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3年十月,刚刚参加了抗日援朝战争的戚家军回到了国内驻地,蓟镇总兵王保就把戚家军官兵骗到了演武场。紧接着,蓟镇总兵王保命手下向戚家军官兵亮起了屠刀,现场血流成河。根据《明实录》和《朝鲜实录》的记载,蓟镇总兵王保杀害了3300多名戚家军官兵,幸存的戚家军官兵被遣送回原籍。戚家军,中国军事历史上一支百战百胜的钢铁雄师。倭寇肆虐东南沿海,戚继光高举抗战大旗,率领以浙江兵为首的戚家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东南沿海的安全。日军入侵朝鲜,戚家军官兵又一次拿起武器,为了国家的安危奔赴前线抗战。这些在战场上幸存下来的戚家军官兵,是戚家军作战的“精华”,更是国家需重用的栋梁。然而,参加抗战的戚家军官兵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没有牺牲在抗击倭寇和日本正规军,抵御外侮的战场上,却倒在了明朝朝廷派来的蓟镇总兵王保的手里。那么,明朝为何要杀害抗日有功的戚家军官兵3300多人?这可是亲者痛,仇者快的事情。第一,从直接原因看,平壤战役后,李如松没有给戚家军记功,明朝朝廷拖欠戚家军官兵的工资,戚家军官兵讨薪闹事,蓟镇总兵王保杀害戚家军官兵3300多人。16世纪末期到17世纪初期,明军采用募兵制征召的基层士兵,其年薪为18两银子。东征朝鲜时期,为了鼓舞将士的士气,明军士兵的薪资有很大提高。宋应昌就曾说过:“沈茂浙兵俱系招募义乌等处之人,与吴惟忠兵无二……以上各官兵俱系远戍,似宜一视同仁,俱照南兵事例,每名月支粮银一两五钱,行粮盐菜银一两五钱,衣鞋银三钱,犒赏银三钱,共三两六钱,将官、千、把总等官廪给,各于原支数目外,量加一倍,以寓优恤之意。”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戚家军发放薪资应一视同仁,按照明朝南兵的工资条例,每个月发放三两六钱银子,而千总、把总等军官的薪资,在原有的数目上提升一倍,以显示朝廷的优抚之意。按照宋应昌提供的史料线索,明军戚家军入朝作战的普通士兵,其年薪大约在43两银子。比国内军队高出1倍以上。军官也能得到“将官、千、把总等官廪给,各于原支数目外,量加一倍”的待遇。这种优厚待遇在宋应昌在职时期能得到维持,宋应昌被朝廷撤职后,戚家军官兵的薪资就无法正常发放了。上图_ 吴惟忠(1533年~1611年),字汝诚,号云峰平壤战役期间,戚家军官兵在吴惟忠的指挥下浴血奋战,但战后事先允诺的战功奖励却迟迟没有兑现。宋应昌就曾说过:“平壤首级大功未赏,各军志意似不如前,是人事不在我……幸相公留意焉。”一句“平壤首级大功未赏”,道出了戚家军官兵心中的无奈。宋应昌本想找内阁首辅王锡爵解决此事,但王锡爵已经辞职,戚家军官兵奖励被拖欠的事情就不了了之。上图_ 李如松(1549年-1598年5月8日),字子茂,号仰城朝鲜方面表示:“当初南兵先登有功,而李提督不为录功,是以南兵多怨对者,拿致提督之旗牌(官名)数罪枭首,故提督以为乱兵。”这个南兵为戚家军,此话含义是:戚家军在平壤之战中有功劳,而李提督(李如松)没有给戚家军记录功劳,导致戚家军士兵对李提督不满的人很多。李提督认为戚家军对李提督不满意的人为“乱兵”。