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8|回复: 2

[转贴] 15年了,当年上遍头条的狂人老成这样,公元2007,我很怀念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5-28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5年了,当年上遍头条的狂人老成这样,公元2007,我很怀念它

 宅少 宅总有理  2022-03-28 06:30


IMG_5547.PNG



一代人来,一代人走,

大地永存,

太阳升起,太阳落下,

太阳照常升起。”

——执笔者·所罗门

「约逝于公元前930年

出自:《旧约· 传道书



……




01.



 

就在前不久,网上流传出一张三位老男人的饭局合照。喏,就是下面这张。

 

IMG_5548.PNG

姜文、王朔、芒克


看到照片时,我心头一惊。心说许久不见,王朔老师竟然两鬓斑白,人也瘦了一大圈。然后仔细一想,也对啊,在我记忆中,王老师还是出《千岁寒》那会儿子出来,大面积曝光了一回。掐指一算,居然是15年前了。

 

时间这东西,真不敢细想。你一细想吧,心里忍不住发出一个“草”字。被主观情感扭曲的记忆里,王老师发《千岁寒》到处点评文化局势,仿佛还是昨天。一转眼,这15年就过去了。时光如流水,令人伤怀。

 

遥想十五年前,王老师上《锵锵》、走新浪,替王子文出头,给南北作家们排座次,一会儿说郭敬明“小偷”80后“没立得住的作品”,一会儿说不允许谁装宗师谁装宗师板儿砖伺候,怒骂某台记者15分钟,扯着长腔哈哈哈哈的痞笑声回荡在中文互联网上,着实热闹了一回。

 

至今,王老师那一年的各种经典语录还散落在抖音里,供人回味。


IMG_5549.PNG

「那时的窦文涛也还很鲜」

 

回想那时,王老师是何等生龙活虎,一句“我没写完也比你们丫写的好”充满了戏谑的自信,从余秋雨、于丹、张艺谋到余华,各方面军逐一点评,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转眼15年,再看照片上这位略显老态、目光沉静的男子,真是岁月是条河,流着流着就成了浑汤。再想15年前,我正在18岁的大门前眺望远方,也是一身莽撞气息。到而今,人也不再是那个少年了。

 

看到两鬓斑白的王老师和发际线日渐收缩的姜老师以及发如白云的老芒克,叫人忍不住想起15年前的日子。那些日子,怎么说呢,就像姜老师写的,那时候,好像永远是夏天,太阳总是有空出来伴随着我……

 

你明明知道那时也懊恼、惆怅、寂寞和无所事事,知道那时候自己傻逼、浅薄和自以为是,可记忆里,那却总是一副阳光灿烂的模样。

 

这大概也是岁月遗产的一部分吧。

 



02.

 



说来也巧,15年前王老师复出头一年,我刚在书店里买了本《看上去很美》。当时我17岁,这本书打开了我的阅读视野,让我迅速抛弃了青春矫情读物,追寻起80年代作家的叙事。尤其王朔,我把它的四卷本文集翻了好几遍,对《动物凶猛》爱不释手。一年后,《千岁寒》就来了。

 

当时我在某大学学信息工程,学来学去没学出个屁,基本已经放弃,课也懒得上了,没事儿就去图书馆溜达。阅读成为了我大学生活的一部分。我之所以能写出你现在看的这篇厕所读物,全拜当年翘课旷考所赐。


IMG_5550.PNG

2007年,王朔在新浪聊天室

 

记得2007年,整个图书市场很热闹,动不动要出个大幺蛾子。那一年,有人搞了个作家富豪榜,郭敬明排第一。王朔跑出来,说他类似入室盗窃,必须强制道歉,再严重就该判刑。韩寒那边,经路金波撺掇,跟王朔组了个饭局。

 

但这些只是小水花。那一年,关于书,发生了好多争论。

 

吵得最火的是李零的一本《丧家狗》。这本读《论语》的书一出来,就激起新儒家的怒火。说不该把孔子叫丧家狗,指责李零写的是“垃圾”。同样跟《论语》沾边的争论是于丹。继易中天后,于老师把书卖到数百万册。引起了十大博士声讨,发文要求她向全国观众道歉。在其签售时,还出现一男子脱衣,当众搅局。不过也没挡住于老师一晚上卖了一万多册。

 

这两本算是2007年的现象级读物,可惜我都没看过。当时我正沉浸在小说阅读中。读了余华的《兄弟》、苏童的《碧奴》、刘震云的《我叫刘跃进》和池莉的《所以》以及别的。因为当时集中在读80年代作家。

 

