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夜市,士林大香肠。 摄影/Jasrelle Serrano;图/unsplash
-风物君语-
在台湾,手抓饼是天津的
在天津,手抓饼是台湾的
不用怀疑,就是这么神奇
作为台湾同胞,有时候我真的会怀疑,自己是不是个假台湾人。比如,在祖国大陆的任意一座城市,我随时会遇见“从来没见过的台湾小吃”:台湾手抓饼,台湾烤肠,台湾冰粉,台湾椰奶,台湾炸鱼饼,台湾便当(这是小吃吗?!)……▲ 台铁便当,很有台湾特色,但这不是小吃…… 图/视觉中国
在游人如织的景点前,在食客比肩的夜市里,在上班族奔走的CBD,甚至是地铁站边的早餐铺子,它们都可能冷不丁地出现,让我的内心微微一颤,仿佛故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然而紧接着是满脸问号:
这拢是啥米碗糕?(翻译:这都是什么鬼东西?)
▲ “台湾烤肠”,台湾同胞满脸问号。 图/图虫·创意
这些“台湾小吃”,我不仅没吃过,也从未在故乡见过。每一次遇见,都会激发我的人生第一问:我来自哪里?
就说这“台湾手抓饼”吧。它看着,有点像鸡肉卷和煎饼果子的中间体,一张油煎千层饼,卷着香肠、青菜和鸡蛋。重点是,我在记忆中搜索了半天,也没找到它在我国宝岛台湾的对应。
▲ “台湾手抓饼”,台湾同胞依旧满脸问号。 图/图虫·创意
故乡的饼,是什么味道呢?我想起了老家附近的夜市,小小的葱油饼摊,店家为铁板刷上厚油,几块饼在葱香中滋滋作响。在昏黄的灯光下,一股葱香和烟火气扑面而来,我想起了那个人,那个忘不了的夏夜……
突然,一句热情的“来了老弟”,把我生生拽回现实。
▲ 台湾葱油饼。它其实是大陆北方移民带来的。 图/小食日记
哎妈呀。老姨别这样,不带这么毁气氛的呀……
台湾手抓饼 vs 天津葱抓饼
台湾真的没有手抓饼。它在宝岛的真身,是轰轰烈烈的五个大字:天津葱抓饼。
2001年,在台北永康街,原有一家做鞋的店铺。老板是个外省人,碰巧那年飞大陆游山玩水,在天津邂逅了令他神往不已的美食——济南油旋。他发现,这油旋饼看似简单,制作起来却很考手艺,整张饼因分层起酥而松脆无比。这,是当时宝岛台湾没有的味道。
▲ 济南油旋。至于为何山东面食跑到了天津,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图/图虫·创意
这位老板回台北后,简化了油旋的制作手法,让饼面变大、层数减少、变得蓬松,再加入当地人喜欢的椒盐味,“台湾手抓饼”的雏形就诞生了。
至于怎么取名字,还真是难题。在台湾叫“台北手抓饼”,必然没有市场;若叫“山东油旋”,当地标榜的“山东美食”实在太多(山东大馒头、山东老水饺……),也没优势;不如,就叫天津葱抓饼?
▲ 好吃就行了,山东的天津的还是台湾的,都不重要。 图/图虫·创意
鞋店收掉,开始卖饼。不出老板所料,“天津葱抓饼”果然一炮而红。台北永康街,本就食肆林立,这回有了新晋网红美食,还是全新口味,更加人满为患了。2004年,上海一位柴姓老板,慕名来到台北,品尝了这款脍炙人口的“台湾小吃”……
▲ 美食没有边界,何况两岸都是中国胃。 图/网络
随后,柴老板回到大陆,大力推销这款“天津葱抓饼”,不仅将它改名为“台湾手抓饼”,还请了周杰伦做代言。那时候,“台湾小吃”在大陆并不多见,新鲜感+明星脸=流量密码,“台湾手抓饼”立刻占领了大街小巷。接下来的故事,你们也都知道了……
一张饼,从山东到天津,跨洋过海去了台湾,又回到大陆。这感觉,仿佛是乱点鸳鸯谱,却结下好姻缘。
▲ 台湾版的“山东锅贴馒头”。馒头、杠子头火烧、锅贴的三者结合体。 图/网络
至于正不正宗,已经不重要了。大家吃得开心最重要,能为我的故乡增加曝光度也不错。
只是……老姨呀,要不我教您两句台湾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