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来说说食物的冷藏、冷冻和解冻。
先说保存的小技巧,再结合原理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么保存:
- 热菜可以直接放冷藏
- 冷冻的关键是快速降温
- 不要反复冷冻食物
- 冷藏解冻>室温解冻>微波解冻
- 食品安全相关小知识
一、热菜可以直接放冷藏
很多人说热菜要放凉了再放冰箱,因为热菜会让冰箱温度上升,影响到冰箱里别的菜。
其实并不会,冰箱的制冷能力是有富余的。
从实践的角度,我们做过很多类似的实验:
对于实验室 -40℃、-80℃ 的冰箱,样品和冰箱的温差能达到 60-100℃,比家用场景的温差大多了。
即使这样,冰箱的「实时温度」也不会因为放进去了样品而发生明显变化。
而且,即使冰箱的温度真的波动 2-3℃,也比把热菜长时间放室外强。
美国食药管理局(FDA)上有一篇专栏文章,上面写了一些食物保鲜的注意事项:
上面提到了一个「2 小时原则」。
即为了避免安全风险,不要把食物 (熟食或者生鲜肉) 在室温下放置超过 2 小时。
因为,致病菌的数量增长很快,每 20 分钟可以翻一倍,放四小时就能增加 4000 多倍 (2 的 12 次方)
下图是 链球菌和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两种强致病菌,在带食物残渣的餐具上生长 12 小时后的状态。
当然,如果是菜或汤实在太烫了,也可以把它们装到容器里,用冷水对容器的外壁降温。
总之,市场买回来的生鲜,和不烫手的「热菜」建议直接封保鲜膜冷藏。
封膜是防止食物串味、失水和交叉污染。
二、冷冻的关键是快速降温
先说下食物保存的大原则:「安全性」和「品质性」:
安全性:与微生物、生物酶相关的食品安全;
品质性:保存前、后食品的品质保持一致。
这两点很多时候是冲突的,比如冷冻保存让食物可以放得更久 (更安全),但是会降低食材的品质。
所以,我们在保证食用安全的前提下,更多是「两弊相衡取其轻」。
例如,对于冷藏保存的食物,我们首先关注「安全性」。
—在 4℃ 时微生物和酶还有活性,食物的安全风险会随时间延长而升高。
比如微生物超标引起的食物长毛、黑斑、发酸,或是生物酶反应引起的食物变质、发臭等等。
而对于冷冻保存来说,微生物和酶在 -18℃ 时活性很低,一般可以放个几周时间。
所以,对食物的关注点就变成了「品质性」。
冷冻食物品质的变化和冰晶有关。
我们常说的「冻肉」没有「鲜肉」好,是因为冻肉在冷冻 - 解冻过程形成的冰晶会损伤肉质。
这些尖锐的冰晶会刺穿肉的肌膜和植物的细胞膜,破坏肉和蔬果的原生结构,造成冷冻后食物的品质下降。
下图是水果冷冻过程中针状冰晶的形成,和细胞壁被冰晶破坏的图示。
在冷冻的过程中,我们没有办法阻止冰晶形成。但我们可以让形成的冰晶更小,减少它们对食材的伤害。
让冰晶更小的关键点是「快速冷冻」。
下图可以看到,快速冷冻过程生成的冰晶中,黑色代表的小冰晶(0-100um)更多;而慢速冷冻过程中,浅灰色代表的大冰晶(>200um)比例更高。
怎么快速降温呢?
