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联美食」原创内容
『白糕细嫩弹牙,淡淡的,甜甜的,虽然没有火锅、烧烤那样烈火烹油,麻辣鲜美,却如平凡的小日子,唇齿留香,细水长流。』
文 / 槐恩
快入冬了。重庆的银杏像一些铜板蚀刻,简练,清楚。放学路上,一群小学生拉着长辈的手,叽叽喳喳,蹦蹦跳跳。十多年前,我也是这样牵着奶奶的大手回家的。
如果问我,童年的冬日有什么怀念的,那一定是每日放学回家时,奶奶给我买的小白糕。
回家要吃晚饭,若小食吃得太饱,晚饭便吃不太下;若不吃小食,因回家路长,奶奶见了我饥肠辘辘的可怜样儿又很是心疼。半斤白糕,就成了伴我回家的不二之选。胖乎乎的球状白糕,每个有拇指与食指捏到一起构成的圆圈般大;厚墩墩的角状白糕,每块就有半个巴掌大。
离学校不远的小街道里,银杏树下,一个白糕车稳稳当当地停着。一位妇女身戴月牙白围裙,着一对朱红花袖套,在案边忙活。白糕铺子就在街后,白糕一出炉,她的丈夫就马上乐呵呵地抱着大蒸笼过来,用长筷把蒸笼里的小白糕速速赶到车里。白糕车底铺着好几层白纱,刚出炉的白糕也被白纱盖着,免得受凉。
新鲜的白糕多了,凑近的人也多了。奶奶看见有了刚出炉的白糕,就拉着我的小手,从裤兜里摸出叠得很整齐却皱巴巴的钱,排队买上半斤。沁人心脾的蒸汽和妇人热情的询问声飘散在澄净的空中,给人一种很治愈的感觉。
图 / 摄图网
糕皮刷着一层薄猪油,入口时,润滑着冬日枯裂的嘴皮;如果是块状白糕,糕肉里则还散着黑芝麻、红枸杞等,更有香味。白糕细嫩弹牙,淡淡的,甜甜的,虽然没有火锅、烧烤那样烈火烹油,麻辣鲜美,却像平凡的小日子,唇齿留香,细水长流。
咬上一口,寒风衰草、枯枝败叶都褪去了,迎来的是奶奶舒坦的笑容、妇人热情的招呼和小白糕那让人知足的滋味。那时,我不觉得冬天有什么可畏的,只想把这一只只白糕和它们盈满的美好录成碟片,好好地收藏起来。
重庆老白糕的做法并不复杂。糯米或大米泡涨后,用石磨推成细面,自然发酵,顶多再撒上芝麻枸杞,蒸笼蒸熟即可。除了重庆老白糕,塞北农家的黄米糕、京津的槽子糕、江南慈城的水磨年糕、杭州的藕粉桂花糕等台,都极具特色。
塞北农家的黄米糕起源于陕西和山西,分为原汁原味的几糕、糖糕和枣糕。忻州定襄县因五台山独特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种出的黄米优质,做出的黄米糕也最为好吃。黄米糕以熟黄米面包红小豆泥茸,油炸而成。吃时撒少许白糖。朴实无华,却外焦里嫩,色泽金黄,香味扑鼻,甜香可口。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
在山西,旧时讲究正月十五请出嫁的闺女带女婿住娘家,看红火,吃油糕。彻骨寒冷的冬至,人们也习惯用黄米捏糕上坟祭祖后,回家炸黄米糕吃。冬天的炸糕,似乎总能抚慰人们干枯的心,给生活带上几分甘脆、滋润和暖意。
既然说到北方之糕,就不得不谈起京津的槽子糕。槽子糕,即“鸡蛋糕”。《清稗类钞》道:“京人讳‘蛋’字,蛋糕曰槽糕,言其制糕时入槽也”。槽子糕用料朴实,用鲜鸡蛋加适量白糖、面粉、香料入模烘烤,成小圆饼状,顶部棕红,底部微黄。