那是我个人的文学启蒙时代,开始能读进去所谓的严肃文学,并从中获得乐趣。我一度自不量力地把《百年孤独》借回宿舍,怀着瞻仰之情翻了两页,实在没读下去。真正读懂老马的妙处,已是10年后了。

 

别的小说,应该也读了。但我记不清了。不知道你那年读过什么,对哪一本印象最深。我记得最深的倒不是《千岁寒》,反而是国庆时一个人窝在宿舍里读《兄弟》。那一年,余华还惹上抄袭风波,纯属误伤。万万没想到,15年后的今天,以写民族苦难闻名我大中华的余老师,居然做起了段子手。


IMG_5551.PNG

这也是当年很火的作家

 

除了上面提到的,那年还有一本大名鼎鼎的书,叫做《货币战争》。后来又被称为写得一手好「阴谋论」,成为日后广大公众号故事文争相模仿的对象。可惜,这书我也没看。不知是福是祸。同样没看的,还有2007年两大网络爆款,一个是《明朝那些事儿》,一个是《鬼吹灯》。

 

有意思的是,《明朝》和《鬼》都是从当年风头正健的天涯论坛上起步的。在天涯引起风波后,当年明月被磨铁创始人沈浩波拉到博客上连载,引起一波“明史热”。天下霸唱则是为了追姑娘开帖,后来姑娘跑了,小说却引起一波“盗墓文风潮”。2007年,盛大向起点中文注资,网络文学登上更大的历史舞台。传统文学则越来越边缘、小众。

 

在那之后,再无哪个传统作家出书,引起过王老师《千岁寒》那么大的震动。

 

15年后,天地翻覆,江湖上都是网文身影、IP角逐。当年明月并不留恋这片江湖,人家一心问官,去年做了上海市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天下霸唱倒是一路猛闯,给国产电影贡献了一堆流量;于丹的书被“鸡汤化”后,这些年不怎么出来了;咬牙不道歉的郭同学,电影被下架,赶紧道了歉……

 

2007年读的那拨80年代作家的书,后来我再没温习过。刘震云、苏童读来读去总是一个味儿。不知是我格调高了,还是他们进步慢了。

 



03.

 



对了,2007年还读过一个作家,那就是石康。读了整本《晃晃悠悠》和半本《支离破碎》。当时读他的书,主要是因为《奋斗》太火了。

 

一开始听这剧的名字,我还以为是职场剧。没想到会是个臭贫剧。那阵我还迷恋王朔京腔那套嗑。所以看得特别欢乐。感觉就一帮人瞎逗也挺有意思,完全忽略了人物情感的浮夸和伪现实主义的包装。

 

那时我才18岁,对社会残酷,没有任何认识。所以没察觉到剧情违和。后来回味,才想起这剧跟“奋斗”二字毛关系都沾不上。正经人的奋斗,谁他妈在环路上撒钱啊?不过有一说一,个别台词,还是有趣的。

 

时隔多年,我此刻还能记起剧中向南和杨晓芸离婚那场戏,向南来了一句:

 

“你给我玩儿去!你给我玩儿勺子把儿去!”


IMG_5552.PNG

诸君还记得大明湖畔的米莱吗?

 

这剧后来人们提起,神就神在出了文章、马伊琍、李小璐这好几个大瓜。剧中人物人设、现实人物人设和他们婚姻的结局,形成一种奇妙呼应。

 

那一年,还有一部剧很火。把王宝强推向风口的《士兵突击》。说来惭愧,这剧拿了一堆大奖,但至今我都没看。它神的地方,大概和《奋斗》差不多。剧中张译、李晨一帮新人,后来都一个个成长,贡献了不少新闻流量。尤其是演那个野心盎然、永远想出风头的「成才」的演员,更是不得了。怪不得当初他找康洪雷自荐演许三多,康导一针见血道,你更适合演成才。

 

我本身就不爱看剧,觉得太拖沓。尤其国产剧,废话太多。2007年,大学第二年,我们班迁入新宿舍。《奋斗》纯粹是我在一位舍友影响下看的。看完这部剧的后遗症就是,当时班上一帮男生,突然都把T恤的衣领给立起来,集结成队,招摇过市。如今想来,真是够傻逼(褒义)的。

 

也就在2007年,某日,一舍友兴冲冲拿着U盘进屋,说有无比精彩的片子要跟大家分享。众人皆喜,还以为是颜色片,没想到插上一看,是一部悬疑剧。这部剧大家早早听说过,名字叫《越狱》。

 

当时《越狱》第一季已经完结。拿到资源后,我们全宿舍人围在一起,从头到尾马不停蹄地把第一季追完,看着米帅带领一帮罪犯消失在茫茫黑夜里。当晚,我做了一个跟越狱有关的梦。从此入了美剧的坑。

 

15年过去了,至今还能想起《越狱》峰回路转的节奏和那个T-bag。以前不知道电视剧能拍得这么扣人心弦、令人肾上腺素飙升,也不知道罪犯可以塑造得这么可怜、可悲、可恶。之后,我就一路追起了《迷失》《英雄》《24小时》。这些美剧资源,在当初的互联网上,随时可以搞到。


IMG_5553.PNG

当年多少人把《越狱》当电脑壁纸?

