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0

[风味小吃] 豆蓉糯米饭、米粉酒……广西的米食有多少种吃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5 12:36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豆蓉糯米饭、米粉酒……广西的米食有多少种吃法?

 小笨王珊 三联美食  2022-03-11 07:00


*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70.jpg

『纸米卷里包了花生、虾、香菜、黄瓜等,蘸上炒过的酸粥,吃起来很爽口。』


作者 / 王珊

豆蓉糯米饭


停在蒋梅香的店铺门口绝对是个意外。我跟摄影记者张雷本来想找的是另一家卖糯米饭的店铺,跟蒋梅香的铺位只隔了一家店。

第一天对方没开门。我们找蒋梅香打听,说是休息了。想着既然都到了店里,就尝一尝吧。糯米饭的价格4元起,里面加的辅料都一样,只是给的量不同。我要了一个最小的,站在门口边吃边跟蒋梅香闲聊。

铺面并不大,只有两三平方米,做糯米饭的台面还是以前的小推车,长方形,卡在铺子里很是合适。蒋梅香微胖,戴着一顶鸭舌帽,从头到脚衣服的颜色都是深色,就连围裙也是黑色的。

她出生于1981年,十几年前从老家出来,先是去工厂打工,后来就在王城景区附近的广场卖花,结果折了本。隔壁卖糯米饭的夫妻心地善良,就劝她也卖糯米饭,“小蒋你长得漂亮,卖吃的别人肯定买”。

蒋梅香的糯米饭铺叫“蒋记王城糯米饭”。蒋梅香说是希望提醒老顾客自己就是王城景区那家。

71.jpg

▲小顾客在等着蒋梅香做糯米饭,她的动作很快,十几秒就能做一个(张雷 摄)


在王城景区,蒋梅香的糯米饭很火,经常有导游带着旅游团来买,一个团少则十几个人,多则三四十,一下子包围上来,蒋梅香做糯米饭的手速就这么练出来的,包一个糯米饭只要十几秒,已经形成了肌肉记忆。蒋梅香的糯米饭内容很丰富,要放酸豆角、绿豆蓉、酸菜、香肠,还有脆皮。

各种食材混在一起,加上糯米的香味,我跟她聊着天,一会儿就吃完了一个。

蒋梅香说自家糯米饭用的材料好。“我老公嘴巴很刁,差一点的东西都不吃,什么东西只要他一尝就知道好不好。原材料都是他买,我就负责卖。”我最喜欢里面的绿豆蓉,绿豆去了皮,煮得细细的,然后把绿豆皮一点点挑出来,什么都不放,就是天然的香气,比我之前在桂林吃到的都要好。

还有脆皮,炸得像个小车轮一样。蒋梅香说这个最考验功夫,是桂林最传统的做法,不能批量生产,只能一个一个手工做,炸两箱需要5个小时,“很多人嫌麻烦,只有那种碎碎的炸物”。蒋梅香说很多人找她买脆皮,她只答应给一家学校的食堂做,以前卖糯米饭时,学校的学生照顾了她很多生意。


72.jpg

▲每年“三月三”,广西人会做五色糯米饭,用以祈求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要想做好糯米饭,最重要的还是选糯米。蒋梅香的米都是去乡下收上来的。他们夫妻也曾经去市场买米,因为不熟悉经常被人骗,往往上面是好米,底下的米就差很多,有的甚至不能用,她只好给乡下的婆婆用来爆米花、做油茶。

她去乡下收米都是几千斤地买,没有自己的房子前只能放在租来的房子里——前几年生意好,一天能卖100多斤,用得也快。房东看她生意好,整天喊着要涨房租,有一次还跟她说如果不将另外一间房子也租下来,就不让他们住了。

