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0|回复: 0

[哲史艺丛] 400年前的怪胎,如今被封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6 03:35 A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00年前的怪胎,如今被封神

 我是艾公子 最爱历史 2022-01-06 13:07


46岁的冯梦龙摊上大事了。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的一天,有几名男子来到县衙内告状。


他们说,自己的儿子都因为受到不良书籍教唆,以致沉迷赌博,严重的已经害得家徒四壁了。


几位状告人口中的不良书籍,是指冯梦龙早些年写的《叶子新斗谱》(现《牌经十三篇》《马吊脚例》),一本总结牌戏经验的游戏小书。


冯梦龙怎么也想不到,这本随手写的小书,会让自己惹上官司。


但这不是冯梦龙第一次,也不是他最后一次遭受舆论攻击。


自称“东吴畸人”的冯梦龙,一生之中,在封建礼教中奋力挣扎,行事狂放不羁,走到哪都能成为焦点,像极了明朝版的杀马特。


然而,正是这个不被大多数体面人所接受的“刺头”,却成为了照亮17世纪东方夜空的一颗璀璨流星。


9B6240D6-6512-439F-94BE-5EE0A4158D80.jpeg

▲冯梦龙。图源:影视作品剧照



ADE2B54E-774D-4056-81B1-CB108293F8C3.png


在这次被状告之前,冯梦龙已经遭到过士大夫的集体批判。


士大夫们说他“坏人子弟”。


那次被炮轰的,不是牌经,而是他整理编撰的民歌合集《挂枝儿》。


《挂枝儿》里边,有八成是反映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其中多数不是为当时人所“承认”的情感:要么是男女相悦时的偷情,要么是对负心人的谴责等等。


是谁人把奴的窗来舔破,眉儿来,眼儿去,暗送秋波。俺怎肯把你的恩情负,欲要搂抱你,只为人眼多,我看我的乖亲也,乖亲又看着我。

——《挂枝儿·私窥》


这些来自民间的俚曲歌谣,不管是在内容还是在形式上,都是那些饱读诗书、恪守礼教的文人眼中不入流的东西。


但这些作品出版后,竟意外地受到了民众的追捧,尤其是那些“不肖子弟”。


士大夫们可气坏了。随之,他们便对冯梦龙发起了舆论攻击。


冯梦龙对这些口舌议论,已经形成了免疫力。他压根就不在乎这些人怎么想。


于他而言,那些士大夫瞧不上他,他还瞧不上那些人呢。


对于那些死守礼法、内心不敢有半点“波动”的士大夫,冯梦龙认为他们的生活其实“很苦”。


在冯梦龙编写的笑话集《古今谭概》中,记录了一个跟理学创始人程颐有关的故事:


某日,皇帝一时兴起,便倚着栏杆去折下垂挂的柳枝。刚讲学完毕的程颐看到后,连忙上前说:“春天刚刚来临,不可以无缘无故去摧残柳枝。”皇帝听了这话,一下兴致全无,气得把柳枝扔到地上。


对此,冯梦龙是这样认为的:“遇了孟夫子,好货好色都自不妨。遇了程夫子,柳条也动一些不得。苦哉,苦哉。”


自宋明理学兴起以来,三纲五常与伦理道德对人的束缚渐深。而冯梦龙骨子里,对这些扼杀人性和生命力的条条框框,厌弃至深。


比起“理”,他更重“情”。


“天地若无情,不生一切物。一切物无情,不能环相生。生生而不灭,由情不灭故。四大皆幻设,惟情不虚假。”


他认为,情是万物的根本。


《挂枝儿》便是他在至情的状态下,一点一点辑录整理出来的。



509ECBED-9523-4A71-A6BA-1DB26B1734D3.png


冯梦龙年轻时,是个浪子。但正因为敢浪,才让他活出了另一片天地。


好友王挺曾说他“逍遥艳冶场,游戏烟花里”。


明朝中晚期,文人狎妓之风盛行。朝中政治腐败,满腹经纶之人反不得志,报国无门。于是,他们唯有青楼买醉,与其他同样不得志的文士以及颇有学识的名妓交往,谈论文学与政治,排解心中忧愤。


