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4|回复: 0

[风味小吃] 虽然很美,但我无法相信这是鲁迅最爱吃的包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24 02:34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虽然很美,但我无法相信这是鲁迅最爱吃的包子

 阿舒 山河小岁月  2021-07-24

在很长时间里,我是有点点迷信迅哥儿的口味的。


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在酒楼上》


我热爱江南版本的油炸臭豆腐,辣酱是关键。虽叫辣酱,却不是川人口味,本地人惯叫“辣火酱”,要多,多多益善,吃的是那一点咸鲜,是大人才能享受的欢愉。


IMG_6506.GIF


迅哥儿食谱,不难操作,还有点小森林的意味,亲测好吃:

 

生鲈鱼与新粳米炊熟,鱼顺斫小方块,去骨,加秋油,谓之鲈鱼饭。味甚鲜美,名极雅饬,可入林洪《山家清供》。


——《戛剑生杂记》


同为零食党,我们都嗜甜如命,爱萨其马爱嵌桃麻糕爱山芋切片油炸,他甚至为爱吃零食这件事找了一个借口:

 

上海的居民,原就喜欢吃零食。假使留心一听,则屋外叫卖零食者,总是“实繁有徒”。桂花白糖伦教糕,猪油白糖莲心粥,虾肉馄饨面,芝麻香蕉,南洋芒果,西路(暹罗)蜜橘,瓜子大王,还有蜜饯,橄榄,等等。只要胃口好,可以从早晨直吃到半夜,但胃口不好也不妨,因为这又不比肥鱼大肉,分量原是很少的。那功效,据说,是在消闲之中,得养生之益,而且味道好。


——《零食》


所以,当我听说迅哥儿喜欢的来今雨轩茶社恢复营业,第一反应是:哇,我要去试一下传说中的冬菜包子!


IMG_6507 2.PNG


我和福桃编辑部的小朋友们激动地提起“来今雨轩”,然后有一位“马冬梅”状提问:来今雨轩?今雨轩?来今?雨轩?

 

轩名“来今雨”,源自杜甫《秋述》的诗前小序,里面有一句“旧雨来新雨不来”,后来大家念顺了口,自作主张改成“旧雨不来今雨来”:“旧雨”是旧朋友,“今雨”是新朋友,所以“来今雨轩”的意思是总来新朋友——是个生意兴隆的吉祥好名字。

 

我为什么对来今雨轩如此有兴趣?讲几个故事给你听就知道了。

 

周作人在这里给儿子举行了婚礼。

 

IMG_6508.PNG

 

四大名旦在这里请过客。 


IMG_6509.PNG

 

萧乾说,自己曾经和女神小徽徽在这里遴选稿件。

 

IMG_6510.PNG

 

石挥在这里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和周璇的绯闻。

 

IMG_6511.PNG

 

李大钊在这里参加“少年中国学会”北京会员茶话会。

 

IMG_6512.PNG

 

据说蔡锷和小凤仙也是在来今雨轩假借约会逃脱的,但这多半是传闻,说明来今雨轩名气大。唐鲁孙先生曾经盛赞过来今雨轩的软炸鸡腿和火腿什锦酥盒,又说来今雨轩夏天卖一种玉泉山矿泉水,价格居然和啤酒差不多,唐鲁孙的朋友点了一瓶矿泉水,当时的来今雨轩老板和唐鲁孙相识,拉住他让他喝啤酒,“矿泉水里有一半是凉白开就算是有良心啦!”

 

IMG_6513.PNG

 

至于迅哥儿,他最简单直接,他对许钦文说:

 

这里的包子,可以吃。

 

不要小看“可以吃”这三个字哦,我们周树人夸人很谨慎的,对待他最喜欢的“柿霜糖”,喜欢到夜里偷吃的程度,也不过说一句“确是好东西”。

 

对于我的北京朋友们来说,来今雨轩还代表着一个名词:红楼宴。

 

余生也晚,老先生们吃过一两次,和我说“那茄鲞,好像满不是那么回事。”我还买过一本1993年出版的《来今雨轩红楼宴》,给你们看看红楼菜长什么样子:


IMG_6514.PNG
IMG_6515.PNG
IMG_6516.PNG


网上也有菜单和菜品:

 

IMG_6517.JPG

 

但2012年的新闻显示,来今雨轩曾经一度关闭了。

 

IMG_6518.PNG

 

究竟如何,还是一探究竟吧。


IMG_6519.JPG

 

IMG_6507.PNG

 

约了一个北京姑娘和我一起去,她很喜欢中山公园,说小时候的梦想是“长大了能去中山音乐堂演奏”。也是她教会我从中山公园斜插去故宫午门,可以少走很多路,少排很多队。我看千里江山图的时候用过一次,确实奇快无比。

 