她只好又租下了一间。房东还是不满意,总是挑三拣四,有一次电动车丢了,也怪是蒋梅香家里人偷的。

73.jpg

图 / 摄图网


蒋梅香说,从那时开始,她就下定决心要买房子。她以前爱花钱,糯米饭卖完就去后边的步行街买衣服和吃的,这些后来都戒掉了。

她那时候只有一个愿望,放米时再也不看房东的眼色,想放多少就放多少。几年前,她和老公终于存够了首付,房子如今也住进去了。

不过,疫情的出现让她很焦虑,她说现在每天卖上三四十斤就算好的,只能勉强维持铺面的租金费用。这段时间,蒋梅香总是街上最晚关铺子的一家,她总是想多开一会儿就多卖一点。

蒋梅香是从苦日子里熬出来的,她不想再回到以前的日子。她出生在桂林周边的乡下,还有两个弟弟。父母重男轻女,将两个弟弟送去读书,却让她打工赚钱帮忙支撑两个弟弟的学费,后来他们都上了大学。

蒋梅香说自己16岁开始打工,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印刷厂,专门印刷商标,最初工资只有500元,后来涨到了1000元。去做糯米饭也是为了多赚钱,“说起来你可能不信,10年前桂林旅游兴盛时,做一天糯米饭能赚700元(没有刨掉成本)”。

蒋梅香说,那时儿子只有五六岁,跟着她一起摆摊。孩子每天下午都会去对面商场的楼上看电视,中间会过来两三次找蒋梅香。可有一天下午,蒋梅香一直没有见儿子回来,她让隔壁摊主帮忙看摊,她去找儿子,10分钟后没有找到她就回来了。

讲起这个事情,蒋梅香觉得对不起孩子,“当时觉得钱真的重要”,好在过后孩子回来了。蒋梅香说儿子特别聪明,还没上学账就算得特别快,买大米花多少钱,成本是多少,都能算得出来,“现在已经读初二了,正是用钱的时候”。

米粉酒

初遇米粉酒,你会被它的江湖气所震撼。一张大圆桌,上面放着五六个盘子。盘子里全是下水,猪脑、骨髓、毛肚、黄喉、牛胃,以及各种你可以想象出的内脏,就那么赤裸裸地摆在那里,新鲜到脑洞大一点你就能想象一头猪或者牛走出来的场景。

店家告诉我,食材都是早上师傅从市场上拿来的,连冰箱都没有进过。对于几乎不吃下水的我来讲,只是看,都会觉得太过丰盛。

唯一能够让胃平静下来的是桌子一角摆的一盆米粉和一碟牛肉,米粉四两左右,牛肉也差不多。米粉酒,自然得有米粉了。没有见到食物前,我总是弄不明白米粉酒的含义,以为是将米粉酿成酒。我心里纳闷,这是要将米粉塞进罐子里再发酵一次吗?

见到《临桂文艺》的主编莫喜生时才知道,米粉酒是火锅的一种形式,米粉是人们酒到最末尾时最后暖饱肚子的一步。

74.jpg

▲吃米粉酒,用的食材大部分是下水,一桌子摆在那里,满是江湖气(张雷 摄)


莫喜生说,火锅的底汤是鲜榨米粉的汤汁。小火在炉子上慢慢熬起,趁着米浆咕咚咕咚冒泡时下入食材,食物煮不老,能一直保持最鲜嫩的口感。

米粉酒是桂林下面的两江镇独有的食物。莫喜生的老家与两江镇紧挨着,但听说米粉酒还是他几年前到两江镇任宣传干事之后。莫喜生告诉我,最早吃米粉酒的人是杀猪杀牛的屠夫。

两江镇紧挨着义江河,数百年前就是出入融安、融水、灵川、龙胜的交通要道,商贸交易范围远的可达湖南、广东,其中最繁华的要数牛市。两江牛市的规模,在桂林周边的市、县里,甚至华南地区,都是数一数二的。

屠夫也因此成为一个必要的职业。莫喜生说,屠夫往往在凌晨就起来工作,早上人们赶集时他们就已经收刀了。这时候在街头,就能看到他们三五成群地聚在一个做手工米粉的摊子附近,用下水做料,用米粉汤打底,吃得酣畅淋漓。

