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农家小院里,不知不觉之中,成就了一个孩子一生的精神富足。 』
夏天的农家小院,如同被施加了魔法一般,各种新鲜的蔬菜一茬接一茬,生长不息,享用不尽。
长长的豇豆垂挂在架子上,隔几天就要长老了,变“皮条”了,得赶紧摘下吃掉。茂盛的韭菜长得比草还快,要趁嫩及时割下,送进厨房置办,否则老了送人都没人要。脆嫩的小青菜清炒了很好吃,但一老了就身价暴跌,只能拔掉去喂兔子。
还有紫的茄子、红的番茄、黄的土豆、绿的黄瓜和丝瓜,都跟比赛似的,憋着劲儿地疯长。而一旁架子上的葡萄,却长得那么慢,让每天都跑去尝一颗的孩子,和清晨的麻雀一样等得心焦,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熟一串,吃到那甜美的果实。
每天一大早,母亲就起床忙碌起来。打来清凉的井水洒下,打扫过院子以后,她开始在菜地里巡视,从架子上摘下长豇豆,给小青菜浇水间苗,再割半畦韭菜,挑几只红艳的辣椒,于是,这一日三餐的蔬菜就都有了。
而这个时候,天热得像个蒸笼,把人们连蒸带焖,动辄一身大汗,连吃饭的胃口都消退了不少。更不要说忙碌的主妇,还要在厨房里烟熏火燎,操办一家人的三餐伙食。在兼顾果腹和美味的同时,少开火,能省(事)则省,就成了聪明的主妇夏日备餐的原则。
要想省事儿,少操心,最好是做蒸菜,省得人站在灶台旁煎拷烹炸的操作。母亲自然深谙此道,于是,常常做一锅蒸卷子,兼顾主副食,一锅齐活儿搞定。
卷子是介于馒头和包子之间的一种面食。卷子是有馅儿的,却并不像包子一样,需要耐心地一下一下弄出很多褶皱,把馅儿全包起来;而是简单地把馅料铺在面皮上,快速地把皮连馅卷起来,两端一捏固定住(防止蒸熟后馅料的汤汁流出来),就做好了。而且,卷子的长度将近人一个手掌大小,所以它的面皮不仅比饺子大得多,也擀得比包子皮还大。很显然,做卷子可比包包子快多了。
而要想做出好吃的卷子,调馅儿很关键。母亲把长豇豆掐头去尾摘好,清洗干净后,在锅里加一点儿盐,水滚后稍微焯一下水,捞出后细细地切碎,拌上熟猪油。或者开热油锅,倒入一些菜籽油,洒上葱白段儿,炸得香气起来后作为荤油的“平替”。再加入适量的盐,把豇豆末朝一个方向搅拌均匀。焯水后的豇豆分外翠绿,滋味调和好,鲜香的味儿一出来,就让人很放心:这顿菜卷子好吃是跑不了的。
做好了的卷子在笼盖上一圈儿排好,水开后上锅大火蒸,只要10来分钟左右就蒸好了。水汽儿弥漫,一锅香气扑鼻的菜卷子出锅,熟面的麦香味加上菜香气,馋得人直流口水。心急的孩子拿不了烫手的卷子,就用筷子夹着,已经顾不上烫嘴,就开始咬下一口美味,哪怕被烫得龇牙咧嘴也不舍得放下。惹得大人连嗔带骂:慢点啊,馋佬痞……
这样的菜卷子,如果搭配已经晾得不凉不热的绿豆稀饭或者白米薄粥,就更“下饭”了。即便是只就着一碗凉白开,也是一顿很舒服的美食。甚至于放凉后,到了半大下午,当成小吃来“垫补”也很不错。
韭菜这种“个性”(韭香)强烈的蔬菜,用来做菜卷子,与炒鸡蛋或小虾皮是天然的“黄金”搭配。只要一两只鸡蛋、一小把虾皮,热油会让这两种蛋白去腥增香,就能大大提升韭菜卷子的鲜美。此外,韭菜与豆腐丁和粉条儿也是好搭档。老豆腐要切成比指甲盖还要小的小丁儿;红薯粉条用水泡软后,切得越短越好。这两种配料在韭菜独特的香气里,只要一点植物油的加持,就能激发出不亚于肉类的鲜香来。
夏天新鲜的黄土豆也上市了,炒着吃、煮着吃都吃腻了的时候,母亲也用来做菜卷子。她把土豆削皮后,擦成细丝儿,再细细地剁碎。土豆和粉条儿一样,只要吸了油,就有了可以冒充肉味的油润和鲜美。
母亲在照顾一家人的日常三餐之外,还要照看小院里的各种蔬菜。小青菜和小白菜,是生长迅速的叶菜。早期它们的种子比芝麻粒还小,洒进地里以后,长出来的菜苗密密麻麻的,需要 “间”苗——把过密的苗拔掉,以便留出足够的空间和养分,让余下的菜苗得以长大。
这些被“间”掉的菜苗,和长大些的小青菜、小白菜一样,也在母亲的手里成了菜卷子的馅料。这类叶菜的茎干部分水分比较多,焯水后需要用手团起,用力攥压,挤出多余的汁水。只要油水够多,拌出的馅儿同样好吃。
黄瓜味道清新,除了凉拌来吃清爽可口,也可以做成菜卷子,是和土豆类似的做法。但黄瓜含水量太高了,通常做馅儿要够老才行。至于来不及吃的丝瓜,常常得以“善终”长到老,剥开老皮,去掉种子后,就成了老丝瓜瓤子,只能沦为洗碗刷锅的工具了。
母亲变着花样做菜卷子,用一个夏天农家院里的蔬菜,成就了一家人享用不完的美食。这些平常的菜蔬饮食,虽然不是什么珍馐美馔,但却是孩子和家人心中永远鲜活的美食记忆。母亲用心准备食物时的专注,仿佛在做一件神圣的大事。她沉默的脸庞,灵巧的双手,忙碌的身影,无不在表达着对家人的关爱。
建筑史学家、教育家梁思成说:“对中国人来说,有了一个自己的院子,精神才算真正有了着落。”所以,即便身边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院子,很多人心中也会有一个精神院落。一个小小的院子,能放得下肉身,也能滋养心灵的自由,令人“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于是,拥有一个小院的自由,就成了自古以来,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的生活追求。正如唐朝大诗人白乐天的《夏日闲放》中所言:“小庭新扫地……闲傲得自恣。资身既给足,长物徒烦费。若比箪瓢人,吾今太富贵。”
母亲在自家的小院中,于一个个平凡庸常的岁月里,通过自己的劳作,把普普通通的菜蔬变成了日常美食,一家人的日子也就因此过得有滋有味起来。那些美味的菜卷子,无论是豇豆的、土豆的,无论是韭菜、青菜的,不管什么想起来,都是满足的幸福回忆。
这样的农家小院里,不知不觉之中,成就了一个孩子一生的精神富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