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4|回复: 0

[转贴] 葫芦岛建港,有多困难?徐世昌、张作霖、张学良等人都失败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2 05:23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葫芦岛建港,有多困难?徐世昌、张作霖、张学良等人都失败了

 大狮子 历史D学堂  2022-05-22 10:35 Posted on 广东

0.jpg

作者:大狮子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3600 字
阅 读 需 要 11 分钟


葫芦岛是中国东北一个重要港口。港阔水深,可避风浪,四季通航,为不冻良港。今天的葫芦岛港,商业上,货运繁忙,年货物吞吐量达到三千万吨;国防上,建有渤海造船厂,是重要的潜艇生产基地。军民两用,极具价值,不愧为北中国海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葫芦岛港区西面,有一座汉白玉石碑屹立在千仞崖壁之上,对着碧波万顷的大海。碑上用八分汉隶庄重阳刻着一行大字“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这座石碑,记录着葫芦岛的坎坷过去,记录着百年中国的激荡风云。


1.jpg  
2.jpg
上图_ 张学良筑港纪念碑  “葫芦岛筑港开工纪念”



  • 1.自强求变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沙俄、日本两国从南北两面瓜分东北,东三省有彻底沦亡的危险。“名为我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国容足之地”,“开拓展布有进无退,不数年间,而西则蔓延蒙古,南则逼处京畿”。

面对危局,统治阶级中较为清醒的一些人认识到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自主在东北进行开发,行使经济主权,才能遏制列强对关外的彻底侵吞。徐世昌、赵尔巽、熙良等东北当局政要,在对东北地区进行分析之后,提出修筑一条贯穿东北由中国自己控制的铁路的计划。



3.jpg
上图_ 中东铁路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沙俄攫取中国东北资源,修建的一条“丁”字形铁路,图为修建铁路的中国工人



当时东北地区的经济动脉是一段成“丁”字交叉的铁路干线,名为中东铁路。“丁”字的一横,西起满洲里连接西伯利亚大铁路,东至绥芬河直达海参崴。“丁”字的一竖北起哈尔滨,经长春,通向大连。日俄战争后长春以北路段为沙俄控制,长春以南路权归属日本。日俄两国战时可以通过铁路迅速集结兵力,平时可以通过铁路将掠夺来中国的资源运至海参崴和大连出海,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清政府要修建自己的铁路,令中东铁路货运“分道入我轨辙”,则必须要让铁路联通一个同海参崴、大连一样的大型港口,实现陆海联运。当时,东北处于中国控制下的海港只有营口一个。但营口港通航条件较差,每年11月就结冰封冻,次年2月才解封,一年有近4个月不能正常运营,港口平均水深也只有3米左右,不能停泊大船。因此必须要另外开辟一个合适的港口作为铁路的终点。



4.jpg
上图_ 徐世昌(1855年—1939年6月6日),字卜五,号菊人



  • 2.天然良港


为此,1908年,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聘请英国工程师修斯在辽西勘测找港。修斯走访探查了天桥厂、葫芦岛、宁远、通姚庄等处,经过测量比较之后,选定葫芦岛为最适合的筑港位置。葫芦岛,原名葫芦套,以海湾形似葫芦得名,原先是一个荒凉渔村的葫芦岛。经过洋专家修斯的考察,它的命运开始改变。

葫芦岛之所以得到青睐,因为它的确条件优越。

一是位置重要。水路上正好位于营口港和葫芦岛港的中间点,陆路上临近沈阳和东北门户锦州,交通四通八达。

二是水文气象条件优越。水温较高,只在冬季极寒时有薄冰,不影响通航,水深7-9米,可以容纳大型舰船。

三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港口四周有山势依托,便于防御。又有菊花岛隔海相望,互相呼应。



5.jpg
上图_ 葫芦岛港 位置所在



  • 3.艰难开局


徐世昌喜出望外,葫芦岛一旦开辟“倘能实地经营,则较日本铁路转运货物途为近,京奉商务更加旺盛,且我得自辟口岸,一切利权尽归我操纵,诚为莫大之利”。同年,朝廷核准了徐世昌的奏疏,葫芦岛建设工程正式开工。

