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1|回复: 0

[哲史艺丛] 最后一位文正公,光绪帝师孙家鼐,为何被称为“北大先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4-17 08:1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后一位文正公,光绪帝师孙家鼐,为何被称为“北大先导”?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4-17 18:30 Posted on 山东


一般提到光绪帝的老师都知道翁同龢,此人在晚清官场十分活跃,在《走向共和》中,翁以清流自居,处处掣肘李鸿章等人,甚至不顾外敌侵略,依旧操纵政局想搞倒李鸿章;在帝后党争中,帝党的实际首脑就是翁同龢。但其实光绪帝还有一位“不出名”的老师孙家鼐,而在真实的历史上,孙的名气远大于翁同龢,还被被授“文正”谥号。


21.png

翁同龢


一、孙家鼐简介


孙家鼐,安徽寿县人,生于1827年。1859年(咸丰九年)科举获得状元,这是安徽寿县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状元。他历经晚清五朝(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为官五十多年。1859年科举后被授予修撰开始了为官生涯。1864年孙升任湖北学政(类似湖北教育厅长官)。1878年被召回京城,旋即被任命为年仅7岁的光绪帝的老师,这是他帝师身份的开始。以此为开端,他尽心尽力辅佐光绪34年,期间他任职于帝国多个实权部门,对帝国行政有了实践和经验。34年的辅政生涯,对孙来说也可为谓死而后已了!


22.png

清朝官僚


二、孙家鼐对光绪帝开明思想的影响


光绪4岁被慈禧选为皇帝,1875年登基。从下小离开亲爹醇亲王的光绪,居住于深宫大内,一个小孩自小失去父爱,内心是空虚的。恰在此时孙家鼐成为光绪老师,老师的进入迅速填补了父爱的空白。所以从内心感情来讲,光绪帝对孙家鼐是有依赖和信任的。


孙家鼐思想较为开明,虽然一介书生,但对晚清政局之腐败、对外交涉之屈辱都痛心疾首,他也想挽救大清危亡。


23.png

孙家鼐画像


以成为帝师为契机,他就开始实践自己的抱负。孙给小光绪最开始讲的课就是荀子,他将荀子“君舟民水”思想重点教授给小光绪,力图培养光绪亲民思想。光绪帝曾亲自撰写一篇君民关系的议论文,他写道“必先有爱民之心,而后有忧民之意……故一民饥,曰我饥之,一民寒,曰我寒之”,从这来看,孙的教导对光绪帝影响还是很大的。


1889年慈禧名义上还政光绪帝,光绪帝当即赏赐老师一支翡翠烟杆,以感谢老师多年教诲。


24.png

光绪


三、孙家鼐对光绪帝维新思想的影响


光绪登基亲政之时,正是中国民族危机加重之时,日本变法国力增强,西方的入侵也带来新思想,这些因素都促使中国进行革新。


慈禧是守旧派的后台,慈禧对民间下情和西方思想传播是有一定了解的,但慈禧极度害怕学习西方制度会损害自己的利益,所以她坚决防止新思想流入宫中。光绪帝虽亲政,但慈禧丝毫没有放松对政治的控制。在光绪帝还是傀儡的状况下,孙家鼐首先向光绪推荐了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该书的指导思想虽然是中体西用,但详细提到了西方的思想、科技、制度,而且还提出了“法苟善,虽蛮貊吾师之”(如果制度好,即便他们是蛮夷,我们也要学习他们),这部书对光绪帝影响很大,可以说就是这部书,开启了光绪帝的变法思想。


25.png

晚清官僚


甲午战败,光绪帝在批准《马关条约》后,痛心疾首的写下“全军上下戮力一心,痛除积弊,兴革自强”。在痛定思痛下,光绪帝招来老师孙家鼐询问对策,孙向光绪帝推荐了郑观应的《盛世危言》(以富国强兵为主旨,里面包含政经文社诸多改革建议),光绪帝读完之后,深表认同,当即印发200份分给中央各部长官让他们仔细阅读学习。


四、孙家鼐对戊戌变法的促进


甲午战败时,康梁发动了公车上书;议和后,康梁等人又组建“强学会”、开办《强学报》,继续为挽救大清的奔走呼喊,这种书生热血感动了孙家鼐,孙家鼐也给强学会捐款,并向同僚推荐,就是有了帝师孙家鼐的品牌效应,强学会开始全国闻名。


