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9|回复: 0

[哲史艺丛] 袁绍集团也曾三次谋划“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最后都没成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0-27 12:58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袁绍集团也曾三次谋划“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何最后都没成功

     杨上柳下 历史D学堂  2021-10-27

    10.jpg

    作者:杨上柳下   校正/编辑:莉莉丝
    全 文 约 2400 字
    阅 读 需 要 7 分钟


    “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操作,虽然起源于《左传》,且在历朝历代都有不少人“精于此道”,但最广为人知的恐怕还要数三国时期。董卓算是“首创者”,曹操则是将其玩的轻车熟路达到巅峰,而司马懿则是祖孙三代“接龙”,最终从“挟天子”到自己“作天子”从而成功上位。

    不过除了这几位“实践者”以外,同时期另一位大人物,出身“四世三公”贵为名门之后,并一度成为实力最强“诸侯”的袁绍袁本初,也曾经多次谋划过“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与上述几位不同的是,袁绍却始终处于“未遂”状态,到最后也并没有真正实施过。

    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11.jpg
    上图_ 袁绍(?-202年),字本初



    第一次:试图“另立新君”,无奈无人问津

    董卓权倾朝野之后,废除汉少帝刘辩,拥立汉献帝刘协,企图用这种擅行废立的方式威慑朝政(此举董卓的“老前辈”西汉霍光、东汉梁冀等都曾用过,唐朝中后期的刘克明等大太监们也屡试不爽)。

    面对这种情况,天下众多中央和地方实力派(号称“十八路诸侯”)拥戴袁绍为盟主,集结大军讨伐董卓。而面对董卓的“废立”,袁绍则针锋相对的搞出了一个“另立”,他决定支持宗室刘虞为帝,算是“另立中央”。不料此举不仅鲜有支持,就连刘虞自己也是痛骂袁绍拒不接受,最后袁绍只得灰溜溜的不了了之。



    12.jpg
    上图_ 董卓(?-192年),字仲颖



    袁绍的“另立”行为之所以失败,其实原因是很显而易见的。

    • 首先,汉献帝刘协虽然是董卓这个“乱臣贼子”拥立,但他也是汉灵帝之子、汉少帝弟弟,还是“根正苗红”的刘姓皇室。


    其正统的地位也是得到朝野上下一致认可的,就连“十八路诸侯”起兵也只是讨伐董卓,可没人敢说献帝是董卓立的“不算数”,在这种情况下,袁绍的“另立”举动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分裂国家。

    也因为如此,除了袁绍的“老铁”冀州刺史韩馥(这位连手里的地盘都拱手相让给袁绍,还标榜“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不愧是袁绍的铁粉,结果地盘给给袁绍夺去了,人也被逼自杀了)等极少数人以外,其他“大佬”们基本都不支持。

    曹操对此嗤之以鼻,一向与老哥不和的袁术则不仅坚决反对,更是给自己贴金说什么“慺慺赤心,志在灭(董)卓,不识其它”。当然袁术嘴上说要做“大汉忠臣”,实际上却在日后自立为帝,其“自立”的举动,上面那些“废立”“另立”之流一比就“相形见绌”了(当然结局是兵败身亡)。



    13.jpg
    上图_ 袁术(?-199年),字公路



    • 其次,袁绍“另立”的对象刘虞本人也是坚决反对,还痛骂袁绍“反造逆谋”,让袁绍好不尴尬。


    除了刘虞本身忠于汉室之外,作为宗室的他其实也清楚,就算做上了这个“皇帝”,也会成为天下讨伐的“伪帝”,就算侥幸“成功”也不过和献帝一样都是傀儡的命,结局都是不妙。

    面对董卓乱政,袁绍身为盟主却在谋划另立新君、浑水摸鱼,可谓是乱上加乱,这点小心思当然瞒不过各方势力,最后也只能无人问津,成为笑柄。



    14.jpg
    上图_ 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



    第二次:智囊沮授极力谋划,无奈袁绍不愿意

    那位连曹操都赞誉为“孤早相得,天下不足虑”的谋士沮授,早在袁绍起兵之初,就建议其“迎大驾於西京,复宗庙於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当然此时的“大驾”还是汉少帝)。