我们可以用碗、碟盛着食物放进冷冻室,把它们冻硬了之后再装袋子里密封。
比如冻饺子时候。
这样冷气可以直接接触到食物,加速食物的降温。
为了防止食物被污染,操作时最好专门空出来一格冷冻室单独处理。
另外,已经冷冻的食物要密封好,防止食物表面失水和交叉污染。
对于一些比较娇贵的食材,比如鱼肉、牛排等等,我们还可以利用一些工具来进一步加速冷冻,比如金属的冷冻 / 解冻板。
把食物放在冷冻板上,等冻硬了再密封装袋。
冷冻板的原理是增大了食物和冷空气的接触面积(传热效率),加快冷冻的效率。
个人体验,大概可以加快 2-4 倍的冷冻速率 (看冷冻板和食物的大小)。
三、不要反复冷冻食物
冷冻并不能杀菌,只是抑制了细菌生长,在解冻、升温时候细菌还会恢复生长。
所以解冻 - 冷冻时,食物中的致病菌会继续生长,几次循环下来数量就非常可观了,不再适合食用。
除此以外,还需要考虑冷冻对食材口感的破坏。
尤其是家用冰箱在冷冻效率上赶不上工业级的设备,在家里冷冻时会形成比较大的冰晶。
反复的冷冻 - 解冻,无疑会让食物品质加速变差。
工业级冷冻一般在零下 40-60℃ 之间,30-40 分钟就可以把食物的中心温度降低到 -15℃ 以下。
所以,为了食物的安全和品质,就不要反复地折腾食材了。
解冻后一次吃完,或者提前分装好、吃一袋取一袋,才是王道。
或者,可以放「0 度保鲜」的隔层,大部分肉和蔬果在这个温度并不结冰。它们的结冰点一般在零下 1-3℃,比纯水要低。
四、冷藏解冻>室温解冻>微波解冻
如果冷冻 - 解冻的处理都比较恰当,解冻后的食物品质会近似解冻前。
否则,食物内的细胞壁会破损,里面的汁液会流到外部,看上去像是「出水」了。
肉类食物的口感会因为失水变得干、柴,蔬果类的会有质地「垮掉」的感觉。
同时,解冻也是温度上升、细菌加速繁殖的过程。
——「品质性」和「安全性」两个大原则,在解冻的环节也一样。
所以,最好的解冻方式是放在冷藏层解冻,一方面让食物内的汁液慢慢融化、被细胞重新吸收,另一方面低温也会减慢细菌的繁殖。
但是,有时候为了赶时间,也需要把食物拿到室温下加速解冻。
这里有个「越快越好」原则,主要为了避免长时间放置增加长细菌的风险:
流水解冻≈解冻板解冻>泡水解冻>空气解冻。
这几种方式,原理上都是加速食物和外界的热交换速率,所以低效的空气解冻首先被排除。
如果用水解冻的话,记得把食物用袋子包好,不要和水直接接触。
- 防止食物中水溶性营养、香味物质流失;
- 防止食物吸水膨胀,影响烹饪;
- 防止微生物污染。
对于形状规则,又怕吸水的食材 (比如牛排),我比较推荐用解冻板:
原理和冷冻时是一样的,增大食材和空气的接触面;
实际用下来解冻速度可以加快 2-4 倍。
最后,说一下微波解冻法。
有的人用微波炉解冻食物,会遇到一个问题:
解冻完,发现有的地方煮熟了,有些地方还结冰,效果并不好。
这是因为微波加热水的效率比冰要高 (高了近 1000 倍)。
也就是说,对于已经融化的部分 (水),微波加热升温比较快;对于没融化的部分 (冰),微波加热几乎不升温。
这么一来,就等于在解冻的过程中把温差进一步拉大了,所以出现了一部分熟、一部分结冰的现象。
所以,微波炉解冻要用专用的解冻功能。
也就是用比较低的功率加热已经融化的水,再让食物中这部分温度高的把热传导到温度低的部分,让冷冻的食品能均匀地解冻。
所以,专用的解冻功能一般耗时比较长。
五、食品安全相关知识
下面列几点食品安全的小知识:
1.微生物超标的食物,不一定会发酸、发苦或者发臭
首先,已经尝出来、闻出来有异常的食物不要吃,怀疑的食物也不要冒风险。
其次,有很小的概率,被微生物污染,能致病、中毒的食物不一定能感觉出来有异常。
以前实验室遇到过吃起来上正常的谷物棒,实际致病菌已经超标了。
所以,存放过久、或者看起来、尝起来不正常的食物不要有侥幸心理,直接清理掉是最保险的。
2. 有食物长霉了,整个冰箱都要清理
发霉食物上的霉菌会随空气扩散。
遇到这种情况,要把冰箱里的食物都拿出来清洗干净,并把冰箱内部整体多擦几遍,有条件的再用酒精消消毒。
最后总结一下:
- 热菜可以直接放冷藏
- 冷冻的关键是快速降温
- 不要反复冷冻食物
- 冷藏解冻>室温解冻>微波解冻
- 注意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