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04|回复: 0

[知识] 这个北方大省居然曾是中国茶的绝对中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30 08:1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北方大省居然曾是中国茶的绝对中心!

 寻茶菌 地道寻茶记 2023-06-28 21:30

IMG_3644.JPG


这里本是天下至中的原野。掩埋着璀璨文明的古迹遗址,享誉世界的少林功夫,滋味厚重的烩面和胡辣汤......


没错,这是中原厚土之上的宝藏大省——河南。


IMG_3645.JPG
炎黄二帝雕像背依邙山,面朝黄河
坐看岁月变迁
摄影/焦潇翔

中原人持中、敦厚,有能化解各类刻板印象的胸襟。他们不善宣传自己,但这片低调的大地所怀抱的意象,远比想象中宽广。就连来自南方的鲜甜之味——茶,也被中原大地灵活地揉进了自身的血脉。

你说河南不懂茶?那可就大错特错了。洛阳唐茶、大观宋茶、少林禅茶,折射着不同时期辉煌的历史,人人皆知的信阳毛尖,更是享有着百年的美名。

IMG_3646.JPG
用以制作信阳毛尖的鲜叶
图/图虫·创意

这一杯河南茶里,藏了太多不为人知的精彩!

IMG_3647.PNG
千年前的宋朝
河南成了中国茶的中心

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中原大地凭一己之力托举出了多座古都,譬如被多个王朝定为都城的开封,就是豫中平原上的一颗闪亮明珠。在这座古城的地下3米至12米深处,整整叠压着6座古城池,真真是应了开封人的老话“开封城,城摞城,地下埋有几座城”。

在开封留下最鼎盛图景的王朝必然是北宋,一幅清明上河图,足以让后人一窥当年汴京(也称东京、汴梁)的熙攘繁华。

IMG_3648.JPG
汴京的繁华藏在清明上河图里
来源/中国珍宝馆

汴京城的灯红酒绿里,处处点缀着茶的名字。宋人蔡絛《铁围山丛谈》有言:“茶之尚,盖自唐人始,至本朝为盛。”有赖于前朝对茶的推介和宣扬,种茶、采茶、制茶在当时成为潮流,百姓能更轻易地获取到一味鲜茶,等到了北宋时期,茶更普遍地走进了人们的享乐生活,成为了随时可供消遣的饭后闲趣。

电视剧《梦华录》里三个女眷在东京将茶坊事业做大做强的情节,在北宋确是寻常叙事,彼时的汴京喧闹繁华,遍地是茶坊,茶客们每日穿梭街于街市间,要么是找邻里互相支茶,沟通感情;要么就是休整休整行头,出门往茶坊去。

IMG_3649.JPG
开封的清明上河园
复刻着北宋的繁华旧梦
摄影/焦潇翔

花茶坊、水茶坊、蹴踘茶坊......大都开至深夜,熨帖着浪子的心;也不乏专一的老茶客,只钟爱能供同好品茶、斗茶、彼此切磋的清净地。

所谓斗茶,在宋朝并不仅是茶叶品质的比较,更是制作点茶技艺的过招。宋代的点茶成就了茶艺的一大高峰,要经碾茶、罗茶(以罗细筛)、候汤(烧煮用水)、熁盏(熏烤茶盏预热)等程序,才能注汤入盏、完成一杯鲜甜的好茶。步骤之考究,足以证明宋代茶人的情致。

IMG_3650.JPG
制图/东子

这份情致,不仅让百姓们趋之若鹜,更是深宫皇帝的心头好。宋太祖在宋朝建立之初就特别重视皇家茗饮,等到宋徽宗时期,更是爱茶爱到为了宋茶著书立说、写出了《大观茶论》。一大批高官重臣也都精专于此,写出相关著作,如丁谓《北苑茶录》、蔡襄《茶录》、沈括《本朝茶法》、宋子安《东溪试茶录》......

IMG_3651.JPG
宋代点茶文化对后世影响颇深
图/视觉中国

茶在皇城开封见证了一个盛世的繁荣,茶文化的内涵,也在这个时代被不断被扩写着。

IMG_3652.PNG
中原豫地的“北国江南”
捧出了信阳毛尖

因着这样的历史,中原人自古爱饮茶,也向来不缺好茶可饮,如今老茶客杯里的信阳毛尖,汤色嫩绿,香高味浓,最是金贵。


IMG_3653.JPG

信阳毛尖,河南茶客的骄傲

图/图虫·创意


信阳茶不仅质高,茶史也极其悠久,这一捧好茶和孕育它的土地一样,经过了千年的考验。信阳在唐宋时期属于淮南道,彼时信阳茶就已经是淮南一带里“扛把子”一般的存在,素来爱茶的苏东坡也留下过这样的肯定,“淮南茶,信阳第一”。

能让信阳茶在众多劲敌里拔得头筹的,是信阳这座城的神奇体质。信阳老乡们绝对是中原地界上的“少数派”,明明同属豫地、是大众认知里的“北方”,却没法和兄弟城市们一样享受集中供暖——毕竟它身处南北地理分界线以南,是如假包换的南方。


