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牛星与织女星隔着银河相望的凄美故事,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情侣们。但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实,我们所熟知的牵牛织女星看似是“约定俗成”的事情,但其实却并非如此。其实有两组“牵牛织女星”,只不过为我们所熟知的是神话故事当中的这一组,而即使在这一组内,牵牛星也并非真的“牵牛星”。
关于牵牛星、织女星两颗星座,最早在《诗经》当中就已经出现,但这里的两颗星星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因此不能说牵牛织女的传说在周代就已经出现。有人根据秦简中出现的“牵牛以取之女,不果,三弃”的记载,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出现牛郎织女的传说。但其实这也是一种臆断,因为按照简中的记载,男主曾三次抛弃妻子,夫妻关系出现过三次破裂,这显然与牛郎织女的故事没有任何关联。
作为神话中的人物,织女最早出现在汉初的《淮南子》中,但此时尚没有出现牛郎的形象,牛郎织女的传说也尚未形成。综合所有资料来看,牛郎织女传说最早出现在东汉中期,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故事情节已经相对完善。但在这一则爱情故事出现之前,中国的文献中已经出现了“牵牛星”、“织女星”、“河鼓星”、“婺女星”等记载,这四个星星彼此之间概念有别,是完全不同的星座。有人或许要问,“河鼓星”和“婺女星”与本文讲的牵牛织女星有什么关联呢?
织女星与河鼓星
在古人记下的正儿八经的《天文志》当中,牵牛星与河鼓星距离甚远,互不相干,但在许多民间文人的记载当中,却开始将河鼓星与牵牛星进行混淆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通过对天文星象的观察即可发现,距离织女星最近的并非是二十八星宿中的牵牛星,而是河鼓星。换句话说,要想完成牵牛织女这一传说故事,必须要将织女星与牵牛星之间的距离缩短,使其隔银河相望。而这一点在真正的天文星座排列中无法做到,因为可以满足这一条件的星座是“河鼓星”而非牵牛星。
其实除了织女星与被误用作牵牛星的河鼓星之外,我国古代天文学设定的“二十八星宿”当中,是有牵牛星的存在的,离牵牛星很近的星座被称为“婺女星”。织女在天上属于“天女”、“处女”,其身份十分高贵,但婺女却属于“贱婢”,其身份十分低微。但问题在于,牵牛星与婺女星在二十八星宿当中属于关系十分密切的两颗星座,一般是成对且同时出现的。因此,在中国其实有两对“牵牛织女星”,一对是通过神话传说塑造出来的,通过将河鼓星改名为牵牛星而制造出的牵牛织女星座,一对是在二十八星宿中存在的牵牛婺女星。
牵牛、织女、河鼓、婺女星的位置
上文提及的两对牵牛织女星之间其实存在着严重的乱用与混用问题。这一点除上文中提及的河鼓星与牵牛星乱用混用的情况外,织女星与二十八星宿中的婺女星之间的混用也相当常见。在学界发现的若干壁画或雕刻、图画中,有许多将二十八星宿中的婺女星当作织女星,从而将其与牵牛星相配,并以此为基础对牛郎织女的传说进行塑造。
出土壁画
在这种情况下,婺女星被误认为织女星,织女星如同被变换了位置一般,与二十八星宿当中的牵牛星凑成了一对。这样的情况倒是没有将河鼓星改为牵牛星,从而与织女星凑成一对,但根据星座位置来看,二十八星宿当中的牵牛婺女两个星座距离很近,并不是传说当中的隔银河相望。也就是说,这两对牵牛织女星其实单个拿出来看,都很难满足神话传说的要求,要不就将河鼓星改名为牵牛星,要不就将婺女星视作织女星,以和牵牛星相匹配。
为何人们会出现这样的乱用情况呢?许多学者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分析讨论。著名地理学家竺可桢曾提出牛郎星与织女星之间的距离应该正是织女星与河鼓星之间的位置,但由于在二十八星宿当中真的存在一个牵牛星,所以人们一边将河鼓星改为牵牛星,一方面又将婺女星误认为织女星。
竺可桢
近些年来,一些学者从最基本的常识出发来探究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即是在古代社会,人们对天文星座的观察大多是用肉眼进行观测,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星星的发光亮度就成为人们是否可以观察到星星的最直接的方式。在四个星座当中,河鼓星与织女星为一等星与零等星,在天空当中属于亮度最强的星座,而牵牛星与婺女星则分别是三等与四等星。就亮度而言,后两者显然比不过前两者,因此河鼓星与织女星也受到更多关注,刚好两颗星星之间又隔着银河,彼此之间互相守望,这两颗星星的“CP”感也就格外强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本就一直在牺牲的牛郎再度被“牺牲”,真正的牵牛星被人忽视,而河鼓星却被改名为牵牛星,但其实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关系。
总而言之,两组牛女星在中国古代历史当中多被人误用,这与人们观测天文星座的方式有关,也与人们对牛郎织女传说故事抱有许多期待有关。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牛郎织女星的使用情况变得十分混乱。但无论如何,牛郎织女传说当中传递出来的人们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却是永不磨灭的。
参考文献
赵逵夫:《论牛郎织女故事的产生与主题》,《西北师大学报》1994年第4期。
熊钿:《牵牛织女:星象视角下知识、传说与仪式的互动》,《史学月刊》2021年第10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