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后的燕云 宋仁宗时,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把收复燕云十六州作为改革的目标之一,认为发兵的先决条件是有充足的财政支持。范仲淹说:“祖宗欲复幽蓟,故谨内藏,务先丰财,庶于行师之时不扰于下。今横为隳费,或有急难,将何以济?”宋神宗时,年轻的皇帝慨然有恢复燕云之志,作诗曰:“五季失国,猃狁孔炽。艺祖造邦,思有惩艾。爰设内府,基以募士,曾孙保之,敢忘阙志。”他任命王安石主持变法,一方面是出于对北方用兵的意图。然而,历史似乎有几分黑色幽默,宋仁宗、宋神宗没干成这件事,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皇帝短暂取得了“收复”燕云的功绩。
图片|辽-北宋时期全图(1111年) · 中国历史地图集 宋徽宗政和元年(1111年),童贯作为贺辽生辰副使出使辽朝。辽朝君臣听说童贯是个宦官,不禁笑道:“南朝乏才如此!”契丹流传一种说法: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这是说,一万女真兵就可以让人望风披靡。此后不久,生活在黑龙江与松花江一带的女真崛起,多次袭取辽人后方,在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权——金。有人意识到辽朝背后的危机。童贯此次使辽,认识了一个叫马植的燕人。马植是个愤青,对辽不满,他由童贯引荐,见到宋徽宗,请宋朝“念旧民涂炭之苦,复中国往昔之疆”,利用女真与契丹之间的矛盾,联合女真灭辽。宋徽宗大喜过望,赐以国姓,马植从此改名叫“赵良嗣”,参与图燕之议。
图片|白瀑寺是一座有近千年历史的辽代古寺,位于北京门头沟 · 图虫创意©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命赵良嗣以买马为名使金,与金人签订海上之盟。宋徽宗在御笔中写道:“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最后,宋金双方约定:届时金攻打辽中京(今内蒙古宁城县),宋攻取燕京(今北京)一带,事成之后,燕京归宋所有,宋朝再转交给金朝岁币50万两。两年后,金与宋相约攻辽。在金人的大举进攻下,辽军兵败如山倒。宋朝派童贯带兵北上,可到了燕云一带,童贯发现,燕地汉民并没有像赵良嗣当初说的那样箪食壶浆出迎王师,他们早已习惯了辽朝一百多年的汉化统治,在这个民族大融合的地带,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夷夏观念。童贯深入辽境,反而被辽军乘机反攻,损失惨重。宋徽宗得知后,吓了一跳,急召大军还师。
图片|辽人信奉佛教,在燕云修建了大量佛塔寺庙,图为大同华严寺 · 图虫创意© 不久后,金朝再度遣使来约战期,宋徽宗第二次出兵攻燕。这一次,宋军将领郭药师提出率奇兵六千趁虚而入,夜袭燕京,但要求另一个将军刘光世带兵接应。可当郭药师攻入燕京后,宋军与辽军殊死搏斗,刘光世竟然违约不至,不知跑哪里去了。郭药师所部死伤过半,被迫撤军,辽军乘胜追击,断了宋军的粮道,并举火为号,威慑对方,使宋军自相践踏百余里,粮食辎重丧失殆尽。这时,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已经攻下辽中京和西京(今山西大同),他见宋军被奄奄一息的辽军打得大败,才知道宋朝不过是只“纸老虎”。
图片|[宋]刘松年:《中兴四将图》(局部),图中左一为刘光世画像 · 网络 当赵良嗣再次代表宋朝来谈判时,阿骨打得寸进尺,同意将燕京六州二十四县交给宋朝,但宋朝除了每年向金朝移交原来给辽的岁币,还须补交一百万贯作为燕京的补税钱。宋军在战场上硬不起来,赵良嗣这个谈判专家也没有底气,只能回朝复命。宋徽宗全部答应,又让赵良嗣去跟金朝要回辽西京。结果,金人又跟宋朝敲诈了20万两犒军费,却拒绝交出大同府。至此,宋徽宗“收复”了燕云十六州中的燕京和蓟、檀、涿、顺等州,但这些城池都被金军洗劫一空,残破不堪。宋徽宗取得阿Q式的胜利,还自我陶醉,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歌功颂德,自以为完成了祖上未竟的事业。
图片|[宋]宋徽宗赵佶:《瑞鹤图》 · 网络 事实上,金人同意联宋灭辽,将燕云诸州让给宋朝,只是为了拿宋人的“赎款”补充军费,之后再把地夺回来。辽亡之后,北宋军队根本守不住燕云地区,燕云十六州很快被金朝接管。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太宗下诏伐宋。金兵铁蹄踏过燕云十六州后一马平川,不到两年时间,北宋东京(今河南开封)沦陷,宋徽宗及其子宋钦宗被俘虏,废为庶人。攻破开封后,金人露出了狰狞的獠牙,他们早已不是谈判桌对面的盟友,而是宋人的梦魇。他们大肆掠夺宋朝的金银布帛、礼乐器具、图书典籍,并将徽钦二帝及后妃、皇子、公主、王公大臣、工匠、优伶等十万余人掳至北方。这一年是靖康二年(1127年),史称“靖康之变”,北宋至此灭亡。之后,徽、钦二帝一行人在北上途中受尽屈辱,他们的后妃、子女也备受折磨,金人还逼迫徽、钦二帝除去袍服,朝见金朝祖庙。徽、钦二帝被远徙到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在耻辱中去世,收复燕云失地已成为遥远的梦。建炎南渡后,宋室在江南站稳脚跟,隔着江淮一线与金朝形成对峙局面。赵宋连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都丢了,收复燕云故地自然也成了一句空话,燕云十六州问题在南宋时鲜有提及。
图片|[宋]宋徽宗赵佶:《文会图》 · 网络
金朝的龙兴之地在东北,起初以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为政治中心。若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徽、钦二帝被掳至五国城,有点儿流放边地的意思,但在金人看来,实则为将其押解到大本营严加看管。但是,金上京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对统治中原汉地极为不利。金太宗去世后,金熙宗完颜亶即位,到后期嗜酒如命,不理朝政,被宗室完颜亮所弑。完颜亮弑君夺位,皇位来得不正,是金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死后被降封为海陵王,甚至废为庶人。旧史一般将他描述成滥杀无辜、荒淫残暴的君主,是人设崩塌的反派角色。
