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哲史艺丛] 洛阳人有话说:周代八百年,周天子的陵墓去哪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8 07:1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洛阳人有话说:周代八百年,周天子的陵墓去哪了?

 潇湘水冷 国家人文历史 2023-10-08 06:38 

0.png
本 文 约 6200 字
阅 读 需 要 16 分 钟

随着电影《封神》的热播,商周这两个沉睡了数千年的古老王朝又走进人们的视野。很多人想了解真实的商周究竟是什么样,大家自然会想去了解这一时代的遗址和文物。可当我们试图探寻这两个王朝存在的痕迹时,却会发现一个问题:商王的墓葬已经发现了很多,可周天子的墓葬在哪里?


1.jpeg

影视剧中的周王姬发形象。来源/电影《封神》截图


目前已知的两周时期文物十分丰富,但它们几乎出自各诸侯墓。目前有学者承认的周天子墓,只有今洛阳王陵遗址和金村地区的几座墓葬。但都局限于东周这一周王室势力衰微时期。之前辉煌一时的西周天子的王陵又去哪儿了?


从考古研究角度来说,最高规格的墓葬往往能切实反映这一时期社会各方面发展的最高水平。而西周史载十二王,迄今为止却没有发现一座周王墓葬。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隐情?


“不封不树”还是“爵等为封”?


其实,要想找到一座商周时期的古墓,还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以当时的葬俗,墓葬地面以上的部分不会有任何的标识,叫“不封不树”。封,就是在墓地上堆起封土;树,则是种植树木作为标识。《周易·系辞下》记载:“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也就是在最早的丧葬仪式中,连棺椁都不使用,只是找一处野外的地方当墓地,再在逝者身上盖一层厚厚的树枝,就算完成下葬。据孔颖达的注释,这种习俗盛行于即“穴居、结绳之后”,即旧石器时代后期、新石器时代前期。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无法支持复杂的丧葬仪节,也是因为当时人们对生死的认识还比较浅薄。直到商代,虽然人们已经可以铸造大型的青铜器作为随葬品,也萌发出“事死如生”的观念,但依然没有在墓地上做专门标识的习惯。只是为了祭祀需要,一些墓葬会在地面上筑造夯土层,再加盖一些建筑。时间一长,这些建筑倒塌或另作他用,便再无人知晓地底下墓地的秘密。


2.png

西周“天亡”青铜簋(gui)。来源/中国国家博物馆


那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墓地上会堆筑封土,形成明显的标识呢?据考古学研究,商周统治中心的中原地区封土墓很有可能来源于江南地区的“土墩墓”。由于江南地区降水较多、地下水位较高,以当时人的建造水平,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挖出一个干燥的墓室来存放先人遗体。因此与中原不同,殷商时期的江南地区依旧保留着直接在地面上“厚衣之以薪”的丧葬方式,只是用以“厚衣”的不再是树枝,而是泥土。这种丧葬方式随着春秋时期江南诸侯势力的北扩逐渐进入中原,并与中原传统的地下掩埋、不封不树的丧葬习俗相结合,成为流传至今的地下掩埋、地上封土的坟墓样式。


如此来看,要想找到西周时期的天子墓葬,确实需要一点“开盲盒”的运气。迄今为止发现的商周墓葬,大多也是靠大雨冲刷或村民种地,很难真正通过古籍记载或是地上观察发现其踪迹。

 

3.png

相较而言,后世拥有巨大封土堆的墓葬就要好找许多。图为汉窦皇后陵的封土堆。来源/央视《探索·发现》截图


可是,与考古研究成果相悖的是,根据有关西周时期葬仪的文字记载,这一时期的墓葬本应有成规制的封土与树木。《周礼·春官·冢官》中,便言“以爵等为丘封之度,与其树数”,也就是根据墓主人爵位的高低,确定其墓葬封土的大小和墓上种植树木的数量。由此记载反观已知的殷周墓葬,便能发现有些墓葬之上确实存在一定规模的夯土层,只是厚度并不符合如今“坟丘”的认知,作用也有争议。比如商晚期的河南罗山县天湖M41号墓,墓口处便存有约0.3米高的夯土层。西周时期的河南浚县辛村1号墓,墓口处也有向外扩筑的夯土层遗留。可这些夯土层究竟是墓上建筑的地基,还是被风化侵蚀的封土层残留?又或者只是防止墓口坍塌所筑的加固设施?目前学界仍众说纷纭,尚无统一的认识。


