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2|回复: 0

[哲史艺丛] 教导嘉庆帝,终结文字狱,给清朝续命,朱珪值得“文正”这个谥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12 12:1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导嘉庆帝,终结文字狱,给清朝续命,朱珪值得“文正”这个谥号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2-10 17:30 Posted on 山东
25.png

朱珪(左)


清朝文字狱历经康雍乾三朝150多年,可谓人类文明史上的浩劫。文字狱是近代中国落后的原因之一,这已经成为今天的共识。乾隆好大喜功,空耗国帑,乾隆晚年大清已经出现亡国之兆,就在关键时刻,乾隆去世,嘉庆亲政,受儒学较深的嘉庆在老师朱珪辅佐下开始了一轮新政,算是暂时填补了大清帝国的这艘破船,延长了国祚。朱珪因此被封文正公。


一、朱珪入仕


朱珪祖籍是浙江萧山,雍正九年(1731)出生于北京,7岁开始学习儒学。1748年,17岁的朱珪中了进士,当时的主考官之一、刑部尚书阿克敦见到朱珪的考卷大赞“似先师安溪李文贞公”。阿克敦是康熙时期的名儒李光地的学生,现在他居然将一个毛头小子的文章和自己敬爱的老师相媲美,可见朱珪确有才学。


26.png

李光地


和朱珪同科的还有一个名人,就是纪晓岚,纪晓岚自幼就是神童,但因为太过骄傲,主考官有意打压,所以这年的科举纪晓岚落榜。朱珪会试完后,受到了当时名臣刘统勋的推荐。刘统勋是山东人,而自古以来南北文化差异就很大,南方文人质量高,北方文人质量低,所以刘统勋见到北方士子中出了个朱珪,十分激动,便直接向乾隆谏言说:北方文人中出了朱珪,他学问渊博,这种情况只有在明君在位、天下太平的昌盛时期才会出现,“实应昌期而生者”。乾隆一听这老头这么会拍马屁,也不好驳他的面子,就批朱珪“不惟文好,品亦端方”,说他不仅学问好,品行也端正,的确是个可塑之才。随后朱珪被授予庶吉士、翰林编修、侍读学士等职位。


27.png

纪晓岚


二、乾隆的红人


朱珪干的这些个职位,都是文秘或修书职业,没有实权,但这并不妨碍朱珪的崛起。因为朱珪学问好,史书评价他的文章“直吐胸臆,真情至性”,风格接近杜甫、韩愈。而乾隆又是个好大喜功、附庸风雅的皇帝,这种皇帝最喜欢文人用优美的文章来赞美自己的功绩,所以朱珪就成了乾隆身前的红人。


乾隆帝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平均一天1.3首,如此高产,李白、杜甫都做不到,但乾隆做到了,这么高的产量,至于质量嘛,就不好说了。但是乾隆是皇帝,皇帝作诗不好也得好。朱珪的任务就是给乾隆的诗写“恭跋”提升档次。“恭”是形容词,表示尊敬,“跋”一般附于正文之后,就是今天所说的后记、后序。朱珪就是专门给乾隆的诗歌写后序的那个人。朱珪的“跋”写的往往超出乾隆诗歌本身的含义,转而上升到赞颂时政和盛世的高度,这使得龙颜大悦,所以20多岁的小年轻朱珪成了乾隆这个中年大叔的宠臣。


28.png

乾隆


乾隆宠幸朱珪到什么程度呢,乾隆一生多次旅游,无论是拜谒皇陵,还是六下江南,每次出门必须带着朱珪;而庆贺太后寿诞、皇帝生辰、平定番邦等朝廷大型聚会,必须由朱珪的诗文做贺。朱珪自己也说“早以文章结主知”,承认自己是因为文章才被宠幸的。


三、小秘书的崛起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朱珪受“上书房行走”的头衔,负责陪“太子”读书。清朝没有太子,而是秘密立储,但臣下都会猜测谁是接班人。当时乾隆指派奉宽、谢墉、朱珪三人给十五皇子颙琰(后来的嘉庆帝)讲课,三人都是乾隆宠臣,这样接班人之事已经明了。


朱珪也敏感地捕捉到了这一点,遂全身心培养颙琰。朱珪将儒家经意、理学核心全部授予颙琰,教导他以尧舜禹为榜样,“非尧舜之道不敢陈,非诗书之言不敢述”,同时教育他轻徭薄赋、宽厚待民才是治乱生平之道。将节俭、仁厚、亲政、爱民四点牢牢刻在了颙琰的脑海中,颙琰登基后回忆朱珪讲课时的情况,感叹朱珪教的好,“唐虞三代之言,不特非法弗道,启沃良多”。


