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0

[哲史艺丛] 日本在公元前三世纪为何一夜暴富?跟随考古的脚步,看看弥生时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15 01:0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本在公元前三世纪为何一夜暴富?跟随考古的脚步,看看弥生时代

 文史君 浩然文史  2021-12-14 07:30

IMG_6980.JPG

日本弥生时代的典型器物——铜铎


在日本史研究中有很重要的一环常常被人们忽略,那就是弥生时代。弥生时代让日本完成了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飞跃。在弥生时代,即公元前三世纪前后,原本发展缓慢的日本原始社会突然一夜暴富,飞跃进全新的农业社会。通过对大量出土文物和遗址的深入研究,日本考古学家认为,弥生时代的跨越根本在于中国秦汉时期的移民入岛。他们带来了大陆先进的农耕文明,给日本列岛带入了全新的经济生产方式,从而根本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今天,我们将从日本弥生时代遗址着手,考究出土器物,推演经济形态与社会组织形式,窥探日本文明早期的历史场景。


IMG_6981.JPG

大英博物馆藏日本弥生时代陶器


引言


首先,我们明确什么是弥生时代:弥生时代,起源于九州北部,尔后快速向东发展。代表弥生文化的是农耕、金属器具、弥生土陶器等。金属器主要有祭祀用的青铜器和农耕生产用的锹、镰等铁器。弥生后期,日本有了制造金属器的能力,形成以西部为中心的铜剑、铜镡文化圈和以近畿为中心的铜铎文化圈。这时,它们作为利器的功能往往被忽视,更多地被用于祭祀和装饰,并成为权威的象征。


显而易见,日本在弥生时代进入了文明时期,经济上出现了农业,手工业,青铜铸造业,社会组织形式上出现了明显的阶级分化,考古学中的“古国”在此时可能已经出现。


IMG_6982.JPG

吉野里历史公园,日本规模最大的弥生时代环濠部落遗迹


二、农业作物


据考古资料,日本的水稻农耕从绳文时代就已开始,“至迟在绳文晚期九州地区已经出现水稻农耕”。“在弥生文化的数千处遗址的粗陶上,屡屡发现有稻谷的压痕和碳化的稻谷颗粒, 这意味着水稻农业的出现。”


正是因为农业的出现,日本社会较为低级的社会组织形式——村落形成了。在弥生时代水田耕作的面积较小,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为了引水灌溉、开荒种粮,日本人由原本的分散居住开始聚居。这样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就由采集、狩猎向农耕社会转变,从山林、海滩向低洼地移动,很多人集居在一起,形成了村落。


随着生产规模即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小的村落慢慢地形成大的村落,就出现了村落首领,他们掌握了很多的稻田,统一安排稻田耕作,水利、灌溉技术进一步提高,规模也进一步扩大,同时使用铁制工具,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初期的社会组织形式因此出现。


三、水田


日本初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大规模的水田遗迹(静冈登吕遗址), 是在1943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但当时的发掘工作由于战争而中断。战争结束后,1947—1950 年又对该遗址进行了大规模地发掘, 从而拉开了日本大规模水田遗址发掘的序幕。现在, 日本已发掘了百处以上的弥生时代水田遗址,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日本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水田遗迹是在日本西部的北部九州, 年代为绳纹时代晚期( 公元前30 年以前)。进人弥生时代以后, 水田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 除了北海道之外稻作农耕已遍布整个日本。


IMG_6983.JPG

日本弥生时代登吕遗址复原的水田


水田的大规模出现,意味着农业在日本境内的推广,而数量众多的田地的耕作需要大量且集中居住的人口,因此村落规模进一步扩大,并有向早期国家形态的发展的趋势。


四、农业生产工具


日本弥生时代的农具, 以木制为主, 另外有一定数量的铁、铜、石制农具。


在日本诸多遗址出土过不同形状的木质锄头,可见在弥生时代日本的农业生产工具已经有了初步的根据用途不同所进行的有意识的划分。


青铜农具在日本被称为铜“锹先”,实际上都是锹(在中国古代被称为“插” 或“粗” 等。)的铜质凹口刃部。年代从弥生时代中期后半开始出现, 到晚期后半时较多。这是一种小型锹, 刃部最宽的为9.3、最窄的为8厘米。