 

2007年,那也还是各大字幕组争奇斗艳的年代。好多人跟着《绝望的主妇》学美式发音,字幕组大神那些奇奇怪怪的网名,给人留下了深刻无比的印象。如果我没记错,那些年里冒出来的字幕组,有伊甸园、破烂熊、圣城家园、风软、SSK等等,当然最著名的还是广为人知的「人人」。

 

它们的结局,诸位都亲眼见证了。

 

15年后,当“人人”倒下,无数人在网上怀念、祭奠。想必大家都和我一样,因为它们的帮助,眼前打开了一扇窗,知道这世上,还有那样的文艺佳作。尤其是对我这种不看电影生活就会休克的人而言,因为广大字幕组的存在,我安然才度过了迷惘而孤独的青春期,没有变成街上的小流氓。

 

除了感激,还能说什么呢。



 

04.

 



2007年,我在校外网吧里看了好多电影。印象最深的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包夜,我跟同学买了一堆零食,准备鏖战到天明。结果逛了一下QQ聊天室、混了一会儿校内网,两个小时后,就找不到事干了。我忽然想起一部叫《阳光灿烂的日子》的电影,改编自《动物凶猛》,于是找出来瞻仰。

 

那时我还没被艺术片熏陶,加之资源糊成渣,整个片子看下来,觉得寡淡无味,实在看不出哪儿好。心说就这?被吹成神了?

 

所以那一年,引起诸多讨论的《太阳照常升起》我也没看。实在对不住姜老师,当年根本不知道他有多牛逼。如此看来,恐怕07年许多观众和我一样。以至于姜老师从云南搞来一大帮飞禽、组合一整架火车、自己砸了1000万进去的这部充满了浪漫和幻想气息的佳作,大家看完一脸懵逼。

 

那一年最受80后们关注的片子,应该是《变形金刚》。片子一上映,就破了单日纪录,五天破亿,最后毫无悬念拿下国内票房冠军,被称为“变钱金刚”。估计好多一线城市的80后,三刷四刷都是有的。


IMG_5554.JPG

如今的网红,已经变成了威震天

 

片子破亿后,总局就搞了个“国产片展映日”,虽然没影响《变》,《哈利波特与凤凰社》、《虎胆龙威4》和《谍影重重3》都受了影响。话说那年上映的大片续集是真多,《加勒比海盗3》和《蜘蛛侠3》也是那年上的。

 

很可惜,作为穷学生,以上大片,我没一部是在影院看的。全在网吧。当年每个网吧都有自建影院,内有各种各样的盗版。那年上映的片子像什么《投名状》、《落叶归根》、《集结号》、《爱情呼叫转移》、《不能说的秘密》、《大电影2》、《破事儿》、《左右》,这都是在网吧看的。

 

也就是那年,陈可辛北上,在半抑郁的状态下拍了《投名状》,上映后以为能拿票房冠军,结果半路被《集结号》狙杀。这段往事,也为日后主旋律电影的崛起埋下了伏笔。而徐峥演《爱情呼叫转移》时,就在片场憋着要当导演了,也正是跟片中刘仪伟结识,后来找上王长田,拍了《泰囧》。至于黄渤,当初还在拍《大电影2》这种,跟所谓的“百亿影帝”没啥关系。

 

记得《投》和《集》上映后,大家还编了个段子短信互发,内容是:

 

“看完《苹果》发现,男人靠不住;看完《色·戒》 发现,女人靠不住;看完《投名状》发现,兄弟靠不住;看完《集结号》发现,组织靠不住。”

 

在男生宿舍这种地方,《苹果》和《色·戒》,自然被讨论得最多。《色·戒》当时我没看,那时我文学素养极低,还以为张爱玲是个三流言情小说家,又不知李安名头有多大,数年之后,才把这课给补上。《苹果》倒是某同学搞到资源,大家一边吃着午饭一边津津有味地欣赏。看到引起禁映的段落,各自眉飞色舞,还研究起了肤色、姿势。可见大家的性冲动无处安放。

 

那一年,正是冰冰上升期,搭伙穆晓光,被李玉欣赏,一步步往影后去。谁能想到,十多年后,连个露脸的机会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被封杀的汤唯好太多了。


IMG_5555.PNG
「《落叶归根》这词儿放当年,十分应景

 

另外印象深刻的就是张杨导演的《落叶归根》。赵本山的独角戏,还有老郭打酱油。现在你要想在一个电影里看到这俩合作,那基本不可能了。这片子好像也是包夜看的。当时给我乐得不行。2018年,张杨导演被三毛小姐那篇爆款刷红全网时,我怎么都没办法把他跟电影联系起来。气质上不像啊?

