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每次看泰剧泰影,我总会感慨:怎么泰国的影视行业,发展得这么快了?
不但作品多,质量高,而且啥都敢拍,总是出人意料...
今天要推荐的这部泰剧,每集只有不到20分钟,却以多维的角度,探讨了一个全世界都在面临的大问题:《仇恨标签》
刺头是一名男高学生。
他本名当然不叫刺头,那只不过是他在社交媒体上伸张正义时,用的ID...
他常用刺头的主页,发布学校存在的问题,为同学们发声...
他觉得自己是个英雄。
有一次,有人向刺头投稿,发来一条视频。
视频中,有个老师,竟然在课堂上公开辱骂LGBT群体...
刺头将视频公开了,立即引发轩然大波。主页来了一群吃瓜网友,大家都在说:从哪个朝代来的啊?我们还能相信老师吗?
受舆情影响,老师不得不在全校大会上,公开道歉...
主页上一片叫好,大家都在为刺头加油。
刺头受到鼓舞,为同学们发声的劲头更足了。
这天,他收到一封特别的私信。
对方说:帮帮我,我朋友被学校老师强暴了,还拍了视频。他现在非常焦虑,很怕被家人朋友看到...
刺头点开链接,看到了大量不堪入目的内容...
学校里竟然还有这样的衣冠禽兽?刺头决定帮忙,揭开这个老师的真面目,不让更多学生受害!
可是,这事非比寻常,不再是校园冲突,而涉及到了违法犯罪,要有足够的证据...
刺头发消息过去,想多问几句,对方却再也不回复了。
没有证人,他只好自己找证据。
刺头忍着恶心,看了一整晚视频...
视频中,看不清老师的脸,刺头甚至无法确认这个禽兽的身份。
没办法,他只能通过蛛丝马迹,寻找线索...
最终,刺头将嫌疑人锁定在一名老师身上。
于是,他开始钓鱼执法...
他试探地发了一条短信过去,对老师隐晦地说:想试试,朋友介绍来的。
很快,老师秒回了...
这部《仇恨标签》是今年5月开播的一部泰剧,共10集,目前已全部更新,豆瓣评分8.1。
每集时长不超过20分钟,短小精悍,讲述了10个不同故事,却将焦点指向了一个现实主义议题:社交网络。
有网友评论:三观很正的一部剧,从10个标签入手讲述网络暴力以及人被网络影响带来的现象,每一集都值得反思,很有意义。
尽管剧中的故事,发生在泰国,但你会发现,不论国籍、人种如何,也不论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如何,互联网对于人们的影响,都是相似的,由此而引发的社会问题,也并无不同。
比如,剧中有这么个情节:
有个年轻女人,男友刚自杀了。
她每天在个人主页上沉痛哀悼,表达对男友的思念,还说男友遭受了网络暴力,才会一时冲动走上绝路。
每次发帖, 都要带上几个热门标签“抑郁症”、“网络暴力”...
网友们被她的深情感动,每天都来她的主页劝慰、鼓励,女人很快就成了网红。
接下来,她一顿操作猛如虎。
直播男友葬礼现场、成立粉丝会、举办捐赠会、甚至还成立了反网络暴力基金会...
她不断消费男友的死,人血馒头吃得香甜而心安...
这事并不犯法,也没有违背伦理道德,只是叫人恶心,像极了高喊老婆孩子在天堂的林生斌...
在互联网上,人们似乎轻而易举就能被异化,网络为人们带上面具,同时,也好像给了他们武器…
最让人叫绝的是,剧中有一集,完整还原了一次网暴的历程,真实到像是个纪录片:
有一天,有人在朋友圈里发了张柯基臀部的照片,还带了个话题“柯基臀主义”。
别人嘴贱评论他:你是会和动物发生关系的那种人吗?
没想到,这事被一个好管闲事的网上冲浪选手看到了...
她决定不能就这么算了,这事一定要管!
她回复到:亲,我觉得不应该把狗狗的屁屁发出来吧,有些人群是会性虐动物的!
又过了一会,她觉得不大过瘾,就把这事发到了微博上。
她义正言辞地说:把狗狗屁屁照片发到网上,这样很不Ok啊,狗狗也没意识啊,那些爱性虐待狗狗的人多去了,试想一下如果被那些人看到照片,现在又多几只狗狗有危险了!