这一时期,江南一带商品经济发展,也使得民风逐渐开放。人的重利思想和感官欲望都在滋长,享乐之风十分盛行。


生于苏州的冯梦龙,不可避免地加入到这场市井体验之中。


9A4BAAD5-4930-48E0-921C-4E0F3334E170.jpeg

▲苏州相门。冯梦龙出生于长洲葑门一带。图源:摄图网


在秦楼楚馆里,他与数名女子交往密切,并逐渐发展为红颜知己。不过,他总是怀着平等、尊重的心态与她们往来,以真心换真心。


作为一名优秀的妇女之友,他善于倾听,总是能从女子的倾诉中察觉出人类最真挚的情感。而从她们的歌声里,也听出了许多故事。


冯梦龙把红颜们唱给他听的民歌一一记下,同时,马不停蹄地去搜集更多的民间小曲,对它们稍作润色后,便成了今日流传下来的《挂枝儿》。


在各种各样的小曲里,人类显得多么真实和可爱——有爱,有恨,有欲望。


俏冤家,我待你是金和玉,你待我好似土和泥,到如今中了傍人意。痴心人是我,负心人是你,也有人说我也,也有人说着你。

咱两个,说甚么心相对。常说道,有了我还有谁。哄得我上手时,你又把心儿昧。辜恩负意的贼,受了你许多亏。再不信你蜜罐里的砂糖也,棉花样儿的嘴。

——《挂枝儿·负心》


值得一提的是,冯梦龙对各种男女感情的感悟,并非只作旁观:他也是过来人。


别人看他浪,实则他用情极深。


他曾与苏州名妓侯慧卿有过一段情。两人初识不久,冯梦龙便被她清醒的头脑所折服。坠入爱河后,遂订下白头偕老的盟约。


但好景不长,正因为侯慧卿过于清醒,这段感情最后无疾而终——比起嫁给一名儒士,饱受世俗非议,还不如嫁给一个富商,轻松过活。


两人分手后,冯梦龙很受伤,专门写了套散曲来纪念他死去的爱情:


忽地思量图苟且,少磨勒恁样豪侠。谩道书中自有千钟粟,比着商人终是赊。将此情诉知贤姐姐,从别后我消瘦些。

这歇案的相思无了绝,怎当得大半世郁结。毕竟书中哪有颜如玉,我空向窗前读五车。将此情诉知贤姐姐,从别后你可也消瘦些?

——冯梦龙《太霞新奏·怨离词》(节选)


直到两人分手一周年之际,他还在感慨:


巧妻村汉,多少苦埋怨!偏是才子佳人不两全,年年此日泪涟涟。好羞颜,单相思万万不值半文钱。

——冯梦龙《太霞新奏·端二忆别》(节选)


“最是一生凄绝处,鸳鸯冢上欲招魂”,这段没有结果的爱情,让他痛彻心扉。


好友董斯张说:“子犹(冯梦龙)自失慧卿,遂绝青楼之好。”可见,侯慧卿当真是冯梦龙一生挚爱,情断后他连青楼都不去了。


如此至情之人,也难怪冯梦龙的作品中,总是把“情”放在了第一位。



E4E47022-D5A9-4257-A11A-8603C7C5BE6D.png


除了情歌和牌经,当时社会上对冯梦龙议论最多的,还有他的考经——《麟经指月》《春秋衡库》《四书指月》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明朝版《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之类的东西。


冯梦龙被状告的那一年,已经46岁了,那会儿他正好受邀前往黄州麻城讲学。这些考经,就是他讲学过程中写下的。


冯梦龙给别人讲什么?


讲《春秋》,他的老本行。


出生于儒士之家的冯梦龙,年幼时,父亲曾给予他很高的期待,希望他走上传统的读书中举道路。于是,他自小跟随王仁孝学《春秋》,认真学习了包括《春秋》在内的各种儒家经典,只要遇上有识之人就要去请教。这一读,就是二十多年。


但上天并没有眷顾他的勤奋。从青年开始,冯梦龙的考学之路就不顺利,屡屡落第。


是他学得还不够吗?