总而言之,对于西周时期墓葬是否“不封不树”,学界仍有较大争议。不过,由于时代过于久远,即便有标识,恐怕所剩的也只是脚下一道沟坎般的低矮土层了。


相比于发现墓葬,对墓葬进行研究、确定墓主身份才是更艰难的工作。在目前已知的西周时期遗址中,也曾有一处“疑似”的周王墓葬——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公庙遗址。


世有哲王”还是“握发吐哺”


在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城西北六千米处的凤凰山南麓,有一片气度恢宏的古建筑。现存建筑的最早修建年代可追溯到唐高祖李渊的武德年间,后经历代修缮、扩建,形成了如今以三公殿为主,姜嫄(yuan)、后稷殿为辅,缀以亭台楼阁的大型古建筑群。这就是陕西岐山周公庙,也是现存规模最大,形制最完整的用于祭祀周公的古建筑。


4.png

2020年5月5日,河南省洛阳市周公庙风光。摄影/李平安,来源/图虫创意


之所以对此处的周公庙如此重视,是因为这一区域古称“卷阿”,乃是周公封地所在。周公辅佐成王成年后,选择退出朝堂,归隐山林,正居于此。因此,在如今的周公庙建成之前,这里就有许多用以祭祀周公的建筑。承载在文字中的远古传说总是透着一丝朦胧和神秘,真正让后世确定这片土地与周公的关系的,还得等到那两片掩埋在周公庙附近一公里左右地底下的神秘甲骨出现。


陕西岐山地区作为文献记载的周方国至周王朝前期的政治中心,在长达70余年的时间里,一代代考古学家踏遍了岐山周原地区20余平方公里的土地,却依旧一无所获。


2004年5月7日,一片规模空前的西周时期墓葬群被发现在周公庙遗址的陵坡区域。据统计,陵坡区域已探明墓葬37座,不仅数量众多、随葬丰富,还集中出现了10座极为罕见的四墓道大墓。一般地位越高、墓室规模越大,所需要运送的各种物资就越多,就需要更多的墓道,墓道的建造也成了彰显墓主人身份的标志。至商代,就只有商王可以在建造墓室时使用四条墓道,这也是殷商考古中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方法。由于这种大墓看起来很像汉字“亚”,也被称为“亚”字型墓。

 

5.png

陵坡墓的墓葬分布图,红圈标识出的就是“亚”字型墓。来源/种建荣《周公庙遗址陵坡墓地及相关问题》


然而,商代王陵一定有四条墓道,而有四条墓道的却未必是王陵。目前确定为王陵的,四条墓道都比较长,且宽度相近;而确定非王陵的或是两侧的墓道窄且短,或是只有一条墓道是符合规制的宽墓道。因此,周公庙陵坡的四墓道墓并不完全符合“王陵”的条件。再加上这片墓地曾遭遇严重的盗掘,墓室毁坏严重,现存的文物中也难以分析出有关墓主人的线索。因此这片集中的大型墓葬遗址究竟是不是周王的家族墓地,仍是学界悬而未决的一个问题。


但是,周公庙遗址中还是保留了一笔极其宝贵的遗产——8300余片有字卜骨,其中有字甲骨770余片,共可识读两千余字。这是目前出土数量最多的一批西周刻辞卜甲,也是继先周时期周原遗址之后,最重要的一次西周卜甲发现。在这些卜辞中,清晰可辨“周公”“文王”“新邑”等词,再结合此处原是文籍记载的周公封地,有学者提出了新的猜想:这里是否有可能是周公的家族墓地呢?


这个猜想比较好地解释了四墓道大墓集中出现的问题。周公曾辅政成王七年,平管蔡、营成周、制礼乐,一手主持了西周初期的王朝建设,以其功绩和地位,确实足以享受与周王类似的待遇。据《史记·鲁周公世家》所载,周公的元子伯禽获封鲁公,就被允许在礼仪中使用“天子礼乐”。那么“世守采邑”的周公一系,在墓葬上可以与王制相同,也是可以说得通的。因此,周公庙地区的大型墓葬很可能是周公家族的墓地,这一结论也基本成为学界对周公庙遗址的共识。


