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宝西路某小区。
朱伯明,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家里,常常有年轻人上门拜访。
有的女孩子,来的时候好好的,走的时候却哭哭啼啼,一步三回头…
有的男生,来过之后,心里空落落的,晚上睡不着觉,才过了三天,就连夜从杭州开车过来。
凌晨两点,他给老人发短信:我就在您家楼下,让我看一眼行吗?
还有个女生,人没来,电话先来了:朱伯伯,你接了这个活儿就没有回头路,你如果做坏了,我真是杀了你的心都有!
他们,都是“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这里,为的是“治病”。
只不过,他们的“孩子”不是人,不是猫猫狗狗,甚至不是什么有生命的东西。
而是,玩偶。
朱伯明小小的工作间里,有数不清的玩偶。
这个叫小慧,24岁,属于一个25岁的女孩。
这个叫熊头,27岁,属于一个34岁的男生,男生每天把它放在床头。
这个叫牛牛,25岁,是一个27岁女孩的,跟男朋友分手了以后,她抱着牛牛哭了一个晚上…
这个叫小熊,63岁,属于一名66岁的资深摄影师。
她说,全世界有12种熊,她拍过7种。这一只是父亲在德国展览会上买给她的,是父亲留给她的唯一的礼物。
父亲已经去世了,这只熊陪伴了她63年,寸步不离…
这些玩偶,个个都是主人的心肝宝贝,经年累月,脏了,旧了,嘴巴开线、四肢断裂,掉毛、填充物干瘪…
主人不肯舍弃它们,他们打听到,上海有个退休老人,开了一间“娃娃医院”,专门修复玩偶,想方设法送过来…
但“医治”,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修玩偶,也讲究“修旧如旧”,几乎所有的客户都有一个要求:它得像以前那只。
玩偶磨损的情况不同,修复的价格,也从数百元到数千元,有的甚至上万…
可以说,相当奢侈。
拿到玩偶,朱伯明会先跟对方沟通:要不要清洗?
得到肯定回答后,他就开始一连串熟练又细致的动作:毛刷沾上用中性清洁剂,轻轻洗刷,来回数十次,才能把附着在玩偶上的脏东西分解出来。
洗干净后,让娃娃自然悬挂在衣架上,用吹风机吹干。
还要冷热风交替,使娃娃不易变形。
再下来,是配线,配布料,配纽扣…
但这些玩偶都“上了年纪”,要去配十几、二十年前的材料,几乎是天方夜谭,朱伯明只能多跑几家店,找相似,运气好,能匹配上七八成。
他修过最老的,是一个70多岁的熊,它属于一个90岁的老奶奶。
那是民国时期的玩偶了,衣服上已经是一层黑色,胳臂腿基本上是耷拉下来的。
恢复也不是一下子恢复,老奶奶一点点回忆,想起来一点,就补充一点,朱伯明就一步一步还原…
修玩偶,又不仅仅是修玩偶…
有一次,直播清洗玩偶,当朱伯明把玩偶的脸放进脸盆时,对方叫了出来:救命,它会淹死的!
他赶紧把玩偶竖起来。
还有的个客户,看到他给玩偶开膛破肚,尖叫道:它会痛的!
他连忙安慰:不怕,这是微创手术。
有的客户,送了玩偶过来,要求先给自家的玩偶找几个伴儿。
有的客户,会要求他晚上给玩偶盖被子,旁边还要放个温度计,怕玩偶着凉…
还有的客户,会提出修复以外的要求:带“孩子”去看看上海的风景…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情节有点瘆得慌,但朱伯明总能处之泰然。
他常常和这些玩偶对视。
他说:我相信它们是有生命的,它们的灵魂就在我的旁边,我能感受得到。
使用道具 举报
由腾讯新闻出品的《和陌生人说话》第4季第3期,讲述的是“玩偶医生”朱伯明和客户的故事。
事实上,朱伯明的故事此前已被各大媒体报道,还上过央视,有人赞他治愈人心,也有人质疑他收费太高,价目不透明…
而这一期节目,最打动我的,却是那些客户的故事。
老实说,在此之前,乌鸦没有想过,有这么多人,会给玩偶赋予生命…
修娃娃,就像一把一把钥匙,开启了一个一个人心里的锁。
天南海北寄来的旧娃娃,每一只,都有“病历”。“病历”上,主人们诉说着他们的故事。
有个男孩说:
1998年,我五岁,爸爸用自行车把这只小虎带到我家。那时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四五百元,这只65元的小虎,算是家里的一样奢侈品。
后来我去瑞士读博士,小虎也跟着我第一次踏出国门,它就像我和家乡的一个纽带,让我时刻感受到,家人就在我身边。
