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57|回复: 0

[风味小吃] 大烩菜、扣碗、莜面鱼鱼……谁才是晋中人心中的“白月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4-20 07:3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烩菜、扣碗、莜面鱼鱼……谁才是晋中人心中的“白月光”?

 吴丽玮 三联美食  2022-04-18 08:00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0.jpg

『滨河味道餐厅制作的烩菜。』


作者 / 吴丽玮

摄影 / 常远



大烩菜


没有什么比大烩菜更能代表山西菜了。山西烹饪技工学校老师王宏寿分析山西菜的做法,最典型的就是烩、炖、焖。“山西山多水少,物产就少,而且食物组织结构中纤维长、密度大,不易熟。即便是油菜,也不能像南方那样,稍微一焯水就能吃,非得要在锅里咕咚咕咚地炖,才会变得软绵绵。为了让菜熟得更快,不会用直刀,而是削尖,上面再划十字,所以厨师的刀工都是很讲究的。”

老太原菜馆的烩菜一吃就是家里的老味道。首先是用了高汤,拿老鸡炖上4个小时,再装进瓷罐子大火旺气地蒸,不过上面要糊一层麻纸,封住香味跑不出去。除了烧肉和丸子,烩菜的主角还包括土豆、粉条、豆腐、白菜、香菇、海带等等,看得出北方冬天的匮乏,但还是能把年过得热热闹闹。土豆粉大的才好吃,但粉一大就熟得快,豆腐也是,粉条更容易变成糊烂,但太原人居然能用长时间料理的方法把它们变成汤汤水水的一大锅。

关键在于要用小火来炖,还必须用密封锅盖,这样蒸汽挥发不出去,凝结在锅盖上流下来更助于食材的熟烂。老太原菜馆的成功之处还在于调味的选择,山西有句俗话,“要想吃好菜,离不开葱姜蒜”,当然也少不了花椒水和大料。这些东西不但量要足,选材也得精,葱当属晋城八公乡的最好,长得又长又壮,被称为“扁担葱”,一切开条条细丝会自动崩开,溅得满案飞花;蒜是应县的紫皮大蒜,头肥瓣大,辛辣香浓;老山西人还爱用晋北地区的胡麻油,是从脂麻种子里榨取的脂肪油,油味重但香味也足。

1.jpg

▲滨河味道餐厅名菜阎府烩菜(常远 摄)


太原滨河味道餐厅做出的另两种烩菜又与此不同。一种是先煎好土豆炖好肉,将白菜、海带分别炒好,同时拿高汤炖香菇、丸子,熬出的浓汤浇在已经码放整齐的铜火锅里,起了火,再放上烧肉、豆腐、粉条,端上锅咕嘟咕嘟地继续滚,要不断地加汤加水,滋滋啦啦,大冬天像吃火锅一样热闹。店里还有种砂锅炖的烩菜,据说最早从北京请来了谭府菜的厨师,结合本地食材做出的一种“谭府烩菜”。

它的烹制过程比普通的烩菜时间要短,也不像家常烩菜自然收汁,最后浓浓地裹在土豆、粉条、豆腐上,从材料选择上看它就很不一样,满眼都是海带、豆角和细粉条,抛弃了其他脆口的食物,重点在让人喝汤,在店里的上菜率也很高。

河东颐祥阁做的一道和上述都很不同,当然也是因为大杂烩什么都能装,创造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厨师对烩和炖有更深的理解,认为两者在用火上有很大的差别:“炖是小火,烩是旺火,进味就关。”所以他们家做的烩菜会放大量的汤,土豆也敢用脆的,改刀成小块,豆腐也能切丝,关键是还添了易熟的羊肉,里面加一点红汤,上来可以就着汤吃羊肉和豆腐,滋味足,冬天吃起来特别舒坦。


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名菜,各地做法不同,滨河味道餐厅行政总厨韩国强总结太原的做法是“色泽金黄软嫩香,漏油不漏汁”,一长串说得特别溜。他亲自给我们演示地道的做法,把肉片按照5分钱硬币的大小和厚度来切,“看我的推拉刀,地道的山西刀法”。切完肉继续推拉着切好冬笋和木耳,又厚厚地码了一大摞姜片和整盘葱段,再备上花椒等香料,准备豪掷进锅里,似乎这才符合他心目中的地道过油肉味儿。

