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动笔写 911 事件前,其实挺失望的,在翻遍了整个中文互联网后,除了无人问津的期刊论文,不管视频还是文章,真正有翔实有价值的内容并不多,屈指可数,大部分自媒体观点变成了简单归因,以偏概全。
而且讨论热度最多的,是各种道听途说的阴谋论,没有亲自去查证任何数据资料,只要顶着一张外国脸出镜采访,所说出来的任何话就是真理一样,全盘相信那些纪录片,然后各种复制拼接,在中文互联网唬住一些信息不对称的读者。
既然要很认真地聊,我只能花更多时间去挖掘原素材,翻遍了国外大量官方调查报告、国内外文献期刊资料,还有各种事件模拟报告、事件假说分析,甚至是电影纪录片作为参考,最终得以呈现一个更完整清晰,更具备前因后果的 911 事件。
壹
首先从本·拉登这个人讲起。
网上说他含着金汤匙出生,是富二代,这没问题。
他出生的时候,老拉登已经在沙特打下一片江山,和王室称兄道弟,政商界通吃,在建筑业顺风顺水,承包了大量政府工程,甚至还出任市政工程部长,拥有几十亿美元的资产(上世纪 70 年代)。
老拉登在 1967 年去世,当时本·拉登才 10 岁,在 55 个孩子中排第 17 位,地位不高,家族掌舵人是在他兄长手里。
有一种说法是,本·拉登拿到了几亿美元遗产。事实上,他根本没有分到多少遗产,老拉登也没有留下遗嘱,剩下的大部分资产,仍然要维持家族企业的运营。
他真正能动用的,是本·拉登家族的一个公共银行账户,整个家族成员都能支配使用,你也可以理解成零花钱账户,谁有需要就从里面拿。
本·拉登自从在全世界开始玩炮仗,家族就已经和他厘清了界限。所以直到今天,沙特本拉登集团还活得好好的,和基地组织创始人「本·拉登」没有任何关系。
其次是性格。
有文章说本·拉登从小声色犬马,流连于灯红酒绿的舞厅,甚至还为脱衣舞娘争风吃醋,又是在乱编。
不能因为这个人罪大恶极,就过分臆测他的私生活紊乱。
实际上,本·拉登整天沉默寡言,他经常独处,沉浸在宗教教义中,在家族里没有多少存在感。而且他不近女色,为了避免被异性吸引,在 17 岁时就选择结婚。
在他身上,伊斯兰的烙印非常深,从小接受原教旨主义的教育。
什么是原教旨主义?
你可以把它简单理解成,严格遵守某个宗教教条的群体,而且特别保守,排斥任何外来思想,会用信仰理念去指导一切现实。
它不局限于某个教,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佛教,伊斯兰教等等,甚至是各种主义各种流派,都会有原教旨主义。
如果你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但凡某个地区的原教旨主义者越多,就意味着这个地区往往很落后,战乱频繁,贫富差距极大。
比如中东的许多伊斯兰国家,虽然宗教势力强势,仍然难以阻挡外来文化的入侵,尤其是世俗化进程的浪潮。当现代文明的开放自由与包容,和宗教思想的传统保守并存时,冲突就很难避免。
尤其中东国家的经济发展单薄,以石油为主线,看上去富丽堂皇,但世俗化的繁荣福利,并没有完全普及到中下层百姓身上,导致富者流油,穷者流血。
宗教势力不会眼睁睁看着世俗化浪潮冲破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会将所有社会矛盾都推给世俗化,推给外来「邪祟文化」,然后制定各种严苛教条,比如女性要穿黑袍戴黑纱,禁酒禁猪肉,每天三四次祷告,公共场所约束举止等等,用《古兰经》来指导现实一切。
如此才能保持一个民族的「纯洁性」,这就是伊斯兰原教旨主义。
![IMG_9966.JPG IMG_9966.JPG](data/attachment/forum/202107/15/175156c3kajx3cvcngppua.jpg)
特别强调一下,伊斯兰原教旨主义不等于恐怖主义,里面也有保守温和的穆斯林,他们对恐怖分子特别憎恶。
或者说,我们不能把伊斯兰教看成一个整体,因为它主要分为两大派别,每个派别又有许多细分支派,非常凌乱。
历史渊源我这里就不展开了,只说下结论:
伊斯兰教大致可分为什叶派和逊尼派。
信奉什叶派的国家,主要是伊朗和伊拉克,对信徒的掌控力很强,一般没有脱缰野马般的疯子;
信奉逊尼派的国家,在中东占了绝大部分,像沙特等海湾国家,思想保守激化,信徒对外排斥,容易出乱子。
两个教派都认为自己是正宗的,是对方曲解了经文,互相看不对眼,常有矛盾冲突。
逊尼派下的一个分支叫瓦哈比派,这个教派更加极端,甚至会毁掉墓穴,因为他们认为,穆斯林应该只信仰真主安拉,不能哀悼死者。
他们还主张圣战,要将伊斯兰推向全世界,和所有世俗化国家为敌,并且只给异教徒两个选择,要么皈依,要么死亡。
只会打嘴炮的瓦哈比信徒,就是原教旨主义者;不仅打嘴炮,还在全世界放炮仗的瓦哈比信徒,就是恐怖分子。
那么,中东有哪个国家信奉瓦哈比派?