 

对了,那年还有一首歌,也叫《落叶归根》。

 

它的创作者,是在《色·戒》里演邝裕民那位。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啊。

 



05.

 



2007年,华语电影世界还损失了一位大神。那就是杨德昌。不过那时,我连杨导一部作品都没看过,只听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大名。故而对这位大神的离去,啥感觉也没有。那年他拿了金马终身成就奖。

 

其实那一年,安东尼奥尼和伯格曼都走了。想必很多文艺青年为此伤心。

 

对于大多数而言——当然也包括我——比较惊讶的是陈晓旭和侯耀文的离世。前者离开时才40多岁,后者正要过60大寿。结果说走就走。

 

也怪了,那时我根本没看过87版《红楼梦》,一提起林黛玉,脑海中却全是陈晓旭。别说是表演,就她留下的那些剧照,其眼神、装扮,也没人能超越。


IMG_5556.PNG

「陈晓旭一生与林黛玉“纠缠”

 

听闻林妹妹离世,我才知道原来她还做了生意,又出了家、得了病。看完报道,忍不住把87版《红楼梦》翻来看。实在惭愧,熬了几集,没能看完。知道它是经典,死活看不下去。于是又三分钟热血,翻了几天《红楼梦》,紧咬牙关,依然没能坚持读完。再后来,每每看到某某天才十岁前就能津津有味地读完《红楼梦》,我便心下黯然:完了,老子没有天才的基因。

 

关注侯耀文的离世,则是因为老郭。

 

最早知道老郭应该是在07年上半年。当时还没搬宿舍。网上都吵翻了,说出来一个相声看坟人。我本没兴趣,出于好奇,听了一回,具体哪一段记不清了,总之巨长,一个多小时。听完心说没吹的那么神啊?不久,无聊,又翻出一段《我是黑社会》,当时就把我笑喷了。没想到相声还能那么说。

 

后来才知道,相声本就该那么说。

 

此后没事就去网上翻老郭的段子。什么《我是文学家》《西征梦》《我的大学》,全是老郭当年巅峰时期最卖力气的活。而且个别段子里的梗,后来再说,都是净化版了。很多生猛、犀利的词儿,都摘走了。

 

如今去网上找,基本都找不到了。


IMG_5557.PNG

那时候就开始“卷”了啊?

 

侯三爷去世时,老郭和谦儿大爷正要去安徽台做节目。上场前听到消息,老郭绷不住,强忍悲痛告诉主持人,今天干什么都行,就是不能说相声,实在没这个心情。坚持做完节目,两人哭着去送葬。老郭差点哭晕过去。主要是不久前,侯三爷还专门找他,跟他讲了自己从艺以来的各种辛酸。老郭越想越不是滋味儿。本来在师父引荐下,他要进铁路文工团,后来也算了。

 

那时的德云社,虽谈不上如日中天,但一家人,还算齐齐整整。没想到后来张文顺一走,师徒分崩离析,社里整改渡劫,又是红尘一梦。

 

对了,那年的讣告栏里,还有个文兴宇老爷子。也就是《我爱我家》里老傅的扮演者,著名“文氏发音”的创始人。另外还有个因为世纪遗产案而名动八方的小甜甜龚如心。我记得她梳着两条辫子的照片,长期在各大网站的头版晃荡。当然更吸引人的,是她留下的那个惊天数字:800亿。

 

2007年,我对金钱还没什么概念。目力所及的大学生世界里,也没有财富自由这种烂大街的词,更没有所谓的阶层焦虑,大家一个月生活费,就800到1000多块,好像都挺穷的。别说800亿,800万都无法想象啊。

 

不像现在你刷抖音,人均月薪都是破百万的。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6.

