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生活周刊」原创内容
『笋子,本就是应季而生的鲜物,但历来嗜笋的人们,仍不断追寻着它的极致之鲜。』
作者 / 艾江涛
01
最鲜不过冬笋
笋是冬天最美的鲜物,对北方来说,更是如此。杭县人梁实秋,晚年到台湾仍不忘在北平的食笋记忆,在《雅舍谈吃》中,他写道:“北方竹子少,冬笋是外来的,相当贵重。在北平馆子里叫一盘‘炒二冬’(冬笋、冬菇)就算是好菜。东兴楼的‘虾子烧冬笋’,春华楼的‘火腿煨冬笋’,都是名菜。过年的时候,若是以一蒲包的冬笋一蒲包的黄瓜送人,这份礼不轻,而且也投老饕之所好。”
几年前,我有机会跟随几位考古学家,沿太湖周边城市转了一圈访问各大博物馆。这些城市里,印象最深的就是湖州。
晚餐过后,我们站在南太湖大桥上,望着直通太湖的环清溪,河流平缓而明净,桥上还有人挥杆垂钓,众人纷纷感叹,此生只合老湖州。只是那时,我尚不知位于天目山北麓的湖州市安吉县,还是赫赫有名的竹笋之乡。茂林修竹的安吉竹海,还是电影《卧虎藏龙》的取景地。
一路之上皆是竹林和茶山。得知我们要来采访,横山坞村帘青乡村酒店大厨孙曙庆,推掉其他宴约,一大早跑了好几个地方,才买到最嫩的早笋。
▲横山坞村帘青乡村酒店大厨孙曙庆和他做的一桌笋宴(缓山 摄)
时令刚过冬至,正是当地冬笋大量上市的时候,价格也从三四十块回落到十几块。起先我以为,这个季节只有冬笋,没想到早笋也已上市。早笋,其实就是经过特殊培育方式,提前出土的早园竹笋。
安吉四季皆有笋子,各有不同风味与最佳烹饪手法。
“入冬之后有冬笋、早笋,开春以后,早笋、毛笋大量上市。冬笋和毛笋是毛竹所生的笋子,早笋是早园竹生的笋子。冬笋质地细密、口感脆甜,最好吃的就是腌笃鲜。早笋和毛笋味道鲜嫩,无论油焖还是用咸肉蒸炖都好吃。春夏之交有红竹所生的红笋,红笋烧肉特别好吃。天气转热,再挖竹鞭,就能得到味道最鲜、供应时间最长的鞭笋,每年6月一直到11月,都能吃到鞭笋。天热之后,还有满山遍野的小竹子所生的小笋,占据一年之中的春夏秋三个季节,怎么做都好吃。”
说句实话,听到孙曙庆口中名目繁多的竹笋,我整个人多少有点发懵。
回到厨房,终于见到我熟悉的冬笋。几小时后,我们在上墅乡龙王村鲍山成家的竹林中,感受了一下本刊每年冬天的规定动作:挖冬笋。
看着鲍大哥挥动镢头,一会儿工夫就挖了一小筐笋子,一无所获的我,只好跟在后面捡笋。儿子鲍洋波在山脚开了一家民宿,站在民宿小院中,鲍大哥给我讲解安吉冬笋的特点:“外壳金黄、两头尖尖的笋子最好,这种笋子完全靠竹鞭提供养分,不会长成毛竹;根部粗壮的笋子,来年就会长成毛竹,个头虽然大,但笋根纤维粗,吃的时候要切掉很多。”
▲上墅乡龙王村村民鲍山成是不折不扣的挖冬笋高手,一会儿工夫就可以挖一小筐(缓山摄)
为让我们感受不同笋子的风味,孙曙庆师傅准备了一桌极为丰盛的笋菜:冬笋腌笃鲜、油焖冬笋、笋饼、兰花春笋、咸肉早笋、柴把小野笋、竹林鸡。冬笋和早笋是这个季节的新鲜食材,春笋和小野笋,则是采用当地乳酸菌发酵技术保存的笋子。
腌笃鲜最费火候,需要提前处理。咸肉在锅中煸炒出油,加入冬笋接着翻炒,再放入提前炖好的鸡汤,炖煮而成就是一般饭店最常见到的腌笃鲜。
孙师傅一边利索地处理食材,一边在灶边为我们讲解笋饼的制作过程:新鲜肉末加入笋末、葱花,淋入姜汁水、黄酒和盐,打入两个鸡蛋,搅拌好后,挤成肉丸状,然后再拍成饼状,表面裹上一层稠度适中的生粉糊,放入油锅中炸制。
出锅之后,孙师傅让我们先尝了一个,热气腾腾的笋饼,吃起来外脆里嫩,香气扑鼻。在北方老家,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父亲往往会炸制我喜欢吃的肉丸、排骨、酥肉,但在笋饼面前,我却很快背叛了家乡的味道。
