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进程的每一次重大变化都会对投资的底层逻辑带来颠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官方文件中的绝对高频词。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加大对中国硬科技发展的正面打压。2月初,美国众议院通过《2022年美国竞争法案》,授权政府拨款近3000亿美元用于半导体、汽车关键部件等行业的研发和补贴。2月7日,美国商务部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未经核实清单”,主要涉及生物、激光、光电、半导体、精密器械等领域,令中国进入这一名单的实体达到175家。
“中美对抗、科技封锁、举国体制的背景下,我们将迎来中国史上最大的科技泡沫。” 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曾在2020年8月做出这一论断。他认为,泡沫对推动技术革命和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近代历史上,真正的繁荣往往都在泡沫破灭之后到来,一定程度上,“泡沫是我们前进的方式”。
在近日出版的《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一书中,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特聘教授、作者文一指出:“错过了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的中华文明,只有在抗日战争和面临美国这种体量的超级大国的挑战与竞争环境下,才可能在国家组织、国防工业、核心商业技术、科技教育等方面获得高速向前的推动力、加速度和科技爆发力。”
在这本书中,文一教授跳出文化与制度陷阱,采纳“国家竞争体系”这个框架,对“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西方而不是中国”这个“李约瑟之谜”进行了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