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寝,一般是皇帝死后安放尸体的地方。它分为两个部分,即地面建筑和地下宫殿。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大多皇帝陵寝地上建筑被破坏,而地下宫殿则因为隐蔽、牢固等原因,许多得以保存,但也有一些被人为破坏。秦始皇陵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这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陵寝了。史书记载,在秦始皇十三岁登基后不久,就开始下令修建自己的陵寝了。虽然早在战国时期,有些诸侯国王就在生前建造陵寝,但是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首创。也是从战国时期开始,实行厚葬蔚然成风。墓室的主人身份越尊贵,坟墓修建的越豪华,陪葬品也越多。秦始皇生前就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自然他的陵寝也修建的无与伦比。据说,秦始皇陵的设计者为丞相李斯,监工是名将章邯。从秦始皇即位时算起,一直到驾崩,陵寝一直没有完成,直到秦二世胡亥继位后一年才修好,前后共历时39年,共征集了72万人力,最多的时候,修陵人数达到80多万,而当时整个秦国总人口才三百多万。征集了如此多的劳力,修建工作也旷日持久,自然开支也是十分庞大。秦始皇陵具体耗费多少,已经无从计算。南北朝时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项羽入关发之,以三十万人,三十日运物不能穷,关东盗贼销楟取铜。牧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能灭。”汉朝时,依旧延续了秦朝的习俗,再加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国策,儒家的孝道观念深入人心,所以厚葬之风更加盛行。《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供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一个国家三分之一的赋税,都用来给皇帝建造陵寝了。即使汉文帝生前节俭,在给自己建造陵寝时,虽然用瓦器取代了金银铜锡等贵重物品,不治坟,不烦扰民众,可是他的陵寝也耗费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后来,厚葬之风愈演愈烈。虽然统治阶级意识到了此中的危害,汉光武帝、汉明帝也曾多次下令薄葬,但是厚葬之风却屡禁不止。而真正实行薄葬是三国中的曹魏政权。因为三国是乱世,长年的战争让百姓们苦不堪言,曹操曾经在自己的诗中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再加上,厚葬引来的盗墓的盛行,曹操本人就干过不少盗墓的事情,所以他本人是主张薄葬的。早在建安十年,曹操就下令:“令民不得私仇,禁厚葬,皆一之于法。”建安二十五年,在他临终之前又下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戍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继任者魏文帝曹丕,也大力倡导薄葬。黄初三年,他做终制:“封树之制,非上古也,吾无取焉。寿陵因山为体,无为封树,无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诸愚俗所为也。”后来,曹丕去世,其子曹叡遵照他的遗命。到了隋朝,隋文帝杨坚平生也倡导节俭,并且经过几百年的战乱,国家方定,所以直到隋文帝去世的两年,才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继任者隋炀帝杨广,在很多人的眼里,他是一个有名的暴君,生活奢侈糜烂,滥用民力。但是令人惊讶的是,隋炀帝生前并没有为自己建造陵墓。因为是兵变被杀,最后还是皇后萧氏将其下葬,这在历史上的诸多帝王中并不多见。而唐朝、明朝和清朝,因为国力强盛,社会富庶,所以厚葬之风又开始流行起来。很多皇帝仍然是在其继位时就开始大规模修建陵寝,据宋朝敏求《长安志》记载:昭陵和贞陵周围一百二十里;乾陵周围八十里;泰陵周围七十六里;定、桥、建、元、崇、丰、景、光、庄、章、端、简、靖等13陵周围四十里;献陵周围二十里。唐朝著名的昭陵,从636年文德皇后长孙氏首葬,到743年完成,建设时间更是持续了107年之久,共有180余座陪葬墓,这也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园中规模最大、陪葬墓最多的一座。而北宋,虽然也是一个特别富庶的朝代,但是因为宋太祖提倡薄葬,所以宋朝历朝历代的皇帝陵寝都比较简单,而且一般都是在皇帝去世后才开始建造。即使宋朝的皇帝陵寝比较简单,可是最后还是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因为宋朝的军事力量太差,“靖康之变”不仅徽钦二帝被俘,金兵还扶持了一个伪齐政权,让刘豫为皇帝。这个刘豫丧心病狂,为了搜刮更多的钱财,干起了盗墓的勾当,北宋皇帝的陵寝就惨遭不幸。而南宋皇帝的陵寝下场更悲惨,南宋被元军灭掉之后,南宋的皇帝陵被元军所毁。元军驱使“人匠丁夫,前来将宁宗、杨后、理宗、度宗四陵盗行发掘,割破棺椁,尽取宝货,不计其数。又断理宗头,沥取水银、含珠,用船载取宝货。”而元朝在吸取了宋朝帝陵的教训之后,害怕自身也得到同样的报应,再加上少数民族本身薄葬简丧的习俗,所以元朝帝陵没有任何地表建筑、没有墓碑、没有土堆,还杀掉了所有的知情人,任何人也找不到。整体而言,整个中国历史大体上以厚葬为主,皇帝们继位后,就开始大规模征集劳役,旷日持久的建造自己的陵寝。而且一般皇帝不死,陵寝建造还不能停止。所以,如果皇帝在位时间长,那么陵寝就修建的时间长,而且比较奢侈。参考资料:《长安志》《晋书》《水经注》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