30.png

影视剧中的颙琰


1780年,朱珪外派到福建,在福建朱珪特意写出五条训诫,告诫颙琰要养心、敬身、勤业、虚己、致诚。颙琰在登基后依旧将这五条训诫作为座右铭。在朱珪外派期间,朱珪和颙琰通过书信交谈达139次,不论是时政还是做人,事无巨细,颙琰不懂之处,朱珪都一一解答,二者关系如同父子。


四、文字狱的终结


文字狱历代都有,但不成系统,真正将文字狱发挥到极致的是清朝。清朝文字狱开始于顺治时期,当时满清刚刚入关,太过野蛮,剃头圈地搞屠杀,人民怀念明朝就写了《变记》,记述了明朝志士宁死不屈抗击满清的历史,结果引发了清代第一次文字狱。


31.png

清军屠杀明朝士大夫


康熙时期,以“《明史》案”为开端。所谓“《明史》案”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就是一些南方文人在南边写了一套《明史》,因为写的太真实,结果被人告发。明史的发起人,已经去世的庄廷龙,被清军开馆戮尸,江南文人千余人被连坐,侥幸不死的也被发配宁古塔等死,再无出头之日。以此为开端,文字狱愈演愈烈。现在给康熙辩解说这事是鳌拜搞的,康熙还没亲政,所以和他没关系。可康熙亲政后又发生了黄培师案、朱方旦案、《南山集》案。


32.png

鳌拜


尤其是《南山集》案,处置方法和《明史》案如出一辙。当时翰林院的戴名世愤慨满人篡改历史、胡编乱造、抹黑明朝,遂将满人未篡改的资料偷偷留下,回乡之后又遍访南明遗老,得到了最真实的历史信息,最终写成了《南山集》。此事事发,戴名世被判凌迟,戴家成年男子全部处死、女子则被分给满清贵族充当奴隶。给《南山集》做序的、提供资金的、帮助出版的主要责任人等全部被杀,他们的家属被发配宁古塔。最可怜的是方孝标,他只给戴名世提供了一部南明史书,哪怕当时他已经去世了,还是同庄廷龙一样被开馆戮尸。


33.png

今天流传下来的《南山集》


到了雍正时期,发生了谢济世案、陆生楠案,但最出名的还是吕留良案。本来该案和吕留良没什么事,吕留良也都死了好多年了,但吕的学生曾静用吕的学说鼓动清朝督抚岳钟琪,让他像他祖宗岳飞一样抗金,结果事发,曾静马上叛变写了忏悔录,因而免死,而吕留良却被开馆戮尸,吕家后人、吕门其他弟子皆被连坐。


34.png

影视剧中的曾静


乾隆堪称文字狱的集大成者,乾隆时期共发生了文字狱130余起。乾隆好大喜功、空耗国帑,清朝上下也是奢侈成风,又有和珅弄权,流民遍地,加之天灾不断,终于发生了川楚陕白莲教之乱,清军围剿多年,却无尺寸之功。乾隆晚年的大清帝国已经腐朽不堪,摇摇欲坠。


在这种背景下,1796年嘉庆元年,颙琰上台,朱珪升大学士辅政,但实权还在太上皇乾隆手中。所以这一时期,朱珪和嘉庆二人只能纸上谈兵,为亲政后的政治实践做谋划。嘉庆四年(1799),乾隆死,嘉庆终于亲政,朱珪多年的教诲终于产生效果,嘉庆帝亲政后实行新政,第一件事就是停止文字狱,放松思想控制,命刑部核查历史上因文字狱而连坐的犯人后代,一律开释,放回关内,自由择业、准许科举。此外在轻徭薄赋、吏治方面,嘉庆亦有指示。在乾隆时期愈演愈烈,持续九年的白莲教起义也是在嘉庆时期被平定的。清朝这艘破船在嘉庆的缝补下才能继往开来,直到1840年列强到来。


35.jpeg

嘉庆帝剧照


文史君说


嘉庆时期只发生了一次文字狱,就是洪亮吉大案。洪亮吉是个狂人,目睹乾隆晚期、嘉庆初期的世风日下,内心焦急,自诩“谔谔而死,不能默默而生”,认为朝堂之上全是尸位素餐的废物,将辅臣王杰、刘墉骂了个狗血淋头,还上书把当前的困境归结为没有“尽法祖宗”,说嘉庆帝不如雍正勤劳,弄得嘉庆下不来台。嘉庆在盛怒之下,发起文字狱,但仅仅是把他贬到新疆,而且一百天后就特赦回京。嘉庆帝的庙号仁宗,他这些仁厚的性格没有老师朱珪的正确教育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嘉庆帝对朱珪这个老师特别感念,1807年朱珪去世后,嘉庆赐其文人最高谥号“文正”。


参考文献


《清仁宗实录》,中华书局,1986年。


赵尔巽:《清史稿》,中华书局,1998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5:44 PM , Processed in 0.0314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