但是晚清拮据的财政很难支撑这项大型工程。葫芦岛预算需要80万银元。徐世昌的继任锡良通过发行公债,挪用盐税,凑齐了部分资金。项目进行了三年,仅完成了400尺的防洪堤、12公里的铁路。不久辛亥革命爆发。全国形势进入动荡之中,工程被迫停工。

民国建立后的两年,葫芦岛筑港工程又先后断断续续复工了一小阵。然因政局动荡,项目开展举步维艰,最后又陷入了漫长的停顿期。

但就在几年之后,事情又迎来了转机。白山黑水间崛起的一代枭雄重新给了葫芦岛机会。



6.jpg
上图_ 张作霖(1875年-1928年),字雨亭,奉天省海城县北小洼村(今辽宁省盘锦市驾掌寺乡马家房村西小洼屯)人,北洋军奉系首领



  • 4.大帅的梦想


1916年,张作霖驱逐段芝贵,成为了奉天督军兼省长,掌控了辽宁军政大权。张作霖意识到,推进葫芦岛筑港工程,不仅可以方便输出东北土产煤矿,开辟财源,还使得辽西走廊上多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能有效阻止敌对势力长驱直入东北。于他上台伊始,就开始了葫芦岛复工计划。

1916年10月,通裕铁路公司为了输出锦西的煤矿,提请续建葫芦岛港。张作霖立马同意,批准成立连峰铁路商埠有限公司,以官商合营的形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着手动工修建。但日本并非傻瓜,他们知道葫芦岛港将会和他们控制下的大连港产生竞争关系,便从中作梗。民间资本受日本人的威胁,不敢投资,项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张大帅第一次修港计划胎死腹中。



7.jpg  
8.jpg
上图_ 1929年的葫芦岛港



但是张作霖并不死心。1919年,成为东三省巡阅使、一统关外的张作霖,联系中央政府交通部,续建工程。双方各出500万,作为项目经费。张作霖聘请了荷兰工程师方维进行现场勘查,完成了工程前期准备。1922年3月15日,东北当局在《盛京时报》上发布招标公告,就续建工程开展公开招标。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查,美国慎昌洋行、日本东亚土木企业等九家单位入围竞标。

但是就在这时,动荡的政局又让筑港项目戛然而止。1920年直皖战争之后,奉系和直系联合执政。张作霖拉梁士诒作内阁总理,支配中央财政,向日本借款扩张奉军势力,这为直系的曹锟、吴佩孚所不能容忍。双方矛盾激化,最终于1922年兵戎相向,爆发了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果奉军惨败,被赶出了山海关。

张作霖失了势,交通部的投资就要不到了。工程又一次流产。1922年6月5日,葫芦岛商埠处发布公告“因时局不定,政局变更,部款无着……京奉铁路交通受阻,决定再限两月开标”。自此项目又陷入了遥遥无期的停滞。



9.jpg
上图_ 皇姑屯事件是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 5.子承父业


1927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日寇炸死。张学良继承大统,并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国民党领导。张学良继续他父亲的遗志,上台后计划续建葫芦岛港。1927年3月张学良派人重新勘查葫芦岛,并于1929年3月亲自到葫芦岛视察。

张学良修筑葫芦岛的计划,得到国民党中央政府的支持。国民党很早就意识到葫芦岛的重要性。1917年孙中山在编写《建国纲要》时,规划中国从北到南要修建九个三等大港,其中位列第一的就是葫芦岛港。

1929年秋,孙中山的儿子,国民政府铁道部长孙科来到沈阳,同张学良进行磋商,表示愿意和张学良合作,共同修筑葫芦岛港。双方决定以北宁铁路局盈余作为项目经费,计划投资640万美元。项目由北宁铁路局长高纪毅负责,荷兰治港公司承办施工。



