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回复: 0

[哲史艺丛] 明朝火器领先于周边的对手,为何在军事上,反而节节败退最终覆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 04:4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火器领先于周边的对手,为何在军事上,反而节节败退最终覆亡

 左光斗 历史学堂君 2023-10-01 09:03 

作者:左光斗
编辑:莉莉丝

明朝的火器,可以说是中国军工界的落日余晖——从早期的领先世界、到中期的发展缓慢,最后的奋起直追,尽管并非一直领跑,但也算互有短长。

与持续高烈度战争状态的西方国家相比,明朝火器发展的制约因素相当多——譬如作战环境的多变、作战对象的不同、军事体制的落后等等。但相比于大明帝国周边的对手来说,明军武器的先进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但明朝依然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最终覆亡。我们撇开经济、战略等原因不谈,单从武器方面入手,总会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疑问。

在热兵器全面登上舞台的十七世纪,为何明朝的火器优势并没有带来军事上的胜利?



0.jpeg
1.jpeg
图1 明朝《神器譜》的相关武器记载

欲究其然、必先究其所以然,不妨在此梳理一下,所谓“明朝热兵器先进”的成因是什么。

  • 首先,足够长久的技术积淀。

在明朝建立之前的,经过唐末、宋朝、元代的发展,中国火器技术已经有了足够坚实的基础。相比于火器的制造,将帅士卒间更加成熟、充分地利用更为重要。

  • 其次,冶铁技术的成长。

自宋末以来,铁器的需求率大幅提升,到了明朝,以铁、铜为首的采矿技术极为成熟、处于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可以满足当时军队的火器制造要求。


2.jpeg
图2 佛郎机是明代正德年间利用欧洲技术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射程达1公里,威力惊人

  • 第三,全球航海技术的发展使得明朝得以引进外来火器技术。

从嘉靖二年开始,西方世界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世界探索之旅,从此走上富国强兵之路,欧洲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明朝船运技术的提升,为武器技术的输出提供了可能——无论是主动引进还是被动吸收。也就是从嘉靖年间开始,中国南海一带就不再太平、各路西方殖民部队时常侵略中国沿海,明军往往在取得胜利后便能对缴获的武器加以研究与改进,譬如正德时代的“弗朗机炮”、以及万历时代引进的“红夷大炮”等。

需求上涨、制造基础坚实、技术引进充足,明军火器的不断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但这不代表明军能够取得战斗力上的突破式发展。因为军队战斗力的关键,在于军事制度能否与其军事环境、军工技术相匹配。

3.jpeg
7.jpeg
3a.jpeg
图3 三眼铳是神机营重要的单兵火药武器

在明初大势初定的情况下,国家生产力极低、而军队耗费庞大,在国家暂时无法裁撤庞大常备军的情况下,以军养军成为了当时的唯一办法,这便是卫所制度的初衷,在边地险要,明太祖的要求是三分防务、七分屯田,内地则是八分屯田,职业兵的比例非常低,合理的办法是,在国家生产力逐渐上升之后,慢慢扩大职业兵的比例——但朝政多故的明廷根本无暇改革。

到了明末战争烈度逐渐上升之际,很显然一切都有点力不从心。卫所军队不仅年龄老化严重、而且兵额不足、训练不足。但火器的使用终究需要长时间的训练,需要兵卒有足够的精力与训练时间。其次,明军初期的传统是各部自行制造兵器,中央的制造部门制作的火器不仅有限、且造假高昂。到了后期战争时代开启,明军地方作战部队的武器因为有相当的自造比例,各部之间标准并不统一,且质量极差。

因此,卫所部队的制度缺陷让所谓“技术优势”停留在了空中楼阁,无法落地。到了万历年间,明军对军事体制终于开始了调整,“营伍制”逐渐取代“卫所制”成为国家作战的主力。

4.jpeg
图4 万人敌是大型爆炸燃烧武器,重40公斤,外皮为泥制,产生于明末,主要用于守城,为了安全一般带有木框箱,可以算是早期的燃烧弹。

5.jpeg
图5 明代军事技术家创制了“神火飞鸦”与球形带双翼的“飞空击贼震天雷”两种“有翼式火箭”



但另一个问题又暴露出来——军事技术的管理体制落后。



火器如果能被明军充分利用,在战场上是可以改变战局的,宁远之战就是如此,明军若单凭原始武器不仅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甚至连城池都守不住。但能够做到火器充分利用的,仅仅是明军中的一小部分。

  • 首先,朝堂上的尔虞我诈,让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困难重重。

天启年间,技术型官僚徐光启就请求招募葡萄牙士兵参与辽东战事、同时对明军进行装备的更新与普及,但立刻被广东籍朝臣联合反对、计划流产。明末传教士何大华曾悲伤地在日记中写道:“由于中国政府内部意见不一,为各自目的而形成不同看法,故此事最终将是一场遗憾,那些那些意气用事之徒将再次以言辞激烈的奏疏上呈皇帝,对葡人表现出极度的担心与不信任,他们最终达到了目的。”事实上,广东籍官员之所以反对,是因为他们与葡人交战多年,且其背后的广东商帮非常反感葡人借此影响广东贸易局势。

  • 其次,是前线部队军事素养出现问题。

前面说了,“营伍制”的出现改变了明军职业军人不足的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出现了,那便是“兵唯识将”。营伍制发展迅速,期间不乏有优秀的军队出现,譬如戚继光将军领导的“戚家军”、俞大猷将军领导的“俞家军”等。这些军队的特点是拿军饷打仗、并且受命于将军个人。因此国家的管理能力只能停留在募兵将官一线,而不能对军队有直接的领导,这便造成了军队军阀化的问题。

6.jpeg
图6 明代后期士兵(手持三眼铳、穿布面甲)

崇祯四年,明军将领孔有德发生叛乱。孔有德所部,是明军当中为数不多,经过长时间葡人训练、列装大量火器的精锐,其本意是入辽参战,但在与民众发生冲突后,干脆反叛。崇祯帝当即调集海、陆军进剿,结果拥有优势火力的孔有德部队顺利逃往后金,在给后金的降书中说:“本帅现有甲兵数万,轻舟万余,大炮、火器俱全……”这些本来明军用以改变战局的精锐力量,成为了后金的“重兵”。日后松锦大战、畿辅之难乃至追攻李自成、扬州十日,都有这支部队的身影,很好地弥补了后金军不善攻城略地的短板,实属讽刺。

一言以蔽之,制度才是军队战斗力的核心,没有先进的制度,再先进的武器都无济于事——要么无从运用、要么借以资敌。

参考资料:《明史》《神器谱》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12:20 AM , Processed in 0.0334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