裹了鸡蛋、粉面的过油肉要过两道油,第一道油温至三成,把肉片推进去慢慢滑散,一片一片和油充分接触,再依次将它们从左划到右,十分精细,要防止其脱浆,直到变成了金黄色,达到“里软鲜嫩”。再把葱姜蒜煸香,填上醋、酱油和花椒水,把肉二次下锅,最后浅浅勾个芡才算完成。夹起来果然是挂着汁水,但不会往下滴,王宏寿说,过油肉最初也是体现困窘与智慧的一道菜,“粉面和鸡蛋尽量多挂糊,再蒸啊炖啊,三两肉做完能出来满满一碗”。

2.jpg

▲山西过油肉(常远 摄)


我认为山西过油肉最大的特色是体现了对老陈醋的理解。韩国强做的过油肉特别地道,最关键的是醋味十足。后来又去吃晋韵楼的做法,对醋敏感的人一下就能吃出差别来。该店主厨端上一盘过油肉,味道淡了很多,他觉得这样能让更多人接受过油肉。“生醋酸,熟醋香。喷醋的时候要沿着锅边往里倒,让温度把醋催熟,而且要一次性加够,再往里倒就有了生醋的味道。外地人接受不了醋的酸味,但过油肉没醋是不香的,醋除了可以去腥味,还能给菜一种脆的感觉。”


糖醋丸子


丸子是山西人过年必备的一道食物。腊月二十八九,家家户户开始噼里啪啦炸肉丸,小时候住在老式的楼房里,这时必然能从门缝处,从窗户上,从排油烟机的缝隙里传递出楼上楼下各家炸丸子的心得,然后是过年走亲戚时厨房里不约而同的大搪瓷脸盆,满满盛着深酱色核桃大小的丸子,绝对是春节期间消耗量最大的半成肉制品。

丸子常被放进烩菜里、甩在面汤中,单独成菜时也有道经典做法,是山西版本的糖醋丸子,在“滨河味道”吃过一次,在吃过的餐厅中是最好的。行政总厨韩国强告诉我,糖醋丸子有两个标准,第一条是外焦里嫩,首先配料很重要,七分肥三分瘦,配上鸡蛋、玉米淀粉和花椒水,“当然还有盐,这样才算码好了底味。顺时针方向把几种调料往肉里打,使劲上劲,等手掌下去完全粘上馅就是有了弹性”。

3.jpg

▲山西的糖醋丸子醇厚带甜,酸中带蒜香(常远 摄)

一手挤一手捋,下了油锅哔哔啵啵,要先不断拿铲子往起舀,这样才能避免炸得过火,丸子逐渐炸熟,但想做到“外焦”,还必须捞出回锅才行。第二个标准是蒜香浓郁,除了蒜蓉外,香味也需要靠老陈醋来体现,最后调一个浓郁黏稠的芡汁浇在炸干的丸子上,唯一能挑出的颜色是葱末的绿和蒜蓉的白。进嘴时老陈醋首当其冲,是典型的山西口味,酸得醇厚带甜,酸中带蒜香,绵绵软软配着焦脆的丸子外壳,嚼碎之后里面又很嫩,味道真是极香。


扣碗


无论是阎锡山家宴、晋商私房菜或是慈禧太后逃命路过山西的贡菜,都没有变成一种地方官府菜的形式留存,原因在于山西菜总是平民,去看那些留下来的资料,原来不过是平常人家饭食做得更软更糯,更符合个人口味而已。

平遥的一些餐馆以乔府家宴的形式推出了扣碗系列,其实也就是普通老百姓每年过年必备的一些肉食的组合,倒是因为都有日积月累的生活经验,所以做出来十分地道,一些图省事的家庭也会从餐馆里连碗带肉买了来,过年时往蒸笼里一放,满屋子都闻着香喷喷。

4.jpg

▲广玉泉酒店制作的平遥传统年菜扣碗系列,其中酱梅肉配荷叶饼味道最好(常远 摄)


当地人也把扣碗叫作“和碗子”,是把烧肉、肘子、丸子、小酥肉、酱梅肉以及山药、红薯等加工到半熟,装进黑瓷碗里,塞进调味料,吃的时候上锅蒸熟,再倒扣进盘子里,是平遥家家户户餐桌必备。

广玉泉酒店把酱梅肉蒸熟,周围配一圈荷叶状的发面馒头来吃。肉的外面裹了腐乳,炖的时候又撒了糖,再上锅蒸完,已经糯得不行,同时甜咸味十足,夹在馒头里吃特别香,是我认为扣碗中最好吃的一种。