除了笋饼,那天的笋菜中留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油焖冬笋。单纯的食材,简单的翻炒,那种鲜甜脆爽的滋味却让人难以忘记。我留意到,那盘油焖冬笋最早光盘。冬笋腌笃鲜汤色浓白,最好地体现了笋与肉的完美融合:“无肉则不肥,无笋则不瘦,不肥也不瘦,天天笋炖肉。”
图 / 视觉中国
尽管如此,一旁的孙师傅还是连着说了几次,时间仓促,腌笃鲜的火候还不够。后来,当我听到曹师傅讲述的腌笃鲜,才明白了孙师傅的歉意所在。
02
曹师傅的218道笋菜
74岁的曹位钧,15岁入行,烧了整整60年笋菜。他虽然已很少下厨,但仍在安吉职业技术学院担任客座老师,传播推广自己亲手开创的百笋宴。
改革开放之初,外地客人往来日渐频繁,接待水平亟须提升。1987年,在安吉县天目山招待所当厨师的曹位钧,被所长派到杭州天香楼学习。从那时起,他意识到安吉最大的特点是笋子,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记录笋的做法。
曹位钧回忆,自己当时已经搜集了81种笋菜做法。后来,他又结识了同样研究笋菜的杭州餐饮协会秘书长吕继棠。吕继棠带他到浙江省图书馆,查阅宋代名僧赞宁和尚的《笋谱》。回到安吉后,曹位钧接连给吕继棠做了7天笋菜,每顿都不重样,让吕继棠大为赞叹。在他的帮助下,1991年曹位钧的第一本笋菜谱《竹乡笋菜谱》由西泠印社出版,共收录111道笋菜。
几十年后,曹位钧对这本菜谱的出版细节仍记忆犹新:“为了写清每道菜的配料和做法,我把所有笋菜都做了一遍,前后修改了5次菜谱。考虑到一些菜中笋子是辅料,最后收录的笋菜也由140道筛减到111道。”
搜集整理这本菜谱的过程中,便有人给曹位钧提议,仿照湖州百鱼宴,推出安吉百笋宴。1990年,安吉县举办首届竹文化节,由天目山招待所和安吉宾馆为500多位来宾制定的菜单便命名为“百笋宴”,这也是百笋宴首次面向公众。
1994年,县级国营企业全部解散重组,曹位钧从招待所所长位置下岗。下岗之后,他在孝丰开了一家主打笋菜的竹苑楼,由于味道好、装修风格前卫,生意异常火爆,百笋宴的名头也越来越响。2011年,他又出版了第二本笋菜谱《安吉百笋宴》,新版图书中笋菜的做法增加至221种。
笋子,本就是应季而生的鲜物,但历来嗜笋的人们,仍不断追寻着它的极致之鲜。美食家董克平发现,“要想得到竹笋之鲜,莫过于宋代林洪在《山家清供》中记录的傍地鲜了:‘夏初,竹笋盛时,扫叶就竹边煨熟,其味甚鲜,名曰:傍地鲜。’竹林里挖来鲜笋,就在竹林边用竹叶小火慢慢煨熟而食。清幽的环境,芳香的竹叶,让这样的竹笋吃法达到了即食之鲜的顶峰”。
当我询问孙曙庆,当地是否还有这种古老吃法时,他告诉了我一种名曰“孟宗笋”的原始吃法:“用泥巴将笋包裹起来,放在炭火之上,经过长期烘焖,放点蘸料吃。”
曹位钧告诉我,笋子还有一种极鲜的吃法,那就是收入百笋宴的“冰镇鲜笋”。“我们这里有一种叫黄泥拱的冬笋非常鲜脆,可以生吃,将笋壳剥掉,切成笋片后,像生吃海鲜一样,放在碎冰上,蘸着芝麻酱、海鲜酱、炼乳调配的料汁吃,非常鲜甜。这种笋必须马上吃,笋的最佳加工处理时间不超过两个小时。”单听曹师傅讲述,我便仿佛感受到那种来自笋片的丝丝清甜。
对北方人来说,笋衣的吃法更是闻所未闻。曹位钧拉着我到后厨找来几片笋衣。冬笋瘦小,最好的笋衣来自冬笋,谙熟笋子特性的大厨们,在每年的春笋季节,总会晒制一些笋衣。
图 / 摄图网
