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件玩具,相信很多读者小时候都玩过,如果实在没玩过,那可能也在走街串巷的小货郎的手里见到过,这件玩具就是拨浪鼓。说起拨浪鼓,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不过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玩具。但你知道嘛?这种小鼓的来头可是非常不小,它的最早的图像,甚至出现在距今3000多年的青铜器上!
一、拨浪鼓大名为“鼗”,很古老!很古
老!
“拨浪鼓”“货郎鼓”是我们现在对它的一般称呼,但先秦时期它有个高端大气的名字“鼗”(tao陶),或者也写成“鞀”和“鞉”,先秦常有异体字的啦,大家理解一下。一看这仨生僻字儿里,要么有“兆”“召”,要么有“鼓”“革”,就知道这是个和鼓、和皮革有关的东西。我们遍注群经的郑玄郑大师就说到“鼗,如鼓而小,持其柄摇之,旁耳还自击”(《周礼注疏·春官·小师》注)。但是,鼗鼓可不是汉代才有的东西,相传鼗鼓是上古帝王——帝喾,在平息共工之乱时创制的(宋代高承《事物纪原·鼗》引《吕氏春秋》和《通历》云),大致就是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末期,距今要5000年之久。不过木头、皮革难以保存,至今也没有发现先秦鼗鼓的实物遗存。
二、两汉时期鼗鼓是乐器,画像石里很
常见
还好汉代人热爱乐舞百戏,还把乐舞百戏图雕刻在了画像石上,让我们得以看到2000年前的鼗鼓及其演奏图像,没错,就像下面这样:
西汉乐舞百戏图(河南唐河电厂出土)
画面中一组四个乐师,其中三个左手持排箫,右手持鼗鼓,边吹排箫边转动鼗鼓,另一个乐师比较模糊,可能在吹埙。这就是汉代比较普遍的鼗鼓演奏形式,更高级一点的可能还会配合有鸣钟、鼓瑟、吹竽和击鼓等。可见两汉时期,鼗鼓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娱乐性的乐器。
山西扶风任家村出土青铜鼎
三、商周青铜器上的鼗鼓
我们努力再往回穿越1000年,来到商周时期,当时的鼗鼓可还不是世俗化、大众娱乐性的乐器,而是用于各类重要典礼仪式的礼器,而且鼗鼓的最早形象也确实被铭刻在商周时期的青铜礼器之上。而且有着典雅庄重的形象,这才是鼗鼓的高光时刻!
早年间的学者看到这类铭文,猜测其是上古礼器或者上古时期可摇动的乐器,观察这些铭文拓片,就可以发现其主体部分都与鼗鼓,也就是拨浪鼓极其相似,他们都有细长的手柄,有圆形的鼓面,鼓面两侧都有下垂的小珠,仿佛转动手柄就能发出声响,这些铭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拨浪鼓形态。
四、礼乐的象征和一族之族徽
商周青铜器上的非常象形的短铭被称为“族徽”或“族氏铭文”,是商周时期人群使用的族徽,是其家族或者国族的标识。以拨浪鼓也就是鼗鼓形态为族徽家族可以被称为“鼗族”,鼗族的青铜器有65件之多。
青铜觯[zhì]陕西宝鸡竹园沟出土
安阳殷墟小屯西北1号墓出土了5件鼗族器,铭文显示鼗族可能担任过类似后世“司马”一类的武官。而且鼗作为鼓类,最初确实应用于军事。冷兵器时代“师之耳目,在吾鼓旗,进退从之”(《左传·成公二年》),战争中的鼓声就是指挥部队前进、冲锋和拼杀的信号,也是鼓舞士气、激励军心、取得胜利的强心剂,所谓“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即是此意。而鼗鼓可以一手握持,摇动即可发出铿锵激越之声,要比一般固定在一个位置,两手敲击的鼓时效性、便捷性强。
安阳殷墟小屯西北1号墓出土簋(Gui)及其铭文拓片
先秦文献中,鼗鼓更多用于庙堂祭祀和册命典礼,而鼗族也可能是当时的一个乐师家族。商周人祭祀天地、祖先时都必须有鼗鼓演奏乐曲,“猗与那与,置我鼗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诗经·商颂·那》),“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尚书·皋陶谟》),还有更详细的鼗鼓分类,冬至那天在圜丘上祭天神要用“雷鼗”,夏至那天在泽中的方丘上祭祀大地要用“灵鼗”,在宗庙祭祀先祖要用“路鼗”,是时候请出郑玄郑大师了:所谓“雷鼗”“灵鼗”“路鼗”就是有8面,6面和4面的鼗鼓(《周礼·大司乐》注)。这……8面、6面的鼗鼓是什么样子?
直到我看到了它们,我猜这俩可能就是有6面的“灵鼗”和有4面的“路鼗”吧?
除了祭祀天地祖先,周天子的册命使者也会手执鼗鼓,宣布天子的命令,赐给伯、子、男乐器,册封给他们人民、疆土和权利,并且以鼗鼓的演奏来激励受封者积极拱卫王室,建立功业(《礼记·王制》);周代高级贵族举行射礼时,也要特别说明鼗鼓陈列放置的区域(《仪礼·大射仪》);周代宫廷有专门培训鼗鼓演奏者的乐官“小师”,也有专门负责演奏的乐师“瞽蒙、眡瞭”,而且演奏鼗鼓有一个专门的称呼“播鼗”(《周礼·春官》)。
可见鼗鼓是先秦礼乐制度中的不可或缺的礼器。而且《论语·微子》中有“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的句子,以包含“播鼗武”在内的诸多乐师四散各地来比喻王室的衰微,礼乐制度的崩坏,也可见鼗鼓是礼乐制度的象征,而商周的鼗族以鼗鼓为族徽,标志的也是家族的执掌和荣耀。
现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的宰虎角及其铭文
商周时期的鼗族确实也担任过执礼册命的史官类官职,现藏于日本京都泉屋博物馆的宰虎角是商末少有的长铭青铜器,铭文中说在庚申日,担任“宰”这个职官的一个叫虎的人跟从商王到了管地,商王赏赐他五朋贝,他用这些赏赐为他的父亲“父丁”做了这件角。在这件角的“鋬”下,也就是把儿的下面,有“鼗册”的族徽,在原有的拨浪鼓形态的族徽上附加职官名称“册”标记了家族的执掌。鼗族的“宰虎”能够亲自跟随商王出行,还受到商王的赏赐,可见其商末的显赫和荣宠。
但现在我们所见的鼗族青铜器分散的出土于陕西、甘肃、辽宁、湖北的周代贵族墓葬中,仅有少量集中出土在安阳殷墟,可见商代显赫的鼗族在周代已经没落,他们的青铜器可能遭到周人贵族瓜分,这个以拨浪鼓为族徽的鼗族也失落不闻,而今唯有其族器陈列在博物馆之中诉说着遥远时代里的故事了。
文史君说
鼗鼓,经历了先秦礼器到两汉世俗乐器,再到唐宋以后儿童玩具、叫卖工具的转变,这种转变伴随的是政治制度的变革,社会历史的演进和百姓生活方式的转型。商末的鼗族以拨浪鼓的形态为族徽,彰显了身份地位和家族执掌,周代鼗族急剧衰落,消失在历史的烟霭之中。
参考文献
文中铭文拓片均截图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修订本),青铜器图片截图自“殷周金文及青铜器资料库”,画像石拓片截图自《中国美术全集·画像石画像砖》,其他照片来自网络。
高晋南:《商周族氏铭文中的鼗鼓形态与鼗族》,《民俗研究》2018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16号雨丁博士)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10:09 PM , Processed in 0.02950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