这样的吃法如果追溯起来,也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屠夫吃得欢快,人们看得眼馋,也纷纷效仿,米粉酒就这么在两江镇流传开来。

桂林传统米粉传承人梁志强告诉我,以往村里人盖房子或者家里办酒席,都缺不了米粉酒,年轻人相亲也要请吃米粉酒。

媒婆介绍之后,双方家长拿着生辰八字先算上一算,如果八字相合,两个年轻人又对上眼,男方就去集镇上割肉,在米粉摊要个炉子,吃上米粉酒,就代表这个事情成了。“所以,在两江镇,人们问一个人相亲成功与否,会问:吃上米粉酒没?”

莫喜生说,以往两江镇手工米粉作坊多,都是在街头支个摊子,前店后厂,不缺鲜榨米粉的汤汁。赶集的人就会几个一起在米粉摊子口坐下来吃米粉酒,炉子、桌子挨着挤着,吃酒的人吹着牛,笑着闹着,好不热闹。现在这样的景象却没了:整个两江镇只剩下一家手工米粉作坊。

75.jpg

米粉酒吃到最后,拿出二两米粉,用汤汁一烫,鲜甜可口(张雷 摄)


莫喜生说,可不要小看一桌米粉酒,都是最好的食材,一桌下来不算酒,费用至少也在六七百,在两江镇,吃米粉酒的都是“吃家子”。

我们采访那一天早上,就有几个人在米粉老板家里吃米粉酒。那天下着雨,他们在院落里搭了个棚子,肉和下水都是自己带来的,我看着他们在自来水边细细搓洗,吃火锅的容器是借老板家的一个不锈钢盆,放在蜂窝煤炉上,不大不小,简单实用。形式虽然看起来粗放,却跟米粉酒的气质也搭。

米浆已经热了起来,米粉却不用着急,毕竟老板在灶台里一直不停地下粉。我跟摄影师在旁边等着想拍照,想看他们将米粉下锅时的样子,他们却不着急,两个小时都要过去了,酒一杯一杯地下肚,讲话都开始冒酒气,米粉却还没有上来。

我等得焦急,就上前去商量,问能不能下点米粉进去先让我们拍一拍,对方连连摇头,坚决拒绝,说酒还没有喝到位,不能下。我后来才知道,吃米粉是要将火锅中的汤淋进米粉里,汤汁有米香,又集结了肉和下水的鲜,米粉的味道自然浓郁可口。如果将米粉直接下进锅里,粉煮起来汤底发黏,不仅米粉口感不好,还坏了一锅好汤。讲究!

粥与酸粥

人们都知道广东人爱喝粥,品种众多,从简单到繁琐,样样都有,却很少有人注意到,隔壁的广西,也有粥的一片天下。

广西习惯喝粥的片区,多集中在桂东、桂南、桂中、桂西。在这一带生活的人,许多会早起熬上一大锅粥,分量足够家里的一日三餐食用。为了这一碗粥,他们用各种各样的小菜来搭配,大部分是酸物:酸豆角、酸笋、酸萝卜、酸菜……

喝粥大概与气候很有关系,比如说广西南部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特别是劳作的人需要补充水分。天气热,胃口不好,粥就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消暑、解渴,还不会觉得腻。

76.jpg

图 / 视觉中国


广西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庞德成经常去乡下采风,他跟我提起在乡下遇到的吃粥场景:往往是在田间地头中心区的大树下,会设有粥铺,一张大长桌子,几条长凳,凳子上坐满了人。

粥是白粥,配的是各种腌菜和炒的青菜。交几块粥钱后,菜不限量。来喝粥的人多是下田劳作的人,对他们来讲,喝粥既能饱腹,又是休息。一碗粥下去,身上的疲惫也减轻了不少,还能在树底下乘凉,等着烈日从脑袋上移开,又可以回到田地里。