    而在袁绍在河北立稳脚跟之后,沮授又建议袁绍“西迎大驾,即宫邺都,挟天子而令诸侯”,此时的汉献帝刚刚经历过董卓之乱,又被李傕、郭汜等人争来抢去,确实是一个好时机,加上袁绍也具备这样的实力。然而,袁绍经过一番犹豫特别是郭图等谋士的反对下最终还是没有采纳沮授的建议,于是再一次不了了之。



    15.jpg
    上图_ 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即汉献帝


    袁绍之所以拒绝了沮授之策。

    首先在于袁绍和汉献帝之间有很大的“隔阂”。对于袁绍来说,汉献帝登基本来就不是他的意愿,他试图拥立刘虞是人尽皆知的事情;而对于汉献帝来说,他对袁绍当然不会有什么好印象(董卓某种意义上说还算有“拥立之功”)。如果献帝不是个傀儡天子而是个实权皇帝,恐怕也不会有袁绍的好果子吃。

    其次,袁绍认为把献帝迎来,有个皇帝在身边会让自己的行动处处受限制。对此郭图(此人不止一次给袁绍出过馊主意)就奉劝袁绍“今迎天子,动辄表闻,从之则权轻,违之则拒命”,袁绍也认同这个观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说到底除了袁绍这个名门之后的面子问题在作怪,其为人也确实缺乏战略和长远眼光。就拿曹操来说,一方面君臣礼仪做足,另一方面还不是为所欲为,完全“无拘无束”,献帝又哪敢去对曹操“多管闲事”!可见同样的事,换做不同的人去操作,结果也是大不一样的。



    16.jpg
    上图_ 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



    第三次:试图和曹操“分享天子“,遭到当然拒绝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袁绍不愿意干,曹操当然不傻,于是就将献帝“迎接”到了自己的地盘许昌,之后的形势一片大好,“太祖(曹操庙号魏太祖)迎天子都许,收河南地,关中皆附”。袁绍这才恍然大悟、悔不当初。

    于是袁绍想了一个自认为两全其美的办法,他准备让曹操将献帝迁到离自己地盘较近的鄄城。这样既便于自己给献帝“施加影响”,说白了就是想和曹操分享“献帝”,又便于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发兵“抢走”献帝。同时,甄城还是属于曹操的地盘,袁绍认为这样做曹操也不会太反对,可谓是“双赢”。

    然而,袁绍的如意算盘打的很溜,可这个计划确实太不高明,不要说曹操这样的枭雄,就是水平一般智力正常的都能一眼看出来袁绍的小心思,于是结果自然是“太祖拒之”。

    袁绍这次失败,原因就是太过于想当然,自以为是,把别人当傻子,其结局自然可想而知。



    17.jpg
    上图_ 曹操(155年-220年)



    多次“错过”天子的袁绍,其辛辛苦苦打拼下来的基业和地盘,在其死后最终也被自己的儿子们输的个一干二净,全被老朋友、老对手曹操“笑纳”了。

    客观来说,袁绍身为一个名门公子哥,能在乱世之中一度成为最为强大的军阀,除了其人脉背景以外,其自身的能力也是值得肯定的。然而,就好比窦建德遇上了李世民、陈友谅遇上朱元璋一样,无奈自己遇上了曹操这么一号敌手,最终也只能是出局。

    而从袁绍在多次谋划挟君自重却最后都未果而终来看,统领一方的他到底在雄才大略、审时度势、当机立断等“领导力”方面还是存在相当不足,这也导致了其最后失败的必然命运。
     
    参考资料:
    〔1〕《三国志》西晋 陈寿著
    〔2〕《后汉书》南朝宋代 范晔著


    ............................END............................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2-4 08:13 PM , Processed in 0.03339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