可惜的是,目前仍无法准确锁定这大型墓葬中每一位墓主的身份。据传世文献记载,周公在去世时,希望将自己葬在成周(今河南洛阳),陪伴在成王身边。周成王却不敢接受这份请求,而是将周公葬在了“毕”地的文王墓葬附近(周公在丰,病,将殁(mo),曰:“必葬我成周,以明吾不敢离成王。”周公既卒,成王亦让,葬周公于毕,从文王,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史记·鲁周公世家》)无论是在成周,还是在“毕”,显然都不是周公自己的封地。不过,司马迁的记述,也是在周公逝世近千年之后,由于文王墓地同样没有发现,“毕”地的具体位置依然扑朔迷离。目前对周公庙遗址中究竟有没有第一代周公的墓葬,仍没有充足的证据证明或证伪。


无论如何,周公庙遗址已足以称得上西周时期考古研究的又一里程碑。直至今日,针对周公庙地区的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仍未停止。我们期待这处古老遗存彻底揭开神秘面纱的那一天。


彼黍离离:命途多舛的东周王陵


公元前770年,新登基的周平王面对残破的镐京城,兼以周围虎视眈眈的犬戎,长叹一声,被迫开始了东迁之旅。一个名为“西周”的时代掩入尘土,“东周”时期开启。后世认为,《诗经·王风》的第一篇《黍离》,描述的就是平王东迁时世人的心境: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相比于仍旧成谜的西周王陵,东周时期周天子墓葬的现世就显得过于轻易。1928年,河南地区长期暴雨。在雨水的冲刷下,一处黑黢黢的洞口赫然出现在洛阳金村的田间。一些大胆的村民从洞口进入,很快带出了许多从未见过的精美古物。很快,“洛阳金村藏着大墓”的消息不胫而走,洛阳金村地区的东周王陵,就这样猝不及防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可惜,与周公庙墓葬群现世的七十年后完全不同,洛阳金村大墓现世在20世纪20年代。这是一个军阀横行、帝国主义势力猖獗的时代。来自西方国家和日本的“考古学者”蜂拥而至。饱经战乱和灾荒之苦的当地百姓,更是将这处洞口视为自己的生存所系,以致洛阳金村一带一度成为民国时期古玩交易的重镇。这些被从墓洞中带出、又流入古玩市场的珍贵文物大量流失海外。据不完全统计,洛阳金村地区的8座东周时期大墓,流出文物共达8000件左右。且在长期的盗挖中,墓室全部遭到严重破坏,这为今日重新进行考古研究也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此,在考古学界,洛阳金村大墓的盗掘一直被视为与敦煌文物流失等列的重大损失。


6.png

[东周]错金龙纹带钩(洛阳金村出土),哈佛大学艺术博物馆。来源/《洛阳金村古墓聚英》


无数人曾幻想,倘使那场大雨晚下二十多年,将会替后人留住一笔何等丰厚的文化财富。可现实不容幻想。目前金村文物,分存于日本泉屋博物馆、美国弗利尔美术馆等地,绝大多数存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


三千年前,那些因家国衰败、被迫离开家乡向东迁移的周人,写下了至今读来心伤的《黍离》;三千年后,不知这些在乱世中被盗掘、盗卖、流落海外的东周文物,是否也会想起铸造、掩埋他们的人,曾经吟唱过的这首歌谣?


好在,有金村的坐标参照,对东周时期天子墓葬的寻找要比西周容易许多。2002年,在洛阳市第二十七中学院内发现“亚”字型大墓。在墓室中,还出有铭着“王乍鼎彝”的铜鼎和铜鬲,基本确定此处四墓道大墓应为周王墓,甚至有学者大胆认定这就是周平王的墓地。


从春秋中晚期开始,中原地区已开始流行建造封土堆,因此东周后期的部分天子陵地,在地表就可以发现封土。比如洛阳周山地区,就一直遗留着四座高大的封土。洛阳第二十七中学大墓发现的同年,相关单位也对这四处封土进行勘探。虽然对四座封土葬主的身份仍有讨论,但此处墓地属于东周王陵,已是学界共识。


济济辟王:如何发现一座周王墓?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也有点蠢蠢欲动,想要加入这场西周王陵的探秘之旅?


