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四大名鹅, 没有一只能活着游过珠江。 既然鹅在广东深受追捧, 为何出了广东就被冷落, 越往北走,鹅的存在感就越弱 甚至在北方一些地区还上不了餐桌? 这一问题曾在论坛上引起网友热议。
有网友将此现象归咎于口味。 广东的口味相较于北方属于偏清淡, 以烧鹅为例,菜品本身的油搭配上酸梅酱, 可谓是油上加甜。 而北方多以咸鲜为主, 所以鹅出了广东就遇冷,水土不服。
有网友说是缺少品牌效应加持。 比如说起烤鸭,人们就联想到全聚德。 谈起包子,多少会和狗不理这三个字关联。 烧鹅呢?牌子何在?
有人回答:粤菜太丰富了, 鹅被淹没在其中。 除了鹅还有乳猪、乳鸽、白切鸡......
也有人给出的解释跟价格有关。 味道正宗的烧鹅、碌鹅, 价格并不便宜。 在北方,鹅肉有替代品, 而且价格更实惠。 在某些地方一只鹅的价格等于十只鸡, 鹅自然无人问津。
这些答案看似有些道理, 却又经不住推敲。 如口味问题,无论哪个地方的美食, 在传播的时候,都会根据当地的情况进行改良。 连肯X基来中国后也做油条了, 所以这一解释站不住脚。 而缺少品牌效应的说法也不能以理服人。 以家禽鸡为例, 也没听说过哪个品牌能力压群雄, 全国各地关于鸡的美食依旧是百家争鸣。 至于价格的解释是鹅比较贵。 那是否可以理解只要养鹅得到普及, 价格降下来,鹅就能获得全国人民的青睐?
俗话说遇事不决,问经济学。 人都是经济动物。 当一家餐馆做出一碗烧鹅饭时, 背后就存在着无数的经济链条。 这家餐馆所在的街道有多少人流? 一天能卖出多少碗烧鹅饭?转化率是多少? 鹅肉批发市场价格是多少? 鹅苗的价格是多少? 鹅农的年收益是多少?能否靠养鹅谋生? 是个体养殖户居多还是大规模工业化占大头? 或许养鹅产业的兴衰, 才是决定吃鹅能否红遍大江南北的关键。
图片|养殖场 · 图虫创意 ©
据资料显示, 我国鹅产业养殖还没有达成大规模工业化, 个体养殖户占主体。 我国农业农村部在2019年4月30日, 出台了全国水禽遗传改良计划(2020─2035), 文件里有一段这样写道: “对于浙东白鹅、皖西白鹅、马冈鹅、 狮头鹅、伊犁鹅等低繁殖力品种, 重点加强繁殖性能选育工作。 对四川白鹅、籽鹅、豁眼鹅等 繁殖力相对较高的地方品种, 应重点围绕提高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 整齐度等开展育种工作...... ” 简单概括就是要 加快我国水禽(鸭、鹅)良种培育的步伐。
事实上,我国是世界第一鹅业生产大国。 2020年全球肉鹅出栏量最多的国家依次为 中国、埃及、波兰、缅甸、匈牙利。 而鹅肉及相关副产品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水产品和禽产品在内的 白肉消费比例正在不断增长, 红肉消费的比例不断下降。
根据国家水禽产业技术体系统计数据, 2020年,我国鹅养殖规模与生产水平稳步提升, 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畜牧业的重要支柱产业。 国内已渐渐形成了多款知名的鹅肉品牌产品, 如广东烧鹅、宁波白斩鹅、糟鹅、扬州盐水鹅等。 市面上也开始有诸如 “烧鹅仔”、“鹅火锅”、“鹅肉饭”等店面。 鹅吖,未来可期。
也许有人会问, 向全国推广吃鹅有什么好处? 答案是多一种替代肉类。 假如猪肉涨价了,除了鸡鸭牛羊外, 大家还可以选择吃鹅。
而且鹅不仅可以吃, 其相关副产品也不容小觑。 举个例子, 鹅绒比鸭绒的膨胀度高, 保暖性也更好。
随着羽绒服高端消费需求被发掘, 国家与行业政策的不断推动, 中国制造的羽绒服也在加速升级, 鹅绒可以说是这些高端羽绒品的首选材料。
虽然中国鹅产业链的布局水很深, 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磨炼、优化才能把握得住。 但假以时日,终会开花结果。
回看徐达吃鹅的故事, 不知道有多少人相信了鹅是有毒的,吃不得。 希望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人像老广一样, 本能地质疑这则民间传说,淡淡地回怼一句: “怎么可能,鹅真香!”
... 完 ... |