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多高,海有多深
福建人的面就有多好吃
真正的硬核福建人,不是在泡茶,就是在吃面。
大清早,福建人便会化零为整,从家门鱼贯而出,向着街头巷尾的面摊聚拢。雪白瓷碗盛着清澈汤汁,细长且弹力十足的面条,撑起三两鸭肉和七八青葱,还有海蛎蛏子大小肠,油条卤蛋各种鱼,冒着腾腾热气,无声呼喊着:选我!选我!
你可能以为,南方人不怎么吃面,
福建人表示,你的认知需要刷新。
图为鸭肉面线,红葱酥是点睛。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baworn47
福建人的面,包山包海,五彩斑斓。细如蚕丝的面线,宽过筷子的盒面,让你猜不出真身的鱼面,以及摸不透做法的泥鳅粉干……从闽东、闽北,再到闽南、闽西,各种缤纷食材,都能在福建人的巧手中,组合出独一无二的山海之味。
伴着一双筷子、一柄勺子,
福建人的面(粉),如繁花盛放,
图为南霞泥鳅粉干,很红吧?不辣哟。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Lu0375
或质朴,或精细,福建人的面,早已超越了正餐。它可以是点心,可以是配料,更可以是宴客时必不可少的大菜——所以,别再说“吃面只看北方”了,福建人会挺着腰杆说:林北诶面,尚好呷!(老子的面,最好吃!)
山有多高,
福建人的面就有多土豪
要想认识福建人的面,你首先要刷新对“面”的认知。
在福建,面条与粉丝并驾齐驱,
卖面条的地方,通常会卖米粉。
图为福州红糟线面。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GAGALing
在许多地方,“面”就是以小麦或其他粗粮制作的条状食物。而在八闽大地,“面”不仅仅是传统上的面,还可以是大米制成的宽、窄粉丝,更可以是鱼肉、番薯、芋头等加工而成的,特立独行的“面”。
没想到吧,福建人的鱼面,是用鱼做的!
在省城福州、闽东一带,最特立独行的面,便是连江鱼面和平潭马鲛鱼面。
连江鱼面,乍一看像粉条,
细尝才发现,这是鱼做的!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GAGALing
连江县位于福州东北,全县面积不到5000平方公里,但半个县域都被大海覆盖。加之它扼守闽江入海口,不仅是江与海的连接处,更是农耕与渔猎的绝妙平衡点。
大约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连江出产的野生黄鱼不仅量大质优,还拥有亲切可人的价格。坐拥大海的连江人,吃腻了黄鱼的寻常做法,就将黄鱼大变样——剔骨除皮,切碎剁茸后加香菇粉,揉碾捶切一顿操作,就是鲜掉牙的黄鱼面。
没想到吧,福建人直接用鱼肉做面条,
搭配海鲜,简直鲜上加鲜。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挖哈
那黄鱼面,薄如宣纸、韧性十足,和普通面条一样可焖可炒。加点瘦肉、鱿鱼、香菇、黄韭芽,猛火翻炒一番,鱼面白如羊脂,配料五彩缤纷,舌尖和视觉的双重享受。
只是,随着近年黄鱼价格攀升,以及福州夏长冬短,鱼肉和鱼面保存不易,人们便将鱼面原料换成其它鱼类,并将新鲜鱼面烘干——干鱼面,不仅有了别样风味,还能留存这份至鲜,当伴手礼带去外乡,这才让连江鱼面“咸鱼翻身”,稳坐当地特产C位。
煮好的马鲛鱼面,魔性的味觉体验。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挖哈
在福州东南方向,另一片天地也曾为黄鱼所有。不过,或许是精贵终究败给了朴实,马鲛鱼顺利挤走了黄鱼,成为福州平潭的另一道名肴——马鲛鱼面。
马鲛鱼(就是北方人爱的鲅鱼)肉多刺少、雪白软糯,只需取肉剁碎,加入适量红薯粉,便可碾成薄片并改刀——若切成细丝,便是鱼面;若切成块状,便是鱼片。若是丝里掺片,片里夹丝,那更是自家才能做出的滋味。
闽东、闽北一带,面与粉干齐飞,
图为闽清茶口粉干,耐嚼又顶饱。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GAGALing
海里的面味扑腾,山里的粉味呲溜
到了福州以西,真正的山与海之间,建宁人又琢磨出了另一种山河相间的滋味——南霞泥鳅粉干。粉干即是福建版粉丝,泥鳅粉干则是以泥鳅为主角,满满的乡土味。
在福建,米粉也是面食,不接受反驳。
图为红彤彤的南霞泥鳅粉干。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青山绿水858
为了制作这碗建宁味道,当地人会提前一天就备好数条生活优渥的肥美泥鳅。清水净化了泥鳅体内的泥沙,也洗出了泥鳅的鲜美;食盐、红糟等调味料,刺激了泥鳅的躯体,也让它拥有了更丰富的味型,尤其是红糟,真正的闽东味道。
以冷水将鲜活泥鳅入锅,温度一点点升高,泥鳅一点点转熟,粉干也一点点膨发……加入生姜、腌菜,加入福建人对自然山野的思恋,一碗嫩滑鲜爽的泥鳅粉干,大功告成。
福建人做泥鳅,汤底总是红彤彤,
这就是红糟的魔力。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挖哈
再略往北,靠近武夷山的古田和屏南,山野滋味则会在福建人的面碗中,变得更加浓郁。
盒面是只能在福建古田遇见的一道美食。因为总由店家装在食盒中沿街叫卖,它才名中带“盒”;能扛得住巷陌之间的颠簸,盒面也必然毫不娇弱——事实上,论面的粗细,古田盒面在南方可谓一骑绝尘,甚至不输于酸汤子一类的北方粗面条。
尤溪大条面,雪白且粗,韧劲十足,
眼熟吗?它很可能是乌冬面的前身。
图 / 图虫·创意 摄影 / Lu0375
芋蛋面也是在福建才能尝到的奇妙面食。居于盛产小芋头的古田之邻,屏南人“借来”隔壁特产,又加入家中常备的番薯,一顿蒸搅切煮,再拌入牡蛎和芹菜——一道连古田人都拒绝不了的屏南芋蛋面便大功告成。
别以为武夷山只有茶,这里还有紫溪粉,
口感筋道,滋味劲辣,爽得很呢。
图 / 网络
再往西北,江水更加湍急,空气更加清新,我们到了茶香遍野的武夷山。外人都识武夷山茶香,却不知福建人还在这里藏了绝顶美食——武夷山紫溪粉。
没尝过紫溪粉的人,大抵很容易把它误认为更有名气的桂林米粉。但只要尝上一口,便会明白那劲韧,恰如武夷山的峰峦;那辛辣,状似武夷山的湍流;那汤汁,一如山中的清风;那肠段或肉羹,恍若涌入眼帘的千般景色……每一口紫溪粉,好似都藏着武夷山的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