,往往存在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以此确保安全。
 
镖师们回忆,一旦走镖路上遇到荆棘拦道,通常就意味着碰上劫镖的了,在此情况下,领头的镖师一般会先与盗匪谈判说,“近来疏忽,忘了拜山,在下是某某镖局,东家放一马,日后定当登山拜谢”等等客套话,而盗匪一般也会量力而行或者给个面子,而不是像影视剧中演的一样动不动大打出手。
 
晚清著名镖师李尧臣曾经向弟子回忆说,“镖行和贼打交道,先要讲和气,光凭武艺高强,想制服他们,那还是不行的……贼要是准你过去,他就高喊一声‘合吾’。有时别的贼人趴在地上,远远的看不见,为首这个贼喊了一声‘合吾’以后,就听见远远的一声接着一声。遇见贼人硬要和镖师比武较量分个胜负的,那就只好和他拼了。真的动手的情形,100次也未必有1次。可是干镖行的死在贼人手里的,也不在少数。”
 
由于镖局与盗匪之间存在特殊的“妥协”关系,因此当盗匪来到镖局所在地游玩或办事时,一旦官府缉拿,镖局通常也会保护盗匪,而鉴于镖局普遍在官府有政治关系,部分大的镖局例如会友镖局等甚至有李鸿章等当朝红人荫护,因此假如盗匪进入镖局寻求庇护时,官府一般也会网开一面。


4.png

 
但在乱世中夹缝求生的镖局,即将迎来时代的大考。
 
清朝道光三年(1823年),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票庄在山西平遥正式成立,此后,中国各地票号遍地开花,在票号金融的影响下,清朝的现银运输量急剧减少,随着主营业务的日渐丧失,加上社会生活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镖局的业务,也开始从单一的银钱运输,转变为多种业务兼容模式,这其中就包括帮一些有钱的客人充当人身保镖,押送衣、物、手饰等各种业务。
 
在此情况下,进入晚清时期,镖局逐渐形成了信镖、票镖、银镖 、粮镖、物镖、人镖等六大镖系和商业模式,而随着晚清时期全国各地鸦片种植和鸦片贸易的大规模兴起,许多镖行甚至蜕变成为鸦片商人的保镖,以防止有人抢劫烟土(鸦片),例如当时广东潮州、嘉应府一带的鸦片商人,经常往湖南边界及广西浔州、梧州等地贩卖鸦片,他们经常都会雇请镖师“重其酬谢”进行“保标”。
 
而在票号之外,现代银行业的崛起,开始更加剧烈地冲击镖行的业务,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5年,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外国银行英国丽如银行在香港设立分行,随后又进入广州、上海等地开设分行;在英国丽如银行的带头下,英国的麦加利银行、汇丰银行和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德国的德华银行、日本的正金银行、俄国的华俄道胜银行等纷纷进驻中国开展业务。
 
到了1897年,由盛宣怀主持创办的中国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正式成立,1904年,中国银行的前身大清银行也成立了,如果说传统票号不管如何演变,始终还需要短途运送现银等保镖业务的话,现代银行业的崛起,则几乎彻底斩断了银钱运送这条传统镖行的最重要业务。
 
铁路的崛起,更是成为毁灭镖行的重要一击。
 
1876年,中国境内第一条铁路——吴淞铁路上海至江湾段正式投入运营,此后,从北京到沈阳的京奉铁路、从北京到武汉的京汉铁路、从北京到河北张家口的京张铁路等大动脉相继通车,安全快捷的铁路在晚清、民国初年的大规模修建通车,也使得护送速度慢、安全性能差的镖行,甚至连银钱护送以外的其他业务也干不下去了。 
 

4a.jpeg

▲晚清铁路的崛起,也对镖局带来了毁灭性的冲击

 
在此情况下,从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清朝中期进入巅峰鼎盛时期的镖行,在晚清现代银行业和铁路、轮船等交通工具飞速发展的情况下,主营业务逐渐丧失,生存空间也日益逼仄艰难。
 
与之相伴,盗匪们的武器装备也在不断进化,面对盗匪们不断升级的洋枪等火器装备,适应冷兵器时代作战的镖行和镖师们,仅仅靠着拳脚功夫和舞枪弄棒,已经难以震慑晚清民国时期日益猖獗的盗匪。
 
对于这种时代剧烈演化的趋势,晚清张家口的一位著名女镖师邓剑娥就感慨地说:“火器盛行,武技渐绌矣。”当初,邓剑娥的父亲邓魁在护镖时被盗匪所杀,当时年仅14岁的邓剑娥于是矢志不嫁,继承父业承担起了家族的镖行,由于邓剑娥武艺精湛,甚至能立在马上“击空中雕鹗,枪无虚发,皆贯其目,他无伤也”,因此盗贼们对于她护送的镖,一般都会给个面子。
 
