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0|回复: 0

[中华脊梁] 日本人为什么最怕湖南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9 01: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人为什么最怕湖南人?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3-09-02 23:48 

清末,湖南才子杨度曾写下慷慨激昂的《湖南少年歌》,里面有这样的句子:

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
尽掷头颅不足痛,丝毫权利人休取。

0.jpeg

▲湖南湘潭人杨度(1875-1931)。


三十年后,当抗日的号角响彻神州,湖南人为民族存亡奔走呼号,慷慨赴国难,置生死于度外。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拥有3000 万人口的湖南省,先后出动210多万子弟兵,奔赴各地抗日前线,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

而湖南省,被日军视为进入西南、直捣重庆的交通枢纽,处于南北夹击之下,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战斗最多的主战场之一,死伤惨重,满目疮痍,堪称“东方的凡尔登”

在湖南进行的6次大规模会战中,日军先后投入兵力60余万人次,伤亡20多万人,湖南全省共伤亡人口260余万,其中死亡92万,毁坏房屋93万余栋

了不起的湖南人用血肉之躯,在三湘四水、大江南北,筑起拱卫中华民族的钢铁长城。

0a.jpeg



1.png


参加抗日战争的这支湘军,是在辛亥革命后,由湖南新军逐渐演变而成的地方军事集团,有史学家称之为“新湘军”

早在1911年10月22日,距离武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仅仅过去12天,湖南新军就揭竿而起,响应隔壁老表,攻陷抚台衙门,迅速光复湖南,走在革命前列。

湘军最初的首领是名列“湖湘三公子”之一的谭廷闿,他曾三次督湘。之后,湘军演变出程潜派、赵恒惕派等,各派势力为争权夺利,相互倾轧。

不过,人家别的军阀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湘军很有特点,内战,好像也不太靠谱

北洋时期,湘军在北洋军阀和西南军阀的夹缝间求生存。北洋的段祺瑞、吴佩孚和西南的唐继尧、陆荣廷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曾想拉拢湘军当小弟。

两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以何键为代表的湘系军阀,时而依附桂系,时而拥蒋,左右逢源,也没占到啥便宜。

1929年4月,何键掌控湖南军政大权。在蒋介石的支持下,何键势力迅速崛起,从一个不到两万人的三十五军,成长为以第四路军为主体的、坐拥十万兵力的地方军事集团。

到抗战前夕,湘军大部分已被中央军收编。

1937年,七七事变后,湖南各界人士同仇敌忾,全面动员,宣示抗战到底。文化界演讲宣传,工商界斥资捐款,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抗日刊物、海报。民众自发组织汽车队、义勇队和服务队等赶往前线支援。

湖南人民抗敌后援会在短短两个月间,就募得捐款六十八万余元。

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管是娭毑,还是嗲嗲,都恨不得挥起大刀往鬼子脑壳砍去。

1937年7月29日,抗敌后援会以三千万湖南人的名义,致电南京政府:“现在和平已告绝望,牺牲已到最后关头,舍全国总动员与之周旋,不足以谋取民族生存。”并强烈要求政府“当机立断,出师北上,扫荡强寇,固我河山”。

在全国抗日风潮高涨的形势下,驻扎在各地的湘军,终于踏上了抗日的战场。


1a.jpeg

▲“湖湘三公子”之一、曾任湘军总司令的谭廷闿。



2.png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此前,日军一直叫嚣着,要在三个月内灭亡中国,没想到来到上海就被狠狠打脸。

在参战的地方军队中,湘军持续作战时间最长,投入兵力规模也是最大的,总共有九个师和三个旅投入淞沪会战。期间,还有数以万计的湖南地方保安团,多次从湖南省内输送至前线。

其中,第15、16师是湘军主力师,装备精良,他们率先抵达战场,先后在刘行、陈行一带,阻击南下日军。

远离家乡的三湘子弟在异乡度过了一个压抑的中秋节。那时候,秋雨连绵,秋风萧瑟,士兵们大都身着单件衣裤,冷得直发抖。

上海边郊又临江靠海,每次壕沟还掘不到一公尺,就涌出水来,他们只能连续几个小时甚至几个昼夜泡在水里。白天根本顾不上吃饭喝水,只有等夜晚敌军炮火较为稀疏时,才有机会得到后方运送来的补给。

2a.jpeg

▲日军轰炸后的上海火车站。


15师44旅旅长,来自湖南醴陵的张彀中,当时身患重病,仍不听医生劝说,毅然抱病上阵,导致病情恶化,眼睛充血失明。危急时刻,他继续用电话指挥战斗,最终因过度劳累,在战场上昏厥,经过九天抢救,不幸病逝,年仅38岁。

临死前,他嘱咐部属:“决不能贪生怕死,有负军人天职!”