10.jpg
上图_ 张学良筑港纪念碑



  • 6.隆重开局


1930年7月2日,葫芦岛港口,贵宾云集,彩旗招展,锣鼓喧天。在葫芦岛海上军舰的阵阵礼炮声中,张学良发表训词,他说葫芦岛港“不仅利于中国,利于东北,时刻有贡献于世界……本人是政府任命,受人民之重托,全力以促进筑港成功……”。典礼现场热情高涨,张学良的讲话,多次被雷鸣般的掌声打断。

讲话之后,张学良来到户外山上,进行纪念碑揭幕和炸山仪式。纪念碑就是本文开头所提及的那块汉白玉石碑。碑高1.8米,除了正面刻有“葫芦岛开工纪念”七个大字外,背面还有张学良撰写的碑文,大意是说葫芦岛“形势天然,海口不冻北方之良港也。”“自清末叶迄乎今兹,倡议兴筑者屡矣”,但是“事弗克举”,现在“二十载经营未就之伟业,行将观阙成功”,是一件多么令人骄傲兴奋的事!

新修的纪念碑上覆盖着国旗。张学良和铁道部代表吴铁城各执一角,将国旗掀开,升于纪念碑旁的旗杆。高纪毅按动了炸山电钮,点燃炸药炸去山头一角,象征着工程正式开工。

由于东北当局和国民党中央的强力推进,工程进展顺利。仅仅一年半时间内,就将葫芦岛上的半拉山、高粱垛夷为平地,并延伸修筑了一段防波堤。


11.jpg
上图_ 九一八事变



  • 7.再成泡影


但就在这时,九一八事变爆发了。十多万东北军奉不抵抗的命令撤到关内,将东北拱手让给日寇。葫芦岛沦陷,工程被迫终止。葫芦岛筑港大业,在轰轰烈烈的开头之后,又一次夭折。

在东北沦陷期间,由于日本已经掌控有大连、安东这些现成的大港,所以只对葫芦岛进行小修小补,使之勉强够用而已。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当局忙于内战,无暇修筑葫芦岛港。葫芦岛真正得到建设,还是等到解放之后了。



12.jpg
上图_ 葫芦岛海岸边停靠的船舶



  • 8.后生闲谈


以上就是葫芦岛一波三折的建港故事,从晚清到九一八,北方大港的蓝图不仅一次地被描绘,然而最终梦想都如同浪花一样散去。从中我们或许看出什么?

第一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统治阶级中确实不乏充满爱国情感的开明之士。主政东北的封疆大吏,从徐世昌到赵尔巽、熙良再到张作霖、张学良父子,都怀着极大的热忱去修筑港口,希望在中国北方海上有一个中国人自己港,同帝国主义一争高下。这也正是葫芦岛港屡次动工修建的原因。



13.jpg
上图_ 近现代的葫芦岛港



第二点,旧中国的统治阶级和帝国主义势力之间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他们无法改善中国的状况,在列强入侵时也体现着软弱和妥协。

具体来说,一是他们需要借助外国势力来维护统治。张作霖就是仗着日本的贷款和军火来进行内战,扩充势力的。中国的各路军阀也都有自己的外国靠山,用来支持他们盘剥百姓、镇压革命、互相混战,从而让国家陷入动荡,发展建设无法实施;二是面对帝国主义的步步紧逼,统治阶级不敢全力放手一搏,全力抵抗,他们害怕在抗争中失去自己的统治地位。正是如此,在九一八后,东北当局下达了不抵抗命令,使得葫芦岛连同整个东三省沦落敌手,修筑中国自己的北方大港的梦想也随之破灭。

参考资料:
[1]《张学良与葫芦岛港》 张博 辽宁师专学报(社科版)2001.4
[2]《近代葫芦岛筑港活动及意义(1908-1931)》 刘灿 辽宁大学 2018
[3]《近代中国自开商埠的历史使命及其命运探析——以葫芦岛开埠为中心的考察》 张博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6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 11:18 AM , Processed in 0.0361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