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5|回复: 0

[哲史艺丛] 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来徐庶,三国真的有笔迹模仿与鉴定专家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6-14 10:30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来徐庶,三国真的有笔迹模仿与鉴定专家吗

 瀛洲海客 历史D学堂 2022-06-14 09:12 发表于广东

8C16D0B8-82E6-45B2-B5E4-CB1EA512D963.jpeg

作者:瀛洲海客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4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


大抵是刘备的人格魅力与交友手段都非常出色,以至于与他有过往来的名士、才子,大多都曾被其折服。对比之下,徐庶的离开难免会让人感到有些“意难平”。对此,小说《三国演义》曾给出了一个恰当解释:

刘备得到徐庶后,如虎添翼,屡次击败曹军;曹操手下的谋士程昱见状,便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给徐庶写了封信;后者收到信后,方寸大乱,只好被迫前往曹营。对比正史中的记载看,徐庶为母奔曹,确有其事;但程昱模仿徐母笔迹骗人,却是小说家杜撰。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历史上的三国没有笔迹模仿专家。于此处,罗贯中的“移花接木”之笔再现:程昱虽然没有假冒他人笔迹,但在正史记载中,钟会、刘放的确做过此事;此外,当时还有一桩非常典型的笔迹鉴定案例,开刑侦之先河。



3F940227-817F-470B-99FD-1CCEE322044E.jpeg
上图_ 程昱(yù)(141年—220年)


 
一、名将的陨落:钟会争权

曹魏景元四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兵分三路伐蜀。正当钟会率魏军主力与姜维对峙时,邓艾却率领一支偏军偷渡阴平,直取江油、绵竹乃至成都。诸葛瞻父子战死后,后主刘禅迫于谯周等“投降派”的压力,自缚请降,蜀国由此宣告灭亡。立下如此奇功,邓艾也难免有些飘飘然。

据《三国志·邓艾传》记载:“(艾)辄依邓禹故事,承制拜禅行骠骑将军,太子奉车、诸王驸马都尉。蜀群司各随高下拜为王官,或领艾官属。”按照惯例,给蜀汉降君、降臣们封官的人,就算不是坐镇大后方的司马昭,也应该是三军主帅钟会。

是以,钟会焉能不怒?裴松之引《世语》中提到:钟会曾命人拦截了邓艾的邀功书信,而后竟模仿其笔迹重写了一封,以示邓艾“辞指悖傲,多自矜伐”

他这个招数,也并非第一次使用,其高超的书法造诣来自于钟繇。作为著名书法家钟繇的老来子,钟会备受父亲宠爱;耳濡目染之下,钟会从小便习得一手好字,还学会了模仿他人。少年时,钟会所书便被世人误以为是阮籍所写;后来,他还模仿大外甥荀勖笔迹,骗来了他的宝剑。



F19C20F3-EE25-46F8-9A44-9AD1127E3493.jpeg
上图_ 钟会(225年—264年),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



当然,钟会的这项技能也并非都是“小打小闹”。诸葛诞叛乱时,全怿(东吴名将全琮之子)曾引兵来援,钟会见状,遂以全辉、全仪名义诈骗全怿,成功令他与诸葛诞离心,最后归降了司马氏。

及至邓艾灭蜀,居功自傲,钟会大怒,遂故技重施,引起司马昭对邓艾的猜忌;加之卫瓘等人的帮腔,邓艾最终以谋反罪被论处,后冤死于钟会叛乱。



9A56C63D-E02B-4F6C-99F1-821383163818.jpeg
上图_ 邓艾(本名邓范,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


 
二、离间计原型:刘放改信

回到开头,小说中关于“书信诈骗”的经典案例还有一处:即曹操与马超、韩遂的大战。当时,马儿勇不可当,又通谋略,故杀得曹操丢盔弃甲、狼狈逃窜。这让曹操不得不放弃与马超的正面决斗,改用离间计:

在送往韩遂的书信中,有几处关键地方被人涂抹,马超见状,果然生疑。伴随着关中军阀的内斗,曹操如愿取得了这场大战的胜利。

有意思的是,这个广为世人熟知的“反间计”,确实有历史原型。据《三国志·刘放传》记载:“青龙初,孙权与诸葛亮连和,欲惧出为寇。边候得权书,放乃改易其辞,往往换其本文而傅合之,与征东将军满宠,若欲归化,封以示亮。”



EA851D9A-611B-46B6-8D81-707D2175A44D.jpeg
上图_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



年号加“初”多指元年(但不是绝对)。按通称,早在青龙元年(233年),诸葛亮便打算与孙权联合同击曹魏看。结果没想到,孙权的书信却落入了刘放手中。在这位“假冒高手”的炮制下,孙权写给诸葛亮的信竟然被篡改成了孙权写给曹魏名将满宠的。是以,诸葛亮收到信后,命人将其抄送给了东吴;尽管孙权极力解释,但从吴蜀两国的动向看,刘放此举的确起到了一定效果。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蜀建兴十年(232年)冬,诸葛亮曾“使诸军运米,作流马木牛毕,教兵讲武”。结合曹魏方面于233年截获孙权的书信,可知诸葛亮在准备好粮食、军械等物资后,确实打算与孙权联合。然而,直到234年春,诸葛亮的使臣才前往东吴。

须知,孙权、吕蒙曾背刺过关羽,吴蜀双方就荆州归属还曾大战于猇亭;至刘禅继位后,即便吴蜀两国重新握手言和;但双方之间的信任基础,远不如从前。因此,刘放篡改的书信虽说不能让吴蜀两国大打出手,但起码能让本就对东吴不太放心的蜀汉,暂缓其进攻脚步;这对曹魏而言,就已经足够了。



3F4C7C5A-D1B5-4B0A-A509-B937693A7BE2.jpeg
上图_ 东吴版图


 
三、笔迹的鉴定:国渊捉贼

倘若吴蜀两方能出现一位笔迹鉴定高手,说不定他们放下芥蒂的时间将会更早一些。但可惜的是,这种人才还是出现在了曹魏。曾位列曹魏九卿之一的国渊,便是一位笔迹鉴定高手,他还是首位将这种手段运用在“刑侦案件”中的人。

据《三国志·国渊传》记载:“时有投书诽谤者,太祖疾之,欲必知其主。渊请留其本书,而不宣露。”曹操征讨关中期间,后方有人偷偷地写匿名信给他“泼脏水”。对于这种行为,曹操深恶痛绝;经学大家郑玄的高徒国渊见状,便主动请缨。经过对书信内容的分析,他断定作者必然十分熟悉张衡的《二京赋》。在当时“文化垄断”的背景下,学问多掌握在大儒、名士或世族手中。匿名者对《二京赋》颇为精通,要么曾受学于一方大儒,要么就是专门讲解《二京赋》,且必然有一定名气。



A0293750-B59F-4270-B13A-89D4F9DBA5C7.jpeg
上图_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



在缩小了范围后,国渊便派出了三名年轻人,让他们以求学为名,前往四处拜访那些以讲解《二京赋》出名的名士、儒者。之后,三位年轻人便以“外出学习需要凭证”为由,请这些老师亲笔手书一封封信笺。如此一来,国渊便轻易得到了这些“嫌疑人”的笔迹。通过与匿名信的对比,他很快便锁定了其中一人;经过审讯,此人正是在背后抹黑曹操的那位匿名者。

至此,这桩连曹操都束手无策的“悬案”,就这么被国渊运用“笔迹鉴定”的方式破解了。值得一提的是,上述这些用笔迹模仿与鉴定的案例,也为后人提供了不少思路。著名美男子潘安,便曾冒充太子笔迹,助贾南风“坐实”了太子的“谋反”罪名。



308D738E-D8B6-48E6-8DE8-F64426E356D7.jpeg
上图_ 贾南风(257年-300年),即惠贾皇后,小名峕(shí)



讽刺的是,“毒后”贾南风祸乱朝政,竟引火烧身,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最终死于非命;而他的帮凶潘安,不仅也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还沦为了当时人的笑柄。可见,“作弊”自有风险,诸君还须警醒。

参考资料: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30 06:51 AM , Processed in 0.04488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