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6|回复: 0

欧美引以为傲的“贵族之女”,却说甘愿为中国而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26 09:11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欧美引以为傲的“贵族之女”,却说甘愿为中国而死!

华人星光
2022-11-02

作者:华人星光
转载请联系后台授权

她是西方贵族的后代,
却和中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她是轰动欧美的“天之娇女”,
却说自己甘愿为中国而死!
今天,是她离去的祭日,
这个已在世界史册,
闪烁半世纪的名字,
终于可以重新被提起:
韩素音。

a56.png

她的降生,
是高贵和歧视的缘起,
母亲玛尔格利特出身贵族,
是比利时前国防大臣的女儿;
父亲周映彤则出身中国传统家庭,
只是一名铁道技术工程师。
他们在欧洲相遇,
冲破东西方固有的观念囚笼,
一起回到中国,
并有了爱情的结晶:韩素音。

华人和欧洲贵族生的混血儿,
令自诩高高在上的白人深以为耻,
她在歧视中长大,
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
也许是中国土地沉重落后的命运,
让母亲原本浪漫的心变得麻木,
在东西两种文化纠缠和对立中,
父母亲为她到底要做一个中国人,
还是一个外国人争执不休,
桌上笔墨纸砚,嘴里英文口语,
早上豆浆油条,晚上牛排西餐,
她觉得自己被分裂成了两半,
一半光鲜亮丽的贵族之后,
一半贫瘠土地的炎黄之孙。
可是最终,
“爱国至诚以死勤事”的父亲,
在韩素音心里,
刻下穷极黄泉碧落的故国情深,
她对着不许她学中文的母亲大喊:
“不,我要做一个中国人!”

a57.png

韩素音和父亲

心头一念起,跨越万水千山,

无论是身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学医,

还是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博士,

一副欧洲人面孔、

“半吊子”中国人的韩素音,
总会选择义无反顾地奔赴中华。

她两次放弃国外学业,

一次是国内七七事变爆发,

她做了120多次抗战演讲后飞奔回国;
一次是新中国成立,
她追求灵魂归宿和栖息地,
“要是留在英国,我就会枯萎,
成为一具毫无生气的活着的木乃伊。”
可是这样的热爱,

却令她一次次面对命运的不堪。


第一次回国的轮渡上,

她遇到了英俊潇洒的唐保黄,

他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唐生智的侄子,

彼此一见钟情坠入爱河。

为了救她逃离武汉,

他不惜违背命令孤身返回,

她想这辈子就是他了罢。

可哪曾想神仙眷侣不过虚浮一梦,

掩藏在英俊外表之下的,

是一颗封建的腐朽的心。

韩素音追寻女子的独立和担当,

一次次不顾唐保黄的阻拦,

跑到战地医院治病救人。

他为此气急败坏,

嫁为人妻就该三从四德,

女子无才是安分守己,

抛头露面是丢人现眼!

她稍有违抗,拳头竟劈头盖脸砸来,
灵魂在叫嚣抗议,
可情感上对这个男人的深爱,
却令她不得不屈从。

十年隐忍,
丈夫的家暴折磨得她遍体鳞伤,
骨子里的才学却积就成耀眼的光芒。
她写下记叙自己亲身经历的,
第一部英文版抗战作品,
后被翻译成《韩素音的抗战记忆》,
这本书在美国发行之后,
掀开恢弘浩荡的抗战巨幅画卷,
公众舆论更加偏向中国,
国际涌现大量谴责日本侵略的声音。
这本书被当时的外国人评价为:

打开了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大门。

英国哲学家罗素说:

“花一小时阅读她的小说,

所获得对中国的认识,

比在那儿住上几年还要多。”


只是这样的优荣却令她苦不堪言,
唐保黄知道这件事后怒不可竭,
暴力殴打还将她软禁。
后来她跟随丈夫去英国当外交官,
才获得了一些自由。
而这段令她窒息屈辱的婚姻,
直到1945年唐保黄回国死在战场,
终于算是解脱。

a58.png

可她也回不去了,
只能短暂地滞留在香港,
凝视着大陆发生的一切。
将岁月凝成文字在笔尖流淌,

成为轰动欧美的汪洋。

她的第二部作品《瑰宝》

叙写男主是战地记者死于朝鲜战争,

女主痛断肝肠的生死恋歌,

这部作品出版后,
当时在西方畅销到什么程度呢?
有出版社说:“在英国公交车上,
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人,
胳膊下夹着这本书。
那些贵族小姐们精致的手提包里,
除了化妆粉就是《瑰宝》。”

这是一部被西方人引以为傲的作品,
其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
还得到好莱坞的青睐,
取名《生死恋》1955年被搬上银幕,
一气斩获奥斯卡三项大奖。

a59.png

而韩素音的人生依然跌宕,
她和第二任丈夫,
英国出版商康柏的婚姻,
仅仅维持了数年就劳燕分飞。
直到1956年,奔波于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度等地,
为新生的中国不断做宣传的她,
终于找到了灵魂伴侣,
他是印度军队的上校,
她为他取了一个好听的中国名字:
陆文星。
韩是“汉”的谐音,陆是祖国大陆,
以国之名,冠以此姓,
只为中国代言,足见乡愁缱绻。


1960年,

印度派一位高级军官去往中印边境,

这名军官知道让自己去干什么后说:

“中国是友好邻邦,不能打中国人。”

上级对此十分气恼,严厉地说:

“你若不去就撤了你的职!”