当然不是。


凡是与冯梦龙有交往,或是听过他讲学的人,无不称赞其才华出众:


早岁才华众所惊,名场若个不称兄。

一时文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

——文从简《赞冯犹龙》


有人推测,冯梦龙一直落榜,除了命运对他的垂青不够,也许,还跟他的各种“奇葩事迹”有关:他整日流连烟花地,又擅长赌博、行酒令等民间娱乐活动,横竖都不像一个在封建礼教和科举制熏陶出来的正统文人,这大大影响了他的风评。


77DB928F-25F7-43EF-9D72-ED215CA1E999.jpeg
▲冯梦龙纪念邮票。图源:网络


清代文学家褚人获曾写过一桩冯梦龙的逸事:


冯梦龙与几个年轻人饮酒时,行起了酒令,规定酒令里要满足花名、人名、回文三点。


第一人说:“十姊妹,十姊妹,二八佳人多姊妹,多姊妹,十姊妹。”


第二人说:“佛见笑,佛见笑,二八佳人开口笑,开口笑,佛见笑。”


轮到冯梦龙,他说:“月月红,月月红,二八佳人经水通,经水通,月月红。”


年轻人面面相觑,一时语塞,只能乖乖饮酒。


虽然无法确定这则逸事的真实性,但冯梦龙给大众的印象,大概是非一般的“俗”,非一般的怪才。


不管因为什么,没考上就是没考上。冯梦龙是否会因此忧伤,不得而知,只知道他并没有白白浪费自己的一身好本领。


在他编的考经中,有着相当清晰的应试思路:


今将一经始末,自周而下,总载首帙,使人一览可尽;其每年止录某君元年、崩卒之类,以备查阅;若经中无事者,则并省之。

——冯梦龙《春秋衡库·发凡》


熟悉的考试提纲味道扑面而来,有没有?


当时,不少学子看了他的书,都达到了快速记忆的目的。冯梦龙因此帮助不少人成功中第,成为“高考名师”。一时之间,洛阳纸贵。


这就是用魔法打败魔法。虽然自己没考上,但我的学生考上了。


从治学到讲学再到写考经,一路以来,冯梦龙都很重视学问的实用性。这一直影响着他的写作生涯。



12C2B305-F4B4-429B-8F6E-279872FA2F30.png


冯梦龙本人屡试不中,想要通过做官去改变社会的路,被堵住了。此时,若还不死心,对改造社会、启发民智仍有执念,便只能靠手中的笔。


于是,“三言”出现了: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这些来自现实生活或前人小说的故事,经过冯梦龙不同程度的加工整理,成为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篇章。冯梦龙深谙在故事中讲道理的技巧,故事讲着讲着就金句频出:


“毁誉从来不可听,是非终久自分明。”

“世人大多眼孔浅显,只见皮相,未见骨相。”

“要人知重勤学,怕人知事莫做。”

……


他在通俗文学上的投入,因此获得巨大成功。


通过一则又一则的通俗故事,针砭时弊,讽刺酸腐,展述自由,为的是让更多人意识到社会上的种种不妥,并予以反击。


尽管,这种讽世劝善又成为了三纲五常以外的另一种形式的“教化”,但终归,还是与日益僵化的理学有着极大的不同。


8D82D5AB-0CCD-4580-AADC-7F21E7CE175A.jpeg
▲冯梦龙故居。图源:图虫创意


在那样一个时代,遥远的欧洲,正展开着种种与人文主义相关的讨论。而在大明帝国,所幸,也有着冯梦龙这样的“畸人”,发出追求人性自由的呼声。


至于那些始终围绕在自己身上的是是非非,一笑置之是他最常用的方法。


一笑而富贵假,而骄吝伎求之路绝;一笑而功名假,而贪妒毁誉之路绝;一笑而道德亦假,而标榜猖狂之路绝……则又安见夫认真之必是,而取笑之必非乎?非谓认真不如取笑也,古今来原无真可认也。无真可认,吾但有笑而已矣;无真可认而强欲认真,吾益有笑而已矣。

——冯梦龙《古今笑·自序》


万事万物,难辨真假。既然如此,不管三七二十一,笑了再说。


反正,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时间,定会给出公允的答案。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明]冯梦龙著,魏同贤主编:《冯梦龙全集》,凤凰出版社,2007年
聂付生:《冯梦龙研究》,学林出版社,2002年
马步升、巨虹:《冯梦龙》,江苏人民出版社,2015年
徐朔方:《徐朔方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
张俊纶编著:《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小传》,崇文书局,2019年



- END -
作者丨软瘪瘪的喵
编辑丨艾公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11 01:11 PM , Processed in 0.0806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