我也喜欢喝白粥,尤其是出差在外,如果在酒店吃早餐,我都会盛上一碗白粥放在餐桌上,米煮得碎碎细细的,已经看不出原本的形状。这一碗粥对我来讲,是一天的开启,粥进到胃里,暖暖的,觉得一天的能量都有了依仗。

有时候在家不知道要吃什么,也会打开灶火,将水烧开,洗上一把米搁进锅里,米在沸水里上下跳动,我拿着勺子慢慢地搅动,看着锅里的水一点点减少,很多琐事都忘在了脑后,所有的心思都在一碗粥上。

广西的粥当然不止一碗白粥这么单调。如果你驾车从南宁出发,途经玉林、梧州,再往南走到北海、钦州,一路吃下来,粥的种类都是不重样的。

玉林有名的是功能粥,有点类似于猪肝粥,用的是有名的陆川猪肉,加以猪肝、猪脑、猪心、猪肚、猪腰等,粥煮好后,撒上绿油油的葱花,鲜得让人流口水;梧州则是艇仔粥,以新鲜的小虾、鱼片、葱花、蛋丝、海蜇、花生仁、浮皮、油条屑为原料,粥滑软绵、芳香味鲜,跟广东味道有些类似;北海的海鲜粥种类则是数不胜数,最吸睛的是沙虫粥,沙虫干处理干净,浸泡之后放进粥里,味道极鲜;钦州的粥则更多了,鸽子可以放进粥里,黄鳝也行,番薯也不差,可以说没有食材是放不进钦州人的粥里的。

77.jpg

图 / 视觉中国


崇左的扶绥县能够拿出来的却是一碗酸粥。酸粥在我看来,是广西人对粥发挥想象力的极限。在过去,酸粥是人们将吃剩的大米饭密封进罐子里所得。扶绥酸粥的传承人郭志勤告诉我,以往在扶绥,各家各户都有这么一个酸粥罐子。某种意义上来说,酸粥酸爽,更像是一种佐料,用来送粥。

“我们将这种吃法叫作以粥送粥。”郭志勤说,除此之外家里人炒菜也会放点酸粥,到了中元节,家家户户都要做白切鸭,蘸的小料就是酸粥。“在扶绥,不管你到哪个乡镇,饭桌上都会有酸粥,每个地方的酸粥味道都不一样。这个地方喜辣,便多放辣椒;那个地方喜甜,便会放糖。”

郭志勤原本是公务员,提前退休后经营了一家小菜馆,一直想着做些特色菜出来,后来将目光瞄准了酸粥。“虽然家家户户都会做酸粥,但是吃法简单,而且因发酵时间过长,酸粥看起来总是黑黑的。”

郭志勤在厨房里琢磨酸粥最佳的发酵时间,她拿着一个本子,经常把酸粥各个阶段的特点记下来,最后发现半个月是最好的时机——打开酸粥罐,会闻到一股酒香,米看起来也是洁白晶莹的。“发酵酸粥有个很奇怪的地方,就是要离灶台近,这样酸粥才好吃。我之前把酸粥放在单独的屋子里,就没有那么香浓。”

用酸粥,郭志勤创新了许多菜品,酸粥鱼汤、酸粥鸭、酸粥黄金扣、酸粥鱼刺生、酸粥脆皮豆腐、酸粥白糕等等,每一种对酸粥的使用方法都不一样。我跟张雷尝了一道酸粥纸米卷,蒸熟的糯米卷,包上黄瓜丝、胡萝卜丝、香菜、花生、新鲜的虾仁,蘸上炒过的酸粥,口感清爽,尤其是那股酸的滋味,在口腔中回味起来,竟觉得有些绵长,会忍不住再来一个,想要再确认一下味道。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1年第5/6期)

Image
END
本文作:王珊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然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2:22 PM , Processed in 0.03508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