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2|回复: 0

[哲史艺丛] 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败于疫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8-3 08:57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赤壁之战,曹操是否败于疫情?

记忆群岛Isles  2022-07-20 07:20 Posted on 北京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握中悬璧 Author 握中悬璧

IMG_7848.JPG

在传统观念中,赤壁之战是一场决定性战役,这场战役规模宏大,并对历史走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与此同时,还存在着另一种观点,认为后世过高评价了赤壁之战的意义,其实赤壁之战规模有限,只是一场小规模遭遇战,曹操也没有被大败,而只是一场小败,远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究竟哪种观点才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呢?这就是本篇中我们要讨论的主要问题。


其实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争论,其根源就是因为在三国志中,本身就有着差异较大的两种记载。

其中曹操本纪和郭嘉传都说最终撤兵的主要原因并非是战场上的失败,而是遭遇了重大疫情。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第一)
后太祖征荆州还,於巴丘遇疾疫,烧船。(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第十四)

而且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的描述,也表明赤壁之战只是建安十三年南征荆州整个战役中的一小部分,失败也无伤大雅,根本不值一提,整体战争是胜利的。


但是在周瑜传记中,却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记载,认为疫病并未导致曹军完全失去战斗力,曹军北归的直接原因是遭到了东吴的重创。


而江表传对赤壁火攻一事做了详细描述,二者共同构成了赤壁之战细节的史料来源。


IMG_7849.JPG


这一战果在东吴官方那里也进行了大肆宣传。韦昭曾写了一篇《伐乌林曲》,其中提到曹操在荆州大肆屠杀,东吴抗击曹操是救民于水火的大义之举。

众既降,操屠荆。舟车十万,扬风声。议者狐疑,虑无成。赖我大皇,发圣明。虎臣雄烈,周与程。破操乌林,显章功名。(宋书乐四)

这样的描写显然是失真的,因为曹操并没有在刘琮等人投降后对荆州进行屠杀,这首曲子太过美化孙权了。


那么这难道是说明赤壁之战竟然是东吴吹嘘出来的一场胜利吗?


其实并不是这样,而且不同的记载之间也不能算是矛盾,因为正如我们之前多次提到的,三国志的一个主要写作方法就是专美传主,传主不甚光彩的事例,可能会略写,甚至会干脆不写,其详情会出现在其他人的传记中。


出现这种结果还有一大原因就是三国志中魏志和吴志的史料来源不同,魏志主要参考的是王沈的《魏书》,而吴志则主要参考的是韦昭的《吴书》。


陈寿是一位比较理性客观的史学家,但他参考的史料来源却并不一定如此。陈寿只是如实记录而已,并且保留了双方不同的记载。而不是像资治通鉴那样根据主观判断对多种史料进行整合。


正因为如此,曹操本纪中才会对他的失败讳莫如深,只说作战不利,甚至连东吴都被隐去了,只说对手是刘备。


至于《让县自明本志令》,那不过是他为了吹嘘自己的功绩,对曾经的失败进行掩饰罢了。


IMG_7850.JPG


但是东吴方面的记载就没必要为曹操遮羞了,因此才将此战的详情完整记录了下来。


而且江表传中补充的一些细节可信度也是很高的,因为江表传也记录下曹操在给孙权的的信中自称若不是遭遇疫病,也不会成就周瑜的名声。这说明江表传还是比较客观的,并无明显倾向。

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江表传)

这样看来,赤壁之战中曹军遭到重创应该是毫无疑问的了,那么接下来要讨论的问题就是此战是否如传统观点中那样是以少胜多呢?


