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百里
抗战时期,中国为了争取世界人民对华同情,启用了和诸多所在国关系密切的文化名流充当外交使节,他们之中有的为了中国抗战事业尽心尽力,有的则是嘴上都是主义,心里全是生意。这种感情外交是在中国实力不如日本的情况下,为抗战胜利而采取的一种合适外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还一度派遣了蒋百里为特使前往日本的盟国德国、意大利处寻求支援。
1937年发生了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此刻日本整军备战、侵略之心昂然;中国则国力弱小。在八一三事变中,中国压上了最精锐的几个德械师、德训师,但对日作战仍感吃力。在这种背景下,调动国际一切正义力量支援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并想尽办法拖延日本侵华为中国抗战提供时间,成了中国外交的优先选择。在这种情况下,德国成了中国外交破局的关键点。
第一,1937年的德国已经成了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力量,且军事力量强大,这使得德国在世界上有巨大的话语权。对德外交如能成功,就能起到示范效应,能带动其他国家和中国的外交发展。
第二,德国作为欧洲大国,它是唯一一个对华赔过款的列强(一战的战事赔偿,1924年双方谈妥),中德有一定感情基础。一战后,德国为了拿下中国市场,就恢复了中德交往,中德迅速进入了蜜月期,德国给中国提供了许多军事援助,使得中国相信德国会帮助中国。
德军
第三,作为同样的法西斯国家,日德之间存在特殊密切的关系。八一三抗战挫败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日本人看到在八一三抗战中,中国军队里时常有德国人的身影,为了尽快灭亡中国,日本已经给德国施压,要求德国断绝对华援助。而抗战之初,中国高端武器的进口几乎全部来自德国,中德军事贸易的中止将给抗战士气造成打击,所以中国需要和德国继续交易。
在以上考量下,终于出现了1937年蒋百里出使德国的外交。
为什么选择没有实权的蒋百里出使德国?笔者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首先,蒋百里社会地位足够高。蒋百里,1882年出生于浙江,曾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但他钟爱德国军制,在1906年转入德国军校学习,后来还加入德国军队实习。辛亥革命后,蒋百里以军事教育闻名。七七事变发生时,蒋百里虽然没有实际兵权,但他在军界资历最老,是旧中国最著名的军事学家、军事教育家,被称为“兵学泰斗”。而德国最热衷兵事,所以中国投其所好,以军事人才为外交代表,以此拉近和德国的亲近感。
蒋百里(右一)
其次,蒋百里备受蒋介石信任。蒋介石对蒋百里这种不会影响其实际统治地位的社会贤达可谓“礼贤下士”。在1927年、1929年的南京,蒋介石两次以最高规格待遇接待了来宁的蒋百里。虽然1930年发生了蒋百里反蒋介石事件,但1935年蒋百里还是被聘用为蒋介石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背后也有蒋百里的斡旋,所以二人自此“关系比较密切”。
再者,感情外交因素。蒋百里在德国有一定知名度和人脉。蒋百里曾在1906年赴德国学习军事,之后入德国陆军第七军见习,期间蒋百里和当时的德军统帅兴登堡一度成为莫逆之交;蒋百里还受到当时德国军事专著《战略论》作者伯卢麦的赏识。之后,蒋百里进入德军参谋总部实习,又受到当时德军参谋总长毛奇的赏识,在参谋部期间,蒋百里结识了许多德军好友,而这些人在1937年的德国军政界都已经大放光彩。
最后,蒋百里有一定的外交经验。在晚清时期,蒋百里就随同贵族荫昌赴德国,试图构建中德美三国同盟,此事因日本干涉而失败。巴黎和会期间,蒋百里作为民间人士也奔赴了巴黎。
在上述因素下,蒋百里就成了出使德国的最佳人选。
就在蒋百里出使之前,世界对华局势很不乐观,列强绥靖、德意纳粹,这一切都纵容了日本的侵略。
1937年9月,蒋百里被任命为特使,出使德国。其实蒋百里这次出使首先选择了意大利,10月初,使节团一行抵到意大利,但外交工作不得要领,使节团虽然受到礼遇,但在核心环节上意大利方面推诿不前,所以蒋百里在11月1日就奔赴柏林,开启了柏林外交。
自11月17日起,蒋百里相继访问了德国外长、德国防长(蒋百里的好友白伦堡),以及纳粹党的核心人物戈林、里宾特洛甫。蒋百里和德国二号人物戈林的谈话尤为关键。
戈林
27日,在德国空军司令部,戈林和蒋开始会谈。戈林认为是因中国亲共而日本为了防共才发动战争的。蒋百里则驳斥:日本借防共之名行侵略占领中国之实;随后蒋百里以广田弘毅曾说“有我在位,日苏不会发生战争”为例,说明日本为了侵华不惜联共,日本才是真正的野心家。这番言论使得戈林为之一惊,从而使戈林放弃了中国在对日战争性质问题上的推诿。随后双方开始进入实际援助领域的讨论,而这个领域,戈林居然出奇的“爽快”!戈林做出了保证:中德之间的军火协定不会因日本而中止。
对德谈判的顺利,又推进了对意大利的交涉。就在对德谈判期间,蒋百里一度回到罗马再次商谈中意军火交易问题。意大利方面捕捉到了蒋百里在德国的成绩,墨索里尼只能萧规曹随,亲自接见了蒋百里,最后墨索里尼同意3年内中国从意大利购买1亿中国币的货物,用于发展中国的“交通和布置海防,包括工业机械及飞机、子弹、战车、高射炮等”,这算是蒋百里在意大利取得的最大成果。
和抗战后期不同,抗战后期世界反法西斯战线已经形成,中国得道多助,那时候取得援助相当容易,而蒋百里出使于抗战初期,目的地还是日本的盟国,这种艰苦和困难可想而知。
客观来讲,蒋百里的德国行并非完全成功,他在德国实际只取得了保存现有成果的承诺,德国对华援助没有更大进展,中国希望德国拖住日本、暂缓日本侵华步伐的愿望,以及中国希望进口高级重武器的愿望等,都没有实现。但蒋百里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蒋百里虽然是外交使节,但更像一个宣传机。顾维钧曾说:抗战初期,不仅是西方民众,就连西方政客一开始就认为没有必要援助中国,因为像中国这种“政治上不团结,经济、交通不发达,而军事上又陷于组织涣散和装备恶劣的国家要抗击像日本这样一个现代化和武装精良的强国,无论如何是没有成功希望”。而蒋百里通过德国的媒体和平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人民抗战的热情,并提醒英法美放任日本的下场。在德期间,他写了著名的《日本人》一书,透析日本民族性,并预言“中国必胜”!蒋百里的话语使西方第一次直接听到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决心和力量。
参考文献
蒋百里:《日本人》,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
曹聚仁:《蒋百里评传》,东方出版社,2010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