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旅游天地] 当代年轻人旅游现状,不累死算我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3 03: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当代年轻人旅游现状,不累死算我输

 看客 看客inSight 2023-04-30 22:46 Posted on 北京

30.jpeg

特种兵式旅行,一场精疲力尽的狂欢


午夜十二点,北京王府井的海底捞俨然成为一间“流浪青年收容所”,光线将就餐区分割为两个世界。


明亮的一侧,刚坐了五个小时硬座的小波和她的四个舍友正在开心地享用四宫格火锅;而在距离她们不到五米的另一个片区,灯光黯淡,柔软的绿色沙发卡座上遍布着屈膝侧躺的年轻人,过道里摆满大大小小的行李箱。


你可以说他们“疯了”,也可以说他们心向自由,总之,这就是如今被称为“特种兵”的青年旅行家们。从太原出发的小波正是其中一员,接下来的三天三夜,她将打卡北京10个景点,日均行走三万步以上,能不睡就不睡。


“30小时往返1300公里游6个景点”“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转8个景点”......不到一年的时间,年轻人对旅游的心态就从“摆烂”切换到了“拉练”,似乎为了弥补过去几年的遗憾,他们发誓把每一个周末都过成浓缩版的长假,一边挑战生理极限,一边在与时间的极致拉扯中奔赴诗和远方。


漫长的旅途中,一定有人用音乐来打发时间。耳机里那首摇滚乐,“再见杰克,再见我的凯鲁亚克”唱的究竟是谁?


不知道也无所谓。因为,那些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已经在路上了。


不睡觉也要出去玩


小波和舍友赶到天安门广场时,已经是凌晨两点了。当天的升旗时间大约是六点半,中间的四个多小时,小波都在后悔。


凌晨的天安门广场,真实的背景音是呼啸的冷风,而不是短视频里“高燃”升旗仪式搭配梦龙乐队的《Shots》。寒风穿过小波的冲锋衣,冷气从头顶贯穿到脚底板。更为煎熬的是,困意也在持续敲打着她。


31.jpeg

小波在凌晨看到的天安门广场


出发前一晚,小波还在遵守身为大学生的本分,熬夜赶作业,一直到凌晨两点才睡。第二天上完课,下午三点,她和舍友一刻都不停歇地赶上了从太原开往北京的绿皮车,旅途将近5个小时。


对小波来说,这趟硬座火车的体验既陌生又新鲜。狭小的车厢里混杂着烟味、泡面味,让她感到头非常晕;早该被淘汰的直板座椅更是令人难以忍受,小波左右无法找到一个补觉的姿势。一路上,她强撑着精力听隔壁的几个女生聊天,发现她们和自己来自同一所学校,而且出行目的也几乎一致,要在三天三夜里把北京上下全走一遍。


社交媒体上,人们把这种近乎自虐的旅行方式称作“特种兵旅游”。年轻气盛的大学生们如同雨后的蘑菇般疯狂涌出,试图在两三天的时间里,以“拉练”的形式在陌生城市尽可能多地添上自己的足迹,并不断忍受着饥渴、困倦与劳累。


守在天安门广场的那个凌晨,小波见证了天色从纯黑到蓝黑、再变成浅蓝的漫长过程,也感受着心底的激动升腾又落下。在她身后,渴望目睹升旗的人奔跑着填充了整个广场,直到广播开始提醒游客保持肃静时,小波慢慢有了被人推挤的实感。


人潮无处不在。升旗仪式后,小波和舍友们撤出了天安门广场。不断有导游不耐烦地叫她们让一下,不要挡着镜头。“长枪短炮”所对准的方向,正是一簇簇带着五颜六色小帽子的老年旅行团。这几个形色匆匆的年轻人穿梭其中,宛若游鱼。


下一站,小波和舍友们来到前门的麦当劳店,吃上了她们来北京之后的第二餐饭。这或许也是旅行攻略里提到的打卡点,因为不少刚刚看完升旗的年轻人直奔这里,趴在逼仄的桌椅间补觉。小波还意外发现,那两个正在补妆的女孩恰好是头天晚上吃火锅时的邻座,一番相认后,她们还给小波分享了几颗昨晚从海底捞拿的小番茄。


此时是周六上午九点,小波已经整整24小时没有合眼,但她的特种兵旅行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她们花4个小时逛完了故宫,打卡了护国寺小吃街,还赶在恭王府闭园前半小时冲了进去……直到晚上六七点,小波和舍友终于回到了酒店。


32.jpeg

在故宫后三殿下方的广场上,小波忍不住靠在舍友身上眯了一觉


发朋友圈当然是旅行的重点,但躺在床上分享照片的时候,小波发现,她们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照片,每一张都非常憔悴。