IMG_6521.PNG


坐地铁到“天安门西”站出来,我们在北长街溜溜达达三五分钟,就到了西门。之所以从西门进,是女朋友坚称她小时候去的来今雨轩是在西门的。然而到了之后发现并不是,门口检票大妈说,在里面在里面,东南角。我一路质疑了姑娘的记忆力,然而回来之后上网查阅资料,发现北京方志馆有一篇《来今雨轩的三块匾额》里说:“原址位于中山公园内坛墙东南角外,黑筒瓦歇山顶卷棚屋面,建筑面积481平方米,建成后初拟做俱乐部,后招商经营,开办餐馆和茶社……1990年饭庄迁到公园西侧杏花村新址。”——感觉错怪她了。


IMG_6522.JPG

 

茶社有点曲径通幽,确实在东南角。网上说人很多,我们去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四月)似乎还好,服务员姐姐非常热情,首先给我展示了迅哥儿手办。

 

IMG_6523.JPG

 

环境非常网红店风格(没有说这个风格不好的意思),我第一想法是张恨水和林徽因真是会选地方啊,这个地方确实很适合写稿。

 

IMG_6524.JPG

 

不过我在网上找照片,发现2012年之前的茶社装修是这样的。

 

IMG_6525.PNG

 

菜单做得很简洁,我要了包子,小菜,豌豆黄和茉莉甘露。

 

IMG_6526.JPG

 

背面有三款食物的简介。

 

IMG_6527.JPG

 

茶社有二楼,上面陈列了很多书籍。我记得我去的那天正写了赵世炎的文章,然后就看到了赵世炎的书,也是一种缘分。

 

IMG_6528.JPG

 

等茶的时候转了转,那个服务员小姐姐特别激动地给我讲解。这里的老花砖是1910年从南洋订购的,八瓣梅图样,非常美。但我有一个疑问,1910年的时候,中央公园(后改名中山公园)还是充满苜蓿草用来养猪的荒废社稷坛,1913年隆裕皇太后去世,朱启钤发起募捐开辟成为对普通市民开放的中央公园,所以这些花砖的存在早于来今雨轩?是存货?

 

IMG_6529.JPG
IMG_6530.JPG


点心和茶很快上来了,茶是可以续杯的。

 

IMG_6531.JPG


小菜真的很小,里面有四样,佛手瓜、西葫芦、杨花萝卜和萝卜丝。最好吃的是佛手瓜,但真的只有一口,我问服务员,是否可以再买一份小菜,“全要佛手瓜的”,服务员小姐姐笑出声来,“我们试菜的时候也觉得佛手瓜最好吃。”

 

然后,她无情拒绝了我,这样卖是不行的哦。

 

豌豆黄真的很好吃,非常细腻,也不太甜,好吃到什么地步呢?

 

好吃到让我对接下来的重头戏冬菜包子特别失望。

 

IMG_6532.JPG


个头是够大的,这叫高桩包子,《金瓶梅》里李娇儿过生日,有“裂破头高装肉包子”,我印象很深。

 

但是咬了一口,我的第一感觉是——

 

迅哥儿,你不是凶朱安说自己不喜欢吃梅干菜的吗?冬菜的口感,明明和梅干菜很相似啊!!!!

 

包子馅是散的,这显然是馅料炒熟之后再包的。但这个冬菜馅里的肉末,也太少了吧!!!索性做成素菜包不好吗,我还能趁着吃素日来吃两口。现在这样,就是刚刚荡悠悠起了一点点肉味道的魂灵头,忽然就消失不见,再咬一口,再咬一口,已经吃完了。不过,这个包子的肉量似乎飘忽不定,女朋友吃的那一个,好像肉末比我要多出一倍。但她的评价是:“我回去炒份冬菜肉末给你吃,保证比这个味道强。”


IMG_6533.JPG

 

刚刚拒绝我单点佛手瓜的小姐姐继续给我介绍,这个冬菜包子,重点在包子皮。我们这个面皮可不容易了,师傅要揪一点放到蒸锅里试试,有时候发的不好还要重来。她指向我的前方,一个小小屏幕里,显示着厨房的监控,监控里的师傅低着头,盯着他面前的笼屉——我觉得师傅挺可怜的,每天要在食客们的注视下做包子,压力实在太大了。

 

小姐姐坚持要我再点一个包子,我只好点了,这次咬了一下包子皮。她问我,甜不甜?是不是很不同寻常的甜?

 

我吃了一口,又吃了一口,看看她,看看包子,下定决心回答:

 

有点甜的。

 

小姐姐满意离去,此时我只想说一句话——

 

我终于明白迅哥儿说的“可以吃”,是个什么意思?

 

就是字面意思,可以吃,也可以不吃。

 

IMG_6534.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www.hutong9.net

GMT-5, 2024-11-28 11:58 AM , Processed in 0.03721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