 



《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说,有时一种声音,能一瞬间带你回到过去。但你要说有什么声音能一下把我带回2007年,我实在想不起来。

 

印象中,流行乐坛都被选秀占领。周杰伦也开始搞电影,唱片越来越水。

 

那年他应该发了《我很忙》。的确是很忙,又是拍电影又是当主持。专辑里那首《青花瓷》,可能是我时隔多年后还能记起的唯一一首。后来他的歌都没怎么关注。同时期的S·H·E出《中国话》、林俊杰出《杀手》、飞儿出《月牙湾》,这些都是从店铺里听来的。记忆中,再没主动听过他们。

 

那一年,大街小巷都是男歌手的一堆代表作。什么马天宇《该死的温柔》、陈楚生《有没有人曾告诉你》、海鸣威《老人与海》、张栋梁《北极星的眼泪》、许嵩《玫瑰花的葬礼》、徐誉滕《等一分钟》、李玖哲《想太多》、周传雄《蓝色土耳其》之类的。很多歌你听着听着,脑袋就被洗了。

 

当然还有一首年度神曲,就是陈奕迅的《爱情转移》。到哪儿都在播。


IMG_5558.PNG

这MV当年播得也到处都是

 

剩下的比如梁静茹的《崇拜》、《会呼吸的痛》和谢安琪《钟无艳》,以及孙燕姿《我怀念的》、张靓颖《G大调的悲伤》,光听名字你就知道,07年的大学生听的都是些什么苦情歌。然而好多人其实连初吻都还没送出去。

 

不得不说,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加深。当初那些能莫名其妙打动你的旋律,后来是一首都听不进去了。现在谁再让我听苦情歌,我听一半就浑身鸡皮疙瘩。没过几年,华语这块,就听起了许巍、朴树、崔健、万青等等。

 

这里面不是审美的高低,实际上我也不懂音乐审美,不知道哪个牛逼。

 

只能说人过了一定年纪,你面对的心绪不同了。

 

事到如今,连孙燕姿都成了冷门歌手,听着CD脸红的年月,是真的没了。

 

关于2007年的主题流行乐,你们的私人记忆里会是哪首呢?我此刻能记起的是容祖儿的《小小》。尽管后来听,再也听不下去,但在当时却被旋律莫名击中。或许是因为每到晚饭时间,校园广播就不断播放此曲。而每当旋律响起,空气中流溢着夏末气息,远处操场上传来打篮球的人声,那种慵懒的、丝毫不用考虑未来的、未来似乎也无限美好的感觉,充斥在胸中。

 

对了,说到篮球,那是很很很很让人激动的一年。

 

易建联被雄鹿选中,跟姚明来了一场“中国德比”。姚中锋很给力,年度数据很漂亮。可惜火箭还是败在了首轮。但因为他的存在,多少不看球的学生,中午吃完饭就蹲在食堂看比赛,并爱上了麦迪,成为迪吹。


IMG_5559.PNG

他俩的背影,如今是球迷的眼泪

 

那年MVP应该是诺天王,不幸进入季后赛,被勇士黑八。从此留下“诺软蛋”的名号。西部马刺出线,东边是杀疯了的詹姆斯。结果波波维奇针对老詹投篮的弱点,直接给横扫了。赛后,邓肯说了那句名言:

 

“未来是你的。”

 

估计老爷子也没想到,这一横扫,把詹姆斯扫到了迈阿密。老詹估计也没想到,被称为软蛋的诺天王,居然带着小牛把热火三巨头干趴下。之后十来年,老詹这边刚跟马刺化解恩怨,那边宇宙勇又崛起……

 

再后来,雄鹿都夺冠了。

 

当然,要说那赛季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非科比莫属。记得体育头条上的标题都是“今日科比仅得40+”。没办法,谁叫老科连续四场干了50+?可谁又能想到,带着60分谢幕曼巴,如今竟已不在人世。


IMG_5560.PNG

还记得2007年的科比吗?

 

科比走了,姚明肥了,易建联也扛不动中国男篮了。08年的男篮,创下了历史壮举。结果15年后,连他妈出线都出不去了。

 

让我们这些看了十年来球的人说啥好呢?

 

次——凹?

 



07.

 



现在大学生,幸福太多了,看NBA直接在手机上看视频。想当年,我们都是在课堂上看文字直播。那会儿大家都是功能手机,上网卡的要死,加载的都是阉割版移动网。大家看比赛,靠的是想象力。

 

2007年,乔帮主才带着苹果发售第一款手机。3.5寸屏幕,200万像素相机,就这,售价几大百美元。我们这些穷逼,连这个消息听都没听说。宿舍里有钱的用三星或摩托罗拉、诺基亚,没钱的如我,用的都是国产杂牌机。

 

那上面最大的娱乐,是听歌和玩益智游戏。

 

哪像现在,拿一部手机,你啥都能干,没有手机,你可能啥都干不成。

 

所以,当年我们课外大部分的娱乐,都与手机无关。


IMG_5561.PNG

初代苹果长这样

 