写完还带了一个话题,“拯救柯基臀”...
在公开平台上,这事得到了很多爱狗人士的支持。
有人私信她问:是谁把柯基屁屁发出去的?能不能公布一下ID,我想去提醒他。如果多点人提醒,说不定他就能注意了。
她想了一会,还是把柯基屁屁博主的ID,发了出去...
没想到,一夜过后,彻底变天了,柯基屁屁博主竟然被网暴了!
有人扒出了他的照片,说他是喜欢狗子屁股的变态;
有人P了他和女性臀部的照片,说他是个喜欢看女生屁股的变态;
甚至还有人说,要把这事捅到他的公司去,让所有同事都知道,他是个变态...
柯基屁屁博主愤怒而委屈:我只不过是偶然看到一张柯基的照片,觉得心情很好,很治愈,想要分享...
而那个好管闲事的网上冲浪选手,也不觉得自己错了,她的本意只是怕狗子屁屁的照片,被别有用心的人看到...
尽管这件事有点魔幻,但仔细想想,每一次的网络暴力,不都是这样演变来的吗?
整个互联网,就好比一个公开审判台。
每个网友仿佛天生具有资质,能够充当正义的法官,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对别人的任何言行,随心意进行终审判决。
有时候,往往人们的无心之举,也会被污名化,会被扣上邪恶的帽子。
在互联网上,人性的恶似乎被放大了,总是以最极端的恶意,去揣度别人。
所有舆论,都好像是一阵没来由的风,只要有心人带一带节奏,就可以改变整个风向...
在这个过程中,语言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却被人忽略了。
语言如利刃,伤人于无形。
这部剧,就用了非常巧妙的手法,将这句话表现了出来。
有个女孩,在网络上发帖,指控某个老师猥亵她,却因为证据不足反被网络暴力。
这一幕的拍摄手法,致敬了希区柯克的经典电影《惊魂记》中的浴室谋杀。
每个喷子,都化身成一个身穿黑衣的杀手。
他们高举着利刃,嘴里毫不留情地开喷,并且用手里的尖刀,刺向躺在浴室里绝望的女孩。
女孩毫无还手的能力,只能任由这些指责、辱骂,像刀子一样从天而降...
还记得文章开头所说的刺头吗?
他钓鱼执法成功了,找到了那名强暴学生的老师,并且把这丑事发到了网上。
然而,因为证据不足,举报的同学又不愿意站出来作证。
最后,竟然被校方反利用。
校领导们把刺头包装成一个叛逆的学生,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抹黑学校…
转瞬间,舆论风向改变了。
刺头主页的一片叫好声,成了一片骂声。吃瓜群众们并不知道这背后的曲折,只当是一个瓜出现了反转…
刺头被学校开除了,校方的声誉也保住了。而犯案的老师还若无其事,继续教学…
最让人胆寒的是,这个故事并非虚构,而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互联网之于人类,已成为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甚至就是我们生活本身。
但显而易见,我们还没有学会如何与它和平共处,如何将它的优势发挥的同时,尽量规避风险和弊端…
这已不仅是某个国家的社会问题,而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重要命题。
很遗憾,对于这一题,我们没有标准答案。
剧中还有一个情节。
声援柯基的网上冲浪选手,在亲身经历这场网暴风波后,终于学会了谨慎发言。
她打开微博,打算转发一个偶像的演出视频。
她先是在屏幕上敲出:这首歌,让我母爱变质啊!
却转念一想,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于是删掉,又敲出了:老公永远都是老公啊啊啊!
然后又一想,能管他叫老公吗?这算不算性骚扰啊?
于是又删掉,改成了:耶耶耶!
随即又一想,这也太无趣了吧!
最终,光标就那么停留在空白的编辑框里,她没再扣字,没有转发,最终选择了沉默。
这个片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不少人的常态...
上网冲浪时,看到某个帖子,非常有表达欲,很想回复几句。
于是疯狂组织语言、反复思考:这样说会不会被误解?会不会有人来骂我?会不会引战?
思前想后,最终还是决定,算了吧...
或许,在如今网络舆论环境越来越差的情形下,什么也不说,就是避免网络暴力、规避风险最好的方法。
然而,面对互联网这把双刃剑,面对网络舆论环境这道难题,沉默却绝不是我们该给出的最好解答。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12 07:47 PM , Processed in 0.08963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