IMG_3654.JPG
在山间绵延的信阳毛尖茶园
摄影/焦潇翔


北临淮河,又依托大别山,依山傍水的环境,为信阳围出了一块真正的“北国江南”,优越的土壤和温度条件成就了长江以北地区少见的绿茶产区,其中最为知名的核心产地“五云两潭一寨”(五云指信阳市浉河区内的车云山、集云山、云雾山、天云山、连云山,两潭指黑龙潭、白龙潭,一寨指何家寨),最能还原信阳毛尖独此一份的劲爽。

IMG_3655.JPG
制图/刘耘硕


信阳本地茶业的命运,也随着时代的洪流潮起潮落——虽然在宋代迎来了辉煌,但到了元代和明代,当地茶业由于高昂的茶税逐渐凋落。

好在信阳茶人不懂何为放弃,在清末民初的动荡年代,“八大茶社”横空出世,不仅改进了毛尖的炒制工艺,也推动当地茶业进行产业化转型,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信阳茶摘得金质奖章,这张属于河南的好茶名片又被重新擦亮。

直到现在,信阳毛尖仍采用着独特的加工工艺,在保持传统绿茶制造的基础上将生熟锅分开,用生锅杀青揉捻,再用熟锅理条......这是信阳茶人们极具自身生命力的创造。

IMG_3656.JPG
信阳毛尖制作技艺被纳入人类非遗
制图/鱼一条,摄影/新亮


南茶北引”工程的引种,让河南的茶版图逐渐绵延至更北处,南阳、驻马店、三门峡等地的茶山上,也有绿意萌芽。


如今的河南,已不止信阳毛尖一处名茶。桐柏的太白银毫,桐柏玉叶,光山县的赛山玉莲,商城县的金刚碧绿,新县的新林玉露、龙眼玉叶,固始县的仰天雪绿等等,都滋润着当地茶客的茶桌。

IMG_3657.PNG
河南味道,相当“中”!

河南,偶尔也亏在了在自己的宽厚和不争上——不仅河南茶的更多好滋味甚少被推崇,提到河南美食时,不少人说完烩面胡辣汤两个爆款之后也会纷纷卡壳。

而河南老乡们向大家普及豫菜时,似乎也有着点无从下手的尴尬,毕竟豫菜既不似川湘菜以辣闻名,也不似江浙菜质地温婉,贴什么标签好像都不太得劲?


IMG_3658.JPG
其貌不扬,但令人上头的胡辣汤
摄影/吴学文


其实吧,何须配合各类标签,“融合”就是豫菜最优的特色。自古以来,位于九州通衢的中原都城汇集了南来北往的美食选手,本地菜式也呈现出千般花样,一桌豫菜,五味调和,煎炒、熬炖、蒸煮、凉拌,全都不在话下,能满足所有人的口腹之欲。

豫菜的豫,也可指“御”,自北宋起就是端上宫廷和官府餐桌的首选。如今点上一桌开封菜,仍能窥见昔日宫廷御宴的阵仗,鱼肉软糯、汤汁甜腻的鲤鱼焙面,满口爆汁的开封灌汤包,软烂脱骨的道口烧鸡,最后再来个硬菜“套四宝”收尾......懂行的食客吃完这么一桌必要竖起大拇指,中,相当的中!


IMG_3659.JPG
开封名菜鲤鱼焙面
如同鱼盖着一床被子睡觉
图/汇图网


除开饭店里这些待客的大菜,本地人最爱的滋味其实都藏在寻常市井间

河南老饕们的早上和夜晚都有滋有味,晚上一旦吃完晚饭仍有余兴,就腿着去一趟夜市,来上一碗炒凉粉;清早起床,先喝点汤汤水水润润胃,胡辣汤浓郁,羊肉汤香醇.......仔细嗦上这么一口汤,热气从肚子直冲脑门,五脏六腑便也都舒坦了。

除了喝汤,河南老乡的另一大要事就是喝茶,一句“喝茶不?”已经变成了家常问候,有时指喝水,有时甚至指晚饭,全凭语境自行理解。


IMG_3660.JPG
洛阳人的生活,少不了一碗汤
摄影/雪太白,图/图虫·创意


河南饮食的接地气和入世,在河南茶身上也可见一斑。不同于江南一带的茶客饮茶强调风韵,河南老茶客饮茶是有豪气的,与茶无关的一切尽可以抛却,最重要的是这份情义,每有朋自远方来,他们必会以茶相待,迎宾待客、男婚女嫁的场合里,河南茶永远是c位。

在无茶可喝的年代,河南茶客们叶用柳叶、枣叶等树木叶子制作“粗茶”以慰味蕾,或是在茶叶中加入鲜花制作花茶,如此在逆境中也能享用一杯清甜。不拘杯子里是毛尖名茶,还是大叶粗茶,豫地人的随遇而安从来未变。


IMG_3661.JPG

一杯粗茶,足以慰风尘
图/图虫·创意


河南对待饮食的方式,也是这片土地处事风格的缩影——不以各种事物装点自己,但翻开来看,尽是厚重。

若你有一日造访河南,只管放开肚子,一碗河南茶,配一席河南菜,必是绝赞风味!


文 | 阿智
编辑 | 欧寒天 阿智
图片编辑 | 阿智
策划、审稿 | 欧寒天
设计 | 东子 九阳
地图 | 刘耘硕 
头图摄影 | 焦潇翔
封图摄影 | 图虫·创意

本文系【地道寻茶记】原创内容

IMG_3662.PN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06:45 AM , Processed in 0.03128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