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6|回复: 0

[转贴] Spider-man为什么被译为“蜘蛛侠”,而不是“蜘蛛精”“蜘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10 08:2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pider-man为什么被译为“蜘蛛侠”,而不是“蜘蛛精”“蜘蛛人”?

 王天龙 国家人文历史 2022-12-07 05:49 Posted on 北京

0.jpeg
本 文 约 5300 字
阅 读 需 要 14 min


想象一下这个场景,《复仇者联盟4》中,英雄们收集齐了无限宝石,正在商量该由谁来戴上手套打响指,索尔自告奋勇,蚁怪认为应该好好讨论一下,钢铁怪一直在劝阻,绿巨妖沉默了一会儿,认为应该由他来完成。英雄们集结完毕后,准备与灭霸展开决战,蜘蛛精帕克“死而复生”,和钢铁人重逢,在最后的大决战中,钢铁怪牺牲了自己,“逆转无限”。


这看上去好像有点违和,尤其是对这些“超级英雄”的翻译:蜘蛛侠为什么不能翻译成蜘蛛精?这个问题乍一听好像有点无厘头,但仔细一想,两者都是蜘蛛和人产生联系后的产物,二者有什么区别呢?中国的“精”指代什么?美国的超级英雄创作命名规律是什么?“侠”又代表了什么?这个翻译背后有什么样的文化交流?


1.png

与绿魔搏斗而受伤的蜘蛛侠,蜘蛛侠是平民英雄的代表。来源/电影《蜘蛛侠》(2002)截图


蜘蛛何以成精


在人类发展史上,很多文明都会记录一些当时人们无法解释的特殊情况,进而产生信仰、传说。


其中有一类无法解释的现象,则被理解为“妖怪”。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居日本是比较早将“妖怪”作为严肃的对象进行研究的。在井上圆了、柳田国男、小松和彦等学者的努力下,日本的妖怪学研究蔚然成风。战后,日本流行文化的飞速发展,给了妖怪文化新的载体,仅就当代而言,在《千与千寻》《夏目友人帐》《滑头鬼之孙》《犬夜叉》《野良神》《化物语》《阴阳师》等作品的推动下,日本的妖怪文化传播到了世界范围。他们甚至还关心起邻居家的妖怪情况,出手整理了《中国妖怪事典》。妖怪俨然成为日本的名片之一。


2.png

日本妖怪河童,出自18世纪日本画家鸟山石燕。来源/鸟山石燕《画图百鬼夜行》(角川书店,2005)


但实际上,中国的妖怪数量要远远大于日本,却一直没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撰写《中国妖怪故事全集》的作者张云主张按“妖精鬼怪”来进行划分:


妖:人之假造为妖,此类的共同特点是人所化成或者是动物以人形呈现的,比如狐妖、落头民等等。


精,物之性灵为精,山石、植物、动物(不以人的形象出现的)、器物等所化,如山蜘蛛、罔象等等。


鬼:魂不散为鬼,以幽灵、魂魄、亡象出现,比如画皮、银怅等等。


怪:物之异常为怪,对于人来说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平常生活中几乎没见过的事物;或者见过同类的事物,但跟同类的事物有很大差别的,如天狗、巴蛇等等。


按照这个定义,“妖”指的是化形为人的物,精是指不以人形出现的具有灵气的生物,鬼则主要强调魂魄不散,怪则囊括了一切较为怪异的事情。


其实,古籍《白泽图》《山海经》《搜神记》中所记载的妖怪,有不少都是正面形象。例如明代陆粲《庚巳编》中记载了一个蝎魔:“明代西安有个蝎魔寺,在大殿中塑造一个大蝎子供奉。相传明代初年,有个女子一直很蠢笨,生病死掉后又复活了,变得十分聪明,被一个布政使娶为夫人。一天,布政使看到床上有只大蝎子,转眼间变成了女子。女子告诉丈夫说:“我原本是蝎魔,被观音菩萨点化,借助原本的尸体复活,现在服侍你的左右。希望你能够建立一座寺庙,来报答观音菩萨的恩德。布政使答应了,就建起了蝎魔寺。后来,女子就消失了。”这个故事中的蝎魔形象并不是负面的,反倒被作者赋予了一种报恩的形象。


3.png

明朝人所绘制的《山海经》中的妖怪“应龙”。来源/王十梅《手绘〈山海经〉》


再比如唐代薛用弱的《集异记》中也记载了一个“白骨妖”。说唐代有个叫金友章的人,在蒲州中条山见到了一位女子,很喜欢,两人后来结为夫妻,感情很好。某天晚上,妻子行为反常,跟金友章说叫他不要用蜡烛,金友章很奇怪,拿了蜡烛后发现妻子是一具白骨。妻子对金说,她是白骨妖,山北有个叫恒明王的,是鬼的首领,正常她每月要去朝拜一次,但是因为嫁人,半年没有去朝拜,刚是被捉回去了,之后还对金友章说,这山里很多东西都被精魅附了身,叫他快走,金友章听完后,只能悲伤地走了。这个故事中的白骨妖,与《西游记》中的白骨精明显不同,颇为有情有义。


