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2|回复: 0

[哲史艺丛] 客家人是中原汉人南迁形成的族系,但南迁的汉人都是客家人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3 02:2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客家人是中原汉人南迁形成的族系,但南迁的汉人都是客家人吗?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3-02-01 17:30 Posted on 山东

25.jpeg

正在祭祀的客家人


谈起客家人,人们通常联想到的是他们在商界的发展。有人说:“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客家人。”由于客家人里有很多人从事商业,行走天下,做出了不菲的成就,所以他们被誉为“东方犹太人”。但是很多人对客家人还是有很多困惑:“客家人到底是指哪些人?”“客家人与普通的汉人有何不同?”就让本文带大家走进客家人的世界吧!


一、客从中原来,但来者并非都是客


客家人自中原而来,这一点已经成为共识了,但这并不代表着所有从中原来的都是客家人。根据罗香林先生的考证,在历史上汉族经历了许多次大迁徙,但真正和客家先民有关的主要有五次大规模迁徙:


26.jpeg

客家围楼


第一次大迁徙是在晋代。“八王之乱”(公元299年-306年)导致西晋社会大动荡,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元气大伤。此时的西晋已处于强弩之末,南匈奴刘渊见此趁机割据了并州地区,并在304年建立汉赵。到了西晋怀帝永嘉五年(311年),刘聪(刘渊第四子)弑杀长兄刘和,称帝后不到半年,便亲率匈奴军队进攻西晋,攻陷西晋国都洛阳,俘掳晋怀帝及王公大臣,并大肆抢掠杀戮,史称“永嘉之乱”。连同此后的少数民族涌入中原“五胡乱华”,中原地区的汉人处境非常危险。由此中原地区的许多汉人纷纷渡黄河南下,涌入长江以南地区。为了和原住民有所区分,这批南迁的汉人便被称为“客家”人。这是“客家人”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


27.jpeg

汉赵烈宗刘聪画像


第二次迁徙是在唐代。先是安史之乱给百姓带来灾难,迫使中原汉人南逃避乱。再是黄巢起义导致皇室宗亲人人自危,带头南逃。固始人王绪、王潮响应黄巢,率光、寿二州(今河南潢川县、安徽寿县等地)农民起义军南下江西等地。这些百姓、皇室宗亲以及起义军南下,主要辗转于赣东南、闽西南、粤东北多地,使赣闽粤一带客家人口激增。


第三次迁徙是因为北宋南渡以及后面的蒙古人南下。这段时间里,金人破汴梁,掳去徽、钦二帝,一众宋人追随宋高宗赵构南下建立了南宋。而后蒙古人南下进攻南宋,又有大量江浙等地的宋人南逃。这一次迁徙的终点较前两次更靠南,进入了粤东、粤北地区。


28.jpeg

宋高宗赵构


第四次迁徙是在明末清初。由于赣闽粤等华东、华南地区的人口繁衍过多,而这些地区又山多地少,生存资源不足以支撑如此多的人口,适逢四川、广西、湖南等地因为战乱、瘟疫以及自然灾害等导致人口骤减,在政府强制组织和民间自发组织下百姓向这些地界迁移,当时人称“西迁运动”,这一期间还出现了“湖广填四川”等谚语。


最后一次比较大规模的迁徙是在“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天国的战火烧遍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大部分太平军为客家人,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对客家人进行压迫。为了躲避战乱带来的生活困难和压迫,大量客家人迁移到了海南甚至更远的南亚地区。


29.png


以上是客家人的五次大迁徙,但会有人好奇:难道客家人就是南下的汉人吗?南下的人就一定被认作是客家人吗?


其实不然,客家人并不全是南迁的汉人,而是以“中原汉族中的南迁移民”为主体,“同化和融合了其迁移途中及其定居之所的有关土著居民而形成的一个民系共同体”(王东先生观点)。作为汉民族八大民系(分别是北方、吴、赣、湘、粤、闽北、闽南、客家)中重要的一支,客家人有他们独特的文化。


二、“在路上”的客家人——独特的客家文化


潘逸阳在为罗勇的《客家赣州》一书中作序道:“客家是个热爱历史、创造历史的族群,客家人是一群永远在赶路、永远不安于现状、永远不断进取的开拓者。”千百年来,客家人一直“在路上”,他们在迁徙、在抗争、在发展,从未停下脚步。


30.jpeg

客家酒娘


在迁徙的过程中,他们一方面保留了中原文化的传统,崇尚诗礼传家,将传统的习俗、语言、信仰和观念等代代传承,在他们之间至今还流传着“宁卖祖宗田,不忘祖宗言”的祖训。另一方面,客家人又善于借鉴当地少数民族文化中的优良部分。以建筑为例,客家人在建造土楼时,既没有忘记建造宗庙以祭祀祖先,又在满足防御的需求下创造出了围屋。


31.jpeg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的六炮楼围屋


在抗争的路程上,客家人时常遭到当地土著居民的排斥。在客家人刚刚迁移至赣闽粤时,土著居民常常袭扰客家人。但是客家人讲究一个“义”字,在多次被土著居民袭扰后,他们意识到要在一片新的客居地定居下来,就必须得团结互助,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下客家是一家”的观念。


客家人抗争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武斗,如明末清初,珠江三角洲地区因为垦拓土地而引发了土客矛盾,到最后上升到了地方武装冲突。另一种是文斗,在明末清初以及更后,社会上有很多人对客家人产生了极大的误解和偏见,认为他们算不上汉人,又不是粤人,将他们称为“客贼”。这极大地刺激了客家人,他们开始从文化方面撰文著书来阐明客家文化,为的就是为客家人除去污名。值得注意的是,客家人在为自己正名的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以牙还牙”的方法去污名化其他民系、民族,而是塑造客家人本身的正面形象。如此做法既为客家人洗清了污名,又没有节外生枝,这样明智的做法很值得推崇。


32.jpeg

今日祈福的客家人


在发展的过程里,客家人以自觉的意识来应对社会变迁。前面谈到的客家人崇尚诗礼传家就是一个方面,客家人一向是看重读书人的,从古至今,客家人往往会集中全宗族力量来培养子孙后代,让他们学习知识考取功名,以达到发展宗族的目的。据说客家人祠堂前面立着的石旗杆数量,就是这个客家宗族有多少人考取功名的标志。为了加强客家人的联谊,通过相互合作促进发展,如今的客家人还会定期举办全世界范围内的恳亲大会,借助每一个客家人的力量把客家文化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


文史君说


在南迁的路上,客家人经历了许多的磨难与挑战,面对历史的变迁,客家人坚持着传承与创新,这使得他们形成了自身独有的客家文化。不论是以往还是现在,客家人一直“在路上”。他们崇文重教、脚踏实干、认祖归宗,无论客家人身在何方,祠堂永远是他们的根,这就是客家精神!


参考文献


刘春喜:《客家人的迁徙及其文化特征的形成》,《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1期。


乔还田:《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今日民族》2006年第1期。


周建新:《在路上:客家人的族群意象和文化建构》,《思想战线》2007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套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12:49 PM , Processed in 0.03167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