26.png

康有为剧照


强学会就是戊戌变法的前哨站,宣传了维新思想,但强学会被慈禧封杀。后经李鸿藻、孙家鼐努力,慈禧仿照强学会的格式组建了官书局,由孙家鼐主导,主要就是由官方召集一批文人宣传“中体西用”。但孙家鼐夹带私货,官书局的人马其实还是强学会的主要成员,实际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现成的人才,奠定了戊戌变法的基础。


随着戊戌变法的开始,帝后党争亦浮上水面。支持光绪帝的人,以光绪为旗帜,实际头目是光绪的另一老师翁同龢,翁同龢以支持维新派变法为名,拉拢康梁,力图实现光绪的真正亲政;而以慈禧为首的后党,拉拢满清贵族,以维护旧有特权为目的,反对变法。在帝后党争中,同忙前忙后的翁同龢不同, 孙家鼐保持中立,但并非无所作为。


27.png

李鸿章


帝后党争中,洋务派的李鸿章、张之洞是坐山观虎斗、甚至间接支援了慈禧,而孙家鼐不同于李张二人。帝后党争时,孙家鼐是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参与军机,是帝国最高决策者之一。孙家鼐看清了当前局势,皇帝无权、太后实权;皇帝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太后的道路是死路;孙家鼐把希望寄托在天子身上,可现实又逼得孙家鼐不能明确支持光绪。


28.png

光绪


孙曾建议改革分步走,统筹全局,分清轻重缓急。在这种思想下,孙明确反对康有为提出的确立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抨击了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在慈禧守旧派动作频繁的1898年6月,孙家鼐知道维新派玩不过慈禧,所以大肆倡导“帝后同心”“君臣同心”力图调和两派矛盾,稳定局面。就是在孙家鼐频繁谏言下,戊戌变法过程中,光绪帝始终没有颁布会刺激后党的开议会诏书。


五、维护变法果实


光绪帝在1898年6月11颁布的“维新诏书”约400多字,但有四分之一的内容谈到了京师大学堂,可见京师大学堂之地位。因为康梁等人力图以京师大学堂为样板,在各省设立类似学堂,培养新式人才,从而促进新政,可以说京师大学堂就是当时的“反动基地”、培养“反动分子”的大本营。


29.png

京师大学堂旧址


1898年9月21日发生了戊戌政变,慈禧重新听政,光绪帝被囚禁,康梁流亡,百日以来的维新成果尽行废除,明确支持光绪的维新派官僚都遭到清洗,小官,如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大官僚,如帝师翁同龢被罢官永不录用、湖南巡抚陈宝箴被罢官永不录用。但内心倾向新法的孙家鼐却被因为行事的圆滑,没和慈禧起过正面冲突而依旧混迹官场。恰恰因为孙家鼐的存在,京师大学堂这个培养“反动分子”的大本营却也被慈禧保留了下来。


30.jpeg

慈禧视察


孙家鼐是京师大学堂(今天北大)的首任校长,变法失败后,孙保护了京师大学堂。北大的历史系教授们专门写了北大校史《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里面有很多孙家鼐如何和慈禧斗智斗勇、虎口索食维护京师大学堂的故事。比如孙家鼐去求慈禧的小弟荣禄,让荣禄说好话;孙家鼐招收洋人,利用洋人给慈禧施压之类的。总之就是在绝境之下,孙家鼐护住了京师大学堂,此后京师大学堂成了北大,给旧中国、新中国和世界都培养了诸多人才。《北大的校长们》一书将孙立为北大前身奠基人,将他称为“北大先导,近代文衡”。


文史君说


孙家鼐曾和光绪有一段对话,孙说“一旦开议会,民有权而君无权矣”,光绪坦然答曰“朕但欲救中国耳;若能救民,则朕虽无权何碍”,足见孙家鼐教导光绪君舟民水思想的成果。八国侵华后,慈禧被迫宣布进行新政,此次新政改革了体制,孙家鼐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教育部长,1906年清朝又宣布预备立宪,开创了资政院(类似于议会),孙家鼐就是首届资政院总裁(类似议会议长)。1909年,孙家鼐去世,当时的宣统帝是个小孩,最后在宣统帝他亲爹、光绪帝亲弟弟、摄政王载沣的主导下,给了孙家鼐“文正”谥号,这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文正公。谥法云:“声教四讫曰文,守道不移曰正。”孙家鼐当可谓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肖东发:《风骨:从京师大学堂到老北大》,北大出版社,2014年。


王晓霞:《近代早期的官报<官书局汇报>》,《历史档案》,2018年04期。


孙全玉:《孙家鼐在戊戌变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淮南日报》2018年5月29日版。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5 01:49 PM , Processed in 0.0337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