上述两则故事中的妖怪类型,在《西游记》中也有出场。《西游记》里面的蝎子精,打伤佛祖,诱惑唐僧,显然不是什么正面形象。大众已经耳熟能详的“白骨精”,可能是《西游记》里最为出名的妖怪了,她几次三番化形欺骗唐僧师徒,谋求唐僧肉,最终被孙悟空打死。造成这样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笔记、古籍中记载的妖怪,往往较为贴近生活,而作为二创的“小说”,作者带有一定的道德立场,所以会出现好恶的倾向。(与之对应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很多妖怪形象是正面的)


4.png

《西游记》中蜘蛛精,是以反面角色出现的。来源/电视剧《西游记》截图


如果按照上述分类,《西游记》中的蜘蛛精其实不能称之为“精”,而应该称“蜘蛛妖”。不过在民间的习俗信仰中,这些词语的意思基本上相同的,特别是在中国民间,妖精、妖魔、妖怪、精怪基本上可以互相解释,并且在志怪小说、神魔小说中亦常常混用或互换。《西游记》常常在同一回,时而用“妖怪”,时而用“妖精”,时而用“妖魔”,“三打白骨精”就是如此。


5.png

一具白骨吸取人类精气化成人形,又能附身出去骗取唐僧的信任。来源/86版《西游记》截图拼图


《西游记》诞生于明清神魔小说大发展时代,这一时期神魔小说中的“妖怪”,虽然有一些是乐于帮助人类的,但总体仍然以人为食,给人类带来无穷灾难,是令凡人惧怕的异己力量。有的妖怪以吃人为乐;有的妖怪抱团形成组织,霸占一方,欺压百姓。相较于文人笔记、古籍等,通俗小说具有更高的流通性,并且,随着这些作品被逐渐改编为影视剧、动画等新式传媒作品后,进一步扩大了传播力度。还是以《西游记》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以《西游记》为故事背景的改编影视作品(含动画片)多达85部,于是,作为负面形象的“蜘蛛精”也就深入人心了。


来到中国的“超级英雄”们


20世纪30-50年代(约1935-1954),美国经历了全球经济危机的余波、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等重大历史事件。一系列的巨变对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美国的国际地位以及美国的社会文化造成了深远影响。1938年,美国超级英雄漫画诞生,超人(Superman)出现。超级英雄吸收了美国传统神话、宗教文化,宣扬个人英雄主义与爱国主义,迅速在美国获得了巨大成功。


时至今日,美国各大漫画公司所拥有的超级英雄形象数不胜数。美漫人物的命名规则包括如下几类:


根据能力直接命名,较为著名的包括Iron Fist、Green Lantern、The Flash、Atom、Storm、Ironman等,例如Iron Fist的主要超能力来自于昆仑地区的龙,他除了武术能力突出外,可以将身体中的超能力集中于他双手,他的双拳发出超自然的炽热,使得他的拳“像一块钢铁”。


根据英雄的外貌或者行动特征来命名,如Spider-man、Ant-man、Batman、Aquaman等。


直接使用人名,如Loki、Odin、Constantine、Nick Fury。


外号或者叫英雄名、花名(madeup name),例如Superman、Captain America、Black Widow、Winter Soldier等。


6.gif

美漫“超级英雄”们也常集体出现在主题电影中


相应的,国内漫画圈对于美漫人物的翻译,也产生了几种原则。第一种是完全直译,例如前面提到的Iron Fist翻译成“铁拳”,Captain Ameirica翻译成“美国队长”,Black Widow翻译成“黑寡妇”,Winter Soldier翻译成“冬日战士”等;第二种是直呼其名,例如Loki就是“洛基”,Odin就是“奥丁”,Nick Fury则是“尼克·弗瑞”等;第三种是基本直译但强行加字,例如Green Lattern翻译成“绿灯侠”,Atom翻译成“原子侠”,The Flash翻译成“闪电侠”等。第四种是结合剧情翻译,比如DoctorDoom,直译应该是杜姆博士,但根据剧情一般翻译成“毁灭博士”,再比如Wolverine,直译应该是“狼獾”“貂熊”,翻译的时候根据人物特点,变成了耳熟能详的“金刚狼”。第五种是完全按照剧情来的,例如Thanos,原本来自希腊人物Athanasios,是希腊Orthodox教派里的一位神,一般翻译成“灭霸”,再比如Deadpool,原意是死亡一击,一般翻译成“死侍”,这种译法更讲求“信达雅”。最后一种可以单独列出来,就是英雄名有“man”后缀的,一般翻译成侠或者人,如Batman为“蝙蝠侠”、Spider-man为“蜘蛛侠”、Ironman为“钢铁侠”(不过关于Iron man的翻译有一种说法,就是2008年第一部钢铁侠电影上映的时候,是打算翻译成铁人的,不过这样的翻译可能会让人联想到铁人王进喜,所以最后选择了钢铁侠,也成就了另一个经典),以及Superman为“超人”、Ant-man为“蚁人”、Sand-man为“沙人”等。


