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4|回复: 0

[哲史艺丛] 连战争都没参加,俄国却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赢家,清朝咋想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5 09:1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连战争都没参加,俄国却成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赢家,清朝咋想的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11-14 17:30 Posted on 山东
20.png


第二次鸦片战争很是奇怪。战争爆发前,英法和他们支持的奥斯曼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俄国人死磕(1853-1856年)。但克里米亚战争一结束,英法调转枪头来打中国,俄国马上和英法勾肩搭背,跟亲兄弟一样,一起侵华。英法直接出兵,北边看戏的俄国则擂鼓助威,但在《北京条约》签订时,俄国却分得40万平方公里东北领土,成了最大赢家。清朝为什么愿意给没有真正出兵的俄国如此“赔偿”?这还要从条约主导者奕䜣的思想寻觅逻辑。


一、奕䜣的崛起


奕䜣,道光帝第六子,是道光诸子中政治能力最高的一位,曾是奕詝(后来的咸丰帝)争夺皇位的最大对手。如果真让奕䜣当了皇帝,晚清的走向真的有可能会变动。但奕詝有一个好老师杜受田,据传道光死前,仍犹豫是将皇位传给奕詝还是奕䜣,就招二人来问对。奕䜣谈天说地,尽数胸中理想和政治主张;而杜受田则给奕詝出主意,说你讨论政治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奕䜣,不如展现你的仁孝。奕詝就按老师的计策,在道光病榻前痛哭流涕,哀伤不能言语,尽现自己对父皇的不舍。结果道光真就被奕詝感动了,然后奕詝就登基成了咸丰帝。而作为奕詝最大竞争者的奕䜣,旋即坠入深渊。在咸丰一朝,奕䜣虽然被加了无数名号,获得许多赏赐,还被咸丰帝破例委任为军机大臣,但在咸丰朝,奕䜣就是个花瓶,军机大臣当了4个月,此外全是闲职。


1860年,咸丰逃离北京,为了防止被人责骂皇室弃都,咸丰只能留和自己血缘最亲近的六弟奕䜣留守,负责对外交涉。自此奕䜣才真正掌握了权力,并在晚清政局中占得地位。


21.jpeg

咸丰


二、奕䜣的外交思想


之后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咸丰帝早死,奕䜣联合嫂嫂叶赫那拉发动了辛酉政变,诛杀了咸丰遗留的辅政大臣,嫂嫂升级为慈禧西太后,占据幕后,垂帘听政;自己则成了新的朝廷首相,主导清朝日常政务。随后由奕䜣主导了洋务运动。但是,随着叔嫂之间对权力争夺的日益激烈,慈禧开始煽动顽固派牵制奕䜣的洋务派。至1884年,慈禧突然下旨罢免了奕䜣的全部实权官职,清除军机处奕䜣派官僚,史称“甲申易枢”。1898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同年奕䜣病逝。慈禧下懿旨赐奕䜣谥号“忠”,清代只有多尔衮和奕䜣谥号为“忠”;奕䜣配享太庙,其排位在雍正十三弟、被戏称为雍正朝常务副皇帝的怡亲王胤祥之上。可见奕䜣在清朝晚期政局中的重要地位。


22.jpeg

慈禧剧照


奕䜣最大的功绩就是辅佐慈禧的儿子同治皇帝,开创了“同光中兴”。所谓同光中兴,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兴起,各方面似乎都欣欣向荣,中国国际地位似有提高,中外关系趋于缓和,甚至一段时间还进入了蜜月期。这种局面的出现离不开奕䜣的功劳。奕䜣绝对算是晚清皇室中最早、最先开眼看世界的人,他的外交思想贯穿其执政前后,是他始终奉行的外交准则,这也是同光中兴的重要原因。在这种外交思想的驱动下,才出现了《北京条约》中最滑稽的一幕,俄国没有实际出兵,反而获得了最大利益。


23.jpeg

奕䜣


奕䜣的对俄外交思想,内容大致有以下三点:


第一点,羁縻不可依仗,必须以自强为立国之本。在这种思想下,他主动发起洋务运动。但要发展洋务,就需要西方科技,需要中外交流,战争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正常交涉和学习的。所以为了以后的强大,他只能暂时隐忍,暂时满足洋人的需求。总理衙门的匾额所刻“中外禔福”,就是展现对洋人的善意,以图日后的富国强兵。


