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
海外华人的故事是传奇与壮烈交织,他们不得已离开故里前往他乡,为生计在异国他乡奔波打拼,不知故乡梅花是开放还是凋零,更不知家中父母是否思念他们。1882年,美国通过了《排华法案》,直到1943年废止之前,在美华人始终处在一种寄人篱下的环境中,但有一件事即使是美国人也无法否认,那就是一战期间欧洲西线的华工的贡献,他们的故事很长很长。
《排华法案》使华人在美国不具有公民身份
一、一战与中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虽然发生在遥远的欧洲,看似与中国无关,但自战争发生后,中国却始终无法摆脱掉战争带来的影响。1915年,日本趁欧美各国沉溺于欧战之时,向中国提出了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企图独占中国利益,尽管日本最终没有达到其目标,但此次事件却使中国政府认识到一战对中国来说,既是危机,但同时也带来了机遇,要想提升国际地位,唯有参战并取得胜利。
日本逼迫袁世凯的北洋政府签订了“二十一条”
参战就意味着中国要派出军队前往欧洲,但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而英、法等国恐怕也不会看得起中国军人。但是中国也不能光喊参战的口号而不行动,这样即使是战胜了也不会有什么谈判的资本。
在这种状况下,梁士诒提出了“以工代兵”的折中办法,十分巧妙地化解了中国的参战问题,既可以证明中国政府为一战的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又可以解决无法派出军队参战的问题。
梁士诒提出了“以工代兵”的政策
此时的欧洲大陆早已战火连连,在德国的进攻下,英、法等国防守得十分吃力,大量青壮年应征入伍,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青年都参军了,后勤保障由谁来负责?
这时的英法出现了大量的劳动力缺口,这对一场持久战来说是致命的威胁。中国政府此时提出“以工代兵”的参战方法,与英、法等国一拍即合。就这样,14万华工背井离乡,前往一片完全陌生的战场。在那里等待他们的,是未知的命运。
一战中的华工
二、华工与美军
1917年,一直持中立态度的美国,参加英法协约国联盟,大批美军被派到欧洲的战场前线,在战场上,美军和被美国人歧视的华人相遇了。由于美国离欧洲距离较远,无法大量运送劳工赴前线支援,美军又非常需要负责后勤保障的劳工,此时的英、法已是自顾不暇,根本无法抽出劳动力给美军服务,华工成为美军最合适的选择。
一战期间的美军士兵
据统计,直到1918年8月之前,共有1万多名华工被派遣到美军营地,负责为美军修建战壕、搬运军火,或其他军事劳动。尽管1万多名华工为美军作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美军对华工却并不友好。
由于华工是法国方面借给美军的,所以在战场以外,法方负有监管美军的义务。可以说法国对华工的管理十分尽责,在发现华工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且工作时间长、待遇差等问题后,法方多次向美军交涉,并提出如果美军不进行整改,华工便会被法方撤走。但美军并不认为,苛待华工是错误的,因为他们错误地将欧洲当作美国,认为华人既然在美国要低人一等,那么在欧洲同样也要低人一等。
法国北部的华工墓碑,上面写着“虽死犹荣”
尽管多次交涉与抗议,但美军内部有许多问题是法方无可奈何的。首先一点就是,美军派往监管华人的军官大多是低级军官,他们本身就不具备很高的学识素养,更不懂所谓的外交政治,他们对华人的监管只会采用最为原始和初级的方法,这是很难改变的事实。除此之外,语言不通也是导致华工与美军之间存在矛盾的重要原因,许多原本非常简单的事情,由于翻译的问题就变非常复杂,这也为美军克扣华工待遇提供了借口。
一战华工
三、中国政府的反应
面对华工在欧洲的诸多不平等遭遇,中国政府十分关切。1917年9月,国务院成立了侨工事务局,负责在欧的华工问题,尽可能地为保护华工权益做出应有的努力。早在1916年,北京政府便责令驻法公使馆选派“保工委员”,专职负责赴法华工的权益保护问题,而美军对华工的粗暴对待问题则同样成为保工委员李骏的首要关注点。在经调查后撰成的报告中,李骏依旧认为,美国人对华人多年以来的歧视是华工受到苛待的根本原因,就这一点来说,并不是北京政府能够在短期内解决的,唯有中国真正强大起来,海外华人才能得到尊重。
在前线工作的华工
尽管华工与美军之间有着种种摩擦,但中国人的朴实与善良还是打动了不少美军,在前线,华人主动为口渴难耐的美军送水,并且对美军给予的报酬分文不收,许多有才艺的华工还会为美军表演节目,引起美方的阵阵叫好。
而美方写下的评语中,也不乏很好的评价,一些美方人员也会主动帮助华工,教他们一些简单的英文,并传播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他们还会在华工当中开展一些讲座,并通过采访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华工的生活。就这一方面来说,双方之间的沟通有效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是有利于改善华人在美国的生存地位的。
华工正在与西方人合作
一战华工的经历,是中西方交流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大多数华工不懂英语,前往欧洲的目的也是为了赚钱,但他们用朴实的行动打动了西方人,让他们见识到了最为平凡纯朴的中国人的形象。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批华工不自觉地参与到了改变世界历史的过程当中,推动了中国走向国际化。
旅法华人华侨隆重纪念一战华工
具体到中美关系来说,华工在战场上与美军的遭遇,为双方提供了一次近距离观察对方的机会,无论是好还是坏,这一批华工亲眼见证了所谓的西方文明,他们许多人在回国之后都表达了一种对西方文明的悲观,并对美军的粗暴行为产生了质疑。与此同时,华工的遭遇也让许多美国人产生了疑问,他们思考西方文明对于中国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意识到华工在一战中成为连接中美的桥梁,他们不但是中美交往的使者,更在不断地提醒美国人,是时候正视不断进步、不断觉醒的中国人了。
希望美国放下偏见,对得住自由女神像
文史君说
华工赴欧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世界格局也早已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中国不再是100年前任人宰割的样子,也不会再出现华人在海外遭受歧视的悲惨现象,但华工的故事已经写进史册,不断地提醒我们要观察中美之间曾有过的共同交织的历史,并从中发现两种文明的契合点。
参考文献
张岩:《一战华工历史论述的语境变迁与意义重建》,《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20年第1期。
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西线华工与中美“共有的历史”》,《美国研究》2017年第6期。
(作者:浩然文史·刘越)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11:18 PM , Processed in 0.0394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