有个女孩说:
这只泰迪熊22岁了,是我自己念大学的年代,用勤工俭学的工资给自己的奖励。
现在我有了女儿,我跟我女儿说:其他玩具妈妈都可以跟你共享,但唯有这个泰迪熊,它是只属于妈妈的。
还有个男孩说:
四五岁时,父亲意外离世,母亲把和父亲有关联的事物都收了起来。直到偶尔一次,母亲收拾东西时,我一眼看到小灰,我就再也没有跟它分开过。
表面上看,是我把它当成了儿子,但是冥冥之中,是我补偿给它,我缺失的父爱。
玩偶承载的是主人的过往,是不舍得忘记的童年,青春,是不舍得放下的感情,或温馨,或伤感。
只不过,悲伤的故事占了大多数…
而修复就是一场治愈之旅,是他们想要穿越到某一个生命的时刻,找回那段回忆,抱抱当年的自己…
一名90后女生,最好的朋友,是一个叫咪咪的小熊。
作为独生子女,女孩的童年有些孤独,但幸好,咪咪一直陪着她。
女孩说:它就像树洞,随便什么话都可以跟它讲,不用担心它把秘密漏出去,它永远属于我,永远不会离开我。
四五岁的时候,女孩和小伙伴一起玩。一个小男孩,喜欢玩打针游戏,拿咪咪当病人,直接用牙签当针,戳了一下…
女孩没来得及阻止,咪咪的屁股上被扎了一个洞。
这件事过去16年了,但至今女孩提起,还是懊悔不已:我最好的朋友受伤了,我怎么能无动于衷?哪怕再晚个两秒钟,我就能把他手按住…
其实那个洞不大,只有1.5毫米,不仔细看,根本找不到。
但,那个洞在女孩的心里。
时隔16年,她终于解了心中的结。
修好咪咪的那一天,她说:没有保护好它,我愧疚了16年,现在终于能把这个沉重的包袱卸下来了。
在另一个家庭,玩具熊囡囡,则承担着“和事老”的职责。
女孩小谢,和妈妈一起住。两人感情很好,但生活难免会有摩擦。
有一次,她们为了一点小事吵架,僵住了。女儿不知所措,知道惹妈妈生气了,但是又觉得自己没有错…
而这时,妈妈抱着玩具熊囡囡过来,用小熊的口吻说:姐姐不生气,都是妈妈不对,打死她!
妈妈借小熊,率先打破了僵局,一下子化解了所有的矛盾。
从此,这个小熊就会“说话”了。
它成了母女之间的调和剂,对彼此想说又说不出口的话,都可以由它的嘴巴说出来,语气一下子就温柔俏皮了。
有什么不愉快,借着它的嘴大声喊出来,还特别解压。
母女俩觉得:只要我们活着,只要我们小心翼翼保护它,它就可以陪我们到世界的尽头。
找人修复小熊,就是为了让它坚强地再待很多年。
还有一个女孩,父母离异,她被判给父亲。
她特别喜欢闻着妈妈的味道入睡,一下子要跟妈妈分开住,怎么办呢?
于是,她把兔子玩偶放到妈妈那里,放个三四天再带回来,兔子身上就会有残留的妈妈的味道。
就这样,兔子玩偶一直在妈妈和她之间,来回漂流…
后来,女孩妈妈在高速上遭遇车祸,去世了。
女孩到处找人想办法,她要把妈妈身上的味道保留下来…
这怎么能办到呢?
后来朱伯明帮忙联系到专门研究气味的大学实验室,求他们帮忙模拟气味。最终帮女孩模拟了一个近似的味道,能维持3-4年。
这个兔子玩偶叫田田,这个女孩现在也有了女儿,女儿也叫田田。
刚看这个故事的开头时,乌鸦曾有过疑问:几十块钱的玩具,有必要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去修吗?
这算不算是恋物癖?算不算是心理问题?
但看完这些故事,我逐渐理解,每一个玩偶背后,都有一颗柔软敏感的心,不肯粗糙敷衍地对待人生…
正如主持人陈晓楠总结的: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会把一段回忆,一种情感,深深地投射在一个老物件上。一张老照片,一个老怀表,一个旧得不能再旧,可你就是不舍得丢弃的衣服…谁的人生当中,没有几件真爱之物呢?
片中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人居然想要修复一件枕巾。
睡的时间长了,它有了特定的凹凸形状,渐渐长出“眼睛”“嘴巴”…
它一定是陪伴主人经历了难忘的岁月,主人才如此不舍。
或许从这个角度看,一条毛巾、一个背包,一个杯子,也都有生命啊…
长按保存今日份推荐
- 每天遇见一部好片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7 10:05 AM , Processed in 0.09626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