24.jpeg

总理衙门大门


第二点,边衅不可自我开。和强汉讲究“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不同,奕䜣深刻认识到了晚清大变局,知道中国在技术方面已经落后于世界,所以他在主政之后写成了《魏绛和戎论》,系统论述了“和戎”思想,大致就是现在国家弱,以牙还牙、以血还血肯定做不到,该忍就得忍,“构怨诸戎以启寇仇”、“危害不可胜言”,千万不能和洋人开战,先闷头搞发展,不然就得亡国,待洋务成功,洋人自然不敢再来侵犯。


第三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奕䜣对外交涉的时间在19世纪50、60年代,这个时间正是国内起义频发阶段。以新疆问题为例,1864年新疆分裂势力掀起叛乱,沙俄趁机出兵侵占我领土。奕䜣就担心如果再纠缠下去,国内民族败类和国际帝国主义将联合起来,使清朝将彻底失去新疆。与其这样,不如忍痛割肉,安稳外敌,孤立国内的民族败类,然后剿灭败类,巩固大部分领土,然后再图谋后续。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之下,才有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清朝割让外西北44万平方公里领土之事。虽然今天都在骂清朝卖国,但是如果没有新疆某些民族败类的配合,俄国还是很难占到便宜的。


25.jpeg

沙俄侵略


三、《中俄北京条约》


1853—1856年,欧洲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支持奥斯曼,所以俄国战败。按理来说,俄国对英法应该恨之入骨,但在合伙侵略中国问题上,英法俄却好得跟亲兄弟一样,随即在1856年10月—1860年10月,断断续续打了4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其实在1859年英法虽然对《天津条约》不满,但因为担心打不下来北京,所以只是和中国在纠缠,没有下决心继续战争。关键时刻,俄国出来“帮忙”了,俄国一面告诉清朝自己是中国的朋友,“一直愿为中国出力”,一面则刺探清朝内部防务,将北京虚实尽诉英法,极力怂恿英法继续进军,这才有了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之事。所以清朝官僚说“俄夷拨弄是非,勾结挑衅,最为可恶”。


26.jpeg

圆明园废墟


1859年10月,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定安门,马上就要打入紫禁城了。在承德的咸丰帝遥控在北京主持大局的奕䜣,让他请俄国公使调停。随后,奕䜣和俄国公使伊格那提耶夫进行商谈。10月19日,伊格那提耶夫趁机勒索,其外交辞令翻译成大白话就是:请俄国调停,首先得解决中俄“边境”问题。为了使英法联军尽快离开北京,奕䜣遂答应了俄使的全部条件,承诺待解决英法问题后,就解决中俄边境“问题”。10月24日,在俄使调停下,中英《北京条约》签字;25日,中法《北京条约》签字。之后,俄国马上找上门来。但奕䜣根本不想割地,又怕拒绝之后,俄国再出兵,所以就采取拖延战术,说商谈尚未结束,还得等。


27.jpeg

列强驻华公使


拖延至11月7日,负责在一线对俄谈判的清朝大臣瑞常实在拖不下去了,在奕䜣的授意下,至14日,中俄《北京条约》正式签字,共15条。主要内容是:解决中俄“边境”问题,将外东北4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允许俄人在库伦、喀什葛尔设立领事馆;允许俄人在张家口、齐齐哈尔、北京通商贸易等。


文史君说


整个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没有出兵,但获利最大,奕䜣全程参与了《北京条约》的研制,就是在本文所说三点外交思想的指引下,奕䜣谈判遇硬则弯,蜿蜒曲折以求生存。对直接威胁北京的英法,其谈判奕䜣“不改一字”,全盘接受;对俄国虽然不甘心,但也无可奈可。《北京条约》签订后,奕䜣将俄国当作头等外敌。他的名言就是:“就今日之势论之,发捻交乘,心腹之患也。俄国壤地相接,有蚕食上国之志,肘腋之忧也。英国志在通商,暴虐无人理,不为限制则无以自立,肢体之患也。故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对立志推翻清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奕䜣将之定为心腹之患。而在外敌方面,奕䜣清楚地认识到了俄国的野心和对中国的威胁。


参考文献


戴志祥:《清政府与俄伊犁交涉方略评述》,兰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年。


胡程万:《奕䜣外交思想与外交实践研究》,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年。


(作者:浩然文史·紫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3 01:52 AM , Processed in 0.03232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