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74|回复: 0

[哲史艺丛] 近代中国为啥总挨打?看看第一位外交官,被“网络暴力”生生扼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4 02:3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代中国为啥总挨打?看看第一位外交官,被“网络暴力”生生扼杀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2-03 17:30 Posted on 山东
1.png

清醒看世界第一人郭嵩焘


近日中美两国在外交方面可谓是剑拔弩张,中国近代外交至今不过100多年的时间,但却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在对外交涉中挺身而出的中国外交官,刚毅从容,尽显华夏大国风范,谁能想得到100多年前的外交官曾饱受国内的非议和诋毁,中国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焘,就是因此被迫辞职,永生不再踏入官场。一个国家的外交官肩负着沟通两国的重任,时刻处在各种困境与难题的风口浪尖之上。


2.jpeg

郭嵩焘


一、由天下到世界


在数千年的帝制社会中,中国其实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外交”的,因为在中国所构建出的世界体系当中,中国是处于世界中央的“天朝上国”,是最为核心的“天下”之主。在统治者看来,无论是古代的匈奴、突厥,还是近代的英、法等国,那都是处于世界边缘连文明都谈不上的蛮夷小国,“天下”是不包含他们的。


3.jpeg

古代中国对世界的认知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认知方式,使得中国向来没有真正的外交机构与外交人员,有人问那如何处置各国来使呢,答案也很简单,朝廷将与周边藩邦的来往视作“礼仪”问题,因此与朝鲜、安南等国的来往事宜都交由中央礼部处理。礼部重“礼”不重“交”,所以跨入近代之前,中国的外交始终是为彰显其“天朝上国”的地位而进行的,面子和威仪大于一切,包括经济利益。


4.jpeg

万国来朝


这种外交方式注定不适用于与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来往。中国外交重礼仪,西方外交重利益,因此英国在与中国来往时,势必要打破清朝的外交模式,才能攫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鸦片战争的爆发,可以视作中西两种完全不同的外交模式的一次碰撞。在西方的强势威压下,清政府不得不展开由“天下之主”到“世界一员”的外交理念和外交方式的变革。


5.png

鸦片战争


二、第一位外交官


1875年,经李鸿章、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的举荐,郭嵩焘被选派为中国第一位外交官,次年前往英国担任驻英公使。


那郭嵩焘这个人有什么来历?


1818年,郭嵩焘出生于湖南湘阴县的一位商贾家庭,优越的家庭条件与自身的天赋努力使郭嵩焘年少成名,不到30岁就考中进士,自此步入仕途。郭嵩焘考中进士后不久,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而他的湖南老乡曾国藩也凭借湘军,在晚清朝堂上迅速崛起,成为同光“中兴四大臣”之一。而曾国藩、曾国荃、李鸿章等人,都是郭嵩焘在读书与科考时候便结识的好友,可以说郭嵩焘之后的官场发展与曾李等人的举荐密不可分。


6.jpeg

曾国藩


1853年,考中进士后的郭嵩焘并未选择立即进入官场,而是来到湘军成为老乡曾国藩的幕僚,协助曾国藩创办湘军,并在与太平军作战中时常想出奇谋,对扭转湘军初期的败势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直到1857年,郭嵩焘才离开湘军步入官场,先后转任苏松粮食道、两淮巡盐使与广东巡抚。至1866年,不到50岁的郭嵩焘与两广总督瑞麟爆发剧烈冲突,此后他选择退出官场,回到老家过起了赋闲生活。


7.png

纪录片中的郭嵩焘


1875年,正是洋务运动如火如荼的时刻。就是在这一年,在中国发生了“马嘉理案”,随后英国强令中国签订了《烟台条约》,并要求中国派遣外交官前往英国赔罪,这也是郭嵩焘出使英国的背景。清政府在西方的强势压迫下,不得不开展现代外交,并开始谋求外交官的合适人选。郭嵩焘此时正赋闲在家,被选中成为中国第一位外交官。


8.jpeg

清朝驻英国公使馆


三、饱受争议的“六鬼子”


1876年10月17日,郭嵩焘从上海坐轮船前往英国就职。早在曾国藩幕僚帐下的时候,郭嵩焘便和洋人打过交道,此次出访他更是带着十分明确的政治目的前往英国,希望能够在完成《烟台条约》相关事宜的同时,还能够了解学习西方的工业文明。


9.png


出使英国的郭嵩焘将其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并撰成《使西纪程》一书。可以说在从未有过现代外交,也没有能够借鉴的前人经验的情况下,作为第一位外交官,郭嵩焘尽心尽力。除与英方继续交涉《烟台条约》,并就阿古柏侵略新疆一事与英方展开斡旋之外,郭嵩焘趁出国之际,遍访伦敦各地工厂、议员、政府、警察局、监狱等各种机构。出使英国给郭嵩焘带来的最大收获,就是切身体会到了西方国家的强大之处,这远不是通过读书看报所能体会到的。


10.png

工业文明中的英国


但郭嵩焘的出使经历并没有那么顺利,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中国由传统礼仪外交向现代外交的转变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对新事物的反对与辱骂。郭嵩焘出使英国也是如此,因担任公使,郭嵩焘遭遇到前所未有的舆论风暴,在当时人看来,中国这样的大国是不能与英国这等西方小国处在同一地位上的,出使英国显然是被朝廷“流放”的表现。


本以郭嵩焘为荣的湖南老乡,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还特意书写了一副对联嘲讽郭嵩焘,上联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下联是“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因郭嵩焘在家中排行老六,更是被人称为是侍奉洋鬼子的“六鬼子”。


1879年,郭嵩焘再也无法承受“网络暴力”,在各种矛盾激化的情况下心灰意冷,随后辞官回家。在此后的十数年中,郭嵩焘再也没有踏入过官场一步。1891年,他在家抱憾辞世。


11.png

曾经意气风发的郭嵩焘


文史君说


出使国外本是一件无上光荣且任重道远的事情,但在当时的大清朝,这可是“侍奉洋鬼子”的表现,而郭嵩焘也因流言蜚语而不得不退出官场,直至去世都未曾踏入官场一步。由此可见,阻碍社会前进的,有时候不仅是外敌的入侵,还有头脑中“固若金汤”般的镣铐,若国人对一切前进的事务都抱有反对态度,那么国家的进步也将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打碎头脑中的镣铐,才能迎头赶上西方强国,但很可惜的是,这副镣铐是西方人用炮火炸开的。


参考文献


刘平:《郭嵩焘出使英国述评》,《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8年第3期。


叶锦霞:《晚清外交中郭嵩焘外交思想及影响研究》,外交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9年。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1:05 PM , Processed in 0.02974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