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5|回复: 0

[哲史艺丛] 孙悟空看似是个虚构人物,实则与唐朝这些人和事如出一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2 08:00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悟空看似是个虚构人物,实则与唐朝这些人和事如出一辙

 甪里先生 历史学堂君 2023-10-02 05:24 

作者:甪里先生
编辑:莉莉丝

我们所熟知的孙悟空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再加上86版电视剧的传播,孙悟空的名字早已妇孺皆知。似乎孙悟空只是个虚构的人物,我们也没有认真地追究他的身世。但是通过阅读文献,你就会发现,孙悟空其实是有历史原型的。

0.jpeg
图1 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 那么,孙悟空的历史原型究竟是谁呢?


《西游记》开篇就交代了孙悟空的籍贯,他出生于娑婆世界,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由仙石感应天地灵气孕育而生。但仙石并非毫无来历,处于十洲三岛的祖脉上,其高围按二十四气,其上窍孔对应九宫八卦。一天仙石迸裂,产一石卵,经风一吹,化作一石猴,石猴出世后,眼里冒出两道神光,射冲斗府,惊动天上的玉皇大帝。之后在众猴的鼓励下成功跃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受“神仙乐趣”,但无奈生死掌握在别人手里,因此心里颇觉烦恼。为了学得长生不老之术,他一路跋涉,来到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拜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为师,得到姓名孙悟空,并学到了长生之道、地煞变化术(即七十二般变化)和筋斗云等。其间用时二十年,后因为卖弄本事,被菩提祖师逐出师门。

似乎我们只知道孙悟空是一个石猴,无父无母,也就不追究他的身世了。那他为什么叫孙悟空呢?姓孙我们好理解,因为他是“猢狲”嘛。

那么为何叫“悟空”?

1.jpeg
图2 悟空法师出行壁画

我们通过阅读史料发现,在唐代真的有一位法师的法号就叫“悟空”。悟空法师是陕西泾阳人。公元751年,这时他还没有出家,跟随使团出使印度。到了印度不久后,便患了重病,无法与使团东归。757年,他在印度皈依佛门,并四处游历。直到789年才回到长安,前后历时39年,途经58国,并在新疆与于阗佛僧戒法合作,译完了他从印度带回的《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回到长安后,悟空被封为壮武将军,并将旅行见闻整理成《经行记》,此书今已失传,但在慧皎的《高僧经》中有部分内容。

正是这份独特的经历,他便成了有史可考的唐代最后一位去西天取经的佛僧。

2.jpeg
图3 悟空(731—812),俗名车奉朝,唐朝名僧

正是有一个历史人物叫“悟空”,且又去过西天取经。正好符合人物设计,于是“孙悟空”的名字就这样诞生了。但远没有结束,他的身上还有一系列的故事呢,鉴于故事太多,我们只能分析他去拜师学艺的故事,看能不能找到历史原型。

孙悟空来到灵台方寸山后,听到一个樵夫唱着嘹亮又动听的歌曲,便跑上去问路。樵夫问他:“你要找神仙吗?山里就有。”孙悟空把他误当成了神仙,连忙上前施礼。樵夫说自己不是神仙,道明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生来命苦,八九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只剩下孤儿寡母,再无兄弟姐妹,又不识字,只能靠卖柴来赡养老母。因为老母年迈,不忍离去,所以没有去修行。之后,樵夫不仅给孙悟空指了路,还说明方寸山有菩提祖师,教出弟子无数,目前还有三四十人。
 
3.jpeg
图4 《坛经》一般指《六祖坛经》,是佛教禅宗祖师惠能说,  弟子法海等集录的一部经典

如果你读过《坛经》的话,就会发现这段故事特别熟悉。

我们知道《坛经》是禅宗六祖慧能弟子辑录他的话,慧能是个白丁,以打柴为生,也是父亲早亡,因为供养母亲才没有去修行。如《坛经》所记:“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遗孤,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这就说明这个樵夫不简单,是以慧能为原型创作的。

我们接着看,“见一客诵经,慧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而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

将《西游记》与《坛经》一对照,一目了然,完全就是六祖慧能故事的翻版。所不同的是,六祖去追随五祖弘忍学道是因为一个客人的指点;而孙悟空去向菩提祖师学道是受了樵夫的指点。而这个樵夫在《坛经》里正是慧能的形象。

4.jpeg
图5 惠能 (禅宗六祖),被尊为禅宗六祖的曹溪惠能大师,对中国佛教以及禅宗的弘化具有深刻和坚实的意义

就这样,孙悟空来到了灵台方寸山。众弟子一见孙悟空这副尊荣,纷纷嘲笑他。(这和慧能又是一样,慧能是南方人,见到五祖后,五祖说:“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孙悟空也不安分,于是菩提祖师便在他的头上敲了三下,众弟子以为师父是对这猢狲的惩戒,因此都纷纷幸灾乐祸。可是孙悟空却明白其中就里,于是在半夜三更,夜深无人之际悄悄来到菩提祖师房间,祖师早就等候于此,便将毕生所学悉数传于他。

这个故事和慧能还是如出一辙,慧能刚来到寺院,弘忍派他去槽厂舂米。六个月后,弘忍来看他,“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慧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

之后五祖弘忍将衣钵传给慧能,对他说:“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若游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于是慧能一路向南逃窜,连夜渡江。

5.jpeg
图6 五祖( 弘忍)送六祖(惠能)渡江

我们再回到《西游记》,孙悟空学成七十二变、筋斗云后,菩提祖师觉得再也没有可以传授的了,便让其离去。

悟空以为师父要赶自己走,便领罪道:“上告尊师,我也离家有二十年矣,虽是回顾旧日儿孙,但念师父厚恩未报,不敢去。”

祖师道:“那里什么恩义?你只是不惹祸不牵带我就罢了!”

悟空见没奈何,只得拜辞,与众相别。祖师道:“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道“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

将这段故事对应慧能学成以后的场景,简直就是一样。

当时五祖弘忍看到了慧能的天资,认为他一定能将佛法发扬光大,于是密受衣钵,担心众弟子不服,谋害慧能,便让他速速离去。孙悟空也是一样,菩提祖师将毕生所学悉数传给悟空,临走之际,千叮咛万嘱咐,让他莫要对人说出自己的师父是谁,恐怕也是为了保护他的缘故吧!

6.jpeg
图7 弘忍(公元602~公元675),俗周,唐代高僧,湖北蕲州黄梅(今湖北省黄梅)人。

通过这些故事的分析,我们似乎对孙悟空的形象有所清晰了。

  • 首先,唐朝确实有一位去过西天取经的法师名叫悟空,便把这个名字安在孙悟空身上。

  • 其次六祖慧能学道的故事也被吴承恩移花接木,塑造了孙悟空这一形象。


可见,《西游记》这部小说暗含玄机,绝非是一个简单的神话故事,值得我们仔细品读。

参考资料:《西游记》《坛经》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11:02 PM , Processed in 0.03492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