李如松没有给戚家军记功劳,戚家军不满,李如松认为戚家军对李如松不满的官兵为“乱兵”。而李如松又是明军的高级指挥官,代表朝廷。戚家军和朝廷的矛盾,在平壤战役结束后就已经产生了,再加上戚家军的银两工资被朝廷拖欠,戚家军自然会找朝廷讨说法。而这个“讨说法”在明朝蓟镇总兵王保的眼中,就成了所谓的“兵变”,王保代表朝廷,将戚家军官兵残酷绞杀。首先,政治博弈,明朝朝廷借杀害戚家军这事情进一步消除戚继光势力在朝廷内的政治影响,巩固万历皇帝至高无上的皇权。万历初期,戚继光和张居正关系不错。由于万历皇帝在掌握实权后对张居正展开大清洗,戚继光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从京畿重地调到了广东担任总兵。然而,由于明朝后期像宋朝那样猜忌将领,万历皇帝对戚继光依然不放心。1585年,戚继光被弹劾,回乡后不幸去世。戚继光走了,戚家军作为武装力量依然出现在明朝军事的舞台上。1592年抗日援朝战争爆发后,戚家军奔赴前线抗战,在平壤战役中浴血奋战。戚家军的抗战重创了日军,也让明朝朝廷内对戚继光不满,警惕戚继光势力翻盘的政治势力大为紧张。李如松不给戚家军记功,其很有可能就有对警惕戚家军和戚继光政治势力在朝廷内翻盘的原因,明朝不给戚家军发工资,很可能也有对戚家军、戚继光不满的原因。由于张居正去世后,否定张居正成为明朝万历皇帝的“政治正确”,戚家军抗战立功,明朝打压戚家军,以及打压和张居正有关的戚继光政治势力也就成为了明朝的“政治正确”。因此,明朝蓟镇总兵王保对戚家军的残酷绞杀,其背后是明朝朝廷对戚继光势力的进一步大清洗。而万历皇帝很可能是这次残酷绞杀的最高策划者,或者是默许者。对于万历皇帝而言,万历绝不允许任何与张居正,戚继光有关的政治势力翻盘。而戚家军抗战立功,是戚继光势力很好的翻盘机会,万历很有可能借此机会,对戚家军展开绞杀,进而消除朝廷内的“戚继光影响力”。上图_ 万历皇帝,朱翊钧(1563年—1620年),即明神宗其次,戚家军被屠戮反映了明军内部的党争问题。蓟镇总兵王保屠杀戚家军,是明朝戚家军和其他地方军队矛盾的缩影和真实体现。嘉靖时期,明军戚家军迅速崛起,在抗倭和抗击蒙古的战斗中屡立战功,引发了北兵派系的不满。由于戚家军战功赫赫,北兵派系必然想尽一切办法消除戚家军南兵的影响。在平壤战役中,李如松是北方将领,而戚家军是南方的军队。由于南北军队的矛盾,李如松不愿意承认戚家军的功劳。宋应昌走后,明朝更是断绝了戚家军的工资,直至对戚家军展开疯狂绞杀。可以看出,明朝南北派系之间的争斗在戚家军被绞杀这件事上体现的非常明显。而且,戚继光长期担任蓟辽总兵,在北方修建城防工事,从隆庆三年到万历九年,戚继光在蓟镇修建地台1194个。还培植自己的将领守卫北方城防要塞,发挥戚家军能攻善守的特长。尽管戚继光主观上没有结党营私的想法,但戚继光的做法很容易引发北方将领的猜忌。随着明朝对戚继光打压的展开,朝廷就借各种机会清洗戚家军和南兵在北方的势力。绞杀戚家军和明朝南北军之间的矛盾密切相关。屠杀戚家军3300多人对明朝北方防御带来了极大地负面影响,努尔哈赤建立后金后,空虚的北方防御给了努尔哈赤发展以可乘之机。万历皇帝和明朝官员清洗戚家军的行动,给明朝的灭亡埋下了定时炸弹。参考资料:《万历二十三年蓟州兵变管窥》 杨海英 明代蓟镇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