1937年的中秋佳节,举国上下,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而在历时七昼夜的枫泾、嘉善保卫战中,中国军队前仆后继,几日之内,三千八百余人为国捐躯,近三千人负伤。其中大多是来自湘西的128,军中还有湘西苗族、土家族的年轻人,他们勇于与日军近身白刃战,抛头颅洒热血。

湖南凤凰人、著名作家沈从文在《一个传奇的本事》一文中,真实地记录当时的悲壮情景:

“淞沪之战展开,有个一二八师,属于第四陆军刘建绪调度节制,奉命守嘉善唯一那道国防线,即当日所谓‘中国兴登保防线’……八天的固守,全师大部牺牲于敌人日夜不断优势炮火中,下级干部几乎全体完事,团营长正副半死半伤……而死去的全是那小小(凤凰)城中长大的年青。”

2b.jpeg

▲城市中激烈的巷战。


惨烈的淞沪会战历时三个月,中国死伤30万人,最终以上海沦陷,中国军队败退告终。

但英勇无畏的三湘健儿前仆后继,打响了湘军抗日的第一枪,和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士们一起,捍卫了国人的尊严。



3.png


淞沪会战后,日军倾巢出动,由华北、华东转而侵略华中、华南。与此同时,湘军也转战各地。

第70军在淞沪会战之后,陆续参加了武汉会战、南昌会战、第一、二次长沙会战、浙赣会战、闽浙战役等。他们不怕苦不怕累,每一战都牺牲惨烈。

1945年,抗战胜利后,70军赴台湾接受日军投降。当年签订《马关条约》后,“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五十年后,台湾同胞苦苦盼来的第一支祖国军队,正是这支由湖南人组成的70军。

1938年春,徐州会战战况激烈,湖南湘乡人谭道源带领第22军50师的数千名三湘子弟奔赴前线,在邳县禹王山至台儿庄一带协同友军作战。

50师与日军的交战十分惨烈,只有师长谭道源和参谋长李家白两人死里逃生,其余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这支军队的卫生队队员大部分是由在校女中学生组成。其中,有一个18岁的女兵,在战场上见有战友受伤,奋不顾身冲上去抢救。

就在这时,一个日本兵突然冲了出来,把受伤的中国军人砍死。

愤怒的女兵趁日本兵不备,搬起石头就往对方头上砸,一下就把残忍的日寇砸昏过去,但自己也不幸被流弹击中,身负重伤。

随后,女兵作为伤员被转入民宅,弥留之际,她将一封家书、两块大洋和一张照片,托付给负责照顾她的村民,希望能有人帮她寄回家里去。

而她终究没能挺住,当天就牺牲在徐州市柳新镇陈塘村,被葬在村东的乱葬岗。

但是,村民顾着逃难,实在没法及时把信寄出去,只能先藏起来,等战后再次回到家中,发现信纸早已受潮,模糊不清,文字无法辨认。

村民记不住信上的地址,很遗憾无法帮女兵了却遗愿,只记得那封信的大致内容:

“女儿离家参军,未曾告知父母,如今身死他乡,望父母不要悲伤。现将身边物品和在校时的一张照片寄回家,留作纪念。”