沙特,王室成员也全部是「虔诚信徒」,将瓦哈比奉为国教,在全国推广高压管理制度,以稳定政权。
本·拉登从小就在瓦哈比主义的熏陶中成长,身上的原教旨烙印特别深,他把宗教当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严格遵守教义,尤其体现在生活中。
他不允许家人使用任何电器,哪怕是在炎热潮湿的沙特吉达,也不能开空调、用冰箱。他的孩子患有哮喘,医生建议在家中备上万托林和吸入器,但本·拉登拒绝了,禁止使用任何现代处方药。
大学时期,他碰到了两位伊斯兰学者,其中一位是鼎鼎有名的「全球圣战之父」阿扎姆,他成为了本·拉登的导师。
可以说,大学时期的本·拉登,已经是标准的极端瓦哈比主义者,干柴火石碰到一起,没有一簇火花是无辜的。
1979 年,苏联入侵阿富汗,整个伊斯兰世界的自由战士同仇敌忾,全跑去支援阿富汗,成立各种「圣战组织」。
圣战这个词,在今天看来基本和恐怖主义没什么区别,可在当时,这些自由战士在西方眼里是对民主自由的追求,是对独裁的呐喊反抗,是英雄的化身。
这些自由战士里,包括了本·拉登。
他每天搜寻阿富汗新闻,忧心忡忡,认为有一股邪恶力量在控制穆斯林土地。
一开始,他忙于筹措资金,给阿富汗抵抗军提供支援,在清真寺和家族中筹到大量资金,然后购买食品、药品和武器,并组织司机开卡车把这些物资送到阿富汗人民手上。
沙特政府和人民也为阿富汗战争捐赠了大量资金,很多沙特男人自愿投入到战场中。
后来,本·拉登干脆辍学,和阿扎姆两人跑去阿富汗,成立了一个办公室,叫「帮助之家」,专门登记战士行踪,负责后勤运输和人员派遣。
弄了一段时间,本·拉登不满足于此,而是进一步参与圣战,建立训练营,成立自己的战斗小组,扛着枪与别人一起上战场,甚至让自己的大儿子进入战斗营,推向最前线。
每个人都知道拉登家族在阿富汗战场做出了很多努力,却没想到老拉登的儿子,竟然能冒着危险在前线战斗,感到十分震惊。
也因此,本·拉登成了战争英雄代表,受到许多沙特人和其他国家穆斯林的尊敬和爱戴。
美国在反苏战争中,提供了各种新式武器(有偿),本·拉登也成功进入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视野。
在美国眼里,他就是一名充满国际主义精神的英雄,听话懂事,指哪打哪,是一名坚定盟友;可在本·拉登眼里,美国就是下一个苏联,是伊斯兰世界的侵略者。
这期间发生了一件事。
1982 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美国舰队从海上进行支援轰炸,整个黎巴嫩很快陷入战火,大量房屋摧毁,无数人流离失所,首都贝鲁特甚至出现了大屠杀。
![IMG_9967.JPG IMG_9967.JPG](data/attachment/forum/202107/15/175156q0nnh322qkmq0u3h.jpg)
这件事让本·拉登深受震撼,他在之后的回忆中说:「当我看着黎巴嫩那些被拆毁的塔楼时,我想到我们应该摧毁美国的塔楼,让他们尝到我们的滋味。」
自始至终,本·拉登都对美国抱有极大敌意,但他很会掩饰自己,装成温顺听话的走狗,一边索要经费培训战士,一边发育自己的隐藏势力。
他从中央情报局学到了大量侦查、作战、审讯和谋略等知识,拿着美国划拨的大量经费,在阿拉伯世界修建十几处征兵基地,培训了几万名圣战组织者,用来抵抗苏联。
1988 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野望逐渐展露。
此时的苏联,已经准备撤军,败局已定。
反击战争的胜利,在美国人眼里,是自己和西方国家的人道主义干涉所致,本·拉登却认为,是《古兰经》的光辉仰仗,是伊斯兰战士浴血奋战的成果。
双方的理念,从抗击苏联这件事的立场,就已经有了不可弥合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