他却坦然地回答:“撤职我也不去。”

这名军官正是陆文星,
在妻子韩素音的影响下,
夫妻二人一起,
为修复中印关系做出了近20年的努力。

a60.png

赤子之心,满腔热情,
在我国外交部邀请下,
她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土,
见到了新中国的领导人,

周恩来回答了她的各种问题,
为她介绍中国当前的种种社会状况,
这次谈话改变了她的一生,
举手投足皆是魅力的周总理,
所具有的气度和智慧令她深深折服,
而这种力量透过她的《周恩来传》,
更折服了全世界。

当年,我们曾与世界隔膜,
西方不了解我们的涅槃新生,
恶意丑化中国人的文作比比皆是,
敌对我们的思想甚嚣尘上,
他们勾勒下的中华顽疾深重,
和韩素音亲眼看见的新中国相差甚远,
她无比愤慨,
觉得自己必须把真实的中国告诉全世界。

于是十几年里,
她笔下写尽中华沧桑变迁,
奔波于世界各地进行关于中国的演讲,
减少他们对中国人的偏见:
“你们在媒体上看到的,
那个妖魔化的中国,
根本就不是真实的中国!”

十几年里,
她作为国宾,
和新中国多位领导人交往密切,
为毛泽东、周恩来立传,
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我们的两位伟人;
十几年里,

她写下很多关于中国的著作:
《亚洲的风雷》《2001年的中国》,
为西方人展现了一个,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

如今这些已经成为,

西方人了解“红色中国”的必读书目;

十几年里,

她为中国代言,

可以说是建起沟通中外文化的唯一桥梁,

也被誉为是继史沫特莱、斯诺以后,
第三位与中国结下深厚情谊的外籍作家。
十几年里,

她奔波于美国、欧洲、印度,

为中外文化做出了许多努力,

曾轰动世界的中法建交,

就是韩素音作为两国之间的“特使”,

促成了这一影响深远的交流贡献。


a61.png

1989年,她捐资助力中国翻译协会,

举办“韩素音青年翻译大赛”,

以鼓励更多中国青年翻译人才,

此项大赛目前,

已成为中国翻译界影响力最大的竞赛。

她还捐资设立了:
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中外科学基金奖、彩虹奖、
中印友谊文学奖和普及英语奖。
其中韩素音青年翻译奖,
如今是中国翻译界最高奖项,
被称作翻译界的“奥斯卡”。

1994年,

韩素音获中华文学基金会颁发的,

“理解与友谊国际文学奖”。

1996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授予她“中国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我们曾积贫积弱的年代,

我们被误解敌对的年代,

是这位去国万里却穷极碧落黄泉,

也要向中国奔赴的女子韩素音,

以她笔下倾洒江河的力量,

为中华民族发出了时代强音。

她做到了很多政府做不到的事,

二十年风云激荡,

她的名字成为连接中外的符号,

她的作品成为我们叩开世界的窗口,

如此炽烈的故国情丝,

不可撼动的忠肝义胆,

于国于民,实在是功德无量。

a62.png

风靡世界的韩素音,
走到哪里都亲口承认自己是中国人,
也因为此,
她遭到了一些恶劣的攻击,
那些瞧不起中国人的种族主义,

和傲慢思想根深蒂固,

她说:
“我觉得有些人可能不理解我的行为,
但这没有关系,
如果10亿中国人喜欢我,
觉得我在做好事,
我不在乎有几个外国人不理解我。”
“你们等着瞧吧,
总有一天中国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步入晚年,韩素音的身体每况愈下,
她客居瑞士,
为自己的书写新的序言,
“我虽客居烟波千顷的瑞士莱蒙湖畔,
又因身体原因,
已十余年没有回到中国看看了,
但这丝毫不能冲淡我对她的感情,
因为中国是我的祖国,
是我的骨肉、我的灵魂、我的生命。”
有一种故国热爱溶于骨血,
纵使间隔万水千山,
仍难以阻挡她甘愿付出一切,
哪怕是死亡。

2012年11月2日,韩素音病逝,
远方传来故国的消息:盛世中华......
回望一生跌宕,
她说过:“我始终为我身上,
流有中国人的血液而骄傲。
这一生我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奔跑,
离开爱,奔向爱,
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终其一生,
与国与民,问心无愧,
奔波到死,无怨无悔。


a63.png

一生爱如何,恨如何,
一生高贵如何,贫瘠如何,
与这世间万千繁华她走过,
血泪交织的地方是中国。

孤舟一系故园心,
满腹热血铸赤诚。
执笔为剑成伟业,
此生不负中华魂。
今天,2022年11月2日,

是她逝世10周年祭日,

这样一位传奇的爱国女性,

这样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

希望能让更多中国人知道!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9-15 12:59 PM , Processed in 0.06787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