IMG_6984.JPG

日本弥生时代铁农具


铁农具在日本被称为铁“锹先”或“锄先”。它是用长方形的铁板将两端反折回来而成( 图2),并套在木锹和木锄的前端使用。其日本弥生时代的铁刃口一般宽10-13、长4-8厘米。铸造铁刃口的年代为弥生时代中期至晚期,而锻造铁刃口的年代为弥生时代晚期出现, 古坟时代前期盛行。


这种铁锹从形制上观察, 它是日本特有的, 并且可能是模仿铜锹先的形制变化而来。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种特殊的形制, 其原因可能是当时的日本受到冶铁技术的限制, 制造铜锹先那样复杂的形制有一定的困难,因而才出现这种形制。


青铜农具和铁农具的出现说明日本已经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具有了初步的文明形态,而金属农具的产生是农业生产的需要所推动的。由此可见当时这种以农业生产为主的经济形态促进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五、水田灌溉系统


在日本, 当最初的水田出现时就已经伴随有堰和水渠了。在绳纹时代晚期, 用水渠引水、用堰来分水、用田埂保水这一组灌溉水田的技术, 以及伴随着有一定功能分化的农具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农耕体系传播到了日本。其最初登陆的地点是在九州北部。例如, 在九州北部佐贺县的菜烟遗址, 发现了目前最早的水田, 并伴随有宽0.5—1.35 米的水渠。到了弥生时代的早期前段, 在该遗址中又发现有宽1.5—3.5、深0.2—0.5 米的水渠, 在水渠中有用木板和圆木桩构筑, 其间用木材、板材和木制品填塞而作成的堰。水渠两侧的田埂用木板和木桩两面加固, 水田就在水渠的周围展开。这些水田、堰和水渠坐落在丘陵夹峙的谷底低地谷口部。推测可能是在谷头部的涌水处开渠导水, 再通过堰来分水。


IMG_6985.JPG

日本弥生时代农业场景想象图


在日本弥生时代, 水田灌溉系统的规模都较小, 作为同一组单位水田的灌溉系统在中小河流、即河流的支流就完结了, 这种灌溉在河川之间并不连结或发生关系。也就是说, 日本弥生时代只存在小型的灌溉系统, 并且是每条河流独立的、个别分散的。这种水田灌溉系统的普遍存在, 除了有技术方面的原因之外, 还反映出当时日本社会集团间关系。这种在同一个小型的水田灌溉系统内的不同水田群之间彼此存在着利益关系, 在它们的背后应该存在着一个有共同利益关系的人类集团。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分散的人类集团最终形成了早期的国家形态。


IMG_6986.JPG

弥生时代人的装束复原想象


文史君说


综上所述,通过对日本弥生时代考古发现遗迹、遗物的研究,尤其是其中农作物残留、农业生产工具、农业生产配套设施的研究,我们可以窥探日本在文明早期的社会生活场景。因农业生产的需要,人类起初利用木料制造简易的生产工具。后来或许是因为开垦面积的扩大或是人口的增加,用简陋的工具进行农业生产不足以承担繁重的负担,因此对于金属冶炼技术的掌握,大大提高了原始居民的生产力。


IMG_6987.JPG

日本弥生时代的聚落环壕,可以起到防御作用


独立的人类个体难以抵抗自然力的侵袭,农业生产促使一个集中的,有力的,统一的人类集团出现,这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不断激发着日本社会内在的动力,朝向一个统一的集中的政权发展。我们尚不能确定在弥生时代日本是否已经出现古国,不过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正是日本人在弥生时代文明因素的积累,迎来了接下来具有更加辉煌的日本文明的古坟时代的到来。


参考文献:


成春友,汪捷:《日本历史文化词典》,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


王勇:《日本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罗二虎:《中日古代稻作文化──以汉代和弥生时代为中心》,《农业考古》2001年第1期。


川越哲志,韩国河:《日本弥生时代初期的铁器研究——以川越哲志氏的研究为中心》,《江汉考古》2001年第3期。


金关恕,郑若葵:《日本弥生时代的祭祀和稻作农业》,《农业考古》1991年第1期。


(作者:浩然文史·召燕不读书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12:41 PM , Processed in 0.0590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