槽子糕可追溯至明清时期。相传,乾隆皇帝及慈禧太后都很爱吃槽子糕,尤喜在早膳时食用。根据清廷内务府文献记载,当时皇宫内的御膳房精心制作的槽子糕,除供宫廷食用以外,另作为祭祀祖先的专用供品。可见,槽子糕乃糕中佳品。
还记得有一年冬日,我和母亲路过槽子糕铺。铺前,纸浆蛋托上陈着枚枚新鲜鸡蛋,热热闹闹的。蒸糕的鸡蛋香老远飘了过来,排队的人们如长龙一般——槽子糕真是醇香浓郁。入口碰皮,初觉酥脆,待牙咬糕肉,又感绵软。它纯香不邪、软而不滑、松而不散、久食不腻,一点点填满空荡荡的味,仿佛催生出一簇簇的花蕊。
图 / 视觉中国
离开北方,向南看去,江南水乡的糕点则更显细致。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时,有一样很新奇的、适合冬季食用的江南点心,叫“藕粉桂花糕”。
《甄嬛传》里,甄嬛被封为熹妃回宫后,沈眉庄迫不及待地来看她,带的也是“藕粉桂花糕”。藕粉和桂花糖都是杭州地区的著名传统小吃。而藕粉桂花糕,则是一道极富江南风味的精美糕点。藕粉不便单独蒸糕,通常要与面粉或米粉混合使用,并用白糖和糖桂花或蜜饯调味。
《本草纲目拾遗》称:“冬日掘取老藕,捣汁澄粉,干之,以刀削片,洁白如鹤羽,入食品。先以冷水少许调匀,次以滚水冲入,即凝结如胶。”
寒冷冬日,从泥里挖藕,混上面粉、酵母、干桂花等制成糕,色如红玉,晶莹剔透。桂花散落在糕上,若隐若现,让人看了很有食欲。加白糖霜掺食,则桂香盈颊,满口莲藕淡香,大能营胃生津。《随息居饮食谱》亦云:“老藕捣浸澄粉,为产后、病后、衰老需劳妙品。”
电视剧《如懿传》
若从传统寓意上讲,年糕则是妥妥的江南糕中之冠——因为它有着“年糕年糕年年高,今年更比去年好”的吉祥寓意。白岩松说:“慈城,是中国年糕最好吃的地方。”宁波慈城确实是 “中国年糕之乡”。
每年冬至一过,进入农闲时节,慈城人们就开始准备做年糕了。慈城年糕用当年新产的晚粳米手工制作。将晚粳米浸泡一周,用水磨成粉,压去水分。粉碎后,置蒸笼中猛火蒸透,或舂或轧,方成一条条如温润如玉的年糕。
《浙江风物简志》中写道:“除夕夜晚饭,酒毕,全家吃汁水年糕汤、油菜年糕汤,意味新岁油水多、年年高。”慈城年糕久煮不糊,入口软糯,是过年时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味。
百姓们制作年糕时,由于有些工序较繁,邻里之间,会齐心协力、互相帮助。若过路时看到做年糕的人家时,那他一定要说一些吉利话,如:“年年高、年年好。”这些民俗文化、乡土淳风,已超越一口糕本身入嘴时的价值。
电视剧《甄嬛传》
冬日除夕的年糕,不只是食物和欢乐,更是游子的丝丝牵挂,家乡的黏黏羁绊,岁月的历久弥香。以美食融化寒冷,温暖身心,寄予祝福,是各地互通的信仰。
由北至南,中华大地的糕点,为风物所化,把各地的家乡味儿包裹得香软、黏稠。她们就像是山间暖暖的一捧泉水,丝丝拔甜,在不经意间带给人小小的美好和期望。
图 / 摄图网
前几天从武汉回到重庆,经过一道小巷子,偶然遇到了一位摆摊卖糕的老奶奶。在城市雨点般的脚步中,我停了下来,买上了一斤。还是普普通通的味道,却让绵绵的回忆,像热糕袭来的水汽般,缕缕萦绕,升腾着,飘浮着,松软了、融化了冬日辽阔无垠的天空。
END本文作者:槐恩 微信编辑:孙孙Boy
微信审核:同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