记得那年,我们整个寝室突然迷上了台球。也是跟丁俊晖有关,那两年,丁带动了一阵斯洛克热。学校外面没有斯洛克,九球倒是有。大家吃完饭就会去凑局。我完全是乱打,架杆都不会。有个同学挺神的,指哪儿打哪儿。后来不知道怎么大家日渐兴味索然,慢慢就不玩儿了。

 

当年还有一项竞技运动,风靡过各大寝室。那就是魔兽。有的是玩儿对战,有的是玩儿DOTA。我第一次见这游戏,是在一位同学的笔记本上。看他一人操控整个单位跟人对战。他跟我讲什么是人族、兽族,又说什么李晓峰,SKY一波流。我都似懂非懂。2007年,SKY差一点完成三连冠,不幸Creo手上的恶魔猎手冲到6级,将其击败。许多人为此倍感神伤。

 

这游戏我也曾痴迷过一段时间,水平只能说是四个字:玩得稀烂。

 

不知道当年玩儿魔兽的那些人,现在会不会玩英雄联盟。当他们看到EDG在朋友圈刷屏时,是否还会想起人皇无敌的SKY一波流。


IMG_5562.PNG

sky带塔一波流

 

2007年,我有一台笔记本电脑。那是我花900块稿费买的二手东芝。应该是用日本送来的电子垃圾改的,系统是XP。基本上只能写稿、看电影,上网卡得他妈要死。于是乎我大部分的娱乐,只能去校外网吧。俗称:网上冲浪。

 

当时上网主要去的也就俩地方,一个是QQ聊天室,一个是校内网。一个用来解决熟人社交,一个用来解决陌生人社交。

 

QQ聊天室那时候分了各种兴趣、地域、年纪之类的,进去可以捡你喜欢的人私聊。但很不幸,后来那里变成了骚话大本营,一步步堕落为扫黄打非的对象。至于校内网,07年已扩展为人人。我们当时玩儿它,主要是能通过它找到失散多年的好友。那一年的人人,还得以高校为门槛,才能注册。大家每天的乐趣之一,就是看新鲜事和站内消息。也有不少人借此撩妹。


IMG_5563.PNG

「登录账号你还记得吗?

 

15年后,它们早已成了时代的眼泪。但在当初,那却是大学生通往外界的一扇窗户。2007年的互联网,跟如今的互联网,简直两个天地。那时上网的主力,估计还是大学生和白领。那是个QQ号、QQ靓号还能卖钱的年代,也是天涯、猫扑的王者时代,是一个意识形态争论没那么极端的年代,是一个没那么多杠精四处乱喷的年代,没有人会一言不合动不动就问候你全家。

 

当时的互联网三大精神,叫做:自由、平等、分享。

 

至于现在叫啥,我他妈还真不知道。

 

总不能叫“举报、抬杠和收割”吧?

 

当然那时互联网也不是没有作恶。某中学生因央视采访来了句“很黄很暴力”,结果被一帮网友给人肉。实属不应该。而除了这句,2007年还有个“很好很强大”“史上最牛XXX”以及侯总的“正面八颗心背面八颗箭!正宗的八心八箭!”作为年度流行语,融入到广大学子的网络生活中。

 

记得隔壁宿舍一哥们儿,整天就喜欢把“很X很XX”挂嘴上。

 

此类语言形态,也是时代缩影。毕竟那时主流还是草根、恶搞。我最早看恶搞视频看的就是《中国队勇夺世界杯》。从那个年代走来的网民,一定对这个视频印象颇深。没看过的同学,建议去好好补补课。


IMG_5564.PNG

「想看的自己上网搜索吧

 

遥想当年,恶搞到骨子、冒犯到血液里的二创,还能勇往直前。反观15年后,小品演员批评一下国足,国足的优秀代表就炸了。

 

大概是那时国足不上网?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28 03: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08.

 



说起“史上最牛”这个梗,就不禁让人想起2007年这张被广泛转载的照片。


IMG_5565.PNG

「史上最牛钉子户

 

因《物权法》被推出,当年这个“史上最牛钉子户”备受关注。据说从2004年起,户主和开发商就进行对峙,前后三次谈判,差一点就谈拢了。由于户主态度强硬,始终没能达成协议。气得开发商把房子周边都挖空。

 

受到媒体关注后,户主又是打标语、又是挂国旗。开发商则借机诉苦,说他们坐地起价。网上吵翻天。有人称赞户主维权斗士,有人说他们影响城市发展,纯属刁民。数月后,双方总算达成一致,把房子给拆了。

 

除了“史上最牛钉子户”,那年还出了个“史上最牛彩民”。

 