为了搞清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双方兵力对比。

其中刘备一方兵力比较明确,大约是两万人左右。其中包括在当阳之战后收拢的散卒以及关羽水军共一万人,还有刘琦的江夏军一万人。


虽然从情理来看,这些都是诸葛亮的一面之词,是为了在孙权面前增加底气的,但其实基本是可信的。


刘备的部队或许已经在当阳大败后损失殆尽,但是关羽有数百艘船,兵力上万并不夸张,因此双方汇合后刘备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元气。


而刘琦拥兵一万也是有明确记载的,刘备在前往夏口的路上遇到了刘琦的这一万人。


再来看东吴方面,东吴的兵力就没有那么明确了,按照江表传的记载,周瑜希望要五万人马,但是孙权只给了三万。


不过按照孙权本传的记载,他只给了周瑜和程普各一万人,也就是说东吴总兵力似乎也只有两万。

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IMG_7851.JPG


不过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东吴总兵力确实是三万人,但是前线兵力只有两万人。按照孙权之前的交代,他让周瑜、程普和鲁肃作为先锋,他自己会领兵作为后援。


这一点不仅在江表传中有记载,而建康实录也有相关记录作为佐证。三万人中,有一万是孙权亲自率领的预备队。

备乃使诸葛亮诣权,权乃使周瑜、程普将兵二万随亮与备南拒操,权自将中军一万继之。(建康实录)

由于孙权还没出场战役就结束了,因此东吴直接投入的兵力为两万人,而东吴总兵力说是两万人和三万人皆无不可。


总之,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就在四五万上下,不会有太多偏差。


但是曹操一方的兵力历来众说纷纭,非常难以确认,我们只能大概推测一下。


曹操兵力大约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中数字最大的就是陆机的辨亡论,说曹军有百万之多。

魏氏尝藉战胜之威,率百万之师,浮邓塞之舟。(辨亡论)


IMG_7852.JPG


其次就是根据江表传中记载曹操的来信,他自称有八十万大军。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於吴。(江表传)

下面一种说法是有数十万,出自周瑜传记。

刘琮举众降,曹公得其水军,船步兵数十万。(三国志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第九)

最后一种说法就是江表传记载的周瑜的估算,认为曹军有二十二到二十五万人左右。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江表传)


在这些说法中,首先陆机说的百万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文学描写,用的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而曹操号称八十万也只是为了恫吓,不可能是实数。


至于周瑜传中提到的数十万,结合上下文,应该是为了引出主降派的观点,因此也有夸张的成分。


只有江表传中周瑜的推测才最符合常理。


当初官渡之战中袁绍投入了十一万兵力,如今曹操基本统一北方,这次南征又是他极其重视的,投入十五六万人是合理的。


而当初刘表在赶跑袁术,兼并张怿,一统荆州后,也拥有了十余万人马。虽然经过黄祖几次大败,或许有不小的损失,但七八万人应该还是有的。


况且刘表拥有蒙冲斗舰数千艘是公认的事实,如果按照关羽一万水军配备数百艘船来计算,刘表水军数量应该是他的几倍左右,再加上陆军,和周瑜的估算相差不大。


另一方面,周瑜这番推测是为了激励孙权坚持抵抗的决心,他只会往少说而不会往多说,因此断定曹操总兵力在二十多万人还是比较可靠的。


当然,曹操这些兵力不可能全部投入前线,荆州这么大,宛城、襄阳、江陵等后方还需要分兵驻守,但他在前线的兵力预计怎么也要有十几万了,至少是联军的三倍以上。若非如此,黄盖也不会说出“寇众我寡”这样的话。


而战后,曹操在荆州一路后退,甚至放弃江陵,将防线收缩到襄阳一线。若不是他在赤壁之战中损失过大,为何不卷土重来与周瑜再争荆州呢?