但面对洋枪等武器的盛行,邓剑娥也感觉到了有心无力,她对母亲说:“盗之器械皆视我为精,今惟以情谊名誉羁之耳。父果以何而殒命乎?生活之资今已粗具,不如改业之为愈也。”于是,邓剑娥最终放弃镖行业务,改而在奉天(沈阳)西关外购置田产做起了地主,“闭门以居”。
 
在时代的大潮下,镖局纷纷出现了倒闭潮,而在山西、陕西等各地镖行的倒闭潮下,在最高峰时期一度拥有数十家镖局的北京,更是沦落到最后只剩下会友镖局一家在苦苦支撑,而会友镖局之所以还能存在,也仅仅只是靠着为北京前门的珠宝店、古董行等各大商号充当警卫勉力维持,到了1921年,从最高峰时期1000多人锐减至仅有100多人的会友镖局也难以支撑下去,最终宣告解散关闭。
 
而会友镖局,正是中国最后的一家镖局,它的解散,也宣布了兴盛仅有一百多年时间的镖行和镖师职业的彻底消失。
 
在时代巨变的浪潮前,纵使武艺高强,也难以抗衡没顶的潮水。



5.png

 
尽管镖局不复存在,但作为会友镖局最后的镖师,李尧臣也和其他镖师一起,苦苦探寻生活的道路。
 
作为中国最后的镖师,在会友镖局解散后,武艺精湛的李尧臣则在北京开设了一个“武术茶社”,作为中国最大也是最后一个镖局的名镖师,李尧臣名声响彻京城,当时,京剧武生宗匠杨小楼为演《安天会》(即《闹天宫》),曾向他请教猴拳;京剧大师梅兰芳为演《霸王别姬》,也向他学习剑术。
 
1931年“9·18”事变后,华北局势日趋紧张,为了捍卫国土,29军军长宋哲元发出了“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誓言,并由副军长佟麟阁出面,延请李尧臣为29军武术总教官。
 
在祖国危难之际,当时已经55岁的李尧臣根据中日士兵的格斗特点,特创了“无极刀法”教授抗日官兵,并训练出了此后大名鼎鼎的29军大刀敢死队。在1933年的长城抗战中,由李尧臣训练的29军大刀队大破日军,追杀日寇60余里,缴获大炮18门,29军大刀队由此名扬天下,而这背后的功臣,正是这位中国最后的镖师李尧臣的苦心训练。 
 

5a.jpeg

▲1959年,84岁的李尧臣在演练武功

 
长城抗战后,作曲家麦新根据29军大刀队的事迹,创作了《大刀进行曲》,那激烈澎湃的歌词,至今依然鼓舞着每一位保家卫国的热血国人: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全国武装的弟兄们!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
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
咱们军民团结勇敢前进,
看准那敌人,
把他消灭,把他消灭! 冲啊!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在源顺镖局总镖头大刀王五去世后,李尧臣,这位中国最后的镖师,也用自己特创的“无极刀法”,为国人抗战献出了不朽功绩。
 
1937年“七七事变”中,誓死保卫北平(北京)的29军副军长佟麟阁战死,在日军占领北平后,李尧臣像当初大刀王五冒死为谭嗣同收尸一样,冒着生命危险隐藏了佟麟阁将军的遗骸,此后,他隐姓埋名奔走于天津和北京之间,中间还一度被汉奸出卖被捕入狱。
 
1949年后,李尧臣担任了全国武协委员,并曾多次应邀担任武术比赛裁判长。那时候,北京城的市民们,还能经常看到这位武术名家手持龙头拐仗、在天坛、中山公园等地指导青年人练武,有时候,老人家甚至会扔掉拐杖,以龙行、虎坐、蛇身、雕爪的独特风貌示范练拳,每每遇到这一幸事,围观的人群总是爆发出如雷的掌声。 
 

5b.jpeg

▲李尧臣(1876-1973)

 
作为中国最后的镖师,1973年,98岁高龄的李尧臣最终在北京去世,翩然带走了一个属于镖师的侠义时代。
 
世间,再无镖师。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陈宝良:《中国古代镖局的起源及其兴盛》,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9月刊
李帅:《清代晋商发展与镖局行业的关键性探究》,《兰台世界》2014年4月上旬刊
李刚、郑中伟:《明清镖局初探》
杜君立:《镖局的历史与传奇》
王满福、刘映海:《清代镖局与晋商的发展》
丹豫晋:《清代山西镖局起源初探》
赵映林:《民初北京的镖局》
仁寿:《陕西镖局的兴起与结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7:20 PM , Processed in 0.03489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