7.gif

影片中,蜘蛛侠试图控制刹车失灵的列车。来源/电影《蜘蛛侠2》截取


至于“人”和“侠”的翻译有什么区别,国内美漫文化圈有几个颇为流行的说法。其一是,前缀只有一个字的,就翻译为人,比如超人、蚁人。前缀两个字或以上的,则翻译为侠,比如蝙蝠侠、蜘蛛侠、神奇四侠,但是仍有单字的侠,例如Hawkman鹰侠(刚上映的《黑亚当》中就有他的出场)


其二是与这个英雄本身的形象有关,使用“侠”字的主要是正面形象,例如蝙蝠侠、蜘蛛侠、神奇女侠、绿箭侠,用“人”字的多数是反派角色或者亦正亦邪的角色,比如蝙蝠侠的反派企鹅人,二代蚁人也是小偷出身等。不过,这个解释也不能完全涵盖所有情况,一是超级英雄始祖超人使用的是“人”,这可以看成是一个例外,二是钢铁侠在成为英雄之前,生活上也较为糜烂。


其三则是认为翻译成“侠”的一般都比较人模人样,最多是奇装异服,翻译成“人”的一般都具有变身能力。


其四是认为蒙面的是“侠”,露面的是“人”。


8.gif

来源/《蝙蝠侠大战超人》片段


不管怎么说,这些主流的以“man”为后缀的“英雄”角色,其本体都是人,而不是相应的动物或者其他物质,所以按照中国传统的妖精体系,的确无法将他们翻译成“精”的。


作为“侠”的Spider-man


“蜘蛛侠”刚被引进中国的时候,一度被译成“蜘蛛人”——


9.png

连环画中,蜘蛛侠曾经被翻译为“蜘蛛人”。来源/连环画《蜘蛛侠》(湖北美术出版社,1985)


但为什么后来的“蜘蛛侠”说法更深入人心呢?这与《蜘蛛侠》这个形象,以及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有关。蜘蛛侠彼得帕克(Peter Parker)自从获得超能力后,就以“行侠仗义”为业,符合人们对于一个侠客的想象,尤其是那句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With great power comes great responsibility),毫无疑问能跻身电影名台词史,三代蜘蛛侠电影均有使用,甚至周星驰的电影《功夫》也有类似表达。 


10.png

电影名台词:“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来源/电影《蜘蛛侠》《功夫》截图


某种程度来讲,这句台词与中国的“侠文化”的确不谋而合。中国的“侠”文化源远流长,《史记》中的《游侠列传》和《刺客列传》就体现了中国早期的“侠”观念。“侠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学作品这一载体,在中国古代的各类文体中,我们都能看到“侠”的形象。甚至在中国文化的漫长发展构成中,侠文化算得上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直到民国时期,作家们并没有放弃对“侠文化”的追求,甚至主张利用“侠文化”来振兴民族精神、提振民族士气。曾跟随孙中山参加国民革命的安若定就主张“大侠魂主义”,糅合狭义精神、传统哲学,还创立了铸魂学社,积极投身民族救亡运动与国家社会建设之中。


在当代中国,“侠文化”的兴起仍离不开文学作品的推动与普及,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金庸。金庸糅合了历史,对“侠”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既继承了传统,又进行了创新。例如,他对郭靖、黄蓉夫妇镇守襄阳的描写,令“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此深入人心,也是“侠”在当代的最好诠释之一。在这种大背景下,这位匡扶正义、对抗邪恶的“蜘蛛人”也便被翻译者升格为“蜘蛛侠”了。


如此说来,一个深入人心的翻译,不仅是对原词语文化语境的清晰认识,也是对本国语言以及文化语境的准确洞察。翻译好不好,除了先入为主的命名优势,更多是在人们的使用中的约定俗成,背后所体现的是两种文化的交融。


参考资料:

张云:《中国妖怪故事》(全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0年。

秦娟:《明清神魔小说中的妖怪形象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知乎问题:为什么有些超级英雄被翻译成「人」,有些为「侠」?主要参考了Ace Zhu、伯益、金玉木火、梦见电子羊、赵子琨等人的回答。

罗睿:《美国漫画中超级英雄形象的演变及其解读1935-1954》,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1年。

冯媛媛:《侠文化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嬗变》,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

王子维:《燃烧的“小宇宙”:安若定大侠魂主义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


a.png
END
作者 | 王天龙
编辑 | 詹茜卉
校对 | 古月 苗祎琦 彦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2 09:37 PM , Processed in 0.04510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