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里,你心中一定盘旋着几个问题: 广东山珍海味这么多,凭什么盆菜是C位啊?盆菜那么粗犷,一点也不像精致的粤菜呀?它不就是各种美食装一盆嘛,为何不干脆一锅炖呐,搞这么麻烦做什么呀……
别急,让我慢慢和你说,盆菜的故事。
图/汇图网
是的,盆菜体量之大、用料之繁,确实带有北方饮食的影子。关于盆菜起源的说法很多,但大部分广东人,认为盆菜来自客家地区;许多粤菜馆,也将盆菜冠以“客家”两字。 客家民系,来自中原,主要居住在赣湘闽粤桂五地交界的丘陵地带。因祖上客居他乡,客家人非常重视传统,围楼、山村里皆建有大祠堂,但逢佳节、红白大事,宗族时常合力制作宴席,也就在历史的长河中,自然演化出了盆菜。
客家盆菜,充满了满满的乡土滋味。
摄影/吴学文 原始的客家盆菜,犹如农家宴席的大集合。顶层是虾仁与白斩鸡,接着是肉丸和炸鱼段;再往下是香菇和酿豆腐,以及切成方块的南乳焖猪肉;继续往下,可能是干鱿鱼和腐竹,以及必不可少的鲜猪皮,外加汤汁满满的萝卜。 这就是客家盆菜的摆放密码:越是清淡、彰显门面的菜,就越往上放;越是需要浸透汤汁的食材,就越往下。所以,盆菜越往下越好吃;一大盆美味放在眼前,不着急动筷子的人,十有八九是资深食客——盆底才是人间至味呀。
最早的盆菜,并非一副“看起来很贵”的模样; 它来自山村,一步步成长为饮食新贵。 图/视觉中国 盆菜就和客家人一样,自力更生、永不服输。上世纪60年代,许多客家人赴港打拼,盆菜迅速风靡香江。原本朴实无华的盆菜,在粤式海鲜文化的交融下,逐渐做出改变:用鲍汁调味,以生猛海味傍身,减少用盐、注重鲜味…… 我们熟悉(且馋)的现代版盆菜,就这样诞生了。后来,大陆经济起飞,盆菜又以全新姿态回到故土,占领广东乃至全国人民的餐桌,便是真正的“衣锦返乡”。客家盆菜,就这样“农村包围城市”,不仅达成蜕变,还夺得了年菜C位的霸主地位。
粤式海鲜,逐渐改变了古老的客家盆菜。
图/视觉中国
盆菜是怎样炼成的? 如今,盆菜就像年菜界的武林盟主,但凡它出现,必有大场面。其中的佼佼者,便是深圳下沙村一年一度的大盆菜宴。
深圳大盆菜宴,令人舌尖沸腾。
图/视觉中国 它通常在元宵期间举办。当天,来自全球各地的黄氏宗亲返乡祭祖,之后席开数百桌,每桌一个大盆菜,期间舞龙舞狮、炮仗齐鸣,堪称美食与民俗的乌托邦。
广东舞狮,岭南民俗。
图/图虫·创意 这种大型宴席,在广东叫做“围餐”,通常由专业的流动厨师团队制作;类似下沙大盆菜宴的规模,厨师团队动辄数以千计,这时候盆菜的制作流程就很重要了。 首先,要制定盆菜的食材,按“底-中-顶”三层构建风味。食材备齐后,就是连续几天几夜的备料大战,整个过程叫做“打盆”,让食材依次序烹饪、装盆,一点都马虎不得。
如果没有“打盆”,盆菜就会变成大乱炖; 粤菜的讲究,就体现在“打盆”的繁琐上。 图 / 网络 大盆洗净后先垫竹篦,防止糊锅(否则你就等着客人发飙)。最底层要码好素菜,萝卜、腐竹、白菜、油豆腐等都是常客;它们将静候小火慢炖,吸饱上层的浓郁汤汁,所以本身无需烹饪,码好即可。 中间层,盆菜的核心。山中的客家老乡,爱用南乳焖猪肉;城里的客家人,爱用焖烧牛腩,隔壁老广、潮汕人则偏爱脆皮叉烧或沙茶牛肉。总之,这层既要风味点满,更要夯实肚皮,还得提前制作;除了肉,这层也有酿豆腐的辅助——方方正正的,好打盆啊。
盆菜的中间层需提前制作,但无需过熟; 毕竟还有顶层汤汁,以及小火慢炖之力。 图/视觉中国
顶层,盆菜的门面。这年头做菜丰俭由人,但盆菜毕竟是菜之大者,没点精品食材镇场子,颜面上过不去呀;所以,什么鲍鱼海参金钱肚,花胶蚝豉白斩鸡,豪华的东西都堆上去。 当然,摆盘很重要。中间可以是西兰花,各种食材簇拥着它,摆成一座美味的圆锥宝塔。广东人讲究“意头”,顶层食材必须是双数,鲍鱼如果只有十一颗,客人又要发飙了……
粤菜忌讳“夺味”,味道无序混杂是不行的,
盆菜的堆叠,恰好印证粤菜的功夫所在: 食材相互衬托,“和而不同”,而非相互争夺。 图/汇图网 别急,打盆还没结束。最后一步,浇上浓郁的鲍汁。它以老鸡鸭、牛肉棒骨为底,加入瑶柱、火腿、海米等各种调味料,文火熬制数小时得到浓稠酱汁,构成了整个盆菜的味觉精华。啊,想想就流口水……
冷门小知识:鲍汁里头是没有鲍鱼的, 古时候鲍鱼不易得,鲍汁便是替代物。 图 / 网络 就这样,打盆完毕,盆菜上桌后继续小火慢炖,直到食材酥烂、汤汁绽放,每一口都是舌尖跃动的吉祥如意。切记,与好客的广东人学几句好意头,吃得宾主甚欢,才不会辜负盆菜师傅的辛劳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