总之,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关键战役,给曹操造成了重大损失,这是毫无疑问的。疫情确实削弱了曹军的战斗力,但不是曹操撤军的直接原因。


IMG_7853.JPG


这一点孙权传的记载最为客观,既强调了曹军在战场上的失败,又没有完全忽视疫情的影响。

遇於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吴书吴主传第二)

那么联军是如何完成这以少胜多的壮举呢?这还得从刘备与鲁肃的当阳之会说起。


当时刘备接受了鲁肃的建议,进驻鄂县樊口。此时鄂县是孙权的势力范围,刘备能够在此驻军,说明双方基本达成了结盟的意向,只等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消息,就能最后敲定了。然而此时他却收到了曹操大军已经起兵东征的消息。


话说之前刘备在当阳长坂大败后,他认为走陆路前往江陵已经是不可能的了,一定会被曹军精骑消灭在半路上。因此只好改变计划转头向东,在沔水之畔的汉津和关羽水军汇合,一同前往夏口。而曹操也没有继续追,而是去取了江陵。


很多人认为这里是曹操的一个失误,因为没能及时消灭刘备,反而给了他喘息的机会,而孙刘两家则利用这个短暂的窗口期迅速达成了联盟。


其实这种观点是不确切的,因为曹操放弃追击刘备转而去取江陵才是更合理的选择。理由有三。

首先曹操从中原而来,水军肯定是很有限的。虽然之前挖了个玄武池人工湖练水军,但成果必然不会太好,若想在长江上和江东争锋,还得依仗荆州水师。


而荆州北部的水军基本都被关羽带走了,曹操那五千精骑虽然战力强大,但也不可能在沔水上和舰队抗衡,因此追之无益。


其次,曹军毕竟兵力太多,面临着极大的后勤压力,因此若想筹划一场大规模战争,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后勤基地,而物资充足的江陵就是最好的选择。


IMG_7854.PNG

甚至曹军在取得江陵后,粮草依旧紧张,因为按照孙权传的记载,造成曹军最后减员严重的,除了烧死、溺死和病死以外,饿死的也不少。


当初曹操策划的这次闪电突袭,其目的就是为了阻止刘备抢先占据江陵这座重要的后勤基地,毕竟仅凭五千人,顶多只能击溃刘备,而无法而指望一战就将刘备歼灭。


现在刘备放弃了江陵转而前往夏口,曹操的作战目的其实已经达成了,如此一来何谈失误呢?

况且江陵很可能就是刘表的水军主力的所在地,如果荆州水师主力在襄阳的话,曹操接受刘琮投降后就已经拥有强大的水师了。那样的话,他可以直接顺着沔水南下进驻夏口,只派部分陆军去江陵筹措军饷就好了,而没必要以主力部队前往江陵,白白浪费两三个月的宝贵时间。


最后一点则是出于外交层面的考虑,因为拿下江陵,意味着荆州江北部分基本落入曹操手中,自此长江上下游之间已经被曹操的势力截断,将对另外两个长江流域的割据政权形成极大的震慑。

应该说曹操这一决策是有效的,因为益州的刘璋已经被吓破了胆,打算彻底投入曹操的怀抱了。


IMG_7855.JPG


其实之前刘璋已经在反复向曹操献媚了,不过他并没下多少本钱,最多一次也只是送了三百个老兵。


但是这次不一样了,刘璋为了支持曹操,甚至接受了曹操的征调,派兵助战,这说明刘璋基本已经在事实上臣服于曹操了。


对于孙权,曹操应该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因此才会写信恐吓,他的目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有了以上这些原因,曹操决定先取江陵就不足为奇了。而孙刘双方则抓住了这个宝贵的时机顺利结盟,最终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曹操终究还是远远低估了孙权对荆州的执念,荆州是江东的根本,如果落于敌手,那就是江东头上悬着的一把利剑。因此江东政权在建立之初,就将夺取荆州制定为基本政策,这也是江东上下的共识。


如果向曹操屈服,即使暂时不用投降,还能苟延残喘一段时间,那么等曹操坐稳了荆州以后,江东一样要覆灭。

在曹操发动南征的那一刻,他和孙权的矛盾就不可能调和了,曹操的如意算盘最终还是落空了。

斯努匹乌斯

编辑|斯努匹乌斯

视觉|姜博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30 04:33 AM , Processed in 0.03983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