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小老王平要开饭馆儿,可菜色太平庸。可巧,他楼下住着一位薛大爷,以前是鸿宾楼的厨师,尝过之后,给了孩子指点:老啊,你这菜得有自己的特色哇。
嘛特色呢?小老是回民,可天津卫遍地清真美食,牛羊肉的传统菜,大家都差不多。
此时,他想起了小时候老娘给炖的牛窝骨——就是课文里陈赓大将遇到的小红军,包里满是牙印那骨头。当年家里穷,吃不起好牛肉,老太太就买便宜的牛窝骨炖了,一家人解解馋。这东西,当时天津馆子里还很少见。
他炖了一锅,倒不难吃,可也就是个家常味儿。谁下馆子吃它呢?小老眼珠一转,有了一个大概也就他能想出的主意。
没过两天,附近一家中医诊所,老大夫看着她的邻居小老进来了,刚要开口问“哪儿不舒服啦”,小老坐下了,往桌上放了一沉甸甸的塑料袋。
“大夫,我没病。”他一指塑料袋里的生牛窝骨,“您帮我给它看看。”
“啊?”
世上哪有给牛骨头看病的!老大夫满心的不乐意,小老不慌不忙,跟大夫说了老半天,逗了会儿,老大夫给开了一个让牛骨头更香的药方儿:白芷、丁香、香叶,又加了点别的。
总之,炖牛窝骨变成了先蒸后炖,最后翻炒勾芡的红烧牛窝骨,今天的利德顺,几乎每桌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