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44|回复: 0

众生随类各得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9 10: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众生随类各得解
妙意 自在世间 2023-09-09

图片_20230821094841.jpg


       众生随类各得解

       问:有位网友说: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为什么呢,因为啊,大修行人,处于因果报应之中又超越它,在因果中又不受制于其的状态,一语道破就是不昧因果。野狐禅,大家都知道吧……百丈法师答复他,“不昧因果”,改一个字……所以错下一个字的转语,堕五百世的野狐身,这个故事就是从这儿来的。

       我答:“不昧因果”不是“大修行人,处于因果报应之中又超越它,在因果中又不受制于其的状态”。不昧因果,是第八识能记录众生的善恶业,并随缘现起果报,报应不爽。修行人可安住于第八识性体的真如性,受报而不起烦恼。但再大的修行人,都不可能超越因果,不受因果制约。第八识本身只了别业种,随缘流注种子,对第八识来讲,非因缘、非自然。但对于任何人、众生来讲:作是因,必受是报,因果不会断灭。不昧因果的是第八识,百丈禅师改一字,是说明他证到了第八识,是得道高僧,而那个野狐的“不落因果”,是说明他未证第八识。

       有网友说:如何修“无所住而生其心”。

       我说:“无所住”是第八识的属性。整个这句话都在讲第八识。在这个心里,三界万法都只是它流注的种子,对它来讲是有种子而无相,所以本无相可住。这里的“生”不是另外生出来的意思,应是“显示”的意思,第八识心是通过流注种子而不生法相的行相而显示第八识心的存在。你们不要以为前七识心可无住相。如前七识心可无住相,即无世间法了。就是前七识心修行“无所住”,也是已经住了“无所住”。当然对我们尚未见性的初学者来讲,以第六识心,依这个住“无所住”起修也是必然的,但我们要知道这是第六识心的幻中起修。

       以上认识不知对吗?请指正。

       答:佛法不会只有一个意思,所以才会“众生随类各得解”,只要能够适应某个众生的层次,便是善法。有时候,甚至要用无明来度众生,比方说主张“自我实现”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您在演说佛法的时候,要观察对方的根器,您讲比他的层次高一点的佛法,他会欢喜接纳,若是超过太多,他接受不了,往往便会毁谤。

       想要用五蕴身超越因果,或者不受因果的制约,是凡夫外道的妄想。佛陀示现金枪、马麦的果报,正是告诉我们,五蕴是受宰制的法,而不是能自在、作主的法。

       五蕴一定是在因果之内,所谓不昧因果,应该是指觉知心,而不是第八识不昧因果。因为不昧与昧相对,昧是无明,不昧是智慧,第八识没有办法了别六尘相,没有昧,也没有不昧,这才是远离差别对待相,“无智亦无得”。

       若是描述第八识,应该是“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才对。“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会解释成“七转识相应于无所住的第八识而生其心”。我的解释不是权威,您觉得有道理,或者适应您目前的修证层次,不妨参考看看。


图片_20230910112935.jpg

       思所成慧

       问:在拜读《禅宗的开悟与传承》时,看到了“竹篦公案”,饶有兴趣,祖师巧施妙不可言。如遇执“性、相”为二的人,陷于二难之中,自是无法回答。而“折篦”曲尽心思,也还是于性、相上有些不够圆融。看到书中写的赵州柏树子公案,深深折服祖师的性相圆融。想竹篦本是第八识中种子,性相一如,本无言说,但作为人,也是可拿它说说无妨的。

       今编了几句顺口溜,和您聊聊:

       道触道背巧施设,夺折竹篦也牵强。

       当如赵州柏树子,无名相处说名相。

       我这样讲是否轻狂了?请多多指教!

       答:您对佛法的理解,大概是在思所成慧。修所成慧会发起轻安。大乘见道者能够知道第八识具体的作用,又能缘于真如而安住。


图片_20230910112945.jpg


       千万不要迷信

       问:藏传佛教传说的红观音、绿度母等化现出来的众生,是否真的存在,而且像传说的那样?

       答:即使传说是事实,仍然应该依法不依人、依智不依识。何况有些传说的神话色彩太强烈,未亲自验证以前,还是稍微保留一下比较好。佛教是智慧的宗教,请您保持理性的态度,千万不要迷信。


图片_20230910112949.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0-31 10:32 PM , Processed in 0.0325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