3a.jpeg

▲一张尘封的老照片,背后有着感人的故事。


66年后,村民的孙子陈开灵根据仅剩的这张照片,通过多方渠道,终于打听这名无名女兵的姓名和来历。

这名牺牲时年仅18岁的无名女英雄,叫做刘守玟,当年就读于长沙周南女中,来自湖南省汉寿县。

1937年,一批由女学生组成的战地救护队,从长沙出发奔赴前线,刘守玟就身在其中。这些如花一般美好的女孩,毅然选择在血腥的战场上绽放。

真相大白后,各方热心人士马上联系到刘守玟的族人,2012年7月7日,刘守玟的遗骸终于被运回故乡。女英雄魂归故里。



4.png


在国外战场,也能发现湘军活跃的身影。


自1942年初开始入缅作战的中国远征军中,湖南子弟占相当大比例。其中,由孙立人任师长,湖南宁乡人齐学启任副师长的中国远征军新编38师,大部分将士是湖南人。     


4a.jpeg

▲孙立人所率领的新编38师,也是一支”湘军“。          


初入缅甸,新编38师就在仁安羌大捷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军人的风采。

当时,缅甸境内的英国第一军在向印度撤军时,遭遇日本33师团围攻。新编38师接上级命令,前往救援。

1942年4月19日晚,副师长齐学启率113团向鬼子发动偷袭。三营营长、湖南永州人张琦率军带头冲锋。他三次被子弹击中倒地,又三次顽强地站起来,大喊“冲锋杀敌”,直到被鬼子的机枪击中要害,英勇牺牲。

此役,新编38师毙敌1200余人,以少胜多,击溃了兵力十倍于己的日军,并成功援救7000名被困英军和500余名被俘的牧师、记者及医护人员。

这一消息隔日就登上了路透社等媒体头条,孙立人还因此被英国女皇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

那时候,新编38师绝对是中国军队的“流量担当”。

1943年,远征军向缅甸日军大举反攻,新编38师再创佳绩,重创日军王牌部队——18师团。

那年10月,雨季刚结束,即将到来的旱季更利于行军。孙立人当机立断,带领新编38师猛攻于邦。于邦,是攻略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方,钦敦江上游)的必争之地。

驻守于邦的日军18师团,一向自视甚高,视中国军人如草芥。

没想到这次遭遇的新编38师将士们锐不可当,在每一道防线上都与日军拼死搏斗。

鬼子估计也纳闷:中国人啥时候这么能打了?

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日军18师团的主阵地被新编38师攻破,被迫撤退。

日军18师团号称丛林作战之王,自1925年编成后,从华东一直打到华南,乃至东南亚,难逢对手,没想到在缅甸战场输给了曾经不屑一顾的中国军人。

这次吃瘪让18师团一脸懵圈。抗战胜利后,在缴获的日军战史上,我们看到了鬼子对于邦战役的记载:

历来的行情都是日军1个大队对付中国的1个师而绰绰有余。而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18师团,与中国军队战斗最为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于邦战役为缅北战场首开纪录,之后,新编38师的三湘健儿们愈战愈勇,于1944年与廖耀湘新编22师、美军突击队等友军联手,攻克太白加、孟关、瓦鲁班,并再次击溃日军18师团。

日军18师团接连战败,死伤惨重,只能仓皇逃窜,退出胡康河谷。

有胜利,就注定要有牺牲。

1942年5月,副师长齐学启在率领部队向印度转移时,为掩护伤员撤退而身受重伤,不幸被日军俘虏。

战俘营中,鬼子对齐学启威逼利诱,要其投降。齐学启大义凛然,大声怒斥,并拒绝换药,绝食多日,只求速死。不曾想,竟在不见天日的的战俘营中被关押了整整三年。

1944年,汪伪政府派人带着珍贵礼品,许以高官厚禄,劝降齐学启,再次遭到他痛斥。

1945年5月,日军在缅北战场上节节败退。鬼子黔驴技穷,也实在没有耐心和齐学启争辩,便指使战俘营中的亲日分子将齐学启砍成重伤。

齐学启受伤昏迷后,同营的英国军医急忙向营中军官请求,愿他们能允许自己为齐学启动手术,使其脱离生命危险。作为幕后黑手的日军冷漠拒绝。齐学启的伤势不断恶化,于5天后不治身亡。

那时,距离日本投降就剩下3个月,但齐学启将军至死未能看到胜利曙光。

4b.jpeg

▲齐学启(1900-1945)身陷敌营,宁死不屈。


抗战胜利后,孙立人在当地侨胞帮助下找回齐学启的遗骸,请缅甸英军用专机护送回国,并根据齐学启生前遗嘱,将其安葬于中南大学老校区内的岳麓山上。

冯玉祥得知齐学启的事迹后,作诗盛赞:“壮烈足称中华魂,光辉史册万万年。”



