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丨“网红”医生丁志祥:“蛙跳正骨”有绝招
【新民网·最新报道】他不是顶尖医学大咖,却是患者心中的“牛人”。他是丁志祥,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管技师, “上海市十佳医技工作者”获得者。 他“半路出家”,自创“丁氏蛙跳正骨法”,动作姿态独特,效果立竿见影;他从病人角度考虑,用材料不唯价格高低,而是论症下“料”;他人瘦声大,幽默健谈,患者和家属常常被逗得破涕为笑。 图说:丁志祥仔细查看病人骨伤情况 “技术狂人”取各家所长 今年67岁的丁志祥从医45年,但干骨科跟石膏打交道,算是半路出家。“我最早在放射科工作,那时候医院没有这么大,晚上值班,旁边就是骨科医生,他们有时候忙不过来,就叫我‘来来来,小丁来帮个忙’,于是我给他们打打下手,自己慢慢也学会了。”丁志祥说,他相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后来,他的机会来了。 石膏室缺人,丁志祥成了不二人选。有了给骨科医生帮忙“帮出来的经验”,丁志祥一上手就能干,加上在放射科工作对人体解剖十分熟悉,便就此“转行”了。 肯钻研又有股韧劲的丁志祥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痴”。他利用休息时间到各大医院学习石膏技术、手法与复位术,吸取各家长处,再结合实践中的临床操作经验,总结出了一套手法。 他自创的“丁氏蛙跳正骨法”常被人围观,一度让他成了“网红”。“一摸、二拉、三复位”,他果敢而温柔的手法让错位的骨头归位,让刚刚还疼得呲牙裂嘴、挂着眼泪的病人长舒一口气。 图说:“丁氏蛙跳正骨法”的诀窍:“一摸、二拉、三复位” 他大胆革新石膏固定法,废用8字绷带法、石膏悬垂法,让病患最大程度获得自由活动的空间,最大程度为病人节省费用。常有年轻后辈专程来向他学习,他也不吝分享,“这些手法的精髓还是要自己钻研和领悟。” 坚持运动保持体力 拥有骨科“金字招牌”的市六医院,骨科门急诊量惊人。无论门急诊,凡是需要打石膏的病人,都会到石膏室“报到”。 工作日的上午,石膏室里病人不断。从早晨7点半开始,丁志祥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扶正、复位、固定、包扎。他保持弓步,时而弯腰、时而半蹲,快速移动到石膏操作台,再大步回到病人身边。一个上午,连水都没喝一口。 图说:刚看完一位病人,丁志祥才腾出空喝上一口水 “正骨”不仅是技术活,还需要充足的体力。丁志祥人瘦,但力量上不输二十几岁的小伙儿。“我们两个人(给病人)掰,他常常被我拉过来,动作也比不上我这个老头子灵活。” 原来,丁志祥热爱运动,尤其是中长跑,年轻时曾参加过全市卫生系统的体育比赛,还拿过冠军。丁志祥还钟情武术,常在医院小花园里打上一套拳法。 “丁氏蛙跳正骨法”中跳起向下发力的那招,正是受到了少林拳的启发。 为了保持良好的体力,丁志祥每天背包步行一小时、约5公里来上班,休息日就在小区练习冲刺跑,既能锻炼肺活量,又对心脏有好处。 善于沟通是法宝 小学生摔伤了胳膊,躺在治疗床上,紧张又害怕,一直央求爸爸带他回家,甚至控制不住大叫起来。丁志祥仔细询问情况,习惯性地把左手搭在小患者的肩上。他说,这是要给患者一个暗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会竭尽全力。 准备阶段,丁志祥不忘反复叮嘱:“放心放心,没事的,不过疤痕是会有的,要有心理准备。骨头会慢慢长好的,你们家长要当心……”治疗过程中,丁志祥提高了音量,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甚至有些严厉:”小朋友不要乱动,不要动!” 很多人说,这个医生嗓门大,“一直哇啦哇啦”。的确,给患者治疗时,丁志祥的嘴几乎一刻不停。 32岁的小伙子跑步致旧伤复发,有些垂头丧气,丁志祥便聊起自己37岁还拿长跑冠军,鼓励对方的同时,不忘指导避免运动伤害的方法;女学生手臂骨折,妈妈心疼孩子,竟自行解开了绷带,丁志祥批评家长毫不留情:“瞎搞,又让孩子遭一次罪!”随后又细心叮嘱注意事项。 在丁志祥看来,医患之间的问题主要是沟通不畅造成的。“只要说清楚了,基本上病人是能够理解的。理解了,就会配合,治疗就更顺利。” 图说:丁志祥为病人上石膏 丁志祥时刻为患者着想,使用石膏材料,能用便宜的,就绝不用贵的。手部受伤,他会用普通石膏,而脚要用来走路的,他会给患者选择价格贵一些,品质更好的石膏。有病人家属从绍兴慕名前来找他咨询,他直截了当说“没必要”,因为与其冒着转运恶化的风险,不如花全部精力于保守治疗稳定病情。 病人和家属的一句“这个医生良心蛮好的”,让丁志祥收获了一份认可。他总说:“只要体力允许,我就多做做。病人开心,我也开心!”(新民晚报新民网 李若楠/文 蔡黄浩/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