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33|回复: 0

[百家杂谈] 犯罪现场中精斑里的 DNA 能保存多长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8-12 01:52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jpeg

犯罪现场中精斑里的 DNA 能保存多长时间?

犯罪现场勘查中发现了精斑,其中的DNA能保存多长时间?

作者 / Moriarty K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南某省发生过一起入室强奸案,由于受害人比较特殊(是个有智力方面缺陷的残疾人),无法有效帮助警方指控嫌犯,加上当时的鉴定技术在国内十分稚嫩,所以调查起来较为艰难,虽然用了半年时间找到了疑犯,但因证据不足最后只能将其释放,万幸的是警方在现场调查方面做得比较仔细,保留了现场床边的一块毛巾。

二十年后,这起案件的证物被取出送入鉴定室,通过上面的精斑确认了犯罪人,案件得破。

距离案发时,已经过了整整二十一年。

这种很久很久的陈旧物证,最后发挥作用的案例,在近十年屡见不鲜。

--------

现代侦查技术的厉害在哪里?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就在一个“微量”。

现实中很多凶手清洗打扫现场比干了十多年保洁工作的阿姨还专业,弄完飘飘然觉得干净无比,张口就是“随便查”,结果一喷一检查一提取,什么都出来了。

有的人仗着学过点开锁技术,用一根特制的铁钩把门锁钩开,入室盗窃,觉得做得天衣无缝,结果伸进去遗留在门里的半截铁钩上检测出他的表皮脱落细胞,最后人赃俱获。

。。。。。。到最后真是:

IMG_1907.JPG

存放时间长了,证物中保留的 DNA 确实会发生降解,这是没错的

好好打扫一下犯罪现场,看起来确实很干净,这也是没错的

但很多时候就是那句话:

——“总不会一点都不剩了吧?”

zhuanlan.zhihu.com/p/48

只要“还剩一点”,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

说回技术,以开头的案例为例,破案的主要办法是什么呢?

首先,要知道“哪里有精斑”。

在过去及现在,很多鉴定人员的第一程序依然是肉眼观察——这玩意是精液干燥后的产物,摸起来触感发硬,质地特殊,放在显微镜下面看,呈现出黄白色的鳞片状。

除此之外,精斑在警用光源(戴橙色眼睛,用十三波段光源的 450nm 蓝色光)的照射下会发出自然荧光:

IMG_1908.JPG

接下来是预实验

目前对疑似精斑的检测技术逐渐丰富也越发简单化(如 PSA 等),但是其中最经典的还是酸性磷酸酶检出法——其原理在于精斑中含有大量前列腺分泌的的酸性磷酸酶,这种酶指标在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等体液中的含量和精液相比甚少,利用这一点,进行实验:

IMG_1909.JPG
将此两种试剂滴入样品中,若呈现黄色,则无精斑
IMG_1910.JPG
若呈现紫色,说明有精斑,紫色是其中酸性磷酸酶催化水解后的混合显色结果

实际:

IMG_1911.JPG
左边样品无精斑,右边样品有精斑

在确认样品确为精斑样品后,需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步,DNA 的微量提取,常用的方法是进行一系列消化、纯化,这个步骤可以理解为“各种除杂”,意在得到一个比较干净的 DNA 模版,以便进行扩增,最终就能得到完整的分型图谱。

--------

综上,这实在是个很耐操的东西。

IMG_1912.JPG
IMG_1913.JPG
IMG_1914.JPG
IMG_1915.JPG

无论是自然条件下还是警方规范化的物证管理环境下,能保留鉴定价值的时间会比你想象当中长很多。

至于具体的时间,目前只能说没有标准答案,因为不同环境下,温度、湿度、微生物等外界因素对 DNA 降解过程都有影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5-7-6 11:00 AM , Processed in 0.04695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