此时,困意终于打败了这群热血的年轻人。上一秒,小波还在跟朋友说,“我真的要睡觉了,我觉得我已经困得不行了”,下一秒,她就已经开始打呼噜了。


社交媒体上,“特种兵旅行”的热度持续攀升。年轻的旅行家们收藏了一篇又一篇超越极限却又令人心生艳羡的出行攻略,并不断寻找合适的时机将其实践于自己的生活。


但无论行程再怎样浓缩,出游的本质也是不别的,那就是从一个自己呆腻的地方,换到别人呆腻的地方。就像当小波马不停蹄地打卡北京景点时,在北京读书的秋秋正准备一场出逃。她渴望去看一看青岛的海。


放眼整个互联网,恐怕都找不见比秋秋还“节约时间”的特种兵了:周四晚坐一宿火车,早上6点多抵达青岛,然后利用一天时间,游玩海边栈桥、青岛老建筑群、信号山公园等等七个景点,同时也没忘品尝海萍馄饨和1937青岛老味道餐馆。


甚至在行程最后一天,她们还起了个大早,去石老人浴场看日出,让秋秋在这段为期三天的旅行里,只拥有了不到十三个小时的睡眠。


33.jpeg

石老人浴场旁看日出的人们。发朋友圈的时候,秋秋发现有三四个朋友都跟她同一时间在这里看日出


困意总是后知后觉地袭来。在离开浴场去打卡青岛锅贴的一个上坡,秋秋彻底走不动了,“感觉自己要死在那里了”,她的精力在这一刻几乎完全被耗尽。


勉勉强强填饱肚子,秋秋立刻回到宾馆补觉,一觉睡到中午十二点,她又动身出门去玩了。


不能留下遗憾


疯狂的旅行令人疲惫,但这也是年轻人所拥有的特权。夹在学业与工作的负担中,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财力去享受一个悠长假期,但却有一颗渴望走走看看的心。


哪怕在过去几年的封校期间,秋秋也会竭力寻找出行的可能。只要封条没有粘到寝室门口,只要学校的铁门没有紧闭,秋秋都会想方设法地“出逃”——尽管这些尝试遭遇过很多现实的阻力。


去年十一月,秋秋和朋友几乎提前一个月预定了学校两公里外的一家海底捞,她想在那里庆祝自己的十九岁生日。结果,与生日一起临近的,还有新增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整座城市都沦陷了,地图上的红点密集地跳动,最终侵入秋秋所在的校园,之后就是长达一个月的封校,直到寒假。


这不是秋秋第一次崩溃。早在去年5月的时候就有过一会,学校说好的离校审批突然暂停,秋秋出不去了。接到通知的那天晚上,在宿舍不到一米宽的床上,她独自失眠到了第二天早上六点。


床帘的挡光效果非常好,秋秋的周围是一片漆黑,她崩溃了,偷偷地哭了起来。为了缓解焦虑,那一夜秋秋是抱着手机度过的。她不停地点开各种软件、不断刷新着手机消息、寻找还没入睡的朋友聊天……直到整个世界归为安宁。


34.jpeg

秋秋去青岛的火车票


在日后所有焦虑的时间里,刷手机都成为了秋秋的一个惯常性动作,可她关心的只有一件事:什么时候能出校,什么时候能回家。


理想的大学生活一定不是这样的,因此,当生活回归正常后,秋秋和很多人一样,希望通过旅行唤醒过去三年里被尘封的感知。


上一个冬天,秋秋全家人新冠痊愈后,一起去了趟防城港。当时在定这个行程时,一家人想了很多地方,最后决定去一个人少的地方看海。秋秋是四川人,从小生长的地方被大山环绕,因此,这趟海滨之旅成了她迄今为止最难忘的旅行。


那天下午,秋秋一家人五点半开车到万尾金滩,恰好赶上了日落。那时的天特别沉、特别红,红澄澄的太阳燎尽了天边的每一寸云朵,一种神圣而肃穆的氛围将他们笼罩。在那一瞬间,秋秋觉得自己像一根纠缠着的橡皮筋一样突然被拧开了。


她明白,自己已经可以走到海边了。这件事是那么地容易,这件事又是那么地重要。


35.jpeg

秋秋在防城港海滩看到的日落,是暖橘色


对于年轻人来说,自由出行的渴望就像一团跳动的活火,永远不会熄灭。哪怕去另一座城市流浪,他们也满怀激动。就像这一次,将去青岛的念头落地为现实,秋秋只花了两三天。在上车之前,她和朋友谁都没有时间做任何实质性的行程规划。


在2023年的这个春天,假如你曾在周日晚上十点搭乘地铁或路过车站,必然会与背着大包小包的年轻人撞个满怀。看到那一张张精疲力尽的面孔,不用怀疑,他们就是刚刚结束这场狂欢的特种兵。


