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菊斋 Author 张建楠
想干的事情都不顺利,只能苦心推敲诗句。为写出佳句,简直费劲了一生的心力。人生的道路太难了,虽然圣贤前辈都是大器晚成,但是只怕还没成就一点事业人先老了——这是诗人方干年轻时写给钱塘县路县长的诗《贻钱塘县路明府》,但没想到自己发的牢骚却成了他的人生谶语。方干,字雄飞,桐庐县人。大约生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家里穷,人懒,邋遢,不修边幅,像个村野懒汉,而且长得丑,丑到了一定境界。然而上天把他的外表拉低了,却特意地把智商拉高了。据说,他自幼聪明,喜欢吟诗。家境虽穷,却备有一把古琴,他常常抱着古琴散步吟诗,醉酒而卧,自娱自乐,是谓追寻古人的简朴古雅。方干非常痴迷吟诗,与贾岛一般常入苦吟境界,以致有一次他偶得佳句,欢喜雀跃,得意忘形,兴奋过度,不小心栽了个大跟头,把嘴唇磕破了,也可能是跌倒情急咬破了,但总之是成了缺唇、兔唇,这次破相让他本来就丑陋的脸更加雪上加霜。《小窗幽记》讲:“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方干也有这样的豪情,也有凌云壮志。正如他写下的一首诗《别从兄郜》。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走上了科举之路,“愿取文章达圣聪”。只可惜,无人举荐科举怎能及第!干谒吧——方干要去扣一扣朱门求取高官显贵推荐。唐文宗太和八年(834),方干带着得意的诗稿去拜访了当时诗名盛、交友广的钱塘太守姚合大人。结果姚合一见他的脸就不大理睬他,轻视他,看不起他。原因很简单,方干面貌丑陋,还是个兔唇,丑爆了。姚大人并非圣贤,不过读过方干诗稿,姚大人满心欢喜款待了他。长得丑就已经失去了乍见之欢,更要命的是方干天生喜欢凌侮人,所以他笑话了不少人,也被不少人笑话。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方干参加了一个御史中丞萧祜组织的饭局,为什么他要参加这个饭局呢?因为他喜欢吃鱼,他馋了想去蹭点鱼吃。当时,宴会设于城楼之上,有一客人有眼疾,怕风吹,城楼高处风大,客人难以忍受,主人看到命近座女伶递一红色方巾给客人用于遮眼防风。不幸,被喜欢讥讽人的方干瞧着了,于是,方干看着饭桌对客人笑话道:“一盏酒,一捻盐,止见门前悬箔,何处眼上垂帘。”方干说完夹了一块盐鱼肉,筛了一盏酒,自顾吃喝起来。客人立马回击,“一盏酒,一脔鮓,止见半臂着襴,何处口唇开袴。”客人一句话,把方干质野、邋遢、丑陋、兔唇,喜欢凌侮人的特点都表现了出来。还有一事也表露了方干嘴欠。同样是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同县人很有才名的徐凝去长安干谒显贵不顺,于穆宗长庆年间(821-824),伤心地回到了故里,终日以诗酒为伴。有共同爱好的人容易走到一起,更何况又是同县人,相距近,易相逢。不知是方干拜访了徐凝,还是徐凝去找了方干,早于唐文宗太和六年(832)之前,他们就相遇了。当徐凝看见方干时就觉得他行,很是器重他,教方干写格律诗,他们成了师徒兼朋友。从此,徐凝与方干常常在一起谈论诗句,不过据说方干曾有诗写徐凝是“把得新诗草里论”,有人说这是方干讥诮徐凝是村野民夫,从性格来讲,嘴欠的方干是干得出来的。方干啊,真是做到了人生在世不是笑话别人就是别人笑话自己。大约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方干有一好友兼师徒,叫李频。李频曾向方干学写诗,却先于方干科举及第,这个事被一个叫清越的和尚拿捏了写了首诗戏谑方干,“弟子已得桂,先生犹灌园”,但何尝不是朋友的激励?然而,自唐文宗开成(836-840)、唐武宗会昌(841-846)、唐宣宗大中(847-860)年间,方干依然屡试不第。干谒虽有姚合礼遇,但未能起大作用,因为当时朝廷重名望,不重实才,朝政又腐败,布衣难以出头。直到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方干再次举进士第,名列前茅,但却被朝廷以“干虽有才,但科举不可与缺唇人。不使四夷闻之哀中原鲜人士矣”为由拒绝进士及第,拒绝给与功名。方干一怒,写诗与贾岛诉苦。他认为科举选才主要考虑是否有真才实学,其他为辅,但朝廷针对他考虑的主要是脸。方干终究是输在了脸面上。功名最终无望,他只能隐居吟诗,终身布衣,大约于唐僖宗光启二年(886)卒。实际上,唐懿宗咸通十四年(873)、唐僖宗乾符元年(874)前后,曾有一个大人物欣赏方干,邀请他到府上相见,就是浙东观察使王龟。方干见到王大人,恭敬地连拜了三次,大家惊奇一时被人调侃为“方三拜”。最初,王大人一见方干同样被容貌所惊讶,但看到方干连拜三次和诗作,惊讶变成了惊喜,他准备向朝廷举荐方干,还托人起草了奏章,但不出意外还是出意外了,方干的伯乐连奏章还没看过就意外亡故了,事情就这样黄了。陆龟蒙就很佩服他。陆龟蒙曾作过五十首诗,伪装成方干新作,当时著名人物读过都很钦佩敬慕方干,陆龟蒙却对大家说,“这是我模仿方干写的,方干的诗可以作为楷模。”大家感觉被忽悠了但都不住地点头表示同意。十上不第的丑八怪罗隐,也肯定过方干诗才,他曾题诗《题方干诗》,认为方干的诗是上流。清代袁枚《随园诗话》评价方干,“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亦有后人赞叹留下十个字,“身无一寸禄,名扬千万里”。有趣的是,方干暮年曾遇医补唇,算是诗人整容第一桩——不过他治好了兔唇,但是年事已高,倒也不再在乎什么功名。更讽刺的是唐昭宗光化三年(900),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人近代者,其中就有方干。宰相张文蔚还出面奏请,追赐方干为左拾遗。确实应验了他自己的诗句“前贤多晚达,莫怕鬓霜侵”,就是比他自己预期要更晚达了。方干已离去了上千年,我们可以吟他的诗《衢州别李秀才》为他送别。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