5.png


就在湘军奔赴各地,浴血奋战时,湖南当地的中国军人们也在与日军持续交火。

在全面抗战的八年里,湖南坚守了足足六年。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和中国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都集中在以湖南为主体的第九战区。

从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开始,湖南战场先后经历了第二次、第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长衡会战以及湘西会战,共六次大规模会战,还有大大小小若干战役。

到1944年6月,长沙沦陷时,历经沧桑的长沙古城,基本上已经打没了,徒留山河破碎,断壁残垣。

此前,1938年11月,因“焦土政策”失误而导致的“文夕大火”更是让天心阁、同仁里等历史古迹毁于一旦。

5a.jpeg

▲第三次长沙会战期间的中国士兵。


在保卫湖南的斗争中,中国军人寸土必争,三湘子弟全民皆兵,没给国人丢脸。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身为湘军第35军的国民革命军73便是其中代表,他们先后参加了三次长沙会战、常德会战和长衡会战,无数将士为国捐躯。

1943年11月,常德会战激战正酣,日军主力部队以十万兵力猛攻石门。石门是湘西的家门口,此地关乎常德及湘西战局,乃至重庆大后方的安危。

由湖南浏阳人彭士量率领的73军暂5师奉命死守石门,掩护大军后撤。

日军犹如潮水般涌来,石门无险可守。面对如此绝境,彭士量振臂高呼“宁死毋退”,誓与全体官兵同生共死!

暂5师与人数比自己多几倍、武器更加精良的日军,苦战八昼夜。期间,几处城垣被突破,全体将士在城内继续与鬼子展开激烈的巷战。

15日下午,在主力部队撤退后,司令部电令暂5师撤出石门。彭士量身先士卒,指挥部队突围,却遭遇日军残酷阻击。

最终,73军暂5师师长彭士量,参谋长郑勋及8000将士壮烈殉国。

暂5师的英勇事迹极大鼓舞了战友,在73军等部队齐心协力下,常德会战,中国军队以伤亡6万人的代价,成功阻击日军,取得一场惨胜。

5b.jpeg

▲湖南浏阳人彭士量(1904-1943)。


军人在前线拼命,千千万万铁血的湖南人民,在后方凭借无畏的精神和丰饶的物产支援中国抗战。

抗战时期,湖南作为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居全国前列。日军占领广州、武汉后,湖南成为“中国稻米产区中产量既大又能大量输出的唯一区域”,担负着湘、鄂两省数十万将士的军粮。

抗战时期,湖南作为工业大省,工厂数仅次于四川,在大后方各省中名列第二。中国当时唯一的一座汽车发动机厂就设在湖南。据史料记载,当时湖南的煤矿要供给粤汉铁路和湘桂铁路,并运到贵州供给黔桂铁路。

三次长沙会战时,数十万湖南民众参加作战,他们随同部队到前线运送枪支弹药,救助伤兵。常有人在路上中弹殒命,其他乡亲也只能沉默地哀悼,继续向前进。

都说湖南人骨子里刀刚火辣,吃得苦、霸得蛮、扎硬寨、打硬仗,这一点在抗战中确实体现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八年烽火起卢沟,一纸降书落芷江”。1945年8月21,在湖南芷江城外七里的七里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愁容满面,前来同中、美军方,洽谈日军投降事宜,并交出日军在华兵力分布图。

中国军民在硝烟弥漫的湖南,等来了抗战胜利的结局。百川到海,千峰向岳,一寸山河一寸血。

今天,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身为中国人,这是一个至死不能忘却的纪念日。

因为,这一天是用无数中国人的生命换来的,我们岂敢忘,又岂能忘?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薛兵、余建勋等:《湖南会战》,中国文史出版社,2010年

萧栋梁、余应彬:《湖南抗日战争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

湖南图书馆:《湖南抗战老兵口述录》,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

周宗达:《哀兵之剑》,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3:10 AM , Processed in 0.12691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