一个号投20倍中了一个多亿。是有史以来最高中奖。网友们都质疑,这么一个奇怪的号,谁他妈会一口气下20倍?此外,还有两场“史上最牛婚宴”,一是深圳某地产商请林子祥、姜育恒等人到场献唱,吃饭吃了500万,还搞卫星直播,另一个,是太原某老板12辆悍马的娶亲车队,实在壕气。

 

我去翻了翻当年的旧闻。据说这俩热点出来时,网上出现不少愤怒,对这种高调炫富表示谴责。也不能怪广大群众心眼小,当时房价飞涨,怨声载道,王石那年还说“房地产拐点”出现,结果不久,美国就次贷危机,之后的事情,大家都知道。那些年没赶上房产这趟车的人,肠子都他妈悔青了。

 

至于悍马车队,也不怪大家骂。2019年,该老板因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强迫交易罪、寻衅滋事罪、非法采矿罪、非法占用农用地罪、故意伤害罪、重婚罪,数罪并罚,被判有期徒刑25五年。可见大家仇富不是仇得没有道理。

 

对了,2007年闹得最沸沸扬扬的新闻,应该是“正龙拍虎”。


IMG_5566.PNG

这张也可以载入史册了

 

说实话,我那阵儿习惯钻图书馆,并不太关注社会热点。对于18岁的我而言,什么钉子户、悍马、房价,太遥远了。但“正龙拍虎”这个事儿,你不想关注都不行。因为一张“华南虎”的照片,网上吵翻了天。

 

国家林业局亲自下场,中科院研究员参与进来,国际野生动物组织发声,《科学》杂志刊登出相关争议照片,连神探李昌钰都惊动了。针对周正龙的杰作,大家你有来言我有去语,有的“挺虎”,有的“打假”。这事儿前后调查了几个月,一直闹到2008年周正龙被判刑,声势浩大,前所未见。

 

当时这个事的影响非常恶劣,尤其是对官方。同样影响恶劣的还有个“纸馅包子事件”。那几年,苏丹红、地沟油让广大群众愤愤不平。结果北京生活频道又曝光一个用水泡纸箱然后剁碎掺入肉馅包包子的骇人听闻事。

 

群众一下就炸了。上面赶忙派人去查,这一查,好家伙,原来是电视台的员工自导自演。为了吸引收视率,搞的假新闻。

 

不过也不是所有媒体人都这么不靠谱。那年,河南郑州有人丢了孩子,满大街贴寻人启事,怀疑孩子被骗进黑窑厂。一个叫付振中的记者得知此事,隐藏身份,深入虎穴,曝光残酷真相。那些窑厂将农民工、残障人士以及未成年非法囚禁,像畜生一样对待,一天工作20个小时,毒打摧残,病死就直接埋掉。事件曝光后,警方重点清查,全国三千多家黑窑厂被摧毁。

 

受害者里,居然还有13岁的孩子。

 

记得2007年,调查记者还不像如今这么凋零,“为众人抱薪者”受到的尊敬是相当高的。传统媒体的话语权,还没遭受到巨大冲击。

 

15年后嘛,呵呵。

 



09.

 



其实2007年,纸媒衰落的苗头就出现了。那一年,徐静蕾成了博客女王,点击量破了一个亿。为制造话题,新浪还专门给她搞了个庆贺会。

 

对于这个王者,很多人表示“太水”。显然,罗永浩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开牛博网时,给出6条规则,其中就有“要言之有物,不能像徐静蕾”。


IMG_5567.PNG

「也算是人类史上的人口红利

 

2007年,正是牛博的鼎盛时期。不但聚集了和菜头、方舟子、柴静、姬十三、李银河、李海鹏这些各领域的牛人,连岳针对厦门PX事件的发声和牛博网不删帖的态度,直接引来《南周》的年度奖项。很可惜,我没能一睹牛博的风采。我听说这个网站时,已是多年以后,它早就关停了。浅薄如我,那时忙着看小说、电影、姑娘和计划辍学,大部分心思都花在私人欲望上。

 

这么一想,真是很为自己没有太关心人类的疾苦、文明的兴衰而惭愧。

 

关于博客,2007年还有个事儿,叫“星巴克滚出故宫”。这事的男主角芮成刚,如今听来已是个很古老的名字。最早是在一次CEO峰会上,芮成刚邂逅了星巴克的总裁,问能否搬出来,结果引起哄堂大笑。总裁说回去问问。芮成刚就给对方发了邮件,催问到底啥时候搬。结果人家并不想搬。芮就写了篇博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场关于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激烈讨论就此上演。

 

从那时起,芮老师开始吸引公众的注意。

 

也是从那之后,芮老师变得高调起来。

 

现如今,芮老师已经出狱了。

 

除了这些激烈的讨论,以及那些关乎民生、公义、权利的新闻,那年当然也还有一些娱乐八卦、名利焦点。其中最令人深思的,恐怕是“杨丽娟追星事件”。一个女孩儿走火入魔,一个父亲跳入大海,一个明星因此停工半年。

 

当年听闻此事是个什么反应我记不清了。震惊?唏嘘?愤怒?