他家做的肘子也是当地十分有特色的,叫“虎皮肘子”,厨房里的师傅拿铁叉举着一大块伸进直冲的火焰里烤,嗤嗤地烤到表面变黑,仔细看上面燎起大大小小的泡来,王宏寿说这道菜做得特别山西,“猪皮本身就特别老,小腿腱子肉的皮尤其厚,山西的做法是通过高温将里面的筋腱破坏掉,胶质膨胀,表皮也变得疏松”。烤完洗掉表皮的黑焦,底色是不规则的黄中带红,所以才得名“虎皮”。肘子再蒸好后变得特别松软,拿牙扯掉里面的骨头,筷子夹起来仍很完整,叫作“软烂不失其形”,算是达到了这道菜的最高境界。

另一家在平遥古城里的天元奎客栈做的略有区别,擅长做几道素菜,其中尤其是山药最好。山药是老板亲自去下面的岳壁村挑回来的。岳壁村的山药在全省都很有名气,方圆几百里山药都是清脆的,只有这个村的山药糯得能擦出粉似的,老百姓说因为当地是砂土,既能蓄水又能透气,山药才因此长得好。

山药也是传统扣碗中的一道,先切成三角块过道油,摆在黑瓷碗里时还要更加精心,贴着碗壁整齐地码好,周围倒放一圈西兰花调配色彩,最后将大料等调味堆在顶上,浇上高汤,再进蒸笼蒸熟。如果没有提前煎成微黄,此时山药已经软得要散下来,这时扣在碗里,最底下顶在了最上头,造型如何全看厨师之前的摆放了。


莜面鱼鱼


莜面鱼鱼要怎么吃呢?可以蒸熟后蘸着香醋炒香的蘸汁吃,可以配西红柿鸡蛋卤汁吃,但山西人不在卤汁上下太多功夫,人们吃的也是莜面本身有点生硬但又有点弹性的感觉。

5.jpg

▲啫啫土豆莜面鱼鱼。山西食材结合了广东做法(常远 摄)


莜面鱼鱼也常用来做菜,如前面所说,体现山西人面菜合一的特点。对此各家都可谓自抱灵蛇之珠,我觉得其中有一家更有特色,是太原滨河一号主厨李建平的创意菜。他祖籍广东,做了山西女婿,在餐厅里把山西味道和广东味道做了结合,做出一道啫啫味的土豆莜面鱼鱼来。莜面鱼鱼要先炒留出底味,再放入滚烫的砂锅,加入广东的啫啫酱,在高温下会迸发出糊香味,最后再用蒜煸香来调味,吃起来咸甜味结合,口感比传统的陕西做法要柔和得多。

山西的各种面食几乎都能当菜来炒,但是莜面鱼鱼格外受欢迎,主要因为莜面更冷硬、更劲道,炒起来不容易糊锅,更接近菜的气质。


小米羹


山西人拿小米当宝,把它看作是坐月子的最佳滋养。刘当成到各地考察,除了小米稠饭,还觉得寿阳的和子饭特别好吃。芙蓉酒楼的王爱军特意给我们准备了一些,特别家常,是拿小米粥熬着面条,漂着几片豆角片,一大碗里米面结合。

我忍不住笑说,这是没吃完的剩饭烩到一起了吗?王爱军不服气地让我们尝,味道有点像小时候的片汤,但小米粥熬出的喝完又觉得格外舒服。和子饭里有点微微椒香,原来是放了一种当地特有的香料,叫“麻麻花”,当地人做小白菜烩豆腐等需要熬制的菜肴时非常喜欢用。

6.jpg

▲“滨河一号”主厨李建平熬制的小米青菜羹(常远 摄)


李建平针对小米也有道拿手料理,去年还带着这个去纽约参加“山西面食走进联合国”的活动,但其实只是一道貌不惊人的小米青菜羹。

不过和王爱军做法相比,他的做法十分精细,要先把小米粥、南瓜蓉和高汤配在一起打成糊,再加入盐和广东料理里善用的鸡汁进去。为了能让小米粥产生更大的胶性,他一直不断地提提拽拽,生生把小米粥拽出了弹性,最后再勾一点生粉,撒上飞水后的青菜和百合,是他自己特别满意的本地食材加广东精耕细作的作品。喝惯了粗粗拉拉的小米粥后,觉得他这道也很不错,小米用的是山西最好的原料,烹制出的味道当然也没的说。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15年第6期)

Image
END
   本文作:吴丽玮
本文摄影:常远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然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08:06 AM , Processed in 0.0419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