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0|回复: 0

[哲史艺丛] 醇亲王府出了俩皇帝、一个摄政王,堪称王府之最,一年得花多少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1-14 05:4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醇亲王府出了俩皇帝、一个摄政王,堪称王府之最,一年得花多少钱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2-11-13 17:30 Posted on 山东
0.jpeg


清朝的醇亲王府,曾出过两任皇帝与一代摄政王,可谓晚清数十年历史中的第一王府,其气派程度与开销之大,也远超其他王府。可以说,通过醇王府的开支,我们可以大致领略到晚清第一王府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



 一、醇亲王府的出现


满清入关后,虽不再效仿明代,将王室分封在全国各地,但也在皇室内分封了许多王爷。根据其划定的严格等级制度来看,诸多爵位中只有亲王与郡王的府邸才可以称为“王府”,贝勒、贝子的府邸则只能称为“府”。各级别的府邸规模大小与排场也要严格按等级来,王爵中只有世袭的才可以一直在王府内居住,否则隶属于朝廷的王府便会被收回。


1.jpeg

晚清最豪华的王府恭王府


1872年同治年间,道光帝第七子,此时还是醇郡王的奕譞被晋升为醇亲王,府邸自然也荣升为醇亲王府。此次晋升很明显是慈禧为了抗衡煊赫一时的恭亲王奕䜣而做出的举动,尽管奕譞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其兄长奕䜣,但其优点在于血统同样纯正且听话老实,对慈禧百依百顺,而且奕譞的妻子还是慈禧的亲妹妹。故奕譞一时成为庙堂上的红人。很快,同治帝去世,没有留下子嗣,奕譞的儿子就被立为新帝,此即光绪皇帝,醇亲王再度被定为可以世袭罔替的爵位,地位达到顶峰。随后的几十年里,奕譞去世,其孙溥仪在光绪去世后成为大清最后一位皇帝,其子载沣因为是溥仪的父亲,则成为大清摄政王。一座王府,出了两个皇帝、一个摄政王,此境况可谓是空前绝空。


2.jpeg

中年时期的载沣与长子溥仪


  二、醇亲王府的日常花销


既然醇亲王府拥有如此高贵的地位,它自身必然就要成为一个庞大的运转机器。其实醇亲王府严格来说有两座,一座是1872年奕譞被升为亲王后的原郡王宅邸,但由于光绪成为皇帝,故此宅成为“潜龙邸”,虽仍是王府但无法居住。新的醇亲王府则是在什刹海后岸重修的府宅,一般被称为“北府”,而这里曾是康熙年间大学士明珠的府邸。


3.jpeg

北京什刹海


醇亲王府面积很大,大致分为三部分,和紫禁城建制十分接近,里面有宫殿、花园及各种用宅,还有专门的马房,俨然一座小皇宫。在醇亲王府,光是工作人员便有上百名,分为内外院,内院负责料理王室的日常生活,主要是一些太监和妈妈、丫鬟在做;外院则更为复杂,负责整个王府除饮食起居外的所有运转事宜。其中的“长史”即一般意义上的“大管家”,但其实长史作为正式官职很少真正到岗,真正的大管家是王府的“管事官”,王府内大小事宜均由其负责。


王府事务非常复杂,没有记账制度是不行的,为此在王府内设有专门的记账核算制度,并雇有专人负责记账,账本有着固定的格式,每日的任何开销都要记下来。是谁用了多少钱,用在做什么地方,都要记录下来,最后还要算出开销总额。这是最为基本的账目计算,除此之外,王府还有庞大的人员薪酬开支以及府内豢养动物的饮食照料支出,包括工作人员的饮食起居费与每月的报酬津贴等。这同样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据统计,仆人与雇工每月大约会支出2100吊铜钱,一吊钱是一两银子,那么每个月光工资支出便在2100两银子左右,而动物开支则大致每月在900两左右,合计3000两银子。要知道当时朝廷内,一品大员的年薪不过才180两银子,这3000两还只是开出的工资钱与喂养动物的花销,还不包括各种物资购买与人情往来花费的银两,由此可见醇亲王府的每月开支有多大。


4.png

王府的各种开支


与上边的支出相比,醇亲王府真正的开销在于日常物资的制作与购买上,如服装、饮食、名贵物品,以及王府装修与修缮等等,无不需要大量银两。据研究,仅王府的一个侧福晋,一年在衣服上就要花180两左右,这已经是一位一品大员一年的工资收入了。修缮房屋每年也要有近千两的支出,购买物资的话由于过于零散,很难有具体数目的统计,但设想如此庞大的王府,如此多的人员生活在此,购买物资的花费一定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当然,王府的支出除上述日常花费外,还有像节日的送礼与人情往来支出,以及祭祀支出,这些每年都不太固定,但同样是一笔巨额开支。总之,一个醇亲王府每年的花费能达到数万两甚至更多。


5.png

奢华的王府


三、庞大的支出背后


支出那么大,那王府收入有多少呢?


就收入来看,醇亲王府每年能够获得两万两白银的俸禄以及一万石粮食的收入,王府还有大量的土地庄园,每年能收到近万两的租金,再加上皇室的赏赐及来自各方的“孝敬”与灰色收入等,每年的收入也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


醇亲王府的待遇即使在辛亥之后也没有受到太多打击,民国颁布的《清室优待条件》给予醇亲王很好的优待,况且载沣本来就已经存下了大量财富,外边已是“共和”,但王府内却依旧是歌舞升平的“大清世界”。即使在1924年冯玉祥赶溥仪出宫并大量削减对皇室的优厚政策,王府也要极力维持其高支出的生活,即使变卖文物以及家产也在所不惜。这看似辉煌的王府,其庞大的支出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种“畸形”的皇权文化。在帝制时代,一切都是皇帝的,当有了皇权或与皇权沾上关系后便可以拥有一切,这难道不是一种畸形且疯狂的制度吗?即使革命发生,民国建立,醇亲王府依旧是如此派头,他们为什么可以享受如此之待遇,他们做了什么吗?其实什么也没有做,他们用的不过是无数民众的血汗钱而已。


6.jpeg

冯玉祥


文史君说


一个王府的开销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但醇亲王府的开销在诸多王府中又是最大的。在帝制时代,愈接近皇帝的则愈能享受到皇权带来的无限好处,醇亲王府就是突出代表。在国库空虚之时,醇亲王府依旧是金碧辉煌、灯火通明,即使他们的开销有时已经是入不出敷,但高规格的生活在民国建立后也没有什么改变。这也提醒我们对古代帝制与皇权的思考,所谓的皇权带给中国的究竟是什么。


参考文献


杭持菊:《清代醇亲王府经济支出研究(1972-1911)》,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年。


王夫帅、李春青:《一座王府两代帝王:醇亲王府》,《建筑与文化》2016年第5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6 06:04 PM , Processed in 0.03665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