“把大个的笋剥壳洗净以后,放在水中煮大约半小时左右,取出后,用小刀在笋衣上竖直划一刀,将笋衣完整剥开。剥开之后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放在太阳下晒干,还有一种是放入烤箱烤干。干制的笋衣,捆好后挂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就可以了,食用时经过泡发,就能入菜。新鲜的笋衣,则一定要沥干水分放入冰箱保存。”
曹位钧告诉我,他每年都要晒四五斤笋衣,用来做笋衣炒韭菜、笋衣烧青椒、笋衣炒肉丝、笋衣烧麦这些经典笋菜。
笋饼,同样是曹位钧的拿手菜。厨师们烧制笋菜时,往往会剩下不少边角料,笋饼便将这些材料很好地利用起来。笋饼配料中的笋,只要新鲜,没有其他讲求,不过要做出最佳口感的笋饼,肉的选择很重要:“笋饼馅里面的肉用夹心肉,就是猪的前半身,七分瘦三分肥。我们以前是6两笋、4两肉,现在是3两笋、7两肉。笋放得多好吃,松口。”曹位钧说。
03
传说中的腌笃鲜
笋菜里面,以腌笃鲜最为知名,这道江浙沪一带的名菜,又以上海本帮菜的代表菜而闻名。在皖南,我向徽州大厨叶新伟请教这道菜的缘起,他的回答是,这道菜是徽菜老早在上海的遗留。
腌笃鲜,说白了,就是笋子炖咸肉,讲究的就是文火慢炖,这一点倒似乎与擅长小火慢炖的徽菜不谋而合。要知道徽商鼎盛时期,上海地区上规模的徽菜馆就有200多家。
至于腌笃鲜,究竟是放冬笋,还是春笋,向来说法不一。在曹师傅看来,新鲜的冬笋、春笋都可以,这道菜的重点在于,烧制时间一定要长,“正宗的腌笃鲜要做8个小时以上,才能成为一道完美的菜肴”。
“腌笃鲜现在为什么不好吃?就是因为急于求成。现在一般饭馆都怎么做呢?就是把咸肉切好,把笋切成块状,放在高压锅里,压30分钟就好了。这道菜的特点是什么?烧出的汤汁是乳白色的,他们加点奶粉,颜色也有了。”
曹位钧不但对这种快速省事的做法不满,也对很多饭店用高汤烧腌笃鲜的做法不赞同。“现在大酒店连素菜、螺蛳都用高汤烧,味道是好,但就是高汤味。每一样菜都有每一样菜的特点,鸡就是鸡的味道,鱼就是鱼的味道,笋就是笋的味道。”
一道理想的腌笃鲜,是将笋切成大块,先用咸肉肉皮、咸肉骨头、新鲜肉皮这些厨房废弃的边角料,加水煨6~7小时。文火慢炖,等咸肉和骨头的味道全部融入笋中,再把笋盛出来,去掉里面的骨头,经过长期慢煨,此时汤汁呈现一种自然的奶白色。然后将鲜肉或者咸肉,切成小方块,放一点色拉油,煸炒出油,再放一点黄酒,将笋连同汤汁倒入再烧一个小时。
经过8小时左右的炖煮,腌笃鲜才能呈现出完美的状态:“笋里面有肉的味道,肉里面有笋的味道,这种互相融合的味道就是腌笃鲜的味道。”
在曹师傅看来,灶具也影响着腌笃鲜的发挥。“现在的煤气灶,不是大火就是小火,焐不出好的笋。柴火灶烧旺之后,火力有个逐渐变好的过程:烧两三个小时后慢慢变成炭,从炭到灰,还有三四十分钟。腌笃鲜、烧羊肉,要好吃的还是用柴火灶。”
时代飞速变化着,食材、厨具,还有食客与厨师的心态,概莫能外。但好就是好,即使已成为传说,至少也为我们记录下以前人们对美食的那份尊重与虔诚。曹师傅告诉我,他现在仍在采访发掘安吉当地的小吃与饮食文化。
(本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第4/5期)
微信审核:同同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4 02:37 PM , Processed in 0.03391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