然而从短暂又紧凑的特种兵旅行中抽离,又好像结束了一场热烈而荒诞的梦。回来的第一天,秋秋来不及补觉,又出现在了早上八点的专业课教室里,宛如无事发生般,还给老师做了汇报。


小波倒是非常幸运的在寝室里睡了一天,周一起床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七点了,整个寝室的人好像也都刚刚睡醒。


有了这次特种兵旅行后,小波本以为已经足够了,没想到下一个周末,她又刷到了朋友们出去玩的照片。有人连续30小时在街头闲逛,有人一天辗转三座城市,她会感到羡慕,也会幻想出游的是自己。于是,两周后,她又踏上了去西安的旅程,这一次是通宵7小时的夜车。


年轻要制造更多回忆


“说走就走”的口号如同一枚解药,治好了不少年轻人的焦虑和迷茫。只要迈出第一步,旅行最大的困难就解决了,余下的交给体力和胃,把别人攻略里的文字转化成自己的回忆。


在北京旅行的第二天,小波拉着舍友就直奔牛街。在这条号称“北京的回民街”上,小波最想打卡的是两家老字号,洪记包子铺和白记年糕。但一见到门口那人潮汹涌的气势她就立刻被劝退了:每个小窗口前都排出了二三十人的长队,买,则至少要耗费半个钟头的时间。然而对“特种兵们”来说,时间正是极为稀缺的。


最终,小波和朋友们还是放弃了打卡网红店,去吃了“全中国味道都一样”的兰州拉面。过马路时,一位大哥发牢骚“都是被抖音小红书引过来的,全是人”,小波听到后在心里忍不住点头,因为她就是被一条“人均30元”的美食攻略吸引过来的。


而在比邻北京的城市天津,四月初,林博主午的一条美食视频在网上爆火出圈。视频中,林午自称“大学生挑战24小时吃遍天津”,在一天之内吃完了23种天津早市美食,还有半盒健胃消食片。


36.png

火爆互联网的天津早点煎饼果子。由于五一游客暴增,很多天津人自嘲,“已经吃不上早点了” / 图虫创意


仅仅是在抖音一个平台上,这条视频就拥有近270万播放量,收获了40余万条评论和超过150万转发。网友在评论区里幽默地评论她是“大学生特种缸”,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一个人一天根本不可能吃这么多。


视频背后的真相是,这23种美食是林午花了整整三天才吃遍的,“24小时”只是噱头,而她也并不是一个大学生了。


一年前研究生毕业后,这种朝气蓬勃的疯狂,就几乎告别了林午的生活。


在天津拍摄的第二天,林午出地铁站时,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整条街的早餐摊儿开始准备出摊,热腾腾的气体不断向上飘,融进北方小城冷冽的空气里。林午看到了很多年轻人,看面相很多都是大学生。他们熙熙攘攘地钻进早餐店的队尾,在吵闹嬉笑间消磨着无聊的排队时光。林午混在人群里,在那一瞬间,她突然有些恍惚。


记忆突然被拉回到两年前,还在读书的那个春天,林午突然特别想去厦门,连机票都看好了。结果因为“密接者”的出现,政策一下就严了。最后退机票钱的时候,才退了几十块钱。


研究生毕业以后,林午坚定地成为了一名美食博主。对她而言,美食博主“能去走很多的地方,看很多不同的风景,交很多不同的朋友”,这曾是她非常想做的事情。


两年后,林午终究弥补了自己当学生时无法出游的遗憾,并靠一段剪辑后的“大学生旅行视频”吸粉出圈。而在故事的结尾,在这些年轻人心中,特种兵行程夹杂着疲倦与苦累的记忆都消逝随风。留下的,只有旅行本身的美好与感动。


就像当小波回忆起自己“特种兵式”的北京之行时,她仍能清晰地记得旅行最后一天,她们在颐和园划船时那个极度幸福的瞬间。


37.jpeg

小波和舍友在颐和园划船


风吹过十七孔桥,小波和舍友们划的电动船在湖面留下歪歪斜斜的水波,她们非常“社牛”地喊下另一艘船上两个陌生的女孩,希望她们能帮忙拍一张合影。两个女孩欣然答应,但大家开船的技术却并不理想,“停下停下”“过来点”的喊叫声在两条船之间此起彼伏。


对面的女孩们还认真地给小波她们指导手势和动作,但由于距离太远,谁也并没有听清楚。一顿稀里糊涂的操作后,她们最终拍上了照片,却忘了留下对方的联系方式。


狂欢般的旅行结束了,小波和舍友们却没能拥有那张最精彩合影。但好像也没什么关系,那段悠闲惬意的泛舟时光,已经永远留在了这趟特种兵旅行的记忆里。


作者  水儿12  |  内容编辑  百忧解  |  微信编辑  田鄢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9 04:54 PM , Processed in 0.0339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