图片|西山晴雪,古燕京八景之一。西山,位于北京西郊,为太行山余脉,号称“神京右臂” · 图虫创意 © 但在短暂的执政生涯中,完颜亮干了一件大事——迁都。完颜亮篡位后,在上京过得不自在,整天盘算着摆脱女真贵族暗地里的反对浪潮。他决定,将都城迁到燕云地区的燕京,即原来的辽南京,现代的北京一带。一日,他问身边的汉人大臣:“朕栽种了二百株莲花,都死了,这是为何?”汉臣回答道:“自古江南为橘,江北为枳。这不是栽种者的问题,而是地势使然,上都寒冷,而燕京暖和,可以栽莲。”金灭辽后,势力迅速膨胀,统治范围已至淮河以北。历经战火的燕云地区得到喘息之机,其中,燕京(今北京)作为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在辽时便提供了辽国一半的财政收入,出于战略考虑,金朝应该从其兴起的东北腹地迁都到华北平原的燕京。
图片|北京地形示意图 · 锦绣人文地理© 学者余蔚认为,秦、汉、隋、唐等政权,皆以边地起家,统一之后居于关中地带。女真以会宁府起家,待其统治稳定之后,决定迁都至王朝的中心地区燕京,理由与前代相似。天德三年(1151年),完颜亮发布迁都诏,顺应“据腹心以号令天下”的战略需求,将首都从上京会宁府迁往燕京,并改燕京为“中都”,“以燕控南北,坐致宋币”之利,集聚北方人力、财力、物力。此外,完颜亮为使金朝王公贵族迅速迁往燕京,下令拆除了上京的旧宫殿、宗庙,在上面种植草木,使其无法居住。有人建议他,按照阴阳五行学说营建燕京城的布局,完颜亮说:“国家吉凶,在德不在地。使桀、纣居之,虽卜善地何益。使尧、舜居之,何用卜为?”在完颜亮看来,他迁都燕京是大势所趋,功德堪比尧舜。完颜亮的迁都政策加强了民族融合,使幽燕之地成为国家政治中心,但其淫乱暴虐的行为早已引起宗室大臣的恐慌。最终,完颜亮在征宋路上被手下所杀,其帝号也被废除。这个在史书中名声极差的君王,却彻底改变了燕京的政治地位。
图片|金-南宋时期全图(1208年) · 中国历史地图集 金朝后期,蒙古人崛起,他们在成吉思汗的带领下建立蒙古帝国,对西夏、西辽、金朝、南宋等政权进行征伐,乃至远征西亚、欧洲。蒙古亦起源于游牧部落,起初没有固定的都城,后来定都于蒙古高原的哈拉和林。1259年,蒙哥汗在进攻南宋的钓鱼城时去世,他的弟弟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当时,阿里不哥驻守在哈拉和林,基本盘为蒙古故地,忽必烈从南方带兵北上,主要占据蒙古军攻下的漠南汉地。最后,占据汉地、推行汉化政策的忽必烈打败了阿里不哥,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并于1271 年称帝,定国号为“元”。
图片|万宁桥,又称后门桥,始建于元代,见证了古代北京漕运的兴盛 · 图虫创意 © 蒙古大军四处征伐之际,忽必烈一度陷入建都的纠结。他曾劝哥哥蒙哥“驻驿回鹘,以休兵息民”,也就是把根据地迁到大西北去。忽必烈的部下霸突鲁却说:“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驿之所,非燕不可。”一语惊醒梦中人,忽必烈从此有了迁都燕京的打算,他对霸突鲁说:“非卿言,我几失之。”元朝建立后,忽必烈改原来的金中都为元大都,任命刘秉忠等大臣对大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营建。在元朝统治下,大都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
图片|元世祖忽必烈画像 · 网络
自石敬瑭割地以来,燕云地区长期处于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之下,直到四百年后,这一局面才得以改变。元朝末年,蒙古贵族失其政,起义军风起云涌,“淮右布衣”朱元璋立足于江南,势力逐渐壮大。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发布檄文,命令名将徐达、常遇春等率领25万大军北伐中原,推翻元朝暴政。檄文中写道:“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
图片|明太祖画像 · 网络 朱元璋的大军势如破竹,先后攻下山东、河南,折断大都两翼,直取幽燕。当明军兵临城下时,自知大势已去的元顺帝带着老婆孩子连夜开建德门北逃,溜回了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西北)。至此,元朝结束了其在中原地区97年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下诏,改大都为北平。从开始北伐,到攻占大都,朱元璋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后更是全部收回已经被非汉族势力统治了四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开创了由南到北统一中国的先例。
图片|北京故宫 · 摄图网© 后来,明成祖朱棣将北平改为北京,再次确立其国都的地位。自金中都始,从元大都,到明清京师、民国北京与新中国的首都北京,北京作为首都的历史,前后有八百多年。激荡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在血泪与刀剑交织的大戏中归于沉寂。伴随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燕云十六州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成为历史轻轻翻过的一页。[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中华书局,1995曾瑞龙:《经略幽燕:宋辽战争军事灾难的战略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