 

想当年,见姑娘追星追得那么疯狂,觉得实在不可理喻。现如今,看到饭圈给哥哥们买榜还要陪哥哥们坐牢,嗯,也就慢慢习惯了……


IMG_5568.PNG

「朴槿惠大姐也出来了吧?

 

至于那年剩下的娱乐图景,都是岁月边角料。一个唱《笑脸》的歌手吸毒被捕,结果几年后又复吸;一对夫妇搞慈善晚会,给兔唇儿童建立天使基金,结果后来两人还是离了。以及,一个功夫巨星因海啸生死顿悟搞起壹基金,一个澳门大佬买了圆明园兽首准备捐给国家,还有两个傻逼女评委秀下限致使重庆的选秀《第一次心动》被叫停,第二年,上头就开始限娱。

 

对了,说起选秀,那年北京台还搞了个“红楼梦中人”选秀。结果选来选去,搞了几个贾宝玉候补都没用,倒是衬托出了一个杨洋。

 

在选秀名单里,还有个姑娘脱颖而出,演的是王熙凤,名字叫姚笛。

 

对比前面说的年度爆款《奋斗》里,文章因为演一个好男人而走红,咱们这边就是说,人世间好多故事啊,都应了八个字: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所以说,时间是最高级的八卦。

 



10.

 



零零散散扯了这么多,有点到没说透的、以及我没能想到的,诸位可以自行脑盘搜索。看看在15年前,还有什么事在你们各自的岁月里留下过痕迹和回响。

 

总之对我而言,15年前的日子,其重量感觉起来,要比现在轻很多,是一种轻飘飘、懒洋洋、觉得时光很漫长、未来无限的日子。好像感觉18岁永远都不会结束。


于是我可以睡到自然醒,翘课去图书馆看一上午的书,也可以戴着耳机在校园里漫无目的地散步,可以泡在网吧里七八个小时,饿了就点一盒楼下的炒面充饥,还可以跟朋友聊电影聊书一聊就是大半夜。

 

此时此刻,我只要闭上眼睛,脑海中还能浮现出2007年时候的大学校园,浮现出林荫小道密密麻麻的光影,路上走走停停满脸青涩的学生,篮球场传来的拍球声,去往实验室楼的长长坡路,以及海潮一样的阳光照射在塑胶跑道上……

 

不过就在第二年,我就辍学离开了那个地方,然后从一个出租屋漂流到另一个出租屋,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又与形形色色的人告别,一点点地成长、变化、领悟教训、认识自我、克服孤独、了解世界、学会和解,走过各种迷惘和困惑,终于慢慢地把自己推到了一个较为平稳的地方。

 

一转眼,15年过去了。


IMG_5569.PNG

这就是我当年翘课、辍学的地方

 

时间这个东西真经不住计算,看到王老师、姜老师和芒克那张合照尤其是王朔斑白的发鬓时,不太敢相信地一数,真的是15年。

 

想想那时候,我会觉得15年是何等漫长的一个时间,结果摇摇晃晃,吃着火锅唱着歌,十五年突然就没了。唯一庆幸的是,自己多少还有点成长,不再是当初那个自以为是的二逼。从这个角度看,生命和岁月,就不再都是痛苦、蹉跎和遗憾,那些每天充斥在日常里的焦虑、恐惧和不满,似乎变得无足轻重。可见我们如何看待人生,关键在于使用了多长的坐标轴。

 

好多事情往细处看,或许是悲剧,你使劲儿拉长了看,它又有点像喜剧。

 

不知道15年前,你们都在做什么,过去的15年里,你们又都经历了什么。

 

挣下多少钱这事儿吧,太俗,我实在是张不开嘴去祝福你们了。


只能祝福你们经过这15年光阴,至少收获了一技傍身、慈悲心肠,与从容不迫。


心愿


「全文完,下次再会」



部分参考资料:

[1]《2007年大盘点》,新周刊

[2]《2007年年度致敬》,南方周末

[3]《2007年网络盛典》,新浪

[4]《2007年中国关键词》,凤凰卫视

[5]《60年标志人物》,凤凰资讯



-

END

-

回复 鲜花 鸡蛋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2 11:09 AM , Processed in 0.04084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