虽然考古学博大精深,针对西周王陵的考察困难重重,不过有一些简单的基本原则还是可以了解。


首先,要想寻找西周王陵,至少得确定一个可以勘察的范围。根据《史记》记载,“文、武、周公葬于毕”,那么只要找到“毕”这个地方,自然就可以至少定位出文、武两位周王的墓葬了。然而,对于“毕”究竟在哪里,学界尚无统一认识。比较有竞争力的地点,是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地区。公元前12世纪末或前11世纪初,周的先人古公亶父迁居于此,营建都邑,周原地区由此成为西周重要的政治中心。大名鼎鼎的大丰簋、盂鼎、毛公鼎等文物皆出于此,同时还发现有大量甲骨卜片和大型车马坑,尤其是车马坑的规模之大,只可能是周王所用。不过在车马坑附近始终没有发现大型墓葬,因此对此车马坑的作用仍是一个谜。另一有力竞争地则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丰镐地区。因为《史记》明确记载“毕在镐东南杜中”,且在1992年,学者成功释读了出土于长安县南徐家寨的“吴虎鼎”上的铭文,得知器主吴虎的封地与“毕人”接壤。其他竞争者则有京兆长安、雍州万年、咸阳北原等等。


7.png

吴虎鼎。来源/《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


出于对《史记》的信任和吴虎鼎的铭文,目前学界考察的重点还是丰镐地区附近。遗憾的是,从20世纪末开始,数位考古学家领衔带队,在丰镐周边开展了漫长的调查勘探工作,几乎踏遍了丰镐周边的每一寸土地,却依旧没有发现西周王陵的半点踪迹。


主动的考古调研难以获得成果,那么倘使某一天“开盲盒”成功,真的出现了一座高规格西周墓地,我们又该怎么确定它是否是西周王陵呢?


以东周王陵为例,要想辨认一座周代王陵,最值得信服的证据,当然是墓室中留下的文字。其中又以器物铭文为主。一般周人作器,都会将铸造缘由、时间、器主等信息铭刻在器物上。倘使铭文中能够出现证明墓主人身份的内容,自然能断定是否为王陵。除了器物铭文,墓地附近所遗留的甲骨卜辞,有时候也可以成为有力的证据。


不过,作为众人皆知的古都所在,陕西地区,尤其是西安、岐山等考古圣地饱经盗墓之苦,即便是已经发现的古墓,也很可能早被盗墓贼捷足先登,文物散佚严重。因此退而求其次,王陵在形制上还得满足以下要求:必须有四条墓道,最好附近有大型的车马坑。


墓道的作用前文已有论述,需要有大型的车马坑,则是因为古时礼节讲求“天子驾六”,能以六乘车马陪葬的,自然只有周天子。有关周天子的车驾数,在经学盛行的东汉时期曾有过争论,许慎等人认为“驾六”,郑玄则认为“驾四”。2002年,洛阳在建设城市中心广场时发现一座由六匹马架一车的车马坑。2006年,洛阳市唐宫西路又发现第二座“一车六马”坑,由此彻底解开了天子究竟是“驾六”还是“驾四”的谜题。“一车六马”的车马坑也成了周王陵的标志。虽然墓道数和车马陪葬同样不是确定墓主为周王的铁证,不过倘使一座墓葬既有四条等宽的墓道,周围又有一车六马的陪葬,那墓主为周王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期待有朝一日,神秘的西周王陵能够揭开面纱,重昭于世。


参考文献:

[1]钱耀鹏,李娜.先秦“不封不树”葬仪的考古学辨析[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52(05):18-28.DOI:10.16152/j.cnki.xdxbsk.2022-05-002.

[2]索德浩.中原地区封土起源再研究[J].考古与文物,2020(01):79-87.

[3]张涛.扑朔迷离的周王陵[J].荣宝斋,2007(03):26-37.DOI:10.14131/j.cnki.rbzqk.2007.03.002.

[4]王咸秋.洛阳陵墓考古百年收获[J].洛阳考古,2021(04):86-98.

[5]桂娟,袁月明. 失落的金村:一段跨越百年的考古故事[N]. 新华每日电讯,2022-01-28(011).DOI:10.28870/n.cnki.nxhmr.2022.000826.

[6] 大河报社编. 厚重河南 古墓皇陵 精编版[M].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5.07.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朋友圈。



a.png
END
作者 | 潇湘水冷
编辑 | 詹茜卉 陈麒伊(实习)
校对 | 火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1 07:07 PM , Processed in 0.03660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