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79|回复: 0

上海地铁为何频现雷人的“行为艺术”?/组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5 07:59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信息化、全球化社会的到来,基于信息的交流和观念的更新,现代社会关于艺术判断或价值取向的判断也越来越多元化,即使在中国这个相对落后的国家,似乎正徘徊于一种时代交替的文化判断,人们也显现出越来越多元的选择,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的中国不断出现关于某某文艺方式是高雅、还是低俗,是通俗或是恶俗的争论不休,甚至几乎可以用观点各异、针锋相对来形容。但我们过去也发现一个近乎另类的、引人侧目的古怪艺术形式,那就是所谓的行为艺术,比如有女权分子将自己全裸关在笼子里以“表达”女权,或以其它古怪的方式出现,时不时会在各地各种场合标新立异的方式展示,至于人们能否理解或认同,或者是艺术还是西方文化垃圾?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基本上也已经让大多数国人见怪不怪了,也算是一种城市另类风景吧。



  但如果在今天这个开放的时代,在一个提倡多元文化的年代,却有学者或官方试图以立法的方式禁止行为艺术,并称之为“腐朽没落的文艺观念”,并指责其“影响正常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你会认同吗?出现在中国最发达、最前卫、也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上海,这倒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据东方早报6月3日报道“鹿人”、“木乃伊”、“蛋人”、“超人”、“粉红男郎”……类似这些曾经在上海层出不穷的地铁行为艺术,以后可能将不会再被允许出现在地铁里。市文广局日前在答复市人大代表薄海豹的书面意见时表示,将引导公众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文艺观念,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加强与公安、城管执法部门、轨交运营等部门的协作,开展整治。



报道称,“一些荒诞不经的举动打着行为艺术的旗号,走上申城街面。”在今年两会中,市人大代表、海天律师事务所主任薄海豹将矛头直指行为艺术。在他看来,一切行为必须以不侵害人类社会的整体利益为前提,而打着行为艺术旗号的某些做法,从浦东大拇指广场的“受伤天使”,到地铁里的“鹿人”、“木乃伊”、“蛋人”等,早已背离艺术道德的底线,也远远背离了社会道德、良知和法律。



为此,薄海豹建议,上海公安、文化、地铁等部门可以共同研究,以地方政府行政规章的形式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艺术表演”都需经过文化管理部门审查,否则一律予以制止;对经劝告或未批准仍进行有碍观瞻或会引起绝大多数市民憎恶、反感的所谓“行为艺术”,要一律予以取缔,并按照相关法规予以处罚。



  这样看来,行为艺术反倒在中国最发达,最与国际新潮艺术接轨的大都市上海被定义为了“腐朽没落的文化观”,这倒真有点让人意外,因为总觉得这行为艺术并非什么洪水猛兽,也并不太会让人过于内心排斥,最多不喜欢也应该允许其存在吧,什么是多元文化,什么是宽容?我看上海如果连所谓行为艺术都不能容忍,那也太小家子气了,太自我封闭了,本来世界就是丰富多彩的,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行为艺术无非以一种西方舶来文化的一种,增加一点上海文化厚度和色彩,甚至为上海增添一点另类的城市风景吧,何乐而不为呢?就因为少数道貌岸然的人士或管理者不喜欢而扣上一顶“腐朽没落文化观”的大帽子,这又能展现出上海的什么文化底气呢?有时候我们很难理解为什么总有人想告诉别人什么是好的、什么是腐朽的文化,他们可以大声说下里巴人的二人转是民族文化,是通俗,却对地铁里站着一个五颜六色的卡通人的行为艺术感到愤怒,并斥之为腐朽没落文化,其实反而让人觉得杞人忧天。



  报道说上海市文广局还将组织开展对行为艺术管理制度的调研,对在公共场所表演行为艺术的立法进行研究论证。市文广局表示,虽然国家和上海对行为艺术暂时没有专门的管理制度,但将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公众提高对艺术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自觉抵/制腐朽没落的文艺观念,维护正常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同时防止人为炒作而扩大其影响。看了这些话,确实觉得想笑,什么是“艺术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二人转还是艳舞、钢管舞?或者是娱乐场所的其它什么东东?再说了,或许是因为其过于新潮,过于另类,人们往往也只是将行为艺术当成了一种来自西方的、完全在形式上模仿出来的先锋艺术,充其量被认为是一些另类艺术人士的标新立异,基本上除了引人注目外,谈不上太多好恶感觉,多元文化也不错吧,这又与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有人裸奔就社会不稳定了吗?要说“防止人为炒作而扩大其影响”,则更可笑了,如今是眼球经济时代,商家还是个人甚至包括地方政府,都在想方设法的进行各种炒作,以扩大影响,不然做广告干什么?显然上海的管理者有点虚张声势、何患无词的意味,即先定性,戴上高帽子,再消灭之。蛤仅仅只是在上海消灭了行为艺术,能彰显什么呢?证明了上海的开放?还是证明了上海的国际化?还是上海的包容和多元化?





  其实在我看来,行为艺术不论其是不是艺术或者是其它什么另类的表演,喜不喜欢或能不能理解那都是另一回事,是个人的艺术价值判断而已,就象有人喜欢看芭蕾舞听交响乐,有人却热衷于“小沈阳”、二人转,何苦要挖空心思的去“引导”,不是说提